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_第1页
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_第2页
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_第3页
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EPC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设计实施方案1、项目概况工程概况场地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XX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本工程周围区域内规划有办公、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配套齐全。本工程周边临市政道路,交通便捷,施工用材料及设备,生活用品可有这些道路直接运达基地内部。规模和设计范围规模XXXXX集中安置区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拟建21栋。设地下车库,配套设施包括物业管理用房、公共设备用房等及商业配套用房,建设用地强度要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其中XXXXX集中安置区一期,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现拟建6栋,为5#、9#、10#、11#、12#、13#楼。设人防、地下车库、幼儿园和垃圾压缩站,建设用地强度要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设计范围根据招标公告要求,设计范围包括:发包人提供的整个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各单体建筑1-21#楼(不包含6#、7#楼)及规划图上其它配套建筑、地下车库单体设计、人防施工图设计。包括完成项目的技术设计(如需要)、施工图设计、清单格式的施工图预算、施工过程设计跟踪服务。不包含室外配套工程及绿化部分设计。2、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关文件及设计资料(1)规划局批准的该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及与该项目有关的相关文件(2)新乡市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新规条件2018-20号)(3)建设方的设计任务书。(4)建设方确认的方案设计及修改意见,及相关会议纪要。设计执行的主要规范、规定及标准图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年版(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0)《XXX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T075-2016 (11)《XXXXX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62-2017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13)《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版(15)XXXXX工程建筑标准设计《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关于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工作的通知》豫建〔2015〕88号其他各专业相关技术规范节能与环保设计本项目围护结构选用保证热工性能和热工参数的材料,做好节能建筑的保温及严密性措施,确保建筑的节能指标符合《XXX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T075-2016、《XXXXX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41/062-2017 。本项目规划时充分考虑高层住宅楼之间的间距,确保每栋楼之间有一个合适的卫生距离。参照《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太阳能,集中供应热水部分拟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每户阳台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庭院应积极采用太阳能光伏技术照明。采用楼宇控制系统,有效监控各设备的运行情况,达到优化运行,以收节能效果。本项目将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严格执行相应的各项规范,确保园区内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环境噪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机电设备用房内的有害气体含量达到允许的浓度标准;整个建筑物各个部分在使用上满足各项安全标准。本项目须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原则。人防设计设计依据及执行的主要规范(1)新乡市人防办关于修建本工程的批复文件。(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3)《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RFJ013-2010)(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人防工程设计概况本工程人防工程位于地下二层,人防建筑面积及设防等级根据新乡市人防办关于修建本工程的批复文件确定;建筑耐火等级不小于二级,合理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车库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人防掩蔽所。消防设计概况本项目高层住宅部分为15层和19层为主,分别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管理用房和幼儿园及附属商业为多层民用建筑和裙房,耐火等为二级。总平面设计在总体规划上,小区内部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车道宽度大于米,消防车道能承受消防车压力,以便消防车能方便到达各个建筑单体,每个高层建筑单体至少一个长边设有消防车道,车道边离建筑的距离大于米,并沿建筑留有足够的消防登高面,满足消防扑救的要求。防火设置防火、防烟分区面积:本工程内的高层住宅建筑,按每层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1500㎡,裙房部分防火分区面积在加喷淋的情况下不超过5000㎡,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地下车库部分,防火分类为一类,停车位总数为1672个,在加喷淋的情况下,双层机械停车库防火分区不超过2600㎡,普通平层车库防火分区不超过4000㎡,地下室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不超过2000㎡。防火间距:规划中楼与楼之间宽松的布局充分考虑了消防间距。高层与高层以及高层与多层及裙房,楼与楼之间的防火间距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防火分区外墙处理:建筑各个防火分区之间在外墙的处理上,窗间墙距离≥2m,其它窗间墙窗槛墙大于,如实墙不满足上述距离时用防火玻璃窗代替。装饰材料:本工程内装修材料均为不燃或难燃,符合《建筑物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第条规定。