意识流文学课件_第1页
意识流文学课件_第2页
意识流文学课件_第3页
意识流文学课件_第4页
意识流文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1

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2一、意识流文学概述

一、意识流文学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国文坛上,一批作家不约而同地将创作视角由面向客观世界转向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并采用悖逆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常人视线不及的精神领域。人们称这类创作为文学意识流。一、意识流文学概述一、意识流文学的发展状况

193什么是意识流p123意识流是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它抛弃传统小说结构,以时间、意识作为小说中心,将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心理活动作为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个人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识活动。什么是意识流p123意识流是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它抛弃传4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一致拉美、日本诸国,尤以英美的作家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40年代后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经不复存在,但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其他现实主义流派,特别是现代流派广泛采用。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一致拉美、日本诸国,尤以5二、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直流”;柏格森明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着重强调人的潜意识。二、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6威廉·詹姆斯(1842—1901)《心理学原理》:“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威廉·詹姆斯(1842—1901)7三、“意识流”包含三层意思(一)指现代主义一个小说流派;(二)指一种小说文体;(三)指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三、“意识流”包含三层意思(一)指现代主义一个小说流派;8四、基本特征作家自觉退出小说;故事性、情节淡化;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四、基本特征作家自觉退出小说;9五、作家和作品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五、作家和作品10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文学课件11伍尔芙(1882-1941)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41年投河自尽。

英国著名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伍尔芙(1882-1941)英国著名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芙12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小说写的是小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家族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人生就是由白痴所讲的故事。”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3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14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不世出”的小说家“不世出”的小说法国作家莫洛亚为《追忆似水年华》作序:“对于一九○○年到一九五○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莫洛亚为《追15普鲁斯特人生轨迹

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虽说不是废人,但年纪轻轻就成为病人,每年有一定时间必须闭门谢客。这种隐居有助于把生活转化为艺术。从青年时代起,出入于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由于他聪慧俊秀,深得沙龙中贵妇人们的欢心,《在少女们身旁》过安闲日子,积累了丰富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受,并萌生了从事文学创作的意愿。普鲁斯特人生轨迹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161903-1906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1907-1922年,普鲁斯特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1907年,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追忆似水年华》,1908年开始动笔,到1922年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1903-1906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17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他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希尔贝特,正是他在贡布雷的邻居。他那近乎崇拜的爱慕和极度敏感的自尊引起了希尔贝特的反感,使其不愿意承受这逐渐沉重、令人不快的友谊,两人渐行渐远。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18第二个女人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盖尔芒特夫人的年纪不可考,当童年的普鲁斯特见到他时,她已是一个少妇。盖尔芒特夫人成了普鲁斯特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漫长而芬芳。第二个女人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盖尔芒特夫人的年纪不可考,当童1920岁那年,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结识了阿尔贝蒂娜。回到巴黎,他们陆陆续续地交往着,期间,普鲁斯特正热恋着盖尔芒特夫人。随后,因为一些偶然事件,普鲁斯特对阿尔贝蒂娜的纯洁起了疑心,突如其来的占有欲使得普鲁斯特的爱情急剧升温,最终,阿尔贝蒂娜顺从地做了普鲁斯特的未婚妻。后来因为要争取自由行动的权利和人格的被尊重而与普鲁斯特决裂,后来因意外而离世。20岁那年,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结识了阿尔贝蒂娜20《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第二部《在少女们身边》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第五部《女囚》第六部《女逃亡者》第七部《重现的时光》《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第五部《女囚》21多重交叉主题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温和地讽刺了法国的贵族和资产阶级;这是一份自我的心灵成长史诗,是“我”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内心经历的记录;回忆主题。多重交叉主题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22(一)回忆主题《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探讨人类所固有的“回忆”这一心理机制的小说。“回忆”构成了“追寻失去的时间”的真正题旨。“回忆”是普鲁斯特的恒常的生命形式;也《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形式和艺术主题。(一)回忆主题《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探讨人类所固有的“回忆”231、回忆:作者的生活形式严重的哮喘病敏感的性格“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1、回忆:作者的生活形式严重的哮喘病242、回忆:小说的艺术主题《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第一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1)它描述了小说叙述者“我”一段时间里恒常的生活情形。(2)确立了一个叙述起点,然后开始回忆。(奠定了“回忆”的主题)2、回忆:小说的艺术主题《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25(二)回忆的特点回忆的一种形式:无意记忆过去的记忆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突然一下子被唤醒的,而唤醒记忆的契机往往是偶然的。(二)回忆的特点回忆的一种形式:无意记忆26阅读小玛德莱娜点心细节过去的记忆是附着在“记忆之物”上面的……过去的记忆是附着在“记忆之物”上面的……27

