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6(8份)5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6(8份)5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6(8份)5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6(8份)5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指导6(8份)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虚词1文言虚词2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2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3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1.分清虚实3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4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4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5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5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6(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虚词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是两个词,解为“于是”“写”4.注意特殊现象6(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7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大类。1、人称代词:第一、第二、第三人称7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大类。1、人称8※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之、其※相当于“我”或“我的”,有时也可表示“我们”或“我们的”。吾:吾从而师之余\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8※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之、其吾:吾从而师之9※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布衣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9※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10※第二人称代词:尔(而)、汝(女)、乃、若、子

※相当于“你”、“你们”或“你的”、“你们的”。汝:甚矣,汝之不惠!女: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而:而母立于兹(而通尔)若:若肯发兵助我乎?乃:家祭毋忘告乃翁10※第二人称代词:尔(而)、汝(女)、乃、若、子

※相当于11文言第二人称代词中的“尔”、“汝”具有感情色彩,它们是不拘礼节,很随便的称呼,一般只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亲密者之间的称呼,否则就表示对对方的不尊重。“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11文言第二人称代词中的“尔”、“汝”具有感情色彩,它12※第三人称代词:之、彼、其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彼:彼与彼年相若也彼:彼可取而代之其:秦王恐其破璧。12※第三人称代词:之、彼、其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13※古汉语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也可在后面加上“辈、属、曹、等、族、徒”字表示多数。“吾辈、吾属、尔曹、尔等”。

吾属今为之虏矣若属皆且为所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士大夫之族郯子之徒13※古汉语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也可在后面加上“辈、属、曹142、指示代词

表示远指、表示近指、虚指和无指※表示远指:彼、其、夫等。※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样相当。

彼(那个)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以故其(那)后名之曰:“褒禅”微夫(那)人之力不及此142、指示代词表示远指、表示近指、虚指和无指※表示远指:15※表示近指:是、斯、之、然、尔、若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此、这、这个、这样。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微斯人,吾谁与归?之二虫又何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15※表示近指:是、斯、之、然、尔、若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6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他”,既非远指,也非近指,而是另有所指,相当于现汉的“别的、其他的”。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王顾左右而言他。他(以后)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此句中的“他日”指以后的日子。文言文中的“他日”也可指以前的日子。

16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他”,既非远指173、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盍、焉、安、恶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吾与徐公孰美豫州今欲何至曷至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173、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奚、盍、焉、安、恶且18孰:问人,相当于誰、哪一个;问事物,相当于什么、哪一种。人非生而知之,孰(誰)能无惑;独乐乐,于人乐乐,孰乐?18孰:人非生而知之,孰(誰)能无惑;19何、曷:问事物,相当于什么问原因、情况,相当于为什么、怎么“何”如果指代处所,相当于什么地方

有何困难?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笑问客从何处来“豫州今欲何往?”。19何、曷:有何困难?20安、焉、奚: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问处所,相当于哪儿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沛公安(哪里)在?且焉(哪里)置土石?彼且奚(哪里)适也?20安、焉、奚: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21胡、恶:“胡”只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恶”问原因和处所。田园将芜胡不归?彼恶知之。彼且恶乎待哉?且王攻楚,将恶出兵?21胡、恶:田园将芜胡不归?224、虚指和无指代词※虚指:即指代对象不明确。※主要用“或”字表示,相当于有的、有人。或师焉,或不师焉。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224、虚指和无指代词※虚指:即指代对象不明确。或师焉,或23※无指:即排除一切对象。

※主要是“莫、无”,

相当于没有誰、没有什么

非我莫属攻无不克以为莫己若者4、虚指和无指代词23※无指:即排除一切对象。

※主要是“莫、无”,

相当于24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24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251、程度副词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表程度轻:少、稍、略余闻而愈悲。(更加)以为妙绝。(“极点”)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251、程度副词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余闻而262、范围副词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举、具、胜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众妙毕备不可胜数262、范围副词表范围广: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72、范围副词表范围有限:仅、止、直、惟、唯、但、特、徒室仅方丈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直好世俗之乐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徒慕君之高义272、范围副词表范围有限:室仅方丈282、范围副词表总共或共同:共、同、俱、并、凡、相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轩凡四遭火于是舍人相与谏曰282、范围副词表总共或共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93、时间副词表过去:曾、尝、向、初、业已、既、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初,鲁肃闻刘表卒(当初)既祖,取道(已经)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293、时间副词表过去: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303、时间副词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适大病,不能行。(适逢)303、时间副词表正进行或正巧: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313、时间副词表时间短:未几、既而、俄而、顷刻、少间、少顷、寻未几,成归。既而,得其尸于井。突然雷电大作,已而大雨倾盆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未果,寻病终。313、时间副词表时间短:未几,成归。323、时间副词表动作将发生:行将、且、方且。行将就木。年且九十。若属皆且为所虏。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323、时间副词表动作将发生:行将就木。333、时间副词表时间终结:

