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论文)7500字》_第1页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7500字》_第2页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7500字》_第3页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7500字》_第4页
《企业盈余管理(论文)7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盈余管理目录TOC\o"1-3"\h\u16974企业盈余管理 113570前言 116683企业盈余管理阐述 218006盈余管理的涵义 230351盈余管理的特征 2124541.可靠性 2174812.持续性 274483.成长性 32864盈余管理的方式 331820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418432报表过度调整失真 421563会计准则的实施存在障碍 415415监督制度不健全 53632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510920信息的不对称 519841会计准则的弹性和不完整 511748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措施 523778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57847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628557健全内外部监管制度 629415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77331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7578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728254结论 817105参考文献 8【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前言公司管理层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信息优势和内部控制对公司的盈余进行干预及相关信息选择性披露,即盈余管理。这种行为既可能对股东权益带来巨大损害(Schipper,1989),更会导致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本文通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探讨,来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企业盈余管理阐述盈余管理的涵义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即企业在公认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之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收益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盈余管理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概括性的概念,因此,不同的学者对盈余管理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美)乔舒亚·罗尼,瓦达·亚瑞,漆江娜等在《盈余管理理论、实践与研究的新发展》一书中描述了表2-1概括的盈余管理的各种定义,并将其归纳为白色、灰色和黑色;有价值的(白色)的盈余管理会提高会计报告的透明度;有害(黑色)的盈余管理是指完全的误报和舞弊;灰色的盈余管理是指在不违反明确的准则规定的前提下对会计报告进行的操控,这种操控既有可能是机会主义的,也有可能是可以提高效率的。[1]白色灰色黑色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中的灵活性,传递管理者对未来现金流量认识的非公开信息。盈余管理是选择一种会计处理方法,这种选择或者是纯机会主义的(仅仅最大化经理人的个人效用),或者是经济上高效率的。盈余管理是为了误导或降低财务报告透明度而采用的把戏。不论是为了在公司的经济业绩方面误导投资者,还是为了影响以会计信息为依据的契约结果,当管理层在财务报告或者交易结构中加入主管判断以便改变财务报告时,盈余管理便发生了。盈余管理的特征1.可靠性会计信息以真实可靠为主要的核心特征,而会计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关盈余的信息,所以盈余的信息也必须与会计信息一样真实可靠。所谓可靠性,就是指会计信息中的盈余信息反映出来的企业盈余是公正客观的,它必须对企业的盈余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以免有些利益群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对会计信息的盈余提出某些不恰当的要求。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违背,从而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2,3]2.持续性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中主要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同时,这些报表也最能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会计盈余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成长的特性,而会计盈余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持续性的盈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预测作用,同时也对企业不同时期情况分析的对比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如果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高,那么该信息应该可以对未来会计盈余的持续性进行一个有效的预测。3.成长性企业如果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经过初始、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不同,因此反映出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也就不同。在初始和成长阶段,企业主要的任务是投资,这时企业的盈利水平较低,财务特征是以投资和融资为主;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这时的企业在不断地壮大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盈利水平较高,成长性也就较高。由此可见,如果企业的成长性越好,盈利能力就越强,进而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就越广阔。要想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精确的预测,就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盈余信息。所以说,如果成长性想要发挥作用,就必须以真实可靠性作为基础,而会计盈余信息想要发挥作用,也离不开成长性。因此,对于会计盈余信息的成长性应该给予重视,并且使其成为重点研究对象。[4]盈余管理的方式凡是给予相关人员自由裁量权和使用职业判断的领域以及对未来不确定事项中的参数须要进行估计的,均可能发生盈余管理,不同的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方式归类差异显著,实务领域的盈余管理方式如下:(1)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较,新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理念。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中非共同控制类型和债务重组等方面。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因此,即使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使用条件做出了严格限制,企业管理层还是有足够空间在参数选择、时间确定等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5](2)对减值准备计提进行的盈余管理。由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具有灵活性、减值的判断具有主观性,所以管理层会根据自己需要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另外,随着使用减值准备计提资产范围和数值的不断增大,减值准备计提数额的大小将不仅可以影响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也可以改变其盈余趋势。在实务中,有一些企业在财务状况表现不佳时通过较少计提甚至不计提减值准备以“调节”业绩,有的公司则在业绩表现欠佳时一次性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后续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俗称“财务洗大澡”。通过大量计提减值准备使得公司在以后年度业绩增长压力减轻,从而实现盈利。目前,通过减值准备计提进行盈余管理这种方法在公司实务中应用较多。(3)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由于经济事项本身比较复杂和在制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时,均给予了相关人员一定的自由选择权。企业管理层将利用这种选择权使用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偏离了会计处理经济事项的原则,这使得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理解出现偏差。同样,在须要主管判断的会计估计领域,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也较大,也可以通过会计估计时间的改变等进行盈余管理。这些手段通常有: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或年限、改变存货的计价方式、改变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以及对长期投资的核算方式等。[7](4)使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如果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以市场的公允价格为基础,这样的交易对结果不会造成异常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是以市场的价格进行关联方交易,很显然这种方式的关联交易将会对企业的会计盈余形成重大影响;同时,为达到利益输送的目的,关联方也愈发隐秘,不易发现。(5)使用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正常资产重组内在目的是通过资产的置换或股权的转让等行为帮助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与战略的调整等目标。但是,在实务中,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置换资产、转让股权、对外并购、出售资产等。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可以将自己的劣势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或者将关联方的优质资产以低价购买,相应的成本或费用未进行合理核算,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利益;在进行债务重组的活动时上市公司会形成一定的债务重组收益,这就会使得一些财务状况不好的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来实现盈余管理,以实现当期业绩的改善;或者高溢价收购,暂时增加上市公司盈利,形成高的商誉价值,最终成为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绊脚石”。