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高中生活_第1页
最难忘的高中生活_第2页
最难忘的高中生活_第3页
最难忘的高中生活_第4页
最难忘的高中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难忘的高中生活最难忘的高中生活最难忘的高中生活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最难忘的高中生活日期:20xx年X月最难忘的高中生活河南洛阳周卷每当微信铃声响起,我总会打开微信浏览一番,尤其是那“中学同窗”,它是我上中学时代的几十位同学最近组建的微信群,大家借此平台来抒发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对已逝岁月的留恋的情感。面对同学的感言,我不禁感慨万千,高中时代的许多往事在眼前浮现。尽管岁月变迁而它依然清晰,历经风雨仍格外耀眼。我是1973年春季进入孟津县横水高中的。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正直邓小平二次复出,后来把那段时间定性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时期。各校招生凭分数择优录取。由于平时在小学、初中散漫惯了,刚一走进这所学校,就被这所学校的校风校纪所震慑。校长是威震孟津教育的孙景云校长。应当确切地说他是一位治校有方,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他属于那种性格直爽、办事认真、是非分明、但脾气暴躁、办事从不拖泥带水的那种豪爽之人。所带的一班人马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文武全才,德才兼备。”学校课程全面开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些老师正确引导下,学生在追梦的路上茁壮成长。这里既有朗朗的读书声,又有那悠扬动听的歌声。是横水每天最早苏醒的地方,也是每天最晚熄灯的院落。那时的老师责任心特别强,纪律非常苛刻,只要你违反纪律,等待你的将毫不留情的惩罚。无论严冬酷暑,夜里只要熄灯的钟声响过,校园里必须保持肃静。也就在这时是校长检查就寝的时刻,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同学没有盖好被子,他会轻轻地为你盖好。如果走近寝室发现有人说话,他会立即制止:开始轻声说“谁在说话”,如果说话的同学立即承认错误,他会“赶快睡觉”。就算了事。如果知错不认错,那他的第二声将抬高八度,再不应声,轮到第三声,那这一片的人都将倒霉(在弄不清楚是谁说话的情况下)。会被全部轰起来去劳动。那时,学校正在修建工字房(教学、办公用房),让这些同学到距学校十余里的桐树坑去背沙,或搬砖。第二天在早操期间面向全体同学作深刻检查,检查彻底一笔勾销。如果敷衍应付,那将受到加倍的惩罚。为严肃考试纪律,对那些投机取巧,照抄别人。一经发现,本次考试记为零分,并通报全校。同时还会利用每天早、中、晚餐的时间里,让这些违纪同学在喇叭上对自己所犯错误作深刻检查悔过,让你威风扫地。那时这一整套的校纪校规确实是有些过分,但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对我们的学习也起到了不用鞭打自奋进的效应。当时我们都感动一种恐惧感,对学校的苛刻纪律无比愤恨。后来我们渐渐明白了校长这样做的良苦用心,纪律是苛刻了点、过分了点。正是这种苛刻,是我们养成了一种好的习惯,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业。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那时候由于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生活以红薯、玉米为主粮,一年里和很少见到白面。学校食堂实行交粮加伙食费的方法。当然也是玉米面、玉米糁、红薯面、白面(很少)这四种。每星期天的下午,学生会背上家长为自己准备的一兜摸(红薯面馍、条件好的玉米面交红薯面馍)和红薯面做成的饸漏面条。带着些干粮的计划够一星期吃,在学校里吃的当然是玉米糁稀饭、红薯面疙瘩、红薯面膜(电光摸)玉米面膜了,面条每星期会吃上一次,算是改善生活了。但多数同学还吃不起。就用从家里带来的饸漏面条,用热开水冲几次,然后倒上盐、辣椒油等佐料,吃得我们现在都直眼馋。每星期的伙食费按计划有一元钱就足够用了。条件差、生活艰苦,但我们没有人怨天尤人。从没因吃喝而争得面红耳赤,而且是互相谦让,无论谁有了好吃的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这种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能吃苦勤俭的品质,我们在磨练中成长。并把这种品质融入以后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正像外界评价我们这一代人是最能吃苦的一代人。1973年的下半年,随着全国的大势学校也卷入了批林批孔运动,几近停课。进入高二,也就是1974年,我们学校新调来了张郃老师、杨克瑜老师,张郃老师教数学兼二甲班主任,杨克瑜老师教英语。