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页共11页《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1《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时的一组重要的诗歌作品,写于其“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厌倦了官场的繁缛礼节,迎来送往,向往山川田园的陶渊明,最终完毕了时仕时隐的生活,选择在挚爱的田园中度过余年。《归园田居〔其一〕》更是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要回家。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诗歌本身的特点,上课时紧扣一个“归”字来预设问题,从“归”来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所以我提出四个问题:“缘何归”、“归何方”、“从何归”、“归如何”在课堂上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并在中间穿插了陶渊明身世简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尤其是从“抓意象、辨角度、明白描”等入手去体会陶渊明笔下淡泊宁静的田园之美。领悟诗人对真实的追求与坚守,考到陶渊明的那份纯真、自然。然而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首先太过依赖于自己预设的问题,教条地只会按着多媒体的播放顺序上课,却忘了学生是活动的,他们的思想是与我不同步的,因此当学生的思想跳跃时,我却未能跟上他们的脚步,有点手忙脚乱。其次重点不够突出,在授课过程中喜欢面面俱到,导致重点不突出。为了“全”却失了“全”也是此堂课的最大的缺点。虽然我的教案写得密密麻麻,做的认真、仔细,学生也由于是赛教课更是积极努力的配合,尤其是连发言也努力猜想我预设的答案,让我的心不由的沉重。因为我和学生都缺少了对诗个性的解读。我们都参考了大量的资料,都被这些资料束缚的展不开自己的解读,让我们的想象与联想在限定的世界里游走,失去了“人”的魅力。再次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炼字与比喻、白描等写景角度时,我更没有充分地信任学生的才能,我怕他们根底差,不能说出我料想的答案而使课堂教学无法顺畅的进展。所以我掌握着整个课堂,仍然重复着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承受的老套路。这种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和创造才能,让这堂课看似滴水不漏,教学环节齐全却毫无活力。写到这里,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设想难道就是要看到这样的场面?在他们点头的同时是否真的走进了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是否感同身受的领略到了诗人笔下那个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是否知晓了“复得返自然”的“自然”二字在诗人心中的分量……想到这些,我真的对于自己这堂失败的赛教课懊悔万分,明明是为了求“完美”,却上成了支离破碎,毫无亮点的一堂课。课后说课、评课时,听着同僚给我提出的意见,我深深地明白了:诗歌教学切莫贪|“全”“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将这种求“全”却失“全”的做法戒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这堂课成了我教学路上的警钟,让我时时牢记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成了我课堂追求的目的。让自己多一份惊喜,少一点懊悔吧!《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2《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的诗歌,也是陶渊明关于归隐田园生活五首诗歌的第一首,对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高一的学生对于陶渊明已经很熟悉了,初中的时候学习过《桃花记》、《饮酒〔其五〕》等等,所以对陶渊明的人生经历、思想以及诗歌风格已有一定的理解。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的主要设置为:多梯度诵读诗歌、赏析风光描写的诗句、感受陶渊明精神光芒这三个方面。整节课主要围绕诗眼“归”字展开,主要分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四个方面,其中“从何而归”、“归后如何”比拟简单,“为何而归”中参加对陶渊明时隐时仕的讨论,“归向何处”中主要赏析田园风光的描绘。在第一次备完课并且试讲以后,组长王老师悉心为我指点,因为这一首诗歌相对来说比拟简单且容易理解,所以整堂课比拟平,没有突出重点。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田园风光的鉴赏上,在这局部最后可以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或者加上方法指导。对于学生读的方面要充分,在听示范读的.时候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划分节奏、体会情感。最后一个问题我设置的是“假如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他给了你什么启示?”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如今教学提倡情景式教学,于是这个问题换成了“假如你是陶渊明,如今又有一个出仕时机,你还会再去做官吗?”经过磨课、修改正后,就到了公开课了,公开课上根本按照我设计的流程走,还算顺畅,但是讲完后我发现了自己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语言需要斟酌锤炼。语言所传达出来的魅力对于一堂课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语文课。特别是对于本节课,一节诗歌鉴赏课而言,更是需要优美流畅、打动人心的语言。但是由于准备时间比拟匆忙,语言显得有些平淡和随意,没有展现出语文课的精彩之处,没有很好地用语言感染学生。所以,语言还需要好好锤炼和打磨。第二,重点把握不太准确。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景物描写的特点上,并总结归纳了赏析景物描写的角度。但是总结景物描写角度放在这节课来讲并不是很好,容易出现讲不透的现象。这类方法总结其实放在散文中更佳,更容易让学生一下子就理解掌握。其实学生初中就学习过陶渊明的诗歌,那本节课就要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首诗其实很简单,假如学生对陶渊明的思想及地位有深入的理解,这首诗自然是不讲自懂了。分析^p诗歌紧扣文本,《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归园系列的第一首,陶渊明此时终究有没有想明白?有没有彻底放下?这个时候其实应该是还没有的,只是后来田园的生活让他越来越坚决了自己的选择,最终彻底做到超脱。那学习这首诗,就可以和同系列的几首进展比照阅读,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思想感情。第三,读没有表达梯度性。在诵读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齐读,读完纠正字音。然后播放示范朗读视频,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节奏和情感。最后再挑一个同学起来试着读读。被我选中的这位同学表现得很好,读的感情很充分。但是我想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几遍诵读并没有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效果,没有很好地表达梯度性。诵读对于一首诗歌来说非常重要,要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代练。对于让学生充分朗读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改良。《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3课前,师傅陈老师和李老师都给我做了悉心的指导,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每一个细节该如何把握,时间方面应该如何安排,都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在自己的详细的课堂施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遗漏了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p环节。