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件第3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1.gif)
![文学概论课件第3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2.gif)
![文学概论课件第3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3.gif)
![文学概论课件第3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4.gif)
![文学概论课件第3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dca6070eaaaf0ff45c5957e1b98b9b3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第三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相关主题语言、言语、话语文学语言、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文学与艺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相关主题语言、言语、话语一、语言、言语和话语
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
(1)传统语言学或古典语言学的工具论: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孔子的“辞达而已矣”修辞学即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
一、语言、言语和话语
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
(2)现代语言学的本体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保罗·利科“对语言的兴趣,是今日哲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罗蒂《语言学的转向》(1967)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海德格尔将语言视为人之本质,语言是存在之家,是思也是诗,语言成为确证人之为人的根本。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海德格尔“我说(语言)故我在”;后现代“我消费故我在”。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2)现代语言学的本体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iscourse)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langue,或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parole)两种成分。语言指的是结构,一种社会普遍接受的语法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即特定时空背景下所说的话。前者指社会共同遵守的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福柯提出了话语理论,话语指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iscourse)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具有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交流、语境。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最为有用的是把“文学”视为一个名称(name),人们在不同时间出于不同理由把这个名称赋予某些种类的写作,这些写作则处在一个米歇尔·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discursivepractice)的完整领域内;如果有什么应该成为研究对象的话,那就是这一完整的实践领域),而不仅是那些有时被颇为晦涩地贴上“文学”标签的东西。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最为有用的是把“文学”视为一个名称3.文学作为话语不要仅仅将目光集中于那些被称为“文学”的作品上,而应该研究整个文学实践过程,即文学活动所包含的对象。知识即话语即权力,文学研究要探讨一种话语是如何被接受,语境是如何促成话语的接受和传播的。要探讨规范是如何建立的,价值体系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那些被我们视为当然的价值和观念其中又有着怎样的虚构和想象呢?文学作为话语的生产,使得我们重新打量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
话语的生产即意识形态生产。3.文学作为话语不要仅仅将目光集中于那些被称为“文学”的作品二、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
1.文学语言的内涵:广义:指一切规范化的民族共同语言,包括报刊杂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以及文学作品所运用的语言。最基本要求是准确、生动、鲜明。狭义:专指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人民口头创作中经过加工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用以塑造形象,展开情节冲突,刻划人物性格,描绘社会生活,具有感情特征的语言材料。二、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1.文学语言的内涵: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是非推理的/直觉的、非逻辑的/情感的,科学语言是推理的、概念的、逻辑的、理智的。语言作为符号,可分为能指(音、形)和所指(义),科学语言只强调所指,而文学语言则更强调能指以及能指与所指间的复杂微妙关系。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的语言是一种“受阻的扭曲的语言”,托马舍夫斯基认为在诗的语言中“实用目的退居末位,语言组合获得了自我价值。”
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是非推理的/直觉的、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1)义与情的不同:科学语言重意义的表达,文学语言除此之外还要求意味和情感的感染,一个是晓之以理,一个是动之以情。同义词的存在为情感的传达提供了条件,孔子订春秋的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1)义与情的不同: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2)直指性/单一性与多义性、歧义ambiguity、高度内涵connotative: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对应,符号与对象之间是可逆的,这在翻译中最明显。文学语言则充满了歧义,任何语言皆是历史的,语言的历史内涵在不断丰富,中世纪时即认为圣经是象征的文本,有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秘奥义。每一个词皆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如花、月、秋、柳等。弗洛斯特:诗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2)直指性/单一性与多义诗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松风windsthrough/inthepines云山cloudedmountain/cloudlikemountain/mountainintheclouds
