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学》2名特鱼类养殖7_第1页
《特种水产养殖学》2名特鱼类养殖7_第2页
《特种水产养殖学》2名特鱼类养殖7_第3页
《特种水产养殖学》2名特鱼类养殖7_第4页
《特种水产养殖学》2名特鱼类养殖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

虹鳟养殖1第六章虹鳟(salmogairdneri)

养殖

概述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山麓溪流中,1847年移养池塘成功,现已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世界上目前鱼类养殖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以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丹麦诸国养殖是盛。每平方米产量40~50公斤,最高100公斤。由于采用流水养殖方法,一般每0.1个单位流量(100l/秒),年生产虹鳟的限额为540~585T。除采用精养外,瑞士、瑞典、墨西哥朝鲜等国还向水库和湖泊作天然放流,产量为每亩0.67~2公斤。2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一、外部形态

分类地位:在分类上属鲑形目、鲑亚目、鲑科、大麻哈鱼属。陆封型降海型湖泊型虹鳟道纳尔逊氏虹鳟生态类型3二、对环境的要求

1、栖息自然条件下,喜生活在水质澄清、水量充足、具砂砾底的河川上游、支流或溪流中。2、水温最适宜的水温12~18℃,稚鱼为10℃,低于8℃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长时间持续24℃

,引起死亡。3、流速养殖均采用流水,适宜流速为2~30厘米/秒。44、D.O

6、悬浮物水的悬浮物总量不高于15mg/l(8~12德国度)。7、盐度属广盐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从稚鱼的5‰至成鱼的35‰。3mg/l,大量死亡,4mg/l,浮头,5mg/l,停止摄食,7mg/l,正常生长,9mg/l,生长迅速。5、PHPH6.5~6.8,5三、生长在14℃水温下,四、食性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饲料不足,会自相残食。五、繁殖

雄二龄性成熟,雌性三龄性成熟。产卵水温4~13℃,最适水温8~12℃。产卵场为具有石砾底的河川或支流。卵为端黄囊,沉性,怀卵量为1000~13000粒。在我国的北方繁殖时间为12月~翌年的3月。一年100~200克,二年400~1000克三年1000~2000克6第二节养鳟场的选点条件和设施一、选点条件

1、水源

要求:清洌的冷水,澄清。涌泉水、山间溪流、地下水、深水水库底排水。

2、水温

水温周年变动5~20℃。南方可实行季节养殖。

3、水量和溶氧量。7

二、设施1、饲养池

稚鱼池、成鱼池、亲鱼池。以水泥池为好,长方形抹角。2、鱼池配置

鱼池面积计算

即每小时池水交换次数。每小时注水量(米3)鱼池总容水量(米3)池水交换率=鱼池面积=每小时注水量(米3)鱼池平均深度(米)交换率÷8第三节人工繁殖一、亲鱼培育

1、饲料要求蛋白质40%,脂肪6%,碳水化合物12%,饲料中还需富含VE、胡萝卜素、虾红素。还可投喂一部分虾。

2、水温4~13℃,产卵前6个月水温不超过12℃。

3、D.O大于7mg/l以上。9二、雌雄鉴别雄:吻端尖;雌:吻端钝而圆。比例:雌:雄=3:1。等渗液的配制10L水氯化钠90.4克氯化钾2.4克氯化钙2.6克PH=7温度4℃以上。三、采卵与授精

1、卵的质量的鉴别2、精、卵的采集3、授精雌雄10四、孵化1、孵化设施桶式孵化器阿特金氏孵化器立式孵化器11阿特金氏孵化器孵化槽孵化盘孵化盘放置框122、孵化期累积温度

3、孵化要求A、避光B、水温7~13℃,最适温度9℃。C、D.O大于6.44mg/l。D、拣卵4~5次,悬浮物多时要洗卵1~2次。累积温度(日.℃)=孵化日期×孵化期内日平均水温从受精至发眼期的天数约为孵化所需天数的一半。根据其敏感期的特点,在受精吸水后可运输40小时(4~8℃)。发眼卵可长途运输。孵化积温为343℃

13第四节苗种培育上浮稚鱼

刚孵出的鱼苗沉在盘底,以卵黄囊为营养,经过15~20天时间的发育,逐渐上浮,开始摄食。1)以畜禽肝脏、脾脏、鸡蛋黄为主2)以生鱼肉制成的糊状饲料为主;3)以水蚤干为主;4)采用颗粒全价配合饲料。1、上浮稚鱼的开口饲料一、稚鱼培育上浮稚鱼→→→鱼种(10克/尾)5个月142、培育池的条件

水泥池,30~60m2,水深20~30cm,水温10~12℃为宜。3、放鱼密度

初期:5000~8000尾/m2,体重1克:1600~2000尾/m2,体重4~5克:1000尾/m2。4、投喂

以动物性原料为主。日投喂率3~5%,日投喂6~8次,后期减少至3~4次。5、水量调控:交换率3~5次/h为宜。第四节苗种培育151、培育条件水泥池(网箱)。交换率2~4次/h;温度10~14℃。2、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成分占50~80%以上;日投喂率3~5%,日投喂次数3次。3、及时分塘

每月进行1次,同时降低放养密度。第四节苗种培育5~6个月

二、鱼种培育

10克 →→→50~100克/尾16第五节成鱼养殖一、放养密度(B-C)DEA=A:最大密度(kg/m3)B:进水溶氧量(g//m3)C:维持鱼类生长最低溶氧量(g/m3)D:池水交换次数(次/h)E:鱼类的耗氧量(g/kg.h)生产上以最大密度的30~50%作为适宜的投放密度。17二、养殖管理

1、成鱼池结构合理40×4m,水深40~60cm,池水平均交换率大于2;采用底排水。2、投饲与管理A、饲料营养水平:粗蛋白40~50%,粗脂肪6~16%,粗灰分5~13%,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15~28%,碳水化合物20~30%。B、日投喂率:2~3%,日投喂次数2~3次。C、水质管理:水以偏酸性为好,保持足够的水量、交换量和水中溶氧水平,避免氨态氮在水中积累。18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粮农组织根据虹鳟营养水平,又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原料供应和成本等情况,提出了虹鳟养殖饲料建议用量。

虹鳟养殖饲料用量表

戈贤平《名特优水产品实用技术》参考资料19第六节疾病防治一、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V)病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症状:发病鱼苗及幼鱼腹部膨胀、体色变黑、眼球突出,肠内无食物,胰脏组织细胞坏死,核固缩。20一、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V)预防:不使用带病原的亲体繁殖幼体;不从发病区运输鱼和卵;养殖设施及工具用高浓度氯制剂彻底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聚维酮碘)50mg/l消毒15分钟。治疗:无有效治疗方法,发病池一般通过提高水温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21二、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V)症状: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前肾及脾脏造血组织严重坏死。防治: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原: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22三、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HS)病原:弹状病毒科中的艾格特维德病毒。症状: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体色变黑,眼严重外突,鳃及肝脏显示严重贫血,鳔及肾脏肿大,腹腔充满积液,病鱼外观呈膨胀样。预防:禁止从发病区运出鱼及卵;一旦鱼发病,将全场鱼销毁,池塘消毒三个月,再重新放养健康鱼。治疗:无有效治疗方法。23四、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嗜鳃黄杆菌五、烂鳍病病原: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