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20例含答案_第1页
古诗赏析20例含答案_第2页
古诗赏析20例含答案_第3页
古诗赏析20例含答案_第4页
古诗赏析20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 时。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江水之上。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咋还不见情郎乘船归来。不见情郎归,小女子我焦灼了。我对情郎的思念如西江之水延绵不绝,流水有多长,我的思念就有多久。【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注释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从空间的间隔,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在贬居生活期间的孤苦情绪。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 分析。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注释【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 洒泻亲人的身上。(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何处?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 ,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 景交融。(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除夕之夜客心:自己的心事。转:变得。凄然:凄凉悲伤霜鬓:白色的鬓发。明朝(zhao):明天。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独”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 ,青灯寒光如豆 ,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 用?请简要分析。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注池上一雨池塘淡磨:恬静明镜:檐楹:这里指房屋。舞:更作荷心:荷花。:池一处雨安适。注池上一雨池塘淡磨:恬静明镜:檐楹:这里指房屋。舞:更作荷心:荷花。:池一处雨安适。如同

檐,房檐。楹,

飘:化释塘。后池塘。,安静。明镜。房屋前面的柱子。动。作。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 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七)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1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佳期,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显得更加冷清寥落,诗人的心也就更是悲苦怅惘。”。“疑”字极有分寸,体现了一个度,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而且描写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这就更把“春色”写活了。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蜜蜂、蝴蝶见此残景 ,也大失所望 ,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 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 现,妙趣横生。(八)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 ,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 ,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用榴花明丽 ,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 ,清荫遍地相映衬 ,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 ,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 .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 ,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 ,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九)新晴(宋)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表达效果。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 .“偷”显示“南风”的诙谐 ,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 ,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 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十)送友游吴越①(唐)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这是一首向友人介绍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里田园沃饶,山川佳丽,历来为人称道。开头两句“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吴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写,乃两地共有的特色。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别处也有,而吴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园多种”、“无水不生”。诗人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也颇为精当。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从而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吴越水乡,市镇大都紧挨河港。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春风寺外船”,令人想见春风吹拂、临水寺前游船辐辏的景象,这是水乡又一特色。结尾两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这首诗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注】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的哪些特色?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字的妙处。“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 画意十一)秋江 (宋)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 ,何处江村人夜归。【注】①洒旗:古人酒店外挂的小旗,青白布制成,以招彳来生意。诗人摇舟澄江,几片零星的红叶迎面跳入眼帘。接着,一大片红灿灿的枫树劈头盖脸地扑来,绚烂得令人目眩。白天人声鼎沸、杯光盏影的酒店,现在时值黄昏,寂寥无人,酒家收起了门前悬挂的店旗。澄澈明净的秋江上一片白色的沙洲与枫叶红白相映成趣,不由记起谢灵运诗“入舟阳已微”。如血夕阳渐渐消失,夜幕已经降临,江面上朦胧苍茫,远处不时传来“哗啦哗啦”轻柔的橹声。橹声清悠,又是哪村的人儿乘夜而归?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 ,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十二)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注】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各有怎样不同的形态?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十三)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柳条、藤蔓、黄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的挽留、眷恋衬托出唐)杜甫(十四)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景物:江、鸟、山、花。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 ,摇曳多姿。(十五)题奉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时已晚春,花儿纷纷飘落,有的还扬进了门内,把夕阳的余晖挡在门外。苍茫暮色中,可以看到几只黄昏时的乌鸦,紧挨着林子飞着。诗人吟罢诗句在栏杆外放目远望,望见樵夫渔子,担柴提鱼,一路归来。【赏析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外出打渔的人们也相跟着回到村子,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稍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 "在“落’’,“鸦"在“飞”,“人”在“归",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吟余小立闲干外。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十六)夜雪(唐)白居易已讶①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②声。【注】①讶:惊讶。②折竹:竹子折断。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层次。2、从诗歌描写的情境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孤寂凄冷的心境。(或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无限感慨。)(十七)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长叶,但“高不及尺,

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 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