“凤云台空江自流”涉及三种时态,英译为Thephonexisgone,Theterraceisempty,Theriverstillblowsonalone.红楼梦TheDreamofRedCham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松风windsthrough/int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
叶爕《原诗》内篇
:
以“晨钟”为物而“湿”乎?“云外”之物,和啻以万万计,且钟必于寺观,即寺观钟,钟之外,物亦无算,何独湿钟乎?然为此语者,因闻钟声有触而云然也。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曰“云外”,是又以目始见云,不见钟,故云“云外”。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则钟在云内,不应云“外”也。斯语也,吾不知其为耳闻耶?为目见耶?为意揣耶?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必曰:“晨钟云外发”。决无下“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
叶爕《原诗》内篇
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3)对符号本身的关注:中国的象形文字,西方拼音文字的韵律追求。取名的艺术与主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星罗棋布的村庄就是那不沉的舟/船。”诗一定要朗诵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炸弹(bomb)、悬崖(cliff)、微小(wee)、巨大(huge)等词,都能从音中感受到意义的暗示,汉字中的“虎”字。燕卜荪:声音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暗示了意义的附带联系。“又不是在写诗”,体现了诗语言的独特追求。
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3)对符号本3.日常语言不是个统一的概念,包括口头语言、商业用语、官方用语、宗教用语、学生用语等广泛的变体。日常语言也有表现情意的时候,如激动的言辞、情人间情话;也有注意符号本身的时候,强调谐音的幽默效果;也有强调明显的目的的,如“说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懂”;也有不重交流的,如小孩的独自言说。日常语言是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的母体,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则可以看作是对日常用语的不同使用,诗意的使用就是文学语言,而形式化的使用则是科学语言。
3.日常语言不是个统一的概念,包括口头语言、商业用语、官方用4.文学语言的特征(1)情感性:沃尔夫冈·凯塞尔: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指出同义词,的确也包含着细微的意义上的差别,但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内容和附属的观念来形成区别的。《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表示死的词汇共有300多个,如逝世、牺牲、仙逝、殉难;死、卒、亡故;完蛋、呜呼、玩儿完、翘辫子。4.文学语言的特征(1)情感性:(1)情感性文学语言的情感更多的时候不是直接宣泄于词语的表面,而是蕴藏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通过语境和氛围发生作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不经意)/望(有目的、一定方向、有期待)南山。阿尼·列昂节夫区分词的意义和涵义,意义是词的字典义,情味、语气、涵义是蕴含在词语中的情感内容,是文学作品审美性的主要所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捲簾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情感性文学语言的情感更多的时候不是直接宣泄于词语的表面4.文学语言的特征(2)形象性:语言有具体所指的,如自然万物、脸容笑貌;也有抽象所指的,如闲情、愁绪等,具体描绘自然可用具体名词,抽象概念也可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苏轼《水龙呤》: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4.文学语言的特征(2)形象性:古诗的形与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陶渊明古诗的形与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文学语言的特征(3)音乐性:节奏、韵律佩特:一切艺术发展到精微的境界都在逼近音乐。汉语乐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四声的变化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近于音乐的流动感。声音与情感的对应:情绪高昂、义愤填膺或喜形于色时,语言往往节奏明快、急促,句子偏短用字响亮,有如进行曲;情绪低沉、悲痛欲绝或萎靡不振时,则节奏缓慢、句子偏长,用字喑哑,如悲哀低回的曲调。王安石把诗的语言称为“诗家语”,谢榛谓之“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4.文学语言的特征(3)音乐性:节奏、韵律文学与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含蓄是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文学与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三、文学与艺术艺术分类与审美特性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绘画的界限。1.按形象的存在形式:(1)空间艺术:有空间的伸展性而无时间的延续性,绘画、雕塑、建筑(2)时间艺术:无空间的伸展性而有时间的延续性,音乐、文学,诺瓦里斯称雕塑为“形象的固体”,音乐为“形象的液体”。(3)时间——空间艺术:既有空间的伸展性又有时间的延续性,舞蹈、戏剧、影视。三、文学与艺术艺术分类与审美特性三、文学与艺术2.按塑造形象的方式和媒介:(1)造型艺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以直接感知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象。(2)表演艺术:运用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来塑造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形象,音乐和舞蹈。