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_第1页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_第2页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_第3页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_第4页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一个特定的DNA或RNA片段,但并非一段DNA或RNA都是基因。第四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1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一)遗传“因子”:孟德尔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所控制,性状本身不遗传。(二)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摩尔根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直线排列,提出了遗传学是连锁交换规律,建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细胞遗传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并由此提出基因既是一个功能单位,是一个突变单位,也是一个交换单位的“三位一体”概念。∴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既是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2(三)DNA是遗传物质:1928年Griffith首先发现了肺炎球菌的转化,证实DNA是遗传物质而非蛋白质;Avery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其他物质。(四)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20世纪40年代Beadle和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沟通了蛋白质合成与基因功能的研究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明确了DNA的复制方式。(三)DNA是遗传物质:1928年Griffith首先发现了31957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61年提出三联体遗传密码,从而将DNA分子结构与生物体结合起来1957年Benzer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材料,分析了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顺反子(cistor)的概念,证明基因是DNA分之上一个特定的区段,是一个功能单位,包括许多突变位点(突变子),突变位点之间可以发生重组(重组子)理论上,一个基因有多少对核苷酸对就有多少突变子和的重组子,实际上,突变子数少于核苷酸对数,重组子数小于突变子数。1957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61年提出三联体遗传密码,4总之:顺反子学说打破了“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把基因具体化为DNA分子上特定的一段顺序---顺反子,其内部又是可分的,包含多个突变子和重组子。近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其内部存在有许多的重组子和突变子。突变子:指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型表型的最小单位。重组子: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总之:顺反子学说打破了“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把基因具体化为5(五)操纵子模型1961年法国分子生物学家Jacob和Monod通过对大肠杆菌乳糖突变体研究,提出了操纵子学说(operontheory)。阐明了基因在乳糖利用中的作用。(五)操纵子模型6(六)跳跃基因(转座子)和断裂基因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前认为每一基因组的DNA是固定的,而且其位置和他们的功能无关。50年代初芭芭拉在玉米的控制因子的研究中指出某些遗传因子可以转移位置,之后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发现基因组中某些成分不固定性是普遍现象,称跳跃基因。70年代后发现大多真核生物基因都是不连续的,被不编码序列隔开,称断裂基因。(六)跳跃基因(转座子)和断裂基因的发现7二、基因的类别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基因的功能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结构基因(structuralgene)和调节基因(regulatorygene):既可转录又可翻译。(二)核糖体RNA基因(rRNA基因简称rDNA)和转移RNA基因(tRNA基因简称tDNA):只可转录不可翻译。前者专门转录rRNA,rRNA与响应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后者专门转录tRNA,tRNA作用是激活氨基酸。(三)启动子(promotor0和操纵基因(operator):既无转录功能又无翻译功能,确切说,它们不能称为基因。二、基因的类别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基因的功能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8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9三、基因与DNA一个基因大约有500-6000个核苷酸对,但并非DNA分子上任一含有几千个核苷酸对的区段都是一个基因,基因是一个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区段。如何判断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否是某个基因?要看这个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是否与其转录产物RNA核苷酸序列或翻译产物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应,这样就必须同时测定某一段DNA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产物的序列。三、基因与DNA一个基因大约有500-6000个核苷酸对,但10第二节重组测验一、拟等位基因黑腹果蝇中wa代表杏色眼基因,w代表白色眼基因,且都位于X染色体上Pwawa×wY杏色白色F1wawwaY(杏色眼)

F2wawawawwaYwY

若wa和w为等位基因,F2应该只有亲本两种表型,但在大量的F2群体中却出现了1/1000野生型红眼出现,红眼不是突变产生,因为不可能出现如此高的频率第二节重组测验一、拟等位基因若wa和w为等位基因,F211进一步研究证明:这是由于杏色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座位)相同,但属于不同的位点,因而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Pwa+/wa+×+w/YF1wa+/+wwa+/Y