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劝我喝点茶暖暖身子。而我平时是不喝茶的,所以我先说不喝,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母亲着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象是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会晴朗,我的心情很压抑,无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顿时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一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劝我28

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琐、凡俗。这股强烈的快感是从哪里涌出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点心的滋味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觉的性质不一样。那么,它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哪里才能领受到它?我喝第二口时感觉比第一口要淡薄,第三口比第二口更微乎其微。该到此为止了,饮茶的功效看来每况愈下。显然我所追求的真实并不在于茶水之中,而在于我的内心。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但并不认识它,所以只能泛泛地重复几次,而且其力道一次比一次减弱。我无法说清这种感觉究竟证明什么,但是我只求能够让它再次出现,原封不动地供我受用,使我最终彻悟。我放下茶杯,转向我的内心。只有我的心才能发现事实真相。可是如何寻找?我毫无把握,总觉得心力不逮;这颗心既是探索者,又是它应该探索的场地,而它使尽全身解数都将无济于事。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我不再29“小玛德兰点心”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了全身,我感到超凡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某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吃过的“小玛德兰”的滋味,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间里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兰”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中去浸过之后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事,当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小玛德兰点心”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30为什么一块点心会产生如此震撼?记忆只能在无意中被现实的感受和事物唤醒,小玛德莱娜正是唤醒了我当年吃这种点心的记忆,往昔的记忆就伴随着这块点心得以复活,而失去的时间便借助这种“无意的记忆”的方式获得重现。为什么一块点心会产生如此震撼?31小说这样描写点心带来的奇迹:“但是气味和滋味却会在行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小说这样描写点心带来的奇迹:32经常听人说,哪个茶哪个茶真好喝,虽然后来证明那个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喝,但彼情彼地彼时已经牢牢地融进了那杯茶,记忆中的味道已经不仅仅是茶的味道,而是往事的味道.经常听人说,哪个茶哪个茶真好喝,虽然后来证明那个茶并不是想象33(三)记忆的神话主题句可概括为:自我凭借回忆的方式追寻失去的时间。回忆成为普鲁斯特把握过去的方式。靠回忆真能寻找到失去的时间吗?显然回忆中捕捉到的过去都是心理幻象。可是我们现代人越来越没有时间回忆。普鲁斯特最终启示我们的是:记忆可能是现代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类尽管可能一无所有,至少还拥有记忆。(三)记忆的神话主题句可概括为:自我凭借回忆的方式追寻失去的34记忆是最后的希望和归宿福克纳《野棕榈》结尾:女人因流产失败死去,男人仍在监狱,被判刑十年;有人给他的囚室里带来一粒白药片,毒药;但是他很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因为唯一能延长他所爱女人的生命的办法便是把她保留在记忆之中。

‘……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在;如果我不在,那么所有的记忆都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记忆是最后的希望和归宿35艺术特色独特的叙事视角;内容跨越了巨大的时空;遵循心理真实的原则;文体风格精致优雅。艺术特色362、詹姆斯·乔伊斯2、詹姆斯·乔伊斯37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2)代表作品《都柏林人》(1914)、《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尤利西斯》(1922);《为芬尼根守灵》(1939)等。意识流文学课件38“只能被重读的小说”“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一部结束了所有小说的小说。”“晦涩难懂到可怕的程度。”晦涩的原因:1、文体;2、意识流的风格和技巧;3、作者故意设置障碍和迷津;4、无穷的典故。“只能被重读的小说”“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39《尤利西斯》