终、卒、遂赵亦终不予秦壁。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表最后的结果,到底)333、时间副词表时间终结:

终、卒、遂赵亦终不予秦壁。343、时间副词时间紧迫急剧的:

忽、猝(卒)、急、遽、立忽逢桃花林。猝不及防。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卒通猝)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遽扑之,入石穴中。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343、时间副词时间紧迫急剧的:

忽、猝(卒)、急、遽、354、语气副词表猜测:殆、其表祈使:唯、其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表希望、祈使)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54、语气副词表猜测:殆、其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364、语气副词表反诘:岂、宁、独、其表转折: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表轻微转折,相当于“而”、“不过”)364、语气副词表反诘:岂、宁、独、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375、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75、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86、否定副词不、弗、无、勿、毋、莫、微、未、非、匪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齐人勿附于秦莫愁前路无知己微斯人,吾谁与归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386、否定副词不、弗、无、勿、毋、莫、微、未、非、匪距关397、谦敬副词谦词:窃、伏惟、猥窃为陛下惜之。(私下里)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在地上去思忖,是古时下对上陈述己见时的谦敬之辞。即:在下以为、在下认为)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等于说“辱”,指降低身份,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397、谦敬副词谦词:窃为陛下惜之。(私下里)407、谦敬副词敬词:请、幸、垂、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惠临(光临,对迎接人到来的敬称)垂训(垂示教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407、谦敬副词敬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表明对方的418、频率副词屡、数、每、频、累屡/数见不鲜(多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频繁)大将军奇其才,累召不应。(多次)418、频率副词屡、数、每、频、累屡/数见不鲜(多次)42文言助词在语言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没有实际的含义,比如:的、地、得、了等等42文言助词在语言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没有实际的含义,比如43之例句作用释义黔之驴定语+之+中心语译为“的”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43之例句作用释义黔之驴定语+之+中心语译为“的”宋何罪之有44者例句作用释义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名词+者,提顿作用不译谁为哀者助疑问语气呢昔者,吾舅死于虎时间名词+者助音节不译44者例句作用释义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名词+者,不译谁为哀者45所例句作用所见所闻鱼,我所欲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与其后的动词,构成[所+动]结构,这是一个名词性的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45所例句作用所见所闻“所”字与其后的动词,构成[所+动]结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2、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3、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7、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12、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身体健康,学习进步!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身体健康,学习进步47文言虚词1文言虚词48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2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49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1.分清虚实3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50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4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51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A、少数沿用下来学不可以已B、有的完全消失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5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3.通晓古今52(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虚词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是两个词,解为“于是”“写”4.注意特殊现象6(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53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大类。1、人称代词:第一、第二、第三人称7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大类。1、人称54※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之、其※相当于“我”或“我的”,有时也可表示“我们”或“我们的”。吾:吾从而师之余\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8※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之、其吾:吾从而师之55※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布衣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9※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56※第二人称代词:尔(而)、汝(女)、乃、若、子

※相当于“你”、“你们”或“你的”、“你们的”。汝:甚矣,汝之不惠!女: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而:而母立于兹(而通尔)若:若肯发兵助我乎?乃:家祭毋忘告乃翁10※第二人称代词:尔(而)、汝(女)、乃、若、子

※相当于57文言第二人称代词中的“尔”、“汝”具有感情色彩,它们是不拘礼节,很随便的称呼,一般只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亲密者之间的称呼,否则就表示对对方的不尊重。“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11文言第二人称代词中的“尔”、“汝”具有感情色彩,它58※第三人称代词:之、彼、其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彼:彼与彼年相若也彼:彼可取而代之其:秦王恐其破璧。12※第三人称代词:之、彼、其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59※古汉语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也可在后面加上“辈、属、曹、等、族、徒”字表示多数。“吾辈、吾属、尔曹、尔等”。

吾属今为之虏矣若属皆且为所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士大夫之族郯子之徒13※古汉语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也可在后面加上“辈、属、曹602、指示代词

表示远指、表示近指、虚指和无指※表示远指:彼、其、夫等。※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样相当。

