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课件_第1页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课件_第2页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课件_第3页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课件_第4页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1课程安排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与作用,及周礼的特点。包括(3.14)、(7.5)第二课时:讨论当时的礼崩乐坏情况及孔子提出的复礼方案(正名与克己),包括(3.1)、(6.25)、(16.2)、(13.3)、(12.11)、(12.1)第三课时:讨论礼之本质,即礼与仁与孝的关系,包含(17.11)、(3.3)、(1.2)、(2.8)、(17.21)课程安排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与作用,及周礼的特点。包括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Q1:周礼是怎么形成的?Q2:孔子为何如此推崇周礼?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3克己复礼:

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主指周礼)

,它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礼仪。

题解:克服、约束自己的歪思邪想,让思想走上正轨,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回归到(周)礼的要求,以达到“仁”的境界。克己复礼:4“礼”——“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礼”——“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5礼的作用——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仁的内涵——克己复礼为仁仁的条目,即具体做法——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依礼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的作用——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6《礼记》: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左传》: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夫礼,所以整民也。《荀子·礼论》: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论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关于“礼”《礼记》: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关于“礼7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钱穆先生:“孔子为8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9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10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敬、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庸》说:“至诚如神。”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11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1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派儿子伯禽去管理鲁地,临行时他告诫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作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13何谓“礼”??“礼”的起源?“礼”的发展?

对鬼神对人各种仪制“礼”的作用?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何谓“礼”??“礼”的起源?14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礼”是颇为繁多15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16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Q1:从这句话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怎么样?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7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18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仅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破坏,连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破坏,具体表现在哪一句话?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仅是社会等19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课件20Q1:孔子有必要对一个杯子大发感慨吗?言外之意是什么?

Q1:孔子有必要对一个杯子大发感慨吗?21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1)社会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周礼的内涵: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礼崩乐22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周礼的内涵(2)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那么如何挽救天下?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周礼的内涵23何所谓“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Q1:这段话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何所谓“正名”?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24名正言顺Q1:对孔子来说,“正名”意味着什么?正名——复礼周礼的内涵(3)要有秩序,各守本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这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名正言顺Q1:对孔子来说,“正名”意味着什么?周礼的内涵(325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注释】(1)颜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3)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

(4)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译文】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26【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27探究:

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完全扭曲了儒家的本义

。探究: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2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周礼的内涵(4)孝悌是仁之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2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周礼的内涵(5)敬爱、顺从为孝

色,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在孔子看来,“仁”的根本在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等“孝悌”准则。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30“孝”: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

许慎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从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义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论语》中对孝的理解正是最注重这一点的。“孝”: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

许慎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31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可不记住,父母的年龄,不可忘记。一方面因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32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的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33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说:闵子骞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人们不能用言语离间他与父母及兄弟之间的亲情。

闵子骞对父母的孝道,在二十四孝中就有关于他的故事。闵子骞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就又娶了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于是后母对待闵子骞很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棉服,继母就用棉花给自己生的儿子做棉袄,而给闵子骞却用芦花做冬天衣服,芦花做的衣服看起来确实很大,可是芦花不保暖。有一天,父亲叫闵子骞帮他驾车,因为天气很冷,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冻得全身发抖。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34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心想:你这个行为要是让别人看到了,人家还以为是继母在虐待你。于是,闵子骞的父亲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被打破了,芦花四处飞散起来。闵子骞的父亲看到了这个情景就很生气,做继母的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于是气冲冲的一回到家里就要把他的继母休了。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在地上,他哀求父亲千万不要赶继母走,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意是: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句话,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继母更觉得惭愧,从此也就对闵子骞如同己生。闵子骞的这一分孝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继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幸福。

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心想:你这个行为要是让别35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周礼的内涵(6)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36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从四面八方带来树种种在墓前(后来的孔林),弟子为孔子守孝三年,子贡在墓前结庐,为孔子守孝六年。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从四面八方带来树种种在墓前(后来37在丧葬上,孔子虽然不主张厚葬,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导的孝道观,客观上对后世的厚葬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谈孝不是要恢复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而是要从中汲取精华部分,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所以,对于《论语》中的孝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和接受,比如厚葬在当今社会不应该提倡,而且三年之丧的方式也早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发展了。