诗歌艺术特色分析^p本应该是在探究诗歌意象环节之后紧接着进展的,但是由于我的忽略直接进入了下一个鉴赏方法的环节。等到总结鉴赏方法的最后一个诗歌艺术特色时才想起来还没有讲这个,于是又匆匆返回去讲解。导致整个课堂显得有些脱节,很混乱。究其原因,紧张在所难免,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准备不够充分。假如心中有底,胸有成竹,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所以,课前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次,我是真正体会到了“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句话的深入含义。课后,徐斌老师跟我讲,遗漏的环节索性就不要讲,直接总结鉴赏方法,让学生按照总结的三点去分析^p其他的诗歌,灵敏处理课堂的突发情况,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表达。徐老师的这个点评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能灵敏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和自身的状况,正是表达出一个老师的教学艺术之所在,在这一方面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二、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根据总结的鉴赏方法来鉴赏陶渊明的另外一首《归园田居〔其三〕》。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把这首诗读了一遍就下课了,没有到达训练方法应用的目的。因为前面诗歌分析^p用的时间太长了,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繁荣拖沓,浪费了时间。比方,“知人论世”的环节让学生直接填空就可以检查预习情况,分析^p意象的时候也可以再紧凑简单一些,这样就可以在后面留3—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外阅读鉴赏训练。以上是我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诗歌鉴赏这类文章的教学法,我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如何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活动起来,真正的掌握这类文章。师傅为我写的精彩的点评让我感动,更是受之有愧,彭主任的精当专业的点评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公开课上完,收获是丰厚的,以后,我争取把每堂课都当成公开课,虚心听取各位专家老师的意见,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在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更进一步的进步。《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4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深受“新课改”的影响,我也在积极努力地践行新课改理念。新课改要求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并在课堂上起到主导性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掌控课堂流程,促成教学生成,进步课堂效率。《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名篇,对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而高一学生对陶渊明是比拟熟悉的,他们在初中学过很多陶渊明的作品,如《桃花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五)》等等,所以理解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感情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较容易的,于是我想把这首诗歌作为田园诗歌鉴赏的一个范例来讲,让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从“炼字”的角度,通过分析^p意象特点及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中田园风光美的意境,体会诗人借写景句抒发的情感。并且把“启发学生借陶渊明的生平经历考虑人生的舍与得”作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课堂教学思路较明晰,重点比拟突出,流程也很顺畅。但作为一节年轻老师的公开课,由于经历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原因,某些课堂上的不恰当处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须做深入反思,现详细归纳如下:反思一:关于教学目的的完成这节课的预设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意象(艺术手法)——意境——感情”鉴赏诗歌的方法,重点分析^p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二是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的“舍”与“得”。第一个目的是最主要的,课堂上也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讨论交流,从小组代表发言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在第一个目的上花了太多时间导致第二个目的完成地有些仓促。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p重点诗句,而不是句句分析^p,做到合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反思二:关于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归园田居》上课时间为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感知才能和探究才能,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展讲授,但课堂的重点在鉴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鉴赏诗句和描绘整体画面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如学生无法准确分析^p出诗句中的艺术手法,描绘画面可能顺序不当、想象缺乏或流于翻译诗句,不一定能鉴赏出田园风光的美,而老师由于经历缺乏,不能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合理的评价,尤其是针对一个学生对主旨的偏激理解没可以及时引导,而是置之不理,导致没有很好地促成教学生成。《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5今天上完青年老师汇报课,我如释重负,虽然并不是特别剧烈的比赛,但我还是愿意多准备准备,好好学习学习。讲《归园田居》,针对我们班学生的详细情况,我设计了三个很简单的教学环节:一是复习诗人陶渊明的相关知识,我想尽管他们以前都学过,可是根底都不够结实,复习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二是让学生多读课文内容,结合曾经学习过的《归园田居》〔其三〕、《桃花记》、《五柳先生传》等课文分析^p本首诗歌所蕴含的的作者情感;三是复习艺术手法有哪些,并找出本诗涉及到的艺术手法。其中第二个是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多考虑。上课情况与料想的有一些差异,尤其是时间分配上,本想把大多时间安排到第二个目的上,可是,在复习诗人相关情况阶段就已经占用了很多时间,到了第三个环节,时间就非常有限了,下次还是要安排好时间。我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些生疏,二是自己没能正确引导学生。还有个问题就是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上不太顺畅,没有组织好适宜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