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艺术介绍_第1页
后现代主义艺术介绍_第2页
后现代主义艺术介绍_第3页
后现代主义艺术介绍_第4页
后现代主义艺术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主义之后后现代主义PastModernism

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在贝尔出版于1973年的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到了“后工业社会”一词。PS:后工业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TheComingofPost-industrialSociety2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nielBell,1919-?)出生于纽约一个东欧犹太移民家庭。出生不久,父亲即离开人世。迫于生活,贝尔被寄托在一家犹太孤儿院里。孤儿院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低层生活的艰辛促进了他心智的早熟。从少年时期开始,贝尔就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表现了极大的热忱。1935至1939年,他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以后,贝尔积极参与社会: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曾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担任社会学教席并任职于许多公共机构。作为一名“介入型”学者,贝尔密切关注并深入广泛分析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著作。他的名字和“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丹尼尔·贝尔简介丹尼尔·贝尔(像)3贝尔归纳的社会变革从设计领域中观念变革角度归纳的一系列社会变革:1.由于科技进步,技术已经不构成设计中的难题,工业品被消费者要求具有文化品格,并且在人为环境中产生审美的感情效应。2.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设计师不仅要求对实体的物进行合理的设计,更要注重全社会的组织,秩序,文化活动的设计。3.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群体促使设计风格演变趋向时尚追求和形式化倾向。4.宇宙空间的开发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使技术的表现独立成为设计表现的主题。5.化学工业的发展为设计领域提供了广泛采用的普及型材料。6.智能性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多样化,个性化,非标准化设计需求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7.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公众参与形式的出现。

4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与代表人物A.具有高度隐寓的设计风格a.悉尼歌剧院b.西萨·佩利CesarPellic.其它

B.狭义后现代主义典型特征表现在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的立场,以及对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处理和它的娱乐性,处理装饰细节的含糊性a.罗伯特·温图利RobertVenturib.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c.迈克·格利夫斯MichaelGravesd.阿道·罗西AldoRossi

5A.具有高度隐寓的设计风格

a.悉尼歌剧院6出生于阿根廷图库曼(Tucuman),1952年移居美国。他最初在图库曼大学学习,并于1950年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1954年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佩里与对他影响颇深的著名建筑师艾罗·萨里南(Eero

Saarinen)一起工作多年。1977年,他组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同年被聘为耶鲁建筑学院主任,并任职至1984年。b.西萨·佩利(CesarPelli)(1926-?)A.具有高度隐寓的设计风格7A.具有高度隐寓的设计风格b.西萨·佩利(CesarPelli)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1953-1987)8A.具有高度隐寓的设计风格c.其它斯坦利·泰格曼(stanleyTigerman)的“戴西住宅”(DaisyHouse,1975-1976)日本设计家MinoruTakeyaoa

和MontaMozuna

的设计总结这种风格,只是泛义的后现代主义,与公认的以历史和装饰主义为中心的狭义后现代主义有很大的区别,这类型的、所谓泛义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其实是后现代时期的、非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探索的总和。9口号:少就是讨厌LessisBoreB.a.罗伯特·温图利RobertVenturi

美国建筑设计家罗伯特·温图利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温图利生干1925年,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大师之一早在1969年,他就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少则烦”的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挑战,并且他身体力行,在宾夕法尼亚州核桃山设计了给瓦娜·温图利(VannaVenturi)住宅,称为“温图利住宅”,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温图利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单调的形式特征,比如拱门、三角门相(Pedilnent)等等,但是,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的。10著作:《建筑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这本著作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提高;另外一方面,他却公开提出: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了。他攻击当时设计界的保守主义,攻击垄断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认为这些风格都是丑陋的、平庸的。他高度赞扬了被设计的权势集团不屑一顾的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设计风貌,认为这两个城市将会对未来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他认为在美国,建筑设计不是被一些大师,比如弗兰克·赖特或者路易·汉(LouisKahn)所左右的,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的力量是商业力量,是市场力量,是代表了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代设计师的心声的呐喊。111970-1975年期间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1975年以后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教授 其代表作品为: 1977-1978年,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 1979年,洛杉矶“太平洋帕里萨德”(PacificPalisades)圣马修教堂 1980年,在德国的提格港社会住宅 2000年,在瑞典马尔默和瑞典建筑事务所斯维克公司(SWECOFFNSArkitekter)联合创作的“探戈”住宅区(Tangohousing),赢得2001年的设计未来住宅社区设计大奖 2004年,春森彼岸项目便荣获了AIA(美国,与加泰罗尼亚、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并称世界三大建筑师协会)年度优秀城市设计奖 美国MRY为查尔斯·莫尔(CharlesMoore)生前奠造的莫尔-罗博-亚德(MooreRubleYudell)事务所,查尔斯·穆尔是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建筑大师之一。B.b.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

12B.b.查尔斯·穆尔“意大利广场”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Piazzad'Italia,NewOrleans,Louisiana,1977-1978),大量采用古典拱门作为广场装饰,完全没有把拱门作为功能结构,而仅仅是装饰而已,而重复、交叉的拱门,风格冲突、形式交迭,充满了玩世不恭的调侃、冷嘲热讽的色彩,是这种风格设计的最典型代表之一。13B.b.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

美国路易士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
Pizzad'Italia,NewOrleans,Louisiana(1977一1978年)14B.b.查尔斯·穆尔“双树”旅馆

洛杉肌都会区帕萨迪纳市设计的“双树”旅馆(DoubletreeHotelPasadena,California)(1977一1978年)15B.c.迈克·格利夫斯MichaelGraves

