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列强入侵及反侵略斗争1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列强入侵及反侵略斗争1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列强入侵及反侵略斗争1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列强入侵及反侵略斗争1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练-列强入侵及反侵略斗争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缺乏近代外交观念例(2018年全国Ⅰ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C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1(2016天一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外交方略曾设想: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反映出清廷C(2019成都七中)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A.坚持天朝上国外交观念B.试图以平衡外交应对危机C.奉行以夷制夷外交策略D.制定了明确抵御侵略方针2(2013江南十校)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C 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3(2017太原模拟)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C)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4(2018临川一中)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D(2014衡水一中)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5(2019重庆八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命令在广东香山张贴告示:“查英夷再三顽抗,实属自韬法网,吾民自应同仇敌忾,歼彼丑类。渔民、船户、兵勇、庶民,凡能将夷人斩首者均为勇武之士。”这说明林则徐D(华夷之辨)A.决心走群众战争路线B.认识到中华民族力量C.已突破夷夏之辨观念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6(2013·咸宁模拟)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C)(2014衡水一中)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7(2016衡水四调)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A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8(2019湖北三校联考)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一年后,英国代表璞鼎查认为“在中国的某些高级官员中又逐步地恢复了那种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则强调必须强迫中国尊重英国人。这反映了当时B

A.清政府对外来侵略予以坚决回击B.清朝君臣的华夷观念仍根深蒂固

C.英国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D.英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受到抵制9(2020武汉质检)总理衙门设立之时,奕訢提出,“各国使臣驻京后,往来接晤,及一切奏咨事件,无公所以为汇总之地,不足以示羁縻”;同时在官吏设置以及经费等方面格外裁减,以显示高低轻重差别。由此可见,总理衙门的设置DA.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C.便利了政府处理对外事务D.受到了夷夏观念的影响近代外交观念发展例(2018全国Ⅱ卷)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D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1(2019衡水金卷二)清光绪十年,总理衙门向各国表达修约要求,“期望各西国渐渐可以改为和平”;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更为积极筹划修约,尤注重关税利权和领事裁判权。据此可知,晚清时期DA封建“天朝体制”崩溃B外交被动局面得到遏制C“和平”成为朝廷共识D近代国家意识逐步增强2(2020陕西甘肃联考)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南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AA.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 B.接受了西方民主政治理论C.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 D.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3(2020陕西教学质量检测)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这反映当时D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4(2018武汉外国语)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A(2018衡水月考)(2019武汉联考)A.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B.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C.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D.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5(2015甘肃联考)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C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6(2017湖师附)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C)A.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7(2015华中师附)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D

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B.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C.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D.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8(2013年新课标Ⅱ卷)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C(2019湖北七校)C.中外交往事务的近代化趋势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9(2016衡阳八中)《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10(2018日照联考)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靡”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B(2019西南大学附中)考“怀柔”一词,逻辑和答案完全一致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11(2019年宜宾二模)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只由礼部和理藩院分管一部分具有外交性质的事务。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这表明AA.朝贡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B.国家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C.清政府内政与外交界限不明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12(2019成都七中)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司员官役以及经费等方面“较之各衙门旧制格外裁减,暗寓不得比于旧有各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按李鸿章的方案将其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优给俸糈”。这说明AA.传统外交观念趋于革新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变化C.半殖民地色彩日益浓厚D.清政府力图提高国际地位13(2019乐山三调)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外务部领导班子不分满汉,配置为一尚书二侍郎,打破了旧六部满汉两套班子的管制模式。这说明清政府AA.外交体制日益近代化B.中央集权的显著强化C.开始与西方平等交往D.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14(2019南充)晚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由外国人蒲安臣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为清末改革做准备。这三次外交使团出国考察的变化反映了B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B.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历程C.清政府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D.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缺乏现代国家观念例(2016银川一中)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B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1(2018贵阳一中)著名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在中国境内外人与外国人的民刑案件,我国官吏不愿过问……譬如乾隆十九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最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人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蒋廷黻意在说明AA.清政府自动放弃境内法权B.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C.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友好往来2(2018衡水六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清政府DA.认为英国人提出的税率不高且可以接受 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C.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 D.国家主权意识模糊3(2020山东师大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DA.中央集权被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晚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4(2015安徽联考)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D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5(2017福建省统)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饮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D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甲午战争民族觉醒例(2016哈师大附中)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C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2016皖南八校)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