(3)综合艺术: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融合各艺术因素塑造出具有整体性美感的艺术形象,戏剧、影视。(4)语言艺术:专指文学。三、文学与艺术2.按塑造形象的方式和媒介:三、文学与艺术3.按欣赏者的感官接受:(1)视觉艺术(2)听觉艺术(3)视——听艺术艺术的分类是相对,任何的理论归纳也都是相对的。一切艺术都是造型艺术,直接造型和间接造型。任何艺术都是综合艺术,文学中有音乐性,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更加密切。三、文学与艺术3.按欣赏者的感官接受:三、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艺术间的比较:各艺术有自己适合表现的对象,雕塑的唯一题材是人体,绘画适合于再现风俗画面,而文学则不受题材的限制。审美情境和理想的差别:莱辛认为绘画适合于表现美,而文学适合于表现崇高,丑对于绘画来说是不适合的。同一风格的不同变体:巴洛克文学和巴洛克建筑文学、戏剧、电影中的性、色情和暴力。三、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艺术间的比较:四、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征1.形象的间接性:文学不具直接形象感,感知形象得借助想象和联想。局限性:对读者的要求:文学欣赏者应是识字的人,中世纪时大都为拉丁文盲,不能读懂古代作品。有民族语言的存在,林(纾)译小说,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相对来说,造型艺术有更广大的欣赏群。形象的不确定性: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是符号,每个人对它(马)的理解皆不同。优点:无穷想象空间,月,古代意象诗的妙境。四、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征1.形象的间接性:2.反映生活的深广性(1)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非物质媒介,任何物质材料皆受制于物质,雕塑之于金石,绘画之于颜料和画布,建筑之于土木.文学是最自由的艺术,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题材不受限制,雕塑的适宜题材是人体,绘画不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2)突破外部和内部世界的限制:文学能直接刻划人物的心理世界,细致地、深刻地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波澜、微妙的情绪变化,复杂的意识流动。高尔基:世上没有一件东西是叫不出名字来的。表现人物内心心理,既可通过直接的意识流的描绘,也可通过暗示的方式,如表情、行动、姿态等的细微变化,只有语言才能使形象达到内在心灵世界和外在生活行为的完整统一。
2.反映生活的深广性(1)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3.表现思想的深刻性清晰性(1)深刻性:较大的思想容量。别林斯基《诗歌的分类和分科》:诗歌是最高的艺术体裁,一切其他艺术在其创作活动中,或多或少总要被它赖以显现的素材所束缚、所局限。诗歌包含着其他艺术的一切因素,诗歌是艺术的整体,是艺术的全部机构,它网罗艺术的一切方面。(2)清晰性/准确性: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可直接抒写作者个人的主观见解,也可通过叙述的身份来进行显露,而再现艺术则只能通过曲折、隐晦的方式来推测。图与文,象与言。李安《卧虎藏龙》玉娇龙与碧眼狐狸:碧眼狐狸依图入歧途,玉娇龙则依照字的准确解释得到了武学的真经,功夫远超过了碧眼狐狸。3.表现思想的深刻性清晰性(1)深刻性:较大的思想容量。讨论题文学语言有何特征?文学与其它艺术相比有何优点与缺点?文学欣赏者与艺术欣赏者在鉴赏能力和社会身份上有何差别?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哪些特点?讨论题文学语言有何特征?参考书目[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法]茨维坦·托多罗夫编选:《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蔡鸿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莱辛:《拉奥孔》[英]威廉·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周邦宪等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瑞士]沃尔夫冈·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文艺学引论》陈铨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美]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石天曙、滕守尧译,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参考书目[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ThankYou!ThankYou!第三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第三讲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相关主题语言、言语、话语文学语言、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文学与艺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相关主题语言、言语、话语一、语言、言语和话语
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
(1)传统语言学或古典语言学的工具论: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孔子的“辞达而已矣”修辞学即研究如何更好地使用语言。
一、语言、言语和话语
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
(2)现代语言学的本体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保罗·利科“对语言的兴趣,是今日哲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罗蒂《语言学的转向》(1967)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海德格尔将语言视为人之本质,语言是存在之家,是思也是诗,语言成为确证人之为人的根本。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海德格尔“我说(语言)故我在”;后现代“我消费故我在”。1.语言不是工具而是存在本身(2)现代语言学的本体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iscourse)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langue,或译语言、语言结构)和言语(parole)两种成分。语言指的是结构,一种社会普遍接受的语法系统;言语则是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即特定时空背景下所说的话。