彼(那个)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以故其(那)后名之曰:“褒禅”微夫(那)人之力不及此142、指示代词表示远指、表示近指、虚指和无指※表示远指:61※表示近指:是、斯、之、然、尔、若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此、这、这个、这样。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微斯人,吾谁与归?之二虫又何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15※表示近指:是、斯、之、然、尔、若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2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他”,既非远指,也非近指,而是另有所指,相当于现汉的“别的、其他的”。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王顾左右而言他。他(以后)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此句中的“他日”指以后的日子。文言文中的“他日”也可指以前的日子。

16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他”,既非远指633、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盍、焉、安、恶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吾与徐公孰美豫州今欲何至曷至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173、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奚、盍、焉、安、恶且64孰:问人,相当于誰、哪一个;问事物,相当于什么、哪一种。人非生而知之,孰(誰)能无惑;独乐乐,于人乐乐,孰乐?18孰:人非生而知之,孰(誰)能无惑;65何、曷:问事物,相当于什么问原因、情况,相当于为什么、怎么“何”如果指代处所,相当于什么地方

有何困难?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笑问客从何处来“豫州今欲何往?”。19何、曷:有何困难?66安、焉、奚: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问处所,相当于哪儿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沛公安(哪里)在?且焉(哪里)置土石?彼且奚(哪里)适也?20安、焉、奚:燕雀安(怎么)知鸿鹄之志哉。67胡、恶:“胡”只问情况、原因,相当于怎么、为什么“恶”问原因和处所。田园将芜胡不归?彼恶知之。彼且恶乎待哉?且王攻楚,将恶出兵?21胡、恶:田园将芜胡不归?684、虚指和无指代词※虚指:即指代对象不明确。※主要用“或”字表示,相当于有的、有人。或师焉,或不师焉。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224、虚指和无指代词※虚指:即指代对象不明确。或师焉,或69※无指:即排除一切对象。

※主要是“莫、无”,

相当于没有誰、没有什么

非我莫属攻无不克以为莫己若者4、虚指和无指代词23※无指:即排除一切对象。

※主要是“莫、无”,

相当于70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24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711、程度副词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表程度轻:少、稍、略余闻而愈悲。(更加)以为妙绝。(“极点”)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251、程度副词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余闻而722、范围副词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举、具、胜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众妙毕备不可胜数262、范围副词表范围广: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732、范围副词表范围有限:仅、止、直、惟、唯、但、特、徒室仅方丈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直好世俗之乐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徒慕君之高义272、范围副词表范围有限:室仅方丈742、范围副词表总共或共同:共、同、俱、并、凡、相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轩凡四遭火于是舍人相与谏曰282、范围副词表总共或共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753、时间副词表过去:曾、尝、向、初、业已、既、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初,鲁肃闻刘表卒(当初)既祖,取道(已经)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293、时间副词表过去: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763、时间副词表正进行或正巧:方、会、适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适大病,不能行。(适逢)303、时间副词表正进行或正巧: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773、时间副词表时间短:未几、既而、俄而、顷刻、少间、少顷、寻未几,成归。既而,得其尸于井。突然雷电大作,已而大雨倾盆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未果,寻病终。313、时间副词表时间短:未几,成归。783、时间副词表动作将发生:行将、且、方且。行将就木。年且九十。若属皆且为所虏。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323、时间副词表动作将发生:行将就木。793、时间副词表时间终结:

终、卒、遂赵亦终不予秦壁。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表最后的结果,到底)333、时间副词表时间终结:

终、卒、遂赵亦终不予秦壁。803、时间副词时间紧迫急剧的:

忽、猝(卒)、急、遽、立忽逢桃花林。猝不及防。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卒通猝)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遽扑之,入石穴中。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343、时间副词时间紧迫急剧的:

忽、猝(卒)、急、遽、814、语气副词表猜测:殆、其表祈使:唯、其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表希望、祈使)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54、语气副词表猜测:殆、其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824、语气副词表反诘:岂、宁、独、其表转折: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表轻微转折,相当于“而”、“不过”)364、语气副词表反诘:岂、宁、独、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835、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75、肯定副词表的确、确实:臣诚知不如徐公美。846、否定副词不、弗、无、勿、毋、莫、微、未、非、匪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齐人勿附于秦莫愁前路无知己微斯人,吾谁与归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386、否定副词不、弗、无、勿、毋、莫、微、未、非、匪距关857、谦敬副词谦词:窃、伏惟、猥窃为陛下惜之。(私下里)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在地上去思忖,是古时下对上陈述己见时的谦敬之辞。即:在下以为、在下认为)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等于说“辱”,指降低身份,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397、谦敬副词谦词:窃为陛下惜之。(私下里)867、谦敬副词敬词:请、幸、垂、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