(配子)(配子)wa++wwaw++wa+YF2出现++/wa+和++/Y(红眼野生型)进一步研究证明:这是由于杏色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12顺反位置效应(cis-transpositioneffect):

wa+/+w两个突变分别在两条染色体上,称为反式(trans),waw/++两个土百年同时排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上两个位点均正常,称为顺式(cis)。反式表现为突变型,顺式排列为野生型,这种由于排列方式不同而表型不同的现象成为顺反位置效应。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13拟等位基因(pseudoallele):表型效应类似紧密连锁的功能性等位基因,但不是结构性的等位基因,其发现证明:基因是可分的。拟等位基因(pseudoallele):表型效应类似紧密连锁14二、噬菌体突变型1、噬菌斑形态的突变型2、寄主范围的突变型3、条件致死突变型概念:条件致死突变(P101)Benzer实验所用的T4的rⅡ突变就是一个条件致死突变型。(见P101表4-1)二、噬菌体突变型15表4-1野生型与几种突变型的区别类型不同大肠杆菌平板上噬菌斑表型BK()S野生型小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rI大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

rII大噬菌斑无噬菌斑(致死)小噬菌斑rIII大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表4-1野生型与几种突变型的区别类型不同大肠杆菌平16三、Benzer的重组实验两种rⅡ突变类型:rx、ry

r+rx×ryr+

↓混合感染

E.coliB株

接种

B株K(λ)株

计数

r+ry、rxr+r+r+

r+r+、rxry仅生长一

四种基因型种重组型

均能生长

三、Benzer的重组实验17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18重组值计算:rxry的数量与r+r+相同,计算时r+r+噬菌体数×2。

重组值计算:rxry的数量与r+r+相同,计算时r+r+19此种测定方法称为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test),它以遗传图的方式确定突变子之间关系,此方法测定重组频率非常灵敏可以获得小到0.001%,即十万分之一的重组值。

此种测定方法称为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tes20第三节互补测验一、互补测验的原理和方法

互补测验(顺反测验):根据功能确定等位基因的测验。即根据顺式表现型和反式表现型来确定两个突变体是否属于同一个基因(顺反子)

彼此互补(complementation):用rⅡ突变型成对组合同时去感染大肠杆菌K(λ)株,若被双重感染的细菌中产生两种亲代基因型的子代噬菌体(也有少量重组型的噬菌体),那么就必定是一个突变型补偿了另一个突变型所不具有的功能,这两个突变型就称为彼此互补。第三节互补测验一、互补测验的原理和方法21若双重感染的细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那么这两种突变型一定有一个相同功能受到损伤。若双重感染的细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那么这两种突变型一定有一个22互补测验结果发现:

rⅡ突变型可分成rⅡA和rⅡB两个互补群。所有rⅡA突变型的突变位点都在rⅡ区的一头,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所有rⅡB突变型的突变位点都在rⅡ区的另一头,也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互补测验结果发现:23凡是属于rⅡA的突变之间不能互补,同理凡是属于rⅡB的突变之间也不能互补,只有rⅡA和rⅡB的突变之间可以互补,即双重感染大肠杆菌K(λ)株后可产生子代。说明:rⅡA和rⅡB是两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的功能又是互补的。凡是属于rⅡA的突变之间不能互补,同理凡是属于rⅡB的突24

互补试验的原理

表型有无功能互补结论反式:A+BAB+反式:

A+BAB+

突变型-属同一顺反子野生型+属不同顺反子互补试验的原理突变型-属25二、顺反子互补实验中,两个隐性突变如表现出互补效应,则证明这两个突变型分别属于不同基因;如不能表现出互补,则证明这两个突变型在同一基因内。对于不同基因间的突变型在互补测验中,不论是顺式还是反式排列均表现出互补效应;但若属于同一基因的不同位点的突变,则顺式结构表现互补,反式结构则不能互补。说明基因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二、顺反子互补实验中,两个隐性突变如表现出互补效应,则证明这26顺反子: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就是一个基因座位,包含多个基因位点,是遗传上的一个作用(功能)单位,但不是一个突变单位或重组单位。