波特兰市公共服务建筑(PortlandPublicserviceBuilding,Portland,oregon,1980-1982)16B.d.阿道·罗西

AldoRossi

意大利热那亚市卡洛·费利斯剧院17总结“狭义后现代主义”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这种后现代主义基本已经在90年代初开始走向全面衰退了“广义后现代主义”指的是对于经典现代主义的各种批判活动,其中包括解构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各种批判活动等等注重对经典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挑,这个探索直到90年代中期也还没有结束战18后现代主义代表性设计风格

A.高技术风格(High-Tech)a.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b.伦敦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

B.曼菲斯(Memphis)设计集团a.代表人物: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

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a.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b.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c.水晶金字塔

d.解构主义、减少主义,微电子风格,建筑风格

19A.高技术风格(High-Tech)

高技术风格源于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它的发展与50年代末以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是分不开的,它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领域,并对产品设计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20巴黎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TheCuturalCenterofGeorgesPompidou,PianoandRogers,Paris)由英国建筑家皮埃诺(ReuzoPiano)和罗杰斯(RichardRogers)设计。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a.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6年

A.高技术风格(High-Tech)21A.高技术风格(High-Tech)a.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6年(TheCuturalCenterofGeorgesPompidou,PianoandRogers,Paris)外部22A.高技术风格(High-Tech)a.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6年(TheCuturalCenterofGeorgesPompidou,PianoandRogers,Paris)内部23A.高技术风格(High-Tech)b.伦敦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1986年落成的伦敦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TheLioydsInsurance)也是由罗杰斯设计的,其风格与蓬皮杜如出一辙。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英国伦敦1986年24草图实物25A.高技术风格(High-Tech)b.伦敦洛依德保险公司大厦英国伦敦1986年26B.曼菲斯(Memphis)设计集团在80年代,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集团,他们设计的家具、用品,虽然大多是豪华型样品,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已渗透到诸多用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设计领域中,并在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开创了一种国际性的新风格。曼菲斯没有固定的宗旨,他们的本意就是反对一切固有观念。它树立了一种新的产品内涵,即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在风格上,曼菲斯表现出各种极富个性的情趣和天真、滑稽、怪诞和离奇等。1980年12月,意大利设计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的设计师,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有影响的组织——曼菲斯集团。曼菲斯集团是后现代设计的流派之一。27B.曼菲斯(Memphis)设计集团a.代表人物: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1917出生于奥地利茵斯鲁克,父亲是意大利建筑师,母亲AntoniaPeintner是奥地利人。于2008年1月逝世,享年90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分馆馆长波拉·安托内利评价说“他是设计界真正的巨人,他有能力去体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并用他的设计去影响改变这个时代。”28B.曼菲斯(Memphis)设计集团代表人物: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葡萄酒冰皿;花瓶;椅子花瓶葡萄酒冰皿椅子29B.曼菲斯(Memphis)设计集团a.代表人物: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浴室系列30B.曼菲斯(Memphis)设计集团a.代表人物:索特萨斯EttoreSottsass塔希提岛灯;打字机;沙发塔希提岛灯打字机沙发31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向现代主义的挑战,一方面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这就是“新现代主义”的内容,与后现代主义并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批坚持现代主义传统,完全按照现代主义原则进行设计的设计师们,他们为现代主义注入了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主义。因此,作为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风格,新现代主义并不是其简单的重复和模仿,而对它的更新发展。严格地说,新现主义(NeoModernism)不属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范畴,之所以加以重点介绍,是为了提供与后代主义同时期发展的设计风格以作参照。32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
代表人物: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I.M.Pei)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中学读于上海。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33
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a.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TheEastWing,NalionalArtGallery)贝聿铭(I.M.Pei)1974年-1978年外观西面正门外景俯视图34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a.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TheEastWing,NalionalArtGallery)贝聿铭(I.M.Pei)1974年-1978年外部景观云游四方的石雕塑35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a.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TheEastWing,NalionalArtGallery)贝聿铭(I.M.Pei)1974年-1978年外部景观西立面“H”型36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

a.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TheEastWing,NalionalArtGallery)贝聿铭(I.M.Pei)1974年-1978年外部入口俯视图正门入口广场广场入口37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

a.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TheEastWing,NalionalArtGallery)贝聿铭(I.M.Pei)1974年-1978年内部展厅38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b.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

(BankofChinaTower)贝聿铭(I.M.Pei)1982年—1989年外观39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b.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BankofChinaTower)贝聿铭(I.M.Pei)1982年—1989年外部结构40b.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BankofChinaTower)贝聿铭(I.M.Pei)1982年—1989年内部结构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41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b.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BankofChinaTower)贝聿铭(I.M.Pei)1982年—1989年外部景观42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外观43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平面入口图44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内部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45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内部46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地下大厅的旋转楼梯47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旋转楼梯中的自动升降梯48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倒金字塔49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c.法国罗浮官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贝聿铭(I.M.Pei)1989年罗浮宫雕塑翼厅——黎希留翼(Richelieu

Wing)50总结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I.M.Pei)设计的华盛顿国家博物馆东厅(TheEastWind,NationalArtGallery,1974-1978)、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BankofChinaTower,1982—1989)、法国罗浮宫前的水晶金字塔(LeGrandLouvre,1989)等是新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没有繁缛的装饰,造型语言简洁明快,遵循了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赋予了造型以象征主义的内容,具有历史性的,文明象征性的含义。51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d.其它——解构主义法兰克·盖瑞(FrankGehry)的设计代表解构主义的精华:矗立于洛杉矶市中心的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WaltDisneyConcertHall﹚52C.新现代主义(Neo-Modernism)d.其它——减少主义减少主义设计的最重要设计代表人物当推飞利浦·斯塔克(PhilipStarc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