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1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2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3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4页
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你得出哪些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你得出哪些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知识小结: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周恩来着手恢复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结论:建国初发展与曲折、成与败交织一起。曲折:发展:知识小结: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历史必修ⅱ人教版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⑴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⑵基本特征:为什么要变?为什么要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文革结束后的徘徊局面(1976、10——1978、12)1、文革结束后的徘徊局面(1976、10——1978、12华国锋主席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邓小平复出邓小平复出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深刻二、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P542、主要内容:①粉碎“四人帮”后,政局逐步安定,国民经济仍处停滞状态。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导思想)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左”倾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政治、组织、决策)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P5(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P54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3)组织路线:4)伟大决策:二、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P541)思想路1、背景:2、主要内容:3、意义:①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②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新领导集体。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背景:①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结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次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二次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一次内容背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前后联系时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1927年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次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巨变标志结果任务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近代以来三次历史性巨变巨变标志结果任务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理清线索怎么变?理清线索怎么变?二、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性)二、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

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依据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高度集中,平均主义)现实原因历史原因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2)、措施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1978年)推广(普遍实行)深化变革生产关系。(2)、措施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18个红手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流通渠道的改变流通渠道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生产力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关系调动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意义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1950-52:土地改革—土地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1953-56: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

—由农民私有变成了国家(集体)公有

1958-60:人民公社化—土地国家(集体)公有

197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国家(集体)公有,但农民拥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变革)1950-52:土地改革—土地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新中国农1)原因:2)中心环节:(原因、中心、内容、意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企业失去活力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3)内容:(原因、中心、内容、意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现代化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制度创新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产权制度1992年开始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3)内容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经济改革小结一个问题二个方面三个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农村、城市、经济经济改革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改革小结一个问题二个方面三个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农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989年前后,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必要性可能性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单一的计划经济体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如何?又是怎样提出的?内容如何?答:(1)背景:①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②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提出:①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如何?又是怎样提出的?92年南巡讲话内容:(l)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清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要在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试验。(3)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4)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6)要用马克思注意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92年南巡讲话内容:(l)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⑵1992年中共十四大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⑷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目标——目标具体化、系统化,确立基本框架⑸21世纪初(目前)2.建立过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理论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⑴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⑵1992年中共十四大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⑷199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巨大意义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小结计划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折决策目标市场经济概念理论行动结果小结计划经济十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家庭或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凭票购物的年代商品丰富的年代七十年代的深圳新世纪的深圳图四川汶川大地震汶川灾后重建建国初的阅兵建国60周年阅兵凭票购物的年代商品丰富的年代七十年代的深圳新世纪的深圳图四川2、下列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