张老师为人正直、善良、责任心强,工作一丝不苟。整个学校是边搞运动、边上课、边搞勤工俭学,我们经历了编织、炼铁、开荒等学习以外的活动。炼铁,就是把那时副业上车床加工零件时撤下来的钢屑,回火进行高温处理,重新铸成铁块,再卖给国家。学校采用的管理方式是以班组为单位自己找原料,自己加工。时间一般在夜里进行,不影响正常学习。那时各大队均有副业,原料应该不愁,时间久了,附近的找不到,同学们只好到较远的地方去去找。记得一个天晴月明的夜晚,我们班的十几个同学拉两辆架子车到寒亮大队的副业加工厂拉钢屑。路上我们把两辆车前后连在一起,所有的人全部坐在上面,一个人坐在后面车上当驾驶员,用双脚掌握方向,凭借下坡的惯性,开车前往。随着下坡路程的延伸,车速越来越快,坐在前面的杨驭石同学不小心掉了下来。驾驶员来了个脚刹车,但紧刹慢刹车已向前滑出了十几米,也就是说杨驭石在车下被拖了十几米,我们都吓坏了,当我们把它拉了出来,都成了土人,脸檫烂了,胳膊也跐烂了,我们扶他站起来走了几步,腿一瘸一瘸的看来是很痛苦的,我问他,他笑笑“没事儿,活动活动就会好。”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又和我们一起上路了。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又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这就是我的同学。他那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精神,让我折服,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也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精神激励我的人生。回来后已是夜里十点多,我们草率吃了点东西,便投入哪紧张的炼铁操作中,生活、扇风、下料、掌钳、执锤各司其职。火候一到,我们把钢屑投入那熊熊的火炉中,我们看着炉火中的钢屑变红、呈紫红,这时掌钳的同学把烧得通红的钢屑从炉火中夹出来放在已准备好的铁板上,两个执锤同学快速的捶打烧熔的钢屑,这时钢花四溅,在这漆黑的夜晚,犹如节日的礼花,显得异常壮观。也就在这时旁边的同学唱起了“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为我们加油助威。这歌声使我们忘记疲劳,鼓舞我们劳动的情绪。直至将钢屑捶打成正四立方体的铁疙瘩为至。整个过程女同学也不甘示弱,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给我们运料、送茶送水。这种团队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说到开荒,那是四五月份的事,我们背上背包,带上锅灶,拿上劳动工具来到横水公社西沟大队柳树沟生产队。我们住的是羊圈,土窑,后面顶通天,张河老师风趣地说“想不到来到这里还能住上露天俱乐部”,说的大家都哈哈大笑。开荒、送粪、帮助农民担水、铡草以及那些力所能及的活对我们这些农家出身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只要肯出力,会吃苦、不怕累,没有干不了的事。劳动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向荒山要良田。劳动中我们的手摸出了血泡,但我们坚持不下火线。血泡不破还好受些,一旦破了,那钻心的疼痛简直难以形容,但我们忍了。渴了啃口干馍,饿了河口泉水。傍晚,我们会在那那“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的歌声里愉快归来。生活虽苦,劳动很累,但我们没有退缩,坚持到最后。那种劳动的场面以及劳动结束后的那种快乐让我永远难以忘怀。我们的毕业时间正是学制改革的时期,由春季改为秋季的过渡年代,所以我们很侥幸又多上了半年高中。在毕业的前夕,我们搞了联欢晚会,两个班都出了文艺节目。当时我们二甲班自编、自导、自演了现代曲剧《下乡》。乐队都是来自于同学之间。主演由畅桂荣、刘天星、畅小堆、韩海军、韩海交等同学,应该说还有几位,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合唱时同学们齐上阵。那阵势、那场面、那歌声仿佛就在昨天。四十年前的高中生活,在我们灵魂深处打下深深的络印。它是我们这代人最为复杂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浪漫,一种青春燃烧的激情。我们所经历的与众不同,当我和几位同学交谈,提起往事,都有一种自豪感,优越感。它是时代的进步的缩影,天地的造化。我们要感谢刚入学时那段经历、那个时势,给于了我们的学习的机会;感谢那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群体,传授给了我们知识,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感谢那些可敬,可亲、可爱相互帮助的同学,风里雨里、困难面前,我们都是那样的团结、和睦向上。人的一生经历的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