其他设置:地下车库及地上部分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绿色建筑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XXXXX工程建设标准《XXXXX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4)《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3、结构设计总说明主要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10其他相关国家现行规范及标准;基本参数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基本风压㎡基本雪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标准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主要材料及做法1.钢筋混凝土部分基础强度等级:C30混凝土墙柱的强度等级:C30~C40混凝土梁(板)的强度等级:C302.构造柱、统过梁、压顶梁、过梁、栏板等,除结构施工图中特别注明者外均采用C25。3.基础垫层:100厚用C15素混凝土垫层;4.钢材:表示HRB355钢筋(Ⅱ级钢筋,fy=300N/mm2);表示HRB400钢筋(Ⅲ级钢筋,fy=360N/mm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用钢筋,钢丝,钢铰线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国家有关其它规范。受力预埋件的钢筋应采用HPB235级(Ⅰ级),HPB335级(Ⅱ级),HPB400级(Ⅲ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应采用HPB235(Ⅰ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结构选型1#~4#、14#~21#楼地上15层,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5#、8#~13#楼地上19层,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地下车库采用采用框架结构,主楼相关范围内部分框架抗震等级二级,相关范围以外部分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其他地上附属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二级。基础选型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对多方案(二种以上)进行比较,对基础的选型,应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基础上降低项目投资额。如:天然地基、水泥搅拌桩及CFG桩复合地基、预应力管桩、钻(冲)孔桩等等。应根据现场地质变化情况分区域分别选用基础形式,对于能采用天然地基的应该首先采用天然地基。地下车库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防水板或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并采用防水混凝土;4、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依据1.已批准的本工程方案设计文件。2.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XXXXX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旋流加强(CHT)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271:2013《建筑给水钢塑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5:2001《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9-200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14设计范围本工程红线以内的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给排水系统由本单位设计。本工程水表井与城镇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本工程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镇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市政有关部门负责设计。园林绿化由专业公司根据我单位提供的技术条件进行设计、施工和调试。室外给水排水工程室外给水工程设计水源以市政给水为水源,本地块从周边不同城市道路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200给水引入管在地块内形成DN150的环状生活供水管网,甲方提供的周边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力不小于。用水量该地块总生活最大日用水量根据本地块建筑使用功能具体计算。地块用水标准及用水量(t=用水时间,K=时变化系数)序号用水消耗数量用水定额用水量备注最高日m³/d最大时m³/h01住宅部分6807人140L/人·dK==24h02商业及公建㎡5L/㎡·dK==12h03绿化㎡2L/㎡·dK==3h04未预见用水量以上用水量的%05合计预测该地块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³/d,最大时用水量为³/h。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室外生活给水管道敷设在地库顶板覆土层中,形成DN150的环状生活供水管网。在不同用水性质的给水引入管上设置计量水表。管材室外部分:室外给水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给水管道采用与管材相适合的管件。室内部分:给水立干管、水表前给水管采用阻氧型铝合金衬PE-RT管材,公称压力≥,dn63(含dn63)以上采用电熔管件连接,dn63以下采用承插热熔连接;水表后户内支管采用阻氧型铝合金衬PE-RT管材,承插热熔连,冷水管采用S5系列、热水管采用系列。PE-RT管不得直接与热水器连接,应采用长度不小于400mm的金属管段过渡。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砌块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火灾延续时间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火灾延续时间喷淋系统设计流量火灾延续时间所有住宅楼15L/s2h20L/s2h30L/s1h7#25L/s2h15L/s2h30L/s1h8#(商业)30L/s2h20L/s2h30L/s1h地下车库20L/s2h10L/s2h30L/s1h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1)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地块满足两路市政供水的要求。(2)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管材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电热熔连接,管道公称压力等级不小于。室外污水工程设计(1)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2)组团内最高日排水量按照住宅部分最高日用水量的90%和商业、公共建筑最高日用水量的100%之和计算。该地块日最大排水量为:³。(3)本工程生活污水经小区污水管道汇集并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地块北侧城市道路的市政污水井。(4)地块设10座13号玻璃钢化粪池(单座容积为100m3)。(5)室外排水管道采用双扣聚氯乙烯增强管,不锈钢卡箍连接。(6)本工程采用塑料成品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上的检查井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室外雨水工程设计(1)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小区雨水经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地块北侧城市道路的市政雨水井。(2)雨水量暴雨强度公式室外雨水设计重现期:P=2a;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1;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汇水面积:F(100m2);雨水量Q=Ψ*q*F(L/s)。