斯蒂芬·代达罗斯;布鲁姆;莫莉;《尤利西斯》40《尤利西斯》神话原型结构寻找失落的家园20世纪的奥德修——布鲁姆意识流——回忆、幻觉、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尤利西斯》神话原型结构41神话原型结构《奥德赛》1、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求婚者纠缠奥德修斯的妻子潘奈洛佩,儿子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2、奥德修斯十年历险漂泊;3、奥德修斯回家团聚。《尤利西斯》第一到第三章,斯蒂芬的行动和意识;第四到第十五章,中心人物是布鲁姆;第十六到十八章,十六章写布鲁姆和斯蒂芬来到一家咖啡馆,十七章布鲁姆吧斯蒂芬带回家,十八章通篇是莫莉的意识流。神话原型结构《奥德赛》《尤利西斯》42一、主题:追寻、漂泊、回归;二、采用了《奥德赛》的结构;三、遵循了《奥德赛》的情节和场景描写。一、主题:追寻、漂泊、回归;431《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内心独白“瞧瞧你自己,”他说,“你这丑陋的‘大诗人’!”斯蒂芬弯下身去照了照举在眼前的镜子。镜面上有一道弯曲的裂纹,映在镜中的脸被劈成了两半。头发倒竖着。穆利根和旁人眼里的我就是这样的。是谁为我挑选了这么一张脸?像是一只央求别人为它捉跳蚤的小狗。它也在这么央求我。1《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内心独白“瞧瞧你自己,”他说,“44直接内心独白:小说中的人物以第一人称口吻直接表达思想和心理活动,读者看到的是最原初的、不加整理的、没有修饰和控制的意识活动。直接内心独白:小说中的人物以第一人称口吻直接表达思想和心理活45《尤利西斯》莫莉的一段内心独白长达四五十页,全无标点,以此表明她的意识流动的连续性。《尤利西斯》莫莉的一段内心独白长达四五十页,全无标点,以此表46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自由联想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候/我猜想在中国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来梳辫子哪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喏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就像鸡叫似的嗒咔嗒咔地响都快把自个儿的脑子震出来啦/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一二三四五/他们设计的算是啥花啊就像星星一样/龙巴德街的墙纸可好看多啦/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样儿就有点像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自由联想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47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候(这两句写什么地方的钟声提醒莫莉时间已经很晚了)我猜想在中国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来梳辫子哪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她的思绪跑到了中国,但任然与时间的意识相关)喏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从中国人起床联想到修女们不会有人打扰她们的睡眠,而莫莉自己却被深更半夜才刚刚回到家的布鲁姆吵醒)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就像鸡叫似的嗒咔嗒咔地响都快把自个儿的脑子震出来啦(即是没有布鲁姆吵醒她,也同样有邻居的闹钟会打扰)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一二三四五(她试图用数数的方式是自己快睡)他们设计的算是啥花啊就像星星一样/龙巴德街的墙纸可好看多啦(她却又注意到了糊墙纸的花)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样儿就有点像(又联想到布鲁姆送给她围裙上的花与糊墙纸的话有点像)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候(这两句写什么地方的钟声提醒莫莉时483《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蒙太奇电影技巧:各种镜头和场景的剪辑、组合、叠加。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很多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和无序性。最典型的运用在《尤利西斯》的第十章。3《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蒙太奇电影技巧:各种镜头和场景的493个人物都是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漂泊者布鲁姆:现实层次斯蒂芬:哲学层次莫莉:本能层次3个人物都是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漂泊者503、[美]福克纳3、[美]福克纳51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代表作;南方种植园主家族的一曲“挽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代52《喧哗与骚动》题目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喧哗与骚动》题目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台词:53《喧哗与骚动》四个部分:-、班吉的部分(1928.4.7);二、昆丁的部分(1910.6.2);三、杰生的部分(1928.4.6);四、迪尔西的部分(1928.4.8)。《喧哗与骚动》四个部分:54杰弗生镇上的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力。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杰弗生镇上的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55《喧哗与骚动》主题“失落的天真”: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以凯蒂为主人公)“对于一个现代主角的探索”:通过对昆丁(凯蒂的哥哥、哈佛大学的学生,是个自杀身亡的人物)内心流程的挖掘,来表达某种现代意识,因此,美国一评论家称福克纳是“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美国学者一个叫俄康纳的学者把这部小说当作“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描绘来读”。《喧哗与骚动》主题“失落的天真”: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56福克纳总是带给人一种阴郁甚至痛苦的感受。他在诺贝尔受奖演说的第一句就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劳动——一辈子处在人类精神的痛苦和烦恼中的劳动。”福克纳总是带给人一种阴郁甚至痛苦的感受。5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1955年称赞福克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是我们时代唯一真正的悲剧作家。……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古老的但永远是新鲜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悲剧主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1955年称赞福克纳是“世界上最伟大58《喧嚣与骚动》艺术特色“复合式意识流”神话模式《喧嚣与骚动》艺术特色“复合式意识流”594、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作家。4、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作家。60《到灯塔去》(1927)《到灯塔去》“窗口”、“时光流逝”和“灯塔”三部分。拉姆齐夫人拉姆齐先生莉丽《到灯塔去》(1927)《到灯塔去》“窗口”、“时光流逝”61第一部的标题“窗”是一个沟通内外的框架,它象征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夫人凭她敏锐的感觉,由内向外直观地洞察人们的思想情绪;各种人物和事件,由外向内投射到夫人的意识屏幕上来。第一部的标题“窗”是一个沟通内外的框架,它象征拉姆齐夫人的心62第二部的标题“岁月流逝”,象征时间、寂静和死亡取得了暂时的主宰地位。夫人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成了“转瞬之间就会消失的彩虹”。第二部的标题“岁月流逝”,象征时间、寂静和死亡取得了暂时的主63第三部的标题“灯塔”,象征拉姆齐夫人内在的精神光芒。夫人死后,拉姆齐先生到灯塔去朝觐,莉丽完成她的油画,都是为了纪念她。这说明夫人虽死犹生,尽管经历了时间和死亡的严峻考验,她的精神之光终未泯灭,仍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小说的总标题《到灯塔去》,象征着人们战胜时间和死亡去获得这种内在精神的内心航程。