在丧葬上,孔子虽然不主张厚葬,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导38克己复礼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推崇的是周礼。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在根据。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12.1崇古:3.14、7.5秩序:3.1、6.25、12.11道:16.2正名:13.3孝悌:1.2、2.8报恩:17.21崇乐尚仁:17.11、3.3克己复礼39礼的内涵:(1)社会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2)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3)要有秩序,各守本分(4)孝悌是仁之本(6)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5)敬爱、顺从为孝礼的内涵:(1)社会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2)要“正名”(40成语克己复礼:是可忍,孰不可忍:礼崩乐坏: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表示绝不容忍。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成语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抑制41名不正,言不顺:名正言顺:手足无措:言必行,行必果:犯上作乱: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神情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犯:干犯。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42《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论语》选读

《克己复礼》43课程安排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与作用,及周礼的特点。包括(3.14)、(7.5)第二课时:讨论当时的礼崩乐坏情况及孔子提出的复礼方案(正名与克己),包括(3.1)、(6.25)、(16.2)、(13.3)、(12.11)、(12.1)第三课时:讨论礼之本质,即礼与仁与孝的关系,包含(17.11)、(3.3)、(1.2)、(2.8)、(17.21)课程安排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与作用,及周礼的特点。包括4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Q1:周礼是怎么形成的?Q2:孔子为何如此推崇周礼?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45克己复礼:

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主指周礼)

,它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礼仪。

题解:克服、约束自己的歪思邪想,让思想走上正轨,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回归到(周)礼的要求,以达到“仁”的境界。克己复礼:46“礼”——“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礼”——“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47礼的作用——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仁的内涵——克己复礼为仁仁的条目,即具体做法——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依礼而行是仁的根本要求。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核心。礼的作用——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48《礼记》: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左传》: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夫礼,所以整民也。《荀子·礼论》: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论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关于“礼”《礼记》: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关于“礼49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钱穆先生:“孔子为50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51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52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敬、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庸》说:“至诚如神。”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53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5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派儿子伯禽去管理鲁地,临行时他告诫说:“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作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55何谓“礼”??“礼”的起源?“礼”的发展?

对鬼神对人各种仪制“礼”的作用?

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何谓“礼”??“礼”的起源?56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礼”是颇为繁多57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58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Q1:从这句话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怎么样?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59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60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仅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破坏,连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破坏,具体表现在哪一句话?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Q1:不仅是社会等61论语选读《克己复礼》(用)课件62Q1:孔子有必要对一个杯子大发感慨吗?言外之意是什么?

Q1:孔子有必要对一个杯子大发感慨吗?63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1)社会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越。周礼的内涵: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怎样呢?礼崩乐64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周礼的内涵(2)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那么如何挽救天下?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周礼的内涵65何所谓“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Q1:这段话中有哪些比较特殊的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何所谓“正名”?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66名正言顺Q1:对孔子来说,“正名”意味着什么?正名——复礼周礼的内涵(3)要有秩序,各守本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这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名正言顺Q1:对孔子来说,“正名”意味着什么?周礼的内涵(367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注释】(1)颜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3)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

(4)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译文】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68【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69探究:

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完全扭曲了儒家的本义

。探究: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7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周礼的内涵(4)孝悌是仁之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7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周礼的内涵(5)敬爱、顺从为孝

色,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在孔子看来,“仁”的根本在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等“孝悌”准则。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72“孝”: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

许慎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从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义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论语》中对孝的理解正是最注重这一点的。“孝”: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

许慎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73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可不记住,父母的年龄,不可忘记。一方面因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74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的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就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75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说:闵子骞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人们不能用言语离间他与父母及兄弟之间的亲情。

闵子骞对父母的孝道,在二十四孝中就有关于他的故事。闵子骞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就又娶了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于是后母对待闵子骞很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棉服,继母就用棉花给自己生的儿子做棉袄,而给闵子骞却用芦花做冬天衣服,芦花做的衣服看起来确实很大,可是芦花不保暖。有一天,父亲叫闵子骞帮他驾车,因为天气很冷,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冻得全身发抖。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76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心想:你这个行为要是让别人看到了,人家还以为是继母在虐待你。于是,闵子骞的父亲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被打破了,芦花四处飞散起来。闵子骞的父亲看到了这个情景就很生气,做继母的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于是气冲冲的一回到家里就要把他的继母休了。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在地上,他哀求父亲千万不要赶继母走,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意是: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句话,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继母更觉得惭愧,从此也就对闵子骞如同己生。闵子骞的这一分孝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