顺反试验:指将两个拟突变分别处于顺式和反式,根据其表型确定两个突变是否是同一基因的试验。顺反子: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27判断两突变是否处于同一顺反子的方法:

顺式反式分析结论:两突变++/--+-/-+表现型野生型野生型属于两个顺反子表现型野生型突变型属于同一顺反子判断两突变是否处于同一顺反子的方法:28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29遗传上的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是突变子(muton)和重组子(roecon),突变子是基因内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表型的最小单位。它只相当与一个核苷酸对,不能将其定义为一个基因。重组子是基因内不能有重组分开的遗传单位,也不能将其定义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可分,可分为很多突变子和重组子。遗传上的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是突变子(muton)和重组子(r30三、基因内互补1、基因内互补的机理三、基因内互补312、基因内互补与基因间互补的区别基因间互补基因内互补发生机率普遍存在仅少数能发生缺失突变能发生互补不能发生酶活性同野生型一样明显低于野生型(仅25%)2、基因内互补与基因间互补的区别基因间互补基因内互补发生机32第四节缺失作图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的区别:1、点突变是单个位点的突变,缺失突变是多个位点的突变;2、点突变可回复,而缺失突变不可;3、点突变之间可发生重组,缺失突变同另一个基因组在这个缺失区的点突变间不可重组,即无法通过重组而恢复野生型核苷酸顺序。第四节缺失作图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的区别:33缺失作图:Benzer根据这一原理很方便地把数千个独立的rⅡ突变定位在rⅡ遗传图上更小的区段内,此方法称缺失作图。凡是能和某一缺失突变进行重组的,他的位置一定不在缺失范围内,凡是不能重组的,它的位置一定在缺失范围内。

缺失1缺失2abc细线表示缺失区,二者分别与各种突变体杂交,缺失2只有与a区中突变体杂交才能产生野生型重组体,缺失1只有与c区突变体杂交才能产生野生型重组体,但2个缺失与b区的突变体杂交均不能产生野生型重组体。缺失作图:Benzer根据这一原理很方便地把数千个独立的rⅡ34二、缺失作图方法(P107)二、缺失作图方法(P107)35第五节断裂基因与重叠基因一、外显子与内含子1977年法国的Chambon等和Berget等首次报道基因内部有间隔顺序(spacersequence),并由此提出断裂基因(splitgene)的概念。在成熟mRNA上反映出的DNA区段,即DNA序列中被转录成为mRNA的片段称为外显子(exon或extron)在成熟mRNA上未反映出的DNA区段称为内含子(intron)第五节断裂基因与重叠基因一、外显子与内含子36二、断裂基因的意义1、有利于储存较多的信息,增加信息量;2、有利于变异和进化;3、增加重组机率;4、可能是基因调控装置二、断裂基因的意义37三、重叠基因1978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Sarger分析了X174DNA全序列后,发现它的核苷酸实际数比理论数少614个氨基酸。同实验室的Barrell等发现其基因组中有些密码是重叠的,从而形成重叠基因。重叠基因的几种重叠方式:1、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2、前后两个基因首尾重叠3、三个基因之间三重重叠三、重叠基因384、反向重叠5、重叠操纵子普遍认为:重叠基因不仅是能经济和有效的利用DNA遗传信息量,节约碱基,而且更重要的是便于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如色氨酸操纵子中trpD基因的翻译依赖与上游基因trpE的翻译,原因是trpE的终止密码子与trpD的起始密码子重叠。4、反向重叠39第六节基因的功能一、Garrod的先天性代谢缺陷二十世纪初,英国医生Garrod首先发现人类中几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如苯丙酮尿症(PKU),它有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这是因为这种隐性基因不能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因而不能把提内多余的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因此血液中的苯丙氨酸积累起来,只能通过苯丙氨酸转移酶的作用,从另一代谢途径转变成有毒的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从尿液中排除,可通过尿检而确诊,所以称为苯丙酮尿症。第六节基因的功能一、Garrod的先天性代谢缺陷40苯丙酮酸酪氨酸3,4二羟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对羟苯丙酮酸黑色素尿黑酸aa(黑尿症)已酰醋酸CO2+H2O苯丙酮尿症ppcc白化病苯丙酮酸酪氨酸41Garrod认为这些代谢缺陷病是由于缺少某些酶。因此,他第一个提出基因和酶之间关系,认为基因是通过控制酶和其他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的。二、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Beadle和Tatum于1941年提出,并因此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奖。Garrod认为这些代谢缺陷病是由于缺少某些酶。因此,他第一42(一)生物合成过程基因:abcd↓↓↓↓酶:ABCD代谢物:1→2→3→4→5前体物色素原a色素原b红色紫色(一)生物合成过程43

