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选择题1.(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1949—1951年,在全国大陆解放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第一步,在新解放区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A.凸显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开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D.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是由社会各界的人民代表通过选举的方式组建的,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故选C项;1951年我国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未确立,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办法,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1950年,刘少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这表明土地改革()A.能够彻底摧毁封建土地私有制B.具有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必要性C.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式进行D.成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开端B[根据材料可知,土地改革有利于巩固革命胜利果实、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推进工业化,在当时是必要的,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土地由地主私有改为农民私有,土地私有制并没有改变,A项错误;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时期出现的,C项错误;三大改造确立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D项错误。]3.上海一位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说:六月银元风潮是中国共产党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给上海工商界一个教训。“经济力量”是指()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C.统一财经 D.土地改革B[中国共产党采取经济手段稳定物价,成功打赢了米棉之战这次经济斗争的胜利,故选B项;A项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并非经济手段,排除;C项是行政手段,排除;D项是行政手段,排除。]4.(2021·四川宜宾诊断性测试)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上,928人被中央人民政府表彰。此次劳模评选以“解放全部国土”“镇压反革命势力”“发展生产”“建设新中国”等为主要标准。这次评选活动旨在()A.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B.确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巩固民主革命的成果D.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C[该会议的背景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评选标准“解放……镇压反革命势力、发展生产”等可知,其反映了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主题,故选C项;1949年4月渡江战役标志着解放战争胜利,排除A项;1953年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目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题干中是过渡时期,排除D项。]5.(2021·天津南开区模拟考试)某学者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利益面临挑战的时候能不能应对、敢不敢出手,确实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对这样的历史考卷,敢于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说‘不’,交出了令后人骄傲和满意的答案。直面挑战,坚决回击,用胜利昭示我们的决心和力量,才能挫败侵略者,赢得真正的和平。”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抗美援朝战争战略决策的正确性B.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C.和平的获得不能够靠别人的恩赐D.团结一心与勇敢作战的革命传统B[材料“直面挑战,坚决回击,用胜利昭示我们的决心和力量,才能挫败侵略者,赢得真正的和平”强调要有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美援朝的精神,而非决策的正确性,排除A项;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题干主旨是抗美援朝直面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排除;抗美援朝是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并非“革命传统”,排除D项。]6.(2021·江苏徐州考前模拟)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过一年后毛泽东转而认同“两大阵营”理论,并进而在1949年提出“一边倒”政策。1954年毛泽东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基于()A.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中苏两国关系的演变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A[1946年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理论,是在中国还没有解放的背景之下,希望联合“中间地带”的国家,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年后他认同“两大阵营”理论,是因为美苏开始冷战而中国也开始了国共之间的内战的背景下对世界的认识,1949年是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新中国成立的背景下提出的,1954年又重申“中间地带”理论,是希望在日内瓦会议的背景下,拓宽中国外交的范围,摆脱美苏的控制,所以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变化是基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而作出的主动选择,故选A项。]7.(2021·山东烟台诊断性测试)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平相处,也可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相处,说明与“一边倒”政策相比,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影响有所减弱,故选C项;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与材料时间“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不符,排除A项;《人民日报》是国内报刊,“和平共处”一词在《人民日报》使用频率增长无法说明其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排除B项;中美关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缓和的,排除D项。]8.有学者将新中国外交形成过程中(1949—1954)的特征描述为: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受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内向性”(即其决策受国内政治的影响)和过渡性(即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以下外交政策或原则最符合“过渡性”特征的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依据材料可知,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符合“过渡性”特征,即从革命运动的外交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从国家利益出发,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选D项;“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属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导思想,排除A项;“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属于革命的理论指导思想,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要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属于“革命性”外交,排除C项。]9.(2021·辽宁抚顺六校协作体模考)有人认为,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处理和发展周边国家关系进程的延伸和拓展。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国际格局发展变化新的战略判断。据此可知,万隆会议()A.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方针B.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C.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D.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B[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针对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国际格局发展变化新的战略判断”相符,故选B项。]10.(2021·天津部分区质量调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这种变化是基于()A.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B.放弃了意识形态斗争C.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D.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A[1953—1956年,中国国内环境得到了改善,“一五”计划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的完成也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国家综合实力有所提高,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影响了外交政策的变化,故选A项;中国从来没有宣布放弃意识形态斗争,排除B项;中苏关系的破裂开始于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排除D项。]11.(2021·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下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时间关键词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据上表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 B.新的制度已经确立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 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A[“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关键词,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越来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应用频率越来越高,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趋于成熟的表现,故选A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体现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上,并不体现在外交观念的变化上,排除B项;“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说明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渐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地位提高的体现,而非国民经济恢复的体现,排除C项;对外交往打破僵局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破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2.(2021·山东烟台高三期末诊断)下面是毛泽东给鞍钢工人的回信。这一回信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你们1953年12月21日来信收到了。