前者指社会共同遵守的普遍性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福柯提出了话语理论,话语指语言结构与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iscourse)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具有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交流、语境。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1.语言(language)、言语(parole)和话语(d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最为有用的是把“文学”视为一个名称(name),人们在不同时间出于不同理由把这个名称赋予某些种类的写作,这些写作则处在一个米歇尔·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discursivepractice)的完整领域内;如果有什么应该成为研究对象的话,那就是这一完整的实践领域),而不仅是那些有时被颇为晦涩地贴上“文学”标签的东西。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最为有用的是把“文学”视为一个名称3.文学作为话语不要仅仅将目光集中于那些被称为“文学”的作品上,而应该研究整个文学实践过程,即文学活动所包含的对象。知识即话语即权力,文学研究要探讨一种话语是如何被接受,语境是如何促成话语的接受和传播的。要探讨规范是如何建立的,价值体系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那些被我们视为当然的价值和观念其中又有着怎样的虚构和想象呢?文学作为话语的生产,使得我们重新打量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
话语的生产即意识形态生产。3.文学作为话语不要仅仅将目光集中于那些被称为“文学”的作品二、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
1.文学语言的内涵:广义:指一切规范化的民族共同语言,包括报刊杂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以及文学作品所运用的语言。最基本要求是准确、生动、鲜明。狭义:专指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人民口头创作中经过加工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用以塑造形象,展开情节冲突,刻划人物性格,描绘社会生活,具有感情特征的语言材料。二、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1.文学语言的内涵: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是非推理的/直觉的、非逻辑的/情感的,科学语言是推理的、概念的、逻辑的、理智的。语言作为符号,可分为能指(音、形)和所指(义),科学语言只强调所指,而文学语言则更强调能指以及能指与所指间的复杂微妙关系。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的语言是一种“受阻的扭曲的语言”,托马舍夫斯基认为在诗的语言中“实用目的退居末位,语言组合获得了自我价值。”
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是非推理的/直觉的、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1)义与情的不同:科学语言重意义的表达,文学语言除此之外还要求意味和情感的感染,一个是晓之以理,一个是动之以情。同义词的存在为情感的传达提供了条件,孔子订春秋的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1)义与情的不同: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2)直指性/单一性与多义性、歧义ambiguity、高度内涵connotative: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对应,符号与对象之间是可逆的,这在翻译中最明显。文学语言则充满了歧义,任何语言皆是历史的,语言的历史内涵在不断丰富,中世纪时即认为圣经是象征的文本,有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秘奥义。每一个词皆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如花、月、秋、柳等。弗洛斯特:诗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2)直指性/单一性与多义诗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松风windsthrough/inthepines云山cloudedmountain/cloudlikemountain/mountainintheclouds
“凤云台空江自流”涉及三种时态,英译为Thephonexisgone,Theterraceisempty,Theriverstillblowsonalone.红楼梦TheDreamofRedCham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松风windsthrough/int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
叶爕《原诗》内篇
:
以“晨钟”为物而“湿”乎?“云外”之物,和啻以万万计,且钟必于寺观,即寺观钟,钟之外,物亦无算,何独湿钟乎?然为此语者,因闻钟声有触而云然也。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曰“云外”,是又以目始见云,不见钟,故云“云外”。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则钟在云内,不应云“外”也。斯语也,吾不知其为耳闻耶?为目见耶?为意揣耶?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必曰:“晨钟云外发”。决无下“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
叶爕《原诗》内篇
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3)对符号本身的关注:中国的象形文字,西方拼音文字的韵律追求。取名的艺术与主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星罗棋布的村庄就是那不沉的舟/船。”诗一定要朗诵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炸弹(bomb)、悬崖(cliff)、微小(wee)、巨大(huge)等词,都能从音中感受到意义的暗示,汉字中的“虎”字。燕卜荪:声音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暗示了意义的附带联系。“又不是在写诗”,体现了诗语言的独特追求。
2.文学语言(诗语言)与科学语言(3)对符号本3.日常语言不是个统一的概念,包括口头语言、商业用语、官方用语、宗教用语、学生用语等广泛的变体。日常语言也有表现情意的时候,如激动的言辞、情人间情话;也有注意符号本身的时候,强调谐音的幽默效果;也有强调明显的目的的,如“说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懂”;也有不重交流的,如小孩的独自言说。日常语言是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的母体,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则可以看作是对日常用语的不同使用,诗意的使用就是文学语言,而形式化的使用则是科学语言。
