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门急诊管控制度_第1页
XXXX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门急诊管控制度_第2页
XXXX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门急诊管控制度_第3页
XXXX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门急诊管控制度_第4页
XXXX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门急诊管控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门急诊管控制度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医疗机构正在逐步有序恢复正常诊疗工作,在此关键时刻各部门务必“严防输入”,尤其要做好门急诊患者管控工作。―、工作人员防护与管理全面摸排:动态掌握科内全体工作人员(医生、护士、保洁、保安、会诊人员、技诊检查人员等)外出去向、返回住地时间、接触史及健康状况,对于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或近期(尤其是14天内)到外地、从外地回连或有外地、疑似及确诊人员接触史的人员按照我院排查流程排查、隔离。建立体温报告制度:做好科内所有工作人员的体温上报工作,每天统一从一个出入出入,分别于上班前及下班后测量两次体温(如自觉不适可随时测量体温并监测呼吸道症状),据实上报体温情况,如有异常体温立即脱离工作环境,视情况予以医学干预,采取隔离措施。工作人员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禁止自行处理做相应检查,必须到发热门诊排查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由科主任、护士长第一时间上报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工作人员(医生、护士、保洁、保安、会诊人员、技诊检查人员等)在工作区域(诊间、留观室、抢救室等)须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罩、乳胶手套、工作鞋,根据暴露风险,加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等防护用品。门急诊门预检分诊人员须穿工作服(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外加隔离衣)、戴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罩、工作鞋,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人员进入生活区吃饭、喝水、上卫生间等须脱去防护用品,注意脱防护用品时勿触碰污染面,一次性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直接放置在医疗垃圾袋内密闭回收,复用的防护用品尤其注意污染面与清洁面放置环节,并重视再次穿戴的正确穿戴流程,避免交叉感染。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手卫生,手上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接触病人前后、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摘防护用品前中后、离开病区前、接触污染的环境与物品后、体液暴露后、饭前、便后等须洗手或手消毒。尤其重视工作人员的手机、眼镜等管理,未执行手卫生前不得接触手机、眼镜等,下班前严格消毒。工作人员之间注意互相做好防护,只要见面交流,无论何时何地均要戴罩。更衣、休息、就餐不聚集,根据情况可考虑轮流更衣、休息、就餐,减少交叉感染(如果实在做不到轮流,至少要保证更衣、休息就餐时不能面对面,更不能在就餐时交谈)。工作期间医务人员除非工作需要,禁止串科室、诊室、病房等。疫情期间内暂停全员交班制度,应用网络等形式交接患者病情。医务人员互相监督防护用品佩戴情况,互相提醒规范使用。处于医学观察期内的工作人员不得上岗。发生疑似或确诊新冠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隔离治疗,其密切接触者须进行14天医学观察。待岗期间要求:工作人员待岗期间以居家为主,尽量不出门不聚会不串门,勤洗手戴罩,保重好身体,随时待命上岗,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护并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接触疫区人员、确诊病人及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备并予以隔离观察。15.问诊时与患者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建议采用诊桌拦挡或将患者就诊座椅放置在距离医生诊桌1米以上距离)。二、预检分诊管理在门急诊入处设置预检分诊点,切实落实《新冠感染预检分诊流程》。在预检分诊时,应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按照预检分诊流程执行。对所有预检分诊的患者及陪护人员特别注意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发现可疑症状或有流行病学史患者时,由分诊护士引导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禁止患者自行前往)。需要送至发热门诊排查的患者,做好患者及陪同人员信息登记,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一次性外科罩,指导其正确佩戴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离开后做好预检分诊处终末消毒。送至发热门诊排查的患者需要车辆转运,提前联系车辆,并告知随车人员做好防护,运送结束后车辆做好终末消毒。预检分诊人员将患者送至发热门诊,告知患者的陪同人员在外等候,预检分诊人员从原路返回预检分诊处,执行好手卫生。三、环境、物表、器械等消毒隔离管理空气消毒。1.1能开窗的区域(如诊室)须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1.2不能开窗通风的区域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建议持续开启空气消毒机(设立登记本)。1.3诊间、留观区等无人时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消毒60分钟以上(从灯亮5分钟起计算照射消毒时间),做好记录。工作人员生活区消毒。2.1医务人员办公区域、会议室、更衣室、值班房、休息室等区域物表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至少2次(做好记录),特别注意对电脑鼠标、电脑键盘、门把手、办公桌面、接诊椅子等高频接触物表的消毒,必要时增加消毒频次。地面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每天4次。2.2工作人员卫生间: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至少两次,不留死角。卫生间张贴有便后洗手的提示。2.3工作人员鞋柜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至少每周2次并登记。诊室、抢救室、留观区、候诊等区域消毒。3.1诊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区、候诊区等物表(如床、椅子、诊桌、设备带等)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擦拭消毒,每天至少2次,重点注意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3.2诊室、抢救室、治疗室、留观区、候诊区等区域地面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拖拭消毒,每天4次。3.3门急诊公共卫生间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坐便器等,每天4次。卫生间配置洗手液和一次性擦手纸。留观室护士对病人做好宣教,要求患者便后须洗手(按七步洗手法)。(设置登记本或有人质控和督导,保证质量)3.4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先用吸湿材料如纸巾去除可见的污染,再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建议擦拭2遍)。(清洁人员戴帽子、医用防护罩、隔离衣/防护服、橡胶手套、鞋套、护目镜/面屏)3.5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或区分,禁止交叉使用。每次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至少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诊疗用品消毒。4.1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被单等须一人一用一更换。4.2听诊器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4.3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一次性器械禁止复用。4.4抢救室和留观区的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宜专人专用,每次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或75%乙醇擦拭消毒。4.5复用的器械、物品,统一送供应室消毒、灭菌。4.6需要洗涤的物品,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包装,通知洗衣房回收处理。4.7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时,应采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在呼吸机的呼气端和吸气端均加装过滤器,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管路脱开致病原体外泄;呼吸机内管路使用专用的消毒机进行消毒或请厂家进行消毒处理。4.8床边日超、床边心电图等仪器检查完毕,每次使用后应对设备所有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不耐消毒的仪器如B超探头等在使用时应用保护套包裹,去除保护套后使用专用消毒纸巾擦拭消毒。4.9疫情期间屏风每周擦拭消毒2次;窗帘/床隔帘1周换洗一次。如污染及时消毒与换洗。4.10工作人员复用物品(如拖鞋等)可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常规程序进行处理。4.11转运工具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雾(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4.12患者转出、死亡等严格执行终末消毒。4.13排风系统按要求定期更换过滤器;出风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雾消毒,作用6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如消毒处理后出现损坏,需更换)。四、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不得混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置黄色医疗垃圾袋内,锐器置于锐器盒内。定时督促清洁部清理污物间垃圾,以免堆积。污物间门应关闭。医疗废物本填写完整。工作人员使用后的一次性防护用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疑似患者产生所有废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双层医疗垃圾袋分层密闭打包后使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喷洒后运走。五、科室管理加强工作人员防控新冠知识培训,科室按院感科培训内容,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培训内容,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新冠防控知识、方法和技能。预估日常物资使用情况,做好储备:根据院里实际情况,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防护物资,如消毒器械、医用外科罩、防护罩、隔离衣、护目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