(3)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砖砌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4)雨水管采用双扣聚氯乙烯增强管,不锈钢卡箍连接。(5)雨水口采用砖砌雨水口、雨水检查井采用塑料成品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上的检查井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生活给水系统用水量:本项目各部分的生活用水量,详见本设计说明书“地块用水标准及用水量”。室内生活给水采用下行上给式的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如下:A.一层至三层利用市政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甲方提供的周边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力不小于。B.四层至十一层由低区变频加压给水设备供水。C.十二至二十二层由高区变频加压给水设备供水。地下车库生活泵房内设置装配式BDF不锈钢生活水箱增压设备,供本工程各单体低区、高区生活用水。管材:给水立干管、水表前给水管采用阻氧型铝合金衬PE-RT管材,公称压力≥,dn63(含dn63)以上采用电熔管件连接,dn63以下采用承插热熔连接;水表后户内支管采用阻氧型铝合金衬PE-RT管材,承插热熔连,冷水管采用S5系列、热水管采用系列。PE-RT管不得直接与热水器连接,应采用长度不小于400mm的金属管段过渡。厨房热水系统厨房及卫生间热水为局部热水供应系统,采用燃气热水器供应。燃气热水器的型号由业主自理,燃气热水器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热水管道采用系列PPR给水管,热熔连接。生活排水系统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涤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地块生活污水最高日排水量为d。室内地面层(±)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室内地面层(±)以下的废水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集水坑均设两台带自动耦合装置的潜水排污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排水管管材为硬聚氯乙烯螺旋消音管,横管与立管连接处采用螺母挤压密封圈连接。排水横支管、1层单排水管和水管井废水管采用挤压成型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排水管,粘接接口。排水横干管采用柔性接口机制铸铁排水管及其管件,不锈钢卡箍连接。压力排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65mm螺纹连接,管径>65mm卡箍连接。管道与阀门等管道附件间采用法兰连接。卫生器具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台式或立柱式洗脸盆,蹲式大便器和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污水池采用陶瓷芯手动水龙头。全部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均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14。室内消防工程设计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池充水及补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在本工程地下室设消防水池供室内发生火灾时灭火用水量,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消防水池位于地下车库,有效容积不少于324m3;消防水池设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并设水位监视装置将消水池水位显示于消控中心,消防水池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应报警。火灾持续时间:室内消火栓系统为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1h。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为临时高压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不分区。各层均设置消火栓保护,其布置保证室内任何部位均有同一平面2支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栓口动压力不大于。高层建筑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3m计算;其他场所,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按10m计算。消防高位水箱设在小区内最高建筑的屋顶水箱间内,其有效容积为18m3。消防水箱设置水位监视溢流报警装置,信号传至监控中心。在消防泵房内的室内消火栓泵出水总管上设低压压力开关,当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启泵;在高位水箱出水管上设置流量开关,当流量大于设定值时自动启泵。配用电机功率(kW)≤132>132消防水泵直接启动时间(s)<30<55消火栓系统各主楼附近设置2套SQS150-B型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商业楼设置2套SQS150-B型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地下车库设置2套SQS150-B型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消火栓加压泵设置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共设两台,一用一备,互为备用。系统控制:A.消防水泵控制柜在平时应使消防水泵处于自动启泵状态;B.消防水泵应确保从接到启泵信号到水泵正常运转的自动启动时间不应大于2min。C.消防水泵(室内消火栓泵、室外消火栓泵及喷淋泵)应在消防泵房内设强制启停泵按钮,在消防控制启泵按钮,启停泵按钮应有保护装置。消防水泵不应设置自动停泵的控制功能,停泵应由具有管理权限的工作人员根据火灾扑救情况确定。D.消防水泵控制柜与消防水泵设置在同一空间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消防水泵控制柜应设置机械应急启泵功能,并应保证在控制柜内的控制线路发生故障时由有管理权限的人员在紧急时启动消防水泵。机械应急启动时。应确保消防水泵在报警后内正常工作。E.消防水泵控制柜前面板的明显部位应设置紧急时打开柜门的装置。F.火灾时消防水泵应工频运行,消防水泵应工频直接启泵;当功率较大时,宜采用星三角和自耦降压变压器启动,不宜采用有源器件启动。消防水泵准工作状态的自动巡检应采用变频运行,定期人工巡检应工频满负荷运行并出流。G.当工频启动消防水泵时,从接通电路到水泵达到额定转速的时间不宜大于下表的规定值。H.消防水泵的双电源自动切换时间不应大于2s;I.消防水泵应能按要求自动巡检。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应具有下列控制和显示功能:A.消防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设置专用线路连接的手动直接启泵按钮;B.消防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能显示消防水泵和稳压泵的运行状态;C.消防控制柜或控制盘应能显示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等水源的高水位、低水位报警信号,以及正常水位。管材: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管段(包括测试用排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内外壁热浸镀锌外壁加强防腐焊接钢管。敷设方式:明装,局部埋地。