第三部的标题“灯塔”,象征拉姆齐夫人内在的精神光芒。夫人死后64拉姆齐夫人形象拉姆齐夫人是以“维多利亚时代”家庭天使的面孔出现的,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女性的美丽、善良、温柔和智慧。作为一名生活在既定的父系社会意识形象中的妇女,她的出色之处在于她体现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恰似隔海而望的灯塔,总是在迷茫的暗夜时分或者暴雨肆虐的海上,给迷惑空虚、寂寞惶恐的人们带来一束束镇定、明亮、温暖而柔和的光芒,给所有不安定的迷失灵魂指明和谐的彼岸。拉姆齐夫人形象拉姆齐夫人是以“维多利亚时代”家庭天使的面孔出65《达洛维夫人》(1925)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在一战后英国一天的生活细节,而在读者面前展示的却是她的一生、她的性格和她的家人、朋友的关系。

《达洛维夫人》(1925)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在66三十多年前的旧情人彼得的出现勾起了她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忆,眼前的食物使她思索自己目前的处境、老年的来临带来的对死亡的恐惧、客人的到来引起了对人际恩怨的回顾。除了克拉丽莎之外,作者还对彼得和在战争刺激下精神失常而自杀的塞普蒂默斯的内心世界做了深层次的探索。三十多年前的旧情人彼得的出现勾起了她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忆,眼67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和希望、幻灭,作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进出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有时停留在某个人物身上,随着人物的意识活动在时间上任意前后跳跃;时而停留在时间的一点上,从一个人物跳跃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展示出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人物的不同活动和思想。当她的笔要从一个人物跳跃到另外一个人物身上时,她往往用伦敦大本钟报时的钟声先把读者带回到现实中,然后再转到一个人的意识中。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和希望、幻灭,作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68《达洛维夫人》主题在对人物纷繁的意识表现中,读者能够感觉到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即作者对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审视,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统治阶级的愚昧,充满了粗暴的男性至上观念和对王室及帝国的盲目崇拜和效忠。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使一些受害者绝望自杀,另一些寻求安逸,放弃了追求。《达洛维夫人》主题在对人物纷繁的意识表现中,读者能够感觉到一69达洛维夫人形象拥有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有时反叛着世俗,有时又是世俗的仆人。克拉丽沙就是在这种智慧的驱使下,度过了自己矛盾的一生。克拉丽沙虽然生活在矛盾之中,却生活的并不痛苦,她找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并安然生活。也许,这是一种属于女性的智慧。周国平:男人懂得人生哲学,女人懂得人生。

达洛维夫人形象拥有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有时反叛着世俗,有时又70弗吉尼亚·伍尔夫其它重要作品:《墙上的斑点》(1919)《雅各的房间》《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一间自己的屋子》弗吉尼亚·伍尔夫其它重要作品:71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72