检测的物质ABCDEG突1—

—+—+2—+—+—+变3—

—+4—+++—+体5++++—+

突变型:54213↓↓↓↓↓代谢过程:E→A→C→B→D→G(二)突变型与合成缺陷

44(三)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实验依据精氨酸缺陷型补充培养基:鸟aa瓜aa精aa菌株I――+精氨酸突变型菌株II-++菌株III+++

分析得出:基因arg1arg2arg3↓↓↓酶1酶2酶3

↓↓↓前体物鸟aa瓜aa精aa(三)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实验依据精氨酸缺陷型分析得出:45(四)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局限性

(1)并非所有的基因都为蛋白质编码;

(2)有的酶由多个基因编码;(3)有的一个基因控制多个酶;(4)有的RNA具有催化活性;(四)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局限性46三、一个结构基因一条多肽链的证据直接证据人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正常人红细胞中含血红蛋白(HbA):圆盘状,红色,运载氧气;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含血红蛋白(HbS):镰刀形,溶血型贫血,不能运载氧气。三、一个结构基因一条多肽链的证据47正常人基因型为:HbAHbA血红蛋白为HbA异常人基因型为:HbSHbS血红蛋白为HbS杂合体基因型为:HbAHbS血红蛋白兼有HbA和HbS两种。但由于HbA可携带氧气,因而不表现临床症状。正常人基因型为:HbAHbA血红蛋白为HbA48研究表明:HbA有4条多肽链组成α2β2,其中两条相同的α链,每条具141个氨基酸;两条相同的β链,每条具146个氨基酸。Ingram证明HbA和HbS具有相同的α链,只是β链上第6位氨基酸不同,HbA是谷氨酸,而HbS是颉氨酸,HbA和HbS这对等位基因的差别导致了由该基因所控制的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的差别。研究表明:HbA有4条多肽链组成α2β2,其中两条相同的49由此可见:基因是以某种方式规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由此可见:基因是以某种方式规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50第四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一个特定的DNA或RNA片段,但并非一段DNA或RNA都是基因。第四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51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一)遗传“因子”:孟德尔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所控制,性状本身不遗传。(二)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摩尔根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直线排列,提出了遗传学是连锁交换规律,建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细胞遗传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并由此提出基因既是一个功能单位,是一个突变单位,也是一个交换单位的“三位一体”概念。∴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既是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第一节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52(三)DNA是遗传物质:1928年Griffith首先发现了肺炎球菌的转化,证实DNA是遗传物质而非蛋白质;Avery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其他物质。(四)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20世纪40年代Beadle和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沟通了蛋白质合成与基因功能的研究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明确了DNA的复制方式。(三)DNA是遗传物质:1928年Griffith首先发现了531957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61年提出三联体遗传密码,从而将DNA分子结构与生物体结合起来1957年Benzer用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材料,分析了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顺反子(cistor)的概念,证明基因是DNA分之上一个特定的区段,是一个功能单位,包括许多突变位点(突变子),突变位点之间可以发生重组(重组子)理论上,一个基因有多少对核苷酸对就有多少突变子和的重组子,实际上,突变子数少于核苷酸对数,重组子数小于突变子数。1957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61年提出三联体遗传密码,54总之:顺反子学说打破了“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把基因具体化为DNA分子上特定的一段顺序---顺反子,其内部又是可分的,包含多个突变子和重组子。