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并开始生产,是1953年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我向参加这项工程的全体职工、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全体苏联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希望你们继续努力,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逐步展开B.生产资料所有制已发生根本变化C.大规模工业化战略正在实施D.原有重工业基础得到充分的利用C[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与材料中“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并开始生产,是1953年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相符,故选C项;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与材料中“1953年12月”不符,排除A项;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1953年12月”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排除D项。]13.(2021·山东聊城模考)新中国面临四大课题,也是四大任务。一是巩固新政权,刷新旧国风;二是按既定目标,让新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四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寻找一条可行有效的道路。四大课题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稳定物价 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D[依据材料定时空:新中国,材料指出了新中国面临的四大课题,巩固新政权、过渡到社会主义、促进工业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一五”计划即一化三改,从政治上巩固新政权,从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基础,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四大课题的共同主题通过“一五”计划最能体现,故选D项;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改造,调整的是生产关系,“一五”计划中包含三大改造,排除C项。]14.(2021·北京顺义区统练)下图是1953年12月,北京市人民群众打腰鼓、扭秧歌、庆祝普选的一幅图片。对此图片解释正确的是()A.为第一届人大召开奠定基础B.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经形成D.女性在选举中占据主导地位A[“1953年12月,北京市人民群众打腰鼓、扭秧歌、庆祝普选的一幅图片”反映的是1953年,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1954年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奠定基础,故选A项;北京市人民群众庆祝普选是庆祝选举人大代表,与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无关,排除B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形成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北京市人民群众庆祝普选是庆祝选举人大代表,无法体现女性在选举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15.(2021·湖南岳阳质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化三改”从本质上反映了()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现实需要B.经济建设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C.急于完成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愿望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D[材料“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一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并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故选D项;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并不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排除A项;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政策,没有体现“高度集中”与“计划经济”,因此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我国一边实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说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有计划的,并没有急于求成,排除C项。]16.(2021·福建龙岩高中毕业班质检)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497022.17.973.726.3195256.927.815.364.535.5195648.729.621.757.742.3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B.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成效显著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A[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比例下降,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上升,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例下降、重工业比例上升等,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故选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排除B项;结合表格数据可知,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排除C项;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在持续增长,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1·天津和平区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从全球战略利益以及抑制社会主义力量出发,作出了出兵干预的决定,并宣布为阻止中国大陆政府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美国政府的这些决定都是在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之前作出的,完全是美国政府单方面干涉了中国内政。抗美援朝根本不是什么“惹火上身”,更不是因此而妨碍了解决台湾问题。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据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下册)》改编材料二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国共产党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工业化从何处起步,是一个“苦苦思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提出过不同的设想,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可见,最终确定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在党内高层是经过认真讨论的。——摘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改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作出的“决定”以及“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直接原因。请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8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并简析“一五”计划完成的重要意义。(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全球战略利益以及抑制社会主义力量出发,作出了出兵干预的决定”得出美国出兵干预朝鲜;根据材料一“为阻止中国大陆政府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得出为了阻止中国大陆解放台湾,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的这些决定都是在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之前作出的,完全是美国政府单方面干涉了中国内政”得出美国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得出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在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二“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得出苏联给予极大的援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防、工业化、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如“一五”计划增强了国防力量,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工业化建设打下了基础,工业化体系初步建立,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1)“决定”:出兵干预朝鲜内战(或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或阻止中国大陆政府解放台湾)。(4分)原因:美国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或美军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或“保家卫国”)。(2分)意义:改变了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援助中国工业化建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2分)(2)特点:在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给予极大的援助。(4分)意义:加强了国防力量;标志着新中国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初步建立了工业化体系;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18.(2021·北京昌平区质量抽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摘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第十三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其组织成分,应包含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第二十八条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第三十五条关于工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何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上述材料中的加点字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在论述中把握核心“新型国家”的架构,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主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政党制度、对外政策、国家工业化以及民族问题方面进行论述。对这些方面的分析要注意背景、内容和影响。《共同纲领》的第一条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没收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国营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党政治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施一党专制,而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充分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之前,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协成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对外政策方面,坚决站在国际和平民主的阵营。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尖锐对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针对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的抵制、封锁和包围,新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会孤立。国家工业化方面,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在民族政策上由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