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73一、意识流文学概述

一、意识流文学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国文坛上,一批作家不约而同地将创作视角由面向客观世界转向人内心的主观世界,并采用悖逆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常人视线不及的精神领域。人们称这类创作为文学意识流。一、意识流文学概述一、意识流文学的发展状况

1974什么是意识流p123意识流是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它抛弃传统小说结构,以时间、意识作为小说中心,将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心理活动作为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个人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识活动。什么是意识流p123意识流是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它抛弃传75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一致拉美、日本诸国,尤以英美的作家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40年代后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经不复存在,但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其他现实主义流派,特别是现代流派广泛采用。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一致拉美、日本诸国,尤以76二、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直流”;柏格森明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着重强调人的潜意识。二、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77威廉·詹姆斯(1842—1901)《心理学原理》:“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威廉·詹姆斯(1842—1901)78三、“意识流”包含三层意思(一)指现代主义一个小说流派;(二)指一种小说文体;(三)指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三、“意识流”包含三层意思(一)指现代主义一个小说流派;79四、基本特征作家自觉退出小说;故事性、情节淡化;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四、基本特征作家自觉退出小说;80五、作家和作品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五、作家和作品81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意识流文学课件82伍尔芙(1882-1941)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41年投河自尽。

英国著名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伍尔芙(1882-1941)英国著名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芙83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小说写的是小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家族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人生就是由白痴所讲的故事。”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84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与《追忆似水年华》85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不世出”的小说家“不世出”的小说法国作家莫洛亚为《追忆似水年华》作序:“对于一九○○年到一九五○年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没有比《追忆似水年华》更值得纪念的长篇小说杰作了。”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莫洛亚为《追86普鲁斯特人生轨迹

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虽说不是废人,但年纪轻轻就成为病人,每年有一定时间必须闭门谢客。这种隐居有助于把生活转化为艺术。从青年时代起,出入于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由于他聪慧俊秀,深得沙龙中贵妇人们的欢心,《在少女们身旁》过安闲日子,积累了丰富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受,并萌生了从事文学创作的意愿。普鲁斯特人生轨迹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871903-1906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1907-1922年,普鲁斯特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1907年,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追忆似水年华》,1908年开始动笔,到1922年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1903-1906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88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他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希尔贝特,正是他在贡布雷的邻居。他那近乎崇拜的爱慕和极度敏感的自尊引起了希尔贝特的反感,使其不愿意承受这逐渐沉重、令人不快的友谊,两人渐行渐远。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89第二个女人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盖尔芒特夫人的年纪不可考,当童年的普鲁斯特见到他时,她已是一个少妇。盖尔芒特夫人成了普鲁斯特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漫长而芬芳。第二个女人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盖尔芒特夫人的年纪不可考,当童9020岁那年,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结识了阿尔贝蒂娜。回到巴黎,他们陆陆续续地交往着,期间,普鲁斯特正热恋着盖尔芒特夫人。随后,因为一些偶然事件,普鲁斯特对阿尔贝蒂娜的纯洁起了疑心,突如其来的占有欲使得普鲁斯特的爱情急剧升温,最终,阿尔贝蒂娜顺从地做了普鲁斯特的未婚妻。后来因为要争取自由行动的权利和人格的被尊重而与普鲁斯特决裂,后来因意外而离世。20岁那年,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结识了阿尔贝蒂娜91《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第二部《在少女们身边》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第五部《女囚》第六部《女逃亡者》第七部《重现的时光》《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第五部《女囚》92多重交叉主题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温和地讽刺了法国的贵族和资产阶级;这是一份自我的心灵成长史诗,是“我”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内心经历的记录;回忆主题。多重交叉主题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93(一)回忆主题《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探讨人类所固有的“回忆”这一心理机制的小说。“回忆”构成了“追寻失去的时间”的真正题旨。“回忆”是普鲁斯特的恒常的生命形式;也《追忆似水年华》的叙事形式和艺术主题。(一)回忆主题《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探讨人类所固有的“回忆”941、回忆:作者的生活形式严重的哮喘病敏感的性格“回忆中写作,在写作中回忆。”1、回忆:作者的生活形式严重的哮喘病952、回忆:小说的艺术主题《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第一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1)它描述了小说叙述者“我”一段时间里恒常的生活情形。(2)确立了一个叙述起点,然后开始回忆。(奠定了“回忆”的主题)2、回忆:小说的艺术主题《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96(二)回忆的特点回忆的一种形式:无意记忆过去的记忆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突然一下子被唤醒的,而唤醒记忆的契机往往是偶然的。(二)回忆的特点回忆的一种形式:无意记忆97阅读小玛德莱娜点心细节过去的记忆是附着在“记忆之物”上面的……过去的记忆是附着在“记忆之物”上面的……98