近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其内部存在有许多的重组子和突变子。突变子:指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型表型的最小单位。重组子: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总之:顺反子学说打破了“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把基因具体化为55(五)操纵子模型1961年法国分子生物学家Jacob和Monod通过对大肠杆菌乳糖突变体研究,提出了操纵子学说(operontheory)。阐明了基因在乳糖利用中的作用。(五)操纵子模型56(六)跳跃基因(转座子)和断裂基因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前认为每一基因组的DNA是固定的,而且其位置和他们的功能无关。50年代初芭芭拉在玉米的控制因子的研究中指出某些遗传因子可以转移位置,之后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发现基因组中某些成分不固定性是普遍现象,称跳跃基因。70年代后发现大多真核生物基因都是不连续的,被不编码序列隔开,称断裂基因。(六)跳跃基因(转座子)和断裂基因的发现57二、基因的类别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基因的功能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一)结构基因(structuralgene)和调节基因(regulatorygene):既可转录又可翻译。(二)核糖体RNA基因(rRNA基因简称rDNA)和转移RNA基因(tRNA基因简称tDNA):只可转录不可翻译。前者专门转录rRNA,rRNA与响应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后者专门转录tRNA,tRNA作用是激活氨基酸。(三)启动子(promotor0和操纵基因(operator):既无转录功能又无翻译功能,确切说,它们不能称为基因。二、基因的类别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基因的功能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58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59三、基因与DNA一个基因大约有500-6000个核苷酸对,但并非DNA分子上任一含有几千个核苷酸对的区段都是一个基因,基因是一个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区段。如何判断一段核苷酸序列是否是某个基因?要看这个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是否与其转录产物RNA核苷酸序列或翻译产物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应,这样就必须同时测定某一段DNA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产物的序列。三、基因与DNA一个基因大约有500-6000个核苷酸对,但60第二节重组测验一、拟等位基因黑腹果蝇中wa代表杏色眼基因,w代表白色眼基因,且都位于X染色体上Pwawa×wY杏色白色F1wawwaY(杏色眼)

F2wawawawwaYwY

若wa和w为等位基因,F2应该只有亲本两种表型,但在大量的F2群体中却出现了1/1000野生型红眼出现,红眼不是突变产生,因为不可能出现如此高的频率第二节重组测验一、拟等位基因若wa和w为等位基因,F261进一步研究证明:这是由于杏色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座位)相同,但属于不同的位点,因而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Pwa+/wa+×+w/YF1wa+/+wwa+/Y

(配子)(配子)wa++wwaw++wa+YF2出现++/wa+和++/Y(红眼野生型)进一步研究证明:这是由于杏色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62顺反位置效应(cis-transpositioneffect):

wa+/+w两个突变分别在两条染色体上,称为反式(trans),waw/++两个土百年同时排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上两个位点均正常,称为顺式(cis)。反式表现为突变型,顺式排列为野生型,这种由于排列方式不同而表型不同的现象成为顺反位置效应。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63拟等位基因(pseudoallele):表型效应类似紧密连锁的功能性等位基因,但不是结构性的等位基因,其发现证明:基因是可分的。拟等位基因(pseudoallele):表型效应类似紧密连锁64二、噬菌体突变型1、噬菌斑形态的突变型2、寄主范围的突变型3、条件致死突变型概念:条件致死突变(P101)Benzer实验所用的T4的rⅡ突变就是一个条件致死突变型。(见P101表4-1)二、噬菌体突变型65表4-1野生型与几种突变型的区别类型不同大肠杆菌平板上噬菌斑表型BK()S野生型小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rI大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