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报表过度调整失真在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数据的修改使得直接的结果显示企业过度的人工调整的一部分,企业业务的表现形式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下降,包含在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显著降低。事实上,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不真实的报告虽然会暂时给企业带来融资优势,但是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且有损企业形象,企业应该从内部管理着手去提高融资的效益,而不是一味通过财务报表过度调整来达到短期利益的手段。[8]会计准则的实施存在障碍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在近几年第一次提出和倡导,在此过程中又进行修改,比如重新提出的三个阶段会计准则,因此对于整个制度的建设还需要探索中,在运用会计准则作为日常判断时,没有公允价值计量和具体的法规或标准的实际应用的介绍,进而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企业会计人员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解大多数,是有很大差别的态度,对一些障碍形成的公允价值的有效利用,也对潜在的问题,盈余管理公允价值的运用。监督制度不健全从经济角度看,违法成本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守法者的多寡。正是因为我国对于广大企业的会计监管不够严格、全面,对于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和责任追究不够严厉、彻底,使得会计造假者们心存侥幸、得寸进尺。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的不对称绝对对称信息是当事人获得平等收益的结果,但市场不是绝对透明的,信息不是绝对对称的。公司的行政级别主要由管理层和股东构成,股东行使监督职能,对公司的决策事物进行管理;与债权人、客户、政府,后三个属于对公司信息管理,管理的权限与员工外部利益相关的于位置与权威有关;信息的不对称为盈余管理创造了便利。并且,相对于管理者,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均处于获取信息的劣势地位。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客观便利,管理者利用经营决策和会计决策的较大权利进行着明显的选择性信息披露;仅向市场输出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信息,向市场释放出公司得财务状况良好的信号,实现引导市场向企业发展、推动股价上涨的目标,这种方式影响着公司战略制定和发展路径,使得大股东和管理层忽视了应以内涵式发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的企业发展规律。会计准则的弹性和不完整会计是对企业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和监督。第一,会计甚至严格按照标准来制定,但仍含有主观色彩。所有的会计标准将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第二操作使用,市场交易不同的是,经济问题,并制定实施指南一般滞后于新的结果,在交易时,在执行不规范,没有具体的细则,参考指南那么,主观,管理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法,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措施对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适当规范。盈余管理是管理层在会计准则框架下对盈余在不同主体和不同时段的一种安排,但却可能对投资者决策和市场运行带来一定冲击,具有外部性特征。在监管和规制上应进一步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公司治理、增加盈余管理成本,并着力提升投资者有关素养等。[9]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复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一个支点,属于企业盈余管理,因此,对于公允值的具体定义而言,公允价值为“价格”交易过程中发挥着衡量标准,其出售物品中不可用,而日常我们对于交易的判定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其次,应加入公允价值披露要求对公允价值进行三级评估,对于不同会计事物作出不同披露要求。一级二级评估需要披露较少的信息和信息披露。三个层次需要更多,随着信息披露的增加,弥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误导性主观性,有效控制了盈余管理行为。二是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一个全面的、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降低标准不确定度的使用和大量的职业判断的介绍。由会计人员判断的资产减值事项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存在的,但在实践中,有些企业被用来管理这些选择性规定的盈余,这违背了建立会计准则的初衷。因此,在制定资产减值准则时,需要分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标准,使资产减值准则既能符合实际情况,又能降低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要尽量减少类似于“较大跌幅”、“明显高于”这类模糊的词,例如判断资产减值迹象时,规定资产的市价大幅下跌时,可以认定资产发生了减值,那这个大幅下跌到底是下跌到多少,我们就可以对其做出具体的金额规定,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分阶段定期更新这些数值使其更加的符合实际情况,并规定哪些项目可以赋予会计人员选择权,哪些项目必须严格依照会计准则办理,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不断地改善资产减值准则中不完善的方面,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确定具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和评估方法对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基本复制了公允价值,但没有具体的披露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参考价值有限。因此,企业应在现有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一般的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应当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以下信息:在会计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报表项目的估值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假设和使用的参考数据的评估技术的基础上,可靠的参考数据和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的原因可以使得公允信息更为准确化。此外,就其从国外的标准来看,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信息,而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规则的进一步完善,透明公允价值,缩减信息不对称,公司使用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行为将得到有效抑制。健全内外部监管制度健全内外部监管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其一加强公允价值计量、会计领域和企业类别进一步拓宽内部监督,建立监督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使得传统的公平价值的实现,对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主要涉及公允价值,并对授权审批制度的公允价值的才可使用,监督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测量结果的检验方法;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组织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前提、假设和检验方法,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内部监督,企业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在其使设计和运行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鼓励企业形成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正确使用。外部监管主要是指证券市场的监管,企业可以利用公允价值操纵盈余,主要是由于缺乏监管权力或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企业将选择进行盈余管理。[10]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人员是促进公允价值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运用。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公允价值和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相关规定,来促进提高了交易的确认和计量报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复杂的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增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与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进行盈余管理能力的提升。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为了避免在会计审核过程中的主体性提供资产减值,保证提取公正客观性,企业必须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可以分为岗位严格分离,规范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对资产和其他措施,为保证审核授权提供正确的机制保障。此外也要进一步完善并购政策使之科学合理。要引导企业的并购活动合理健康发展,发挥并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尽最大努力来避免和制止其对经济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我国政府的行为在企业的并购中虽然也有一定缺陷,但是,这并不等于政府应该退出并购舞台,相反的,要使企业的并购活动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政府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关键是政府如何定位,怎样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加强服务意识。政府要适当转变形象,加强服务性。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使任何企业都不能单靠自己努力实现预期计划,获得长远的发展。政府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在引导企业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从战略性角度出发,统筹全局,科学完善并购政策,为企业的并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