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劝我喝点茶暖暖身子。而我平时是不喝茶的,所以我先说不喝,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母亲着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象是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那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会晴朗,我的心情很压抑,无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腭,顿时使我混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一种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劝我99

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琐、凡俗。这股强烈的快感是从哪里涌出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点心的滋味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觉的性质不一样。那么,它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哪里才能领受到它?我喝第二口时感觉比第一口要淡薄,第三口比第二口更微乎其微。该到此为止了,饮茶的功效看来每况愈下。显然我所追求的真实并不在于茶水之中,而在于我的内心。茶味唤醒了我心中的真实,但并不认识它,所以只能泛泛地重复几次,而且其力道一次比一次减弱。我无法说清这种感觉究竟证明什么,但是我只求能够让它再次出现,原封不动地供我受用,使我最终彻悟。我放下茶杯,转向我的内心。只有我的心才能发现事实真相。可是如何寻找?我毫无把握,总觉得心力不逮;这颗心既是探索者,又是它应该探索的场地,而它使尽全身解数都将无济于事。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我不再100“小玛德兰点心”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了全身,我感到超凡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某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吃过的“小玛德兰”的滋味,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间里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兰”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中去浸过之后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事,当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小玛德兰点心”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101为什么一块点心会产生如此震撼?记忆只能在无意中被现实的感受和事物唤醒,小玛德莱娜正是唤醒了我当年吃这种点心的记忆,往昔的记忆就伴随着这块点心得以复活,而失去的时间便借助这种“无意的记忆”的方式获得重现。为什么一块点心会产生如此震撼?102小说这样描写点心带来的奇迹:“但是气味和滋味却会在行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小说这样描写点心带来的奇迹:103经常听人说,哪个茶哪个茶真好喝,虽然后来证明那个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喝,但彼情彼地彼时已经牢牢地融进了那杯茶,记忆中的味道已经不仅仅是茶的味道,而是往事的味道.经常听人说,哪个茶哪个茶真好喝,虽然后来证明那个茶并不是想象104(三)记忆的神话主题句可概括为:自我凭借回忆的方式追寻失去的时间。回忆成为普鲁斯特把握过去的方式。靠回忆真能寻找到失去的时间吗?显然回忆中捕捉到的过去都是心理幻象。可是我们现代人越来越没有时间回忆。普鲁斯特最终启示我们的是:记忆可能是现代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类尽管可能一无所有,至少还拥有记忆。(三)记忆的神话主题句可概括为:自我凭借回忆的方式追寻失去的105记忆是最后的希望和归宿福克纳《野棕榈》结尾:女人因流产失败死去,男人仍在监狱,被判刑十年;有人给他的囚室里带来一粒白药片,毒药;但是他很快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因为唯一能延长他所爱女人的生命的办法便是把她保留在记忆之中。

‘……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在;如果我不在,那么所有的记忆都将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

记忆是最后的希望和归宿106艺术特色独特的叙事视角;内容跨越了巨大的时空;遵循心理真实的原则;文体风格精致优雅。艺术特色1072、詹姆斯·乔伊斯2、詹姆斯·乔伊斯108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2)代表作品《都柏林人》(1914)、《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尤利西斯》(1922);《为芬尼根守灵》(1939)等。意识流文学课件109“只能被重读的小说”“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一部结束了所有小说的小说。”“晦涩难懂到可怕的程度。”晦涩的原因:1、文体;2、意识流的风格和技巧;3、作者故意设置障碍和迷津;4、无穷的典故。“只能被重读的小说”“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110《尤利西斯》