rII大噬菌斑无噬菌斑(致死)小噬菌斑rIII大噬菌斑小噬菌斑小噬菌斑表4-1野生型与几种突变型的区别类型不同大肠杆菌平66三、Benzer的重组实验两种rⅡ突变类型:rx、ry

r+rx×ryr+

↓混合感染

E.coliB株

接种

B株K(λ)株

计数

r+ry、rxr+r+r+

r+r+、rxry仅生长一

四种基因型种重组型

均能生长

三、Benzer的重组实验67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68重组值计算:rxry的数量与r+r+相同,计算时r+r+噬菌体数×2。

重组值计算:rxry的数量与r+r+相同,计算时r+r+69此种测定方法称为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test),它以遗传图的方式确定突变子之间关系,此方法测定重组频率非常灵敏可以获得小到0.001%,即十万分之一的重组值。

此种测定方法称为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tes70第三节互补测验一、互补测验的原理和方法

互补测验(顺反测验):根据功能确定等位基因的测验。即根据顺式表现型和反式表现型来确定两个突变体是否属于同一个基因(顺反子)

彼此互补(complementation):用rⅡ突变型成对组合同时去感染大肠杆菌K(λ)株,若被双重感染的细菌中产生两种亲代基因型的子代噬菌体(也有少量重组型的噬菌体),那么就必定是一个突变型补偿了另一个突变型所不具有的功能,这两个突变型就称为彼此互补。第三节互补测验一、互补测验的原理和方法71若双重感染的细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那么这两种突变型一定有一个相同功能受到损伤。若双重感染的细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那么这两种突变型一定有一个72互补测验结果发现:

rⅡ突变型可分成rⅡA和rⅡB两个互补群。所有rⅡA突变型的突变位点都在rⅡ区的一头,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所有rⅡB突变型的突变位点都在rⅡ区的另一头,也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互补测验结果发现:73凡是属于rⅡA的突变之间不能互补,同理凡是属于rⅡB的突变之间也不能互补,只有rⅡA和rⅡB的突变之间可以互补,即双重感染大肠杆菌K(λ)株后可产生子代。说明:rⅡA和rⅡB是两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的功能又是互补的。凡是属于rⅡA的突变之间不能互补,同理凡是属于rⅡB的突74

互补试验的原理

表型有无功能互补结论反式:A+BAB+反式:

A+BAB+

突变型-属同一顺反子野生型+属不同顺反子互补试验的原理突变型-属75二、顺反子互补实验中,两个隐性突变如表现出互补效应,则证明这两个突变型分别属于不同基因;如不能表现出互补,则证明这两个突变型在同一基因内。对于不同基因间的突变型在互补测验中,不论是顺式还是反式排列均表现出互补效应;但若属于同一基因的不同位点的突变,则顺式结构表现互补,反式结构则不能互补。说明基因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二、顺反子互补实验中,两个隐性突变如表现出互补效应,则证明这76顺反子: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就是一个基因座位,包含多个基因位点,是遗传上的一个作用(功能)单位,但不是一个突变单位或重组单位。

顺反试验:指将两个拟突变分别处于顺式和反式,根据其表型确定两个突变是否是同一基因的试验。顺反子: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77判断两突变是否处于同一顺反子的方法:

顺式反式分析结论:两突变++/--+-/-+表现型野生型野生型属于两个顺反子表现型野生型突变型属于同一顺反子判断两突变是否处于同一顺反子的方法:78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课件79遗传上的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是突变子(muton)和重组子(roecon),突变子是基因内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表型的最小单位。它只相当与一个核苷酸对,不能将其定义为一个基因。重组子是基因内不能有重组分开的遗传单位,也不能将其定义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可分,可分为很多突变子和重组子。遗传上的突变单位和重组单位是突变子(muton)和重组子(r80三、基因内互补1、基因内互补的机理三、基因内互补812、基因内互补与基因间互补的区别基因间互补基因内互补发生机率普遍存在仅少数能发生缺失突变能发生互补不能发生酶活性同野生型一样明显低于野生型(仅25%)2、基因内互补与基因间互补的区别基因间互补基因内互补发生机82第四节缺失作图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的区别:1、点突变是单个位点的突变,缺失突变是多个位点的突变;2、点突变可回复,而缺失突变不可;3、点突变之间可发生重组,缺失突变同另一个基因组在这个缺失区的点突变间不可重组,即无法通过重组而恢复野生型核苷酸顺序。第四节缺失作图点突变和缺失突变的区别:83缺失作图:Benzer根据这一原理很方便地把数千个独立的rⅡ突变定位在rⅡ遗传图上更小的区段内,此方法称缺失作图。凡是能和某一缺失突变进行重组的,他的位置一定不在缺失范围内,凡是不能重组的,它的位置一定在缺失范围内。

缺失1缺失2abc细线表示缺失区,二者分别与各种突变体杂交,缺失2只有与a区中突变体杂交才能产生野生型重组体,缺失1只有与c区突变体杂交才能产生野生型重组体,但2个缺失与b区的突变体杂交均不能产生野生型重组体。缺失作图:Benzer根据这一原理很方便地把数千个独立的rⅡ84二、缺失作图方法(P107)二、缺失作图方法(P107)85第五节断裂基因与重叠基因一、外显子与内含子1977年法国的Chambon等和Berget等首次报道基因内部有间隔顺序(spacersequence),并由此提出断裂基因(splitgene)的概念。在成熟mRNA上反映出的DNA区段,即DNA序列中被转录成为mRNA的片段称为外显子(exon或extron)在成熟mRNA上未反映出的DNA区段称为内含子(intron)第五节断裂基因与重叠基因一、外显子与内含子86二、断裂基因的意义1、有利于储存较多的信息,增加信息量;2、有利于变异和进化;3、增加重组机率;4、可能是基因调控装置二、断裂基因的意义87三、重叠基因1978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Sarger分析了X174DNA全序列后,发现它的核苷酸实际数比理论数少614个氨基酸。同实验室的Barrell等发现其基因组中有些密码是重叠的,从而形成重叠基因。重叠基因的几种重叠方式:1、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2、前后两个基因首尾重叠3、三个基因之间三重重叠三、重叠基因884、反向重叠5、重叠操纵子普遍认为:重叠基因不仅是能经济和有效的利用DNA遗传信息量,节约碱基,而且更重要的是便于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如色氨酸操纵子中trpD基因的翻译依赖与上游基因trpE的翻译,原因是trpE的终止密码子与trpD的起始密码子重叠。4、反向重叠89第六节基因的功能一、Garrod的先天性代谢缺陷二十世纪初,英国医生Garrod首先发现人类中几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如苯丙酮尿症(PKU),它有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决定。这是因为这种隐性基因不能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因而不能把提内多余的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因此血液中的苯丙氨酸积累起来,只能通过苯丙氨酸转移酶的作用,从另一代谢途径转变成有毒的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从尿液中排除,可通过尿检而确诊,所以称为苯丙酮尿症。第六节基因的功能一、Garrod的先天性代谢缺陷90苯丙酮酸酪氨酸3,4二羟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对羟苯丙酮酸黑色素尿黑酸aa(黑尿症)已酰醋酸CO2+H2O苯丙酮尿症ppcc白化病苯丙酮酸酪氨酸91Garrod认为这些代谢缺陷病是由于缺少某些酶。因此,他第一个提出基因和酶之间关系,认为基因是通过控制酶和其他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的。二、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说Beadle和Tatum于1941年提出,并因此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奖。Garrod认为这些代谢缺陷病是由于缺少某些酶。因此,他第一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