连接方式:DN≤50螺纹连接,DN>50卡箍连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管段(包括测试用排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内外壁热浸镀锌外壁加强防腐焊接钢管。敷设方式:明装,局部埋地。连接方式:DN≤50螺纹连接,DN>50卡箍连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除电气用房、电梯机房等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洒系统采用湿式系统。地下车库中危险级II级,设计喷水强度8L/(),作用面积160m2,主楼地下储藏室、非机动车停车库及地上场所为中危险级I级,设计喷水强度6L/(),作用面积160m2。喷淋系统设计流量为30L/S。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和各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点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本工程地下车库及各单体采用直立型喷头采用ZSTZ-15型,流量系数K=80,喷头动作温度采用68℃。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出水管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以保证系统准工作状态的压力。喷淋系统供水来自于地下车库的消防泵房内的一组自动喷淋泵,一用一备,自动切换,喷淋泵启动由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2套SQS150-B型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系统控制:A.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易熔合金融化),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B.系统配水管道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敲响水力警铃向人们报警,给水加压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运行状况信号显示。C.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给水加压泵,应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运行状况显示装置。灭火器的配置本工程地下部分主要为A类,B类及E类火灾,属中危险级,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4)。地上部分主要为A类及E类火灾,属中危险级,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3)。通信综合接入机房、变电所和消防控制室内放置MFT/ABC20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放置在专用的灭火器箱内。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变电所、消防控制室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持续喷雾时间15min,喷雾强度不小于,最不利点喷头工作压力大于10MPa。节水措施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A.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容积为6L的冲洗水箱。B.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小便器和蹲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各用水部门均采用水表计量收费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流排水。用水点水压大于的给水支管设支管减压阀。环境保护措施: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应控制其不超过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装置,防止水流和管道共振产生噪声。二次生活给水泵防噪隔振:A.泵组采用橡胶隔振垫型水泵隔振基础;B.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声及振动传递。C.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声和防止水锤。本工程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防止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淤塞。卫生防疫措施消防水池设自洁式消毒器,并定期对池水进行循环,防止水质变坏。水池通气管及溢水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室内所采用的排水地漏和存水弯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以保证压力波动不破坏器具和水面蒸发不影响水封隔离不良气体进入室内的功能。5、采暖、通风、空调项目概况详建筑专业项目概况介绍。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XXXXX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1062-20125.《XXXXX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9.《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10.《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1.建筑专业方案图设计范围住宅部分的供暖、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社区综合用房、商业、物业用房、社区服务中心部分的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再生资源回收点的通风系统设计。商业、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物业用房等公用建筑部分不设置集中供暖,预留多联机空调,多联机基础设于屋面,由电气专业预留空调电量,结构专业预留荷载。地下车库及车库内设备用房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连接单体与热交换站的供热管网系统设计。集中采暖系统设计气象资料城市位置:北纬34°16'-34°58',东经112°42'-114°14'大气压力:冬季,夏季;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采暖℃,冬季通风℃,夏季通风℃;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1%;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室外风速:冬季平均s,夏季平均s采暖室内设计温度:住宅:卧室、客厅、餐厅、书房:18℃;厨房:15℃;卫生间:25℃;采暖热源本项目设有独立的热交换站,由市政热网供应的110/70℃高温热水在热交换站内经换热机组转换为75/50℃热水,再经小区内热力管网集中供应至每个单体楼的各户内;换热站内高低区分别设两台板式换热器,三台变频水泵(两用一备),采用变频水泵补水定压。总供热面积为㎡。采暖负荷本项目住宅总面积为㎡,依据国家节能标准,估算采暖热负荷为,供暖热指标为33W/m2;采暖系统住宅部分:鉴于埋地塑料管材承压及散热器承压能力,采暖系统分高区、低区系统,1~13层为低区系统,14~22层为高区系统;单体建筑户内设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管道井内设置共用立管,采用下供下回双管异程式系统;每户均设置独立的户内系统,实现每户的独立控制调节,户内采用双管并联同程式系统;户内采暖供回水干管均敷设在建筑面层内,连接散热器支管可根据室内装修需求选择暗埋在墙内或明装。换热站接市政热网的一次网管段上应设热量表,静态平衡阀等入口装置,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