斯蒂芬·代达罗斯;布鲁姆;莫莉;《尤利西斯》111《尤利西斯》神话原型结构寻找失落的家园20世纪的奥德修——布鲁姆意识流——回忆、幻觉、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尤利西斯》神话原型结构112神话原型结构《奥德赛》1、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求婚者纠缠奥德修斯的妻子潘奈洛佩,儿子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2、奥德修斯十年历险漂泊;3、奥德修斯回家团聚。《尤利西斯》第一到第三章,斯蒂芬的行动和意识;第四到第十五章,中心人物是布鲁姆;第十六到十八章,十六章写布鲁姆和斯蒂芬来到一家咖啡馆,十七章布鲁姆吧斯蒂芬带回家,十八章通篇是莫莉的意识流。神话原型结构《奥德赛》《尤利西斯》113一、主题:追寻、漂泊、回归;二、采用了《奥德赛》的结构;三、遵循了《奥德赛》的情节和场景描写。一、主题:追寻、漂泊、回归;1141《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内心独白“瞧瞧你自己,”他说,“你这丑陋的‘大诗人’!”斯蒂芬弯下身去照了照举在眼前的镜子。镜面上有一道弯曲的裂纹,映在镜中的脸被劈成了两半。头发倒竖着。穆利根和旁人眼里的我就是这样的。是谁为我挑选了这么一张脸?像是一只央求别人为它捉跳蚤的小狗。它也在这么央求我。1《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内心独白“瞧瞧你自己,”他说,“115直接内心独白:小说中的人物以第一人称口吻直接表达思想和心理活动,读者看到的是最原初的、不加整理的、没有修饰和控制的意识活动。直接内心独白:小说中的人物以第一人称口吻直接表达思想和心理活116《尤利西斯》莫莉的一段内心独白长达四五十页,全无标点,以此表明她的意识流动的连续性。《尤利西斯》莫莉的一段内心独白长达四五十页,全无标点,以此表117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自由联想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候/我猜想在中国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来梳辫子哪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喏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就像鸡叫似的嗒咔嗒咔地响都快把自个儿的脑子震出来啦/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一二三四五/他们设计的算是啥花啊就像星星一样/龙巴德街的墙纸可好看多啦/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样儿就有点像2《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自由联想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118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候(这两句写什么地方的钟声提醒莫莉时间已经很晚了)我猜想在中国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来梳辫子哪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她的思绪跑到了中国,但任然与时间的意识相关)喏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从中国人起床联想到修女们不会有人打扰她们的睡眠,而莫莉自己却被深更半夜才刚刚回到家的布鲁姆吵醒)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就像鸡叫似的嗒咔嗒咔地响都快把自个儿的脑子震出来啦(即是没有布鲁姆吵醒她,也同样有邻居的闹钟会打扰)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一二三四五(她试图用数数的方式是自己快睡)他们设计的算是啥花啊就像星星一样/龙巴德街的墙纸可好看多啦(她却又注意到了糊墙纸的花)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样儿就有点像(又联想到布鲁姆送给她围裙上的花与糊墙纸的话有点像)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时候(这两句写什么地方的钟声提醒莫莉时1193《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蒙太奇电影技巧:各种镜头和场景的剪辑、组合、叠加。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很多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和无序性。最典型的运用在《尤利西斯》的第十章。3《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蒙太奇电影技巧:各种镜头和场景的1203个人物都是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漂泊者布鲁姆:现实层次斯蒂芬:哲学层次莫莉:本能层次3个人物都是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漂泊者1213、[美]福克纳3、[美]福克纳122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代表作;南方种植园主家族的一曲“挽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代123《喧哗与骚动》题目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喧哗与骚动》题目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台词:124《喧哗与骚动》四个部分:-、班吉的部分(1928.4.7);二、昆丁的部分(1910.6.2);三、杰生的部分(1928.4.6);四、迪尔西的部分(1928.4.8)。《喧哗与骚动》四个部分:125杰弗生镇上的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力。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杰弗生镇上的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126《喧哗与骚动》主题“失落的天真”: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以凯蒂为主人公)“对于一个现代主角的探索”:通过对昆丁(凯蒂的哥哥、哈佛大学的学生,是个自杀身亡的人物)内心流程的挖掘,来表达某种现代意识,因此,美国一评论家称福克纳是“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美国学者一个叫俄康纳的学者把这部小说当作“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描绘来读”。《喧哗与骚动》主题“失落的天真”: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127福克纳总是带给人一种阴郁甚至痛苦的感受。他在诺贝尔受奖演说的第一句就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劳动——一辈子处在人类精神的痛苦和烦恼中的劳动。”福克纳总是带给人一种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