3.日常语言不是个统一的概念,包括口头语言、商业用语、官方用4.文学语言的特征(1)情感性:沃尔夫冈·凯塞尔: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指出同义词,的确也包含着细微的意义上的差别,但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内容和附属的观念来形成区别的。《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表示死的词汇共有300多个,如逝世、牺牲、仙逝、殉难;死、卒、亡故;完蛋、呜呼、玩儿完、翘辫子。4.文学语言的特征(1)情感性:(1)情感性文学语言的情感更多的时候不是直接宣泄于词语的表面,而是蕴藏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通过语境和氛围发生作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不经意)/望(有目的、一定方向、有期待)南山。阿尼·列昂节夫区分词的意义和涵义,意义是词的字典义,情味、语气、涵义是蕴含在词语中的情感内容,是文学作品审美性的主要所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捲簾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情感性文学语言的情感更多的时候不是直接宣泄于词语的表面4.文学语言的特征(2)形象性:语言有具体所指的,如自然万物、脸容笑貌;也有抽象所指的,如闲情、愁绪等,具体描绘自然可用具体名词,抽象概念也可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苏轼《水龙呤》: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4.文学语言的特征(2)形象性:古诗的形与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陶渊明古诗的形与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文学语言的特征(3)音乐性:节奏、韵律佩特:一切艺术发展到精微的境界都在逼近音乐。汉语乐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四声的变化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近于音乐的流动感。声音与情感的对应:情绪高昂、义愤填膺或喜形于色时,语言往往节奏明快、急促,句子偏短用字响亮,有如进行曲;情绪低沉、悲痛欲绝或萎靡不振时,则节奏缓慢、句子偏长,用字喑哑,如悲哀低回的曲调。王安石把诗的语言称为“诗家语”,谢榛谓之“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4.文学语言的特征(3)音乐性:节奏、韵律文学与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含蓄是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文学与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三、文学与艺术艺术分类与审美特性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绘画的界限。1.按形象的存在形式:(1)空间艺术:有空间的伸展性而无时间的延续性,绘画、雕塑、建筑(2)时间艺术:无空间的伸展性而有时间的延续性,音乐、文学,诺瓦里斯称雕塑为“形象的固体”,音乐为“形象的液体”。(3)时间——空间艺术:既有空间的伸展性又有时间的延续性,舞蹈、戏剧、影视。三、文学与艺术艺术分类与审美特性三、文学与艺术2.按塑造形象的方式和媒介:(1)造型艺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以直接感知的平面或立体的艺术形象。(2)表演艺术:运用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来塑造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形象,音乐和舞蹈。(3)综合艺术: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融合各艺术因素塑造出具有整体性美感的艺术形象,戏剧、影视。(4)语言艺术:专指文学。三、文学与艺术2.按塑造形象的方式和媒介:三、文学与艺术3.按欣赏者的感官接受:(1)视觉艺术(2)听觉艺术(3)视——听艺术艺术的分类是相对,任何的理论归纳也都是相对的。一切艺术都是造型艺术,直接造型和间接造型。任何艺术都是综合艺术,文学中有音乐性,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更加密切。三、文学与艺术3.按欣赏者的感官接受:三、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艺术间的比较:各艺术有自己适合表现的对象,雕塑的唯一题材是人体,绘画适合于再现风俗画面,而文学则不受题材的限制。审美情境和理想的差别:莱辛认为绘画适合于表现美,而文学适合于表现崇高,丑对于绘画来说是不适合的。同一风格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CO-C3-amide-PEG6-NHS-ester-生命科学试剂-MCE-2122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入股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巴士驾驶员雇佣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自动售卖机智能物流配送与仓储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品牌形象授权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电工程合同纠纷处理合同
- 2025年度时尚主题饭店出租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用贷款合作协议书
- 施工现场施工防外部干扰制度
- 施工现场冬季扫雪方案
- 2-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2024年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数学+英语试题(真题+答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属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标准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化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焦煤集团5MW10MWh储能技术方案
- JT-T-617.7-2018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7部分:运输条件及作业要求
- 小学一年级拼音天天练
- 医院病房用电安全宣教
- 逐梦青春成就最好的自己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浙江省电力交易员竞赛选拔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北京市部分区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