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1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申报单位: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安华编制单位: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传秀总工程师:董传秀项目负责人:董传秀编写人员:刘畅杨坤汪红制图人员:刘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矿企业名称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安华联系电单位地址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企矿山名称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业采矿许可证新申请eq\o\ac(□,√)持有□变更□以上情况请选择一种并打“√”单位名称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编法人代表董传秀联系电姓名职责联系电话制要刘畅编制、制编汪红校制杨坤现场摄员审查申请我单位已按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保证方案中所引数据的真实性,同意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对文本进行相应处理后进行公示,承诺按批准后的方案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请予以审查。申请单位(矿山企业)盖章联系人:刘小波联系电话录前言 1一、任务的由来 1二、编制目的 1三、编制依据 1四、方案的适用年限 3五、编制工作概况 3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5一、矿山简介 5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6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6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8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 10一、矿区自然地理 10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11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13四、矿区土地利用情况 14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15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16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6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6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22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24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8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28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9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37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37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38三、矿区土地复垦 40四、含水层破坏修复 45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45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46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与管护 46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布置 48一、总体工作布置 48二、阶段实施计划 48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48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49一、经费估算依据 49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53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55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57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59一、组织保障 59二、技术保障 59三、资金保障 59四、监管保障 60五、效益分析 60六、公众参与 61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64一、结论 64二、建议 65一、附图2、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山质地环境问题现状图3、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4、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布置图5、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区土地损毁现状及预测图6、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二、附表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2、估算附表三、附件1、委托书2、采矿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3、采矿权有偿出让合同4、土地权属证明5、土地权属人的意见6、项目单位的意见7、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情况调查表8、土地复垦公众参与情况会议纪要9、项目单位的土地复垦承诺书10、《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资源储量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11、土源证明12、关于废石用途的证明13、权属证明图PAGE67前言一、任务的由来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为新建矿山,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的要求,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前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因此,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开展了《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二、编制目的编制《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目的是为实施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三、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及相关文件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4日);e)《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f)《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g)《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h)《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i)《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j)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2017月1月);k)《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l)《关于印发吉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试行)的通知》(吉国土资环发[2012]3号);m)《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二)技术标准依据a)《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b)《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d)《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e)《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f)《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g)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TD/T1031.1-2011);h)《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i)《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2011年8月);j)《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编);k)《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l)《量和单位》(GB3100-3102);m)《吉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n)《中国地震烈度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o)《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p)《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q)《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r)《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2000年施行);s)《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年8月施行);t)《吉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三)主要参考资料a)《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资源储量报告》;(2020年5月,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b)《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建筑用玄武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20年9月,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c)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土地利用现状图(前窑村L52G092010)。四、方案的适用年限依据《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资源储量报告》(2020年5月,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矿山控制资源量3948×103m3。按生产能力300×103m3/a,采矿回采率98%计算,证实储量3869×103m3。服务年限12年零11个月。预计闭矿后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施工1年,植被管护时间为2年,所以本方案的服务年限为15年零11个月(自取得采矿许可证之日起)。本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五年修编一次。五、编制工作概况在编写本方案之前,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组建了项目组,主要工作内容为:a)搜集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山概况、矿山自然地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有关资料;b)对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采矿活动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按照恢复治理分区原则进行合理的分区和工程布置,进而合理布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及监测点位,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c)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资料分析,确定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损毁情况,确定复垦区和复垦责任范围,并对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进行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确定复垦方向,布设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工程。最终恢复土地的功能,将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d)通过项目组成员收集的资料编制完成了《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具体流程见图0-1。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及土地资源等调查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图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工作程序框图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简介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为新建矿山,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玄武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30×104m3/a,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0.0969km2,开采标高为320m~245m,矿山服务年限12年零11个月。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位于吉林市5°方位,直距约28km,行政区划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后团村和大口钦村管辖。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CGCS2000坐标系)为:东经:126°34′10″北纬:44°10′19″矿山与大口钦镇有乡级公路相连,矿区西南侧距国道(G202)直距1.60km,南东侧距铁路线(哈尔滨至沈阳)直距1.1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根据《采矿权有偿出让合同》,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0.0969km2,开采标高为+320m~+245m。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点号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XYXY14893116.2642545230.444893104.6242545348.7724893234.1642545489.384893222.5342545607.7134893274.5942545525.644893262.9642545643.9744893274.5942545622.614893262.9642545740.9454893035.8342545622.594893024.1942545740.9264892916.2742545336.324892904.6342545454.6574892916.2742545230.444892904.6342545348.77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工程布局根据现场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区建设最终占地14.9436hm2,其中露天采场12.4618hm2(其中,矿区内面积9.6939hm2,矿区外遗留老采场面积2.7679hm2);工业场地2.4818hm2,其中,办公室位于矿区南东及南西侧,面积0.0419hm2;矿区外道路面积0.0481hm2;料堆及设备位于矿区南东及南西侧,面积1.9080hm2,设计排土场位于南西侧工业场地内,面积0.4838hm2。(二)资源储量根据《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资源储量报告》(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2020年5月),该矿经备案的控制资源量3948×103m3。(三)矿山建设规模、服务年限、产品方案经吉林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核准,生产规模30×104m3/a,为大型矿山,矿山服务年限为12年零11个月,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玄武岩,矿山最终产品为建筑用玄武岩碎石。(四)矿山开采方式根据矿床整体赋存形态及开采规模要求,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采矿。(五)采矿方法该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采矿法。(六)开拓方案该矿山采用公路运输开拓方式。(七)开拓运输矿山采用公路开拓,单一汽车运输方案,工业厂址和主要设施设计设于矿区东侧及南侧。设计工业场地建筑物布置紧凑,功能分区明确,占地少。根据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和矿山开拓布置及地面情况,结合地形、地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工业场地设置主要建筑物构建齐全。(八)防治水方案该矿山采场位置处于山坡上,采区中部高,四周低。采场充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甚微,采区最低开采标高245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220m),地下水对采矿无影响,大气降水是该矿区主要充水来源。由于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开采初期不需投入排水设备。待形成封闭圈后需采用机械排水。目前矿山东南侧位置最低,标高265m,运输道路在此通过。随着采坑开采面不断下降,采场将进入负开采阶段。当采场标高到达267m及以下时,雨季降水量大时,需要进行机械排水。采场最大涌水量为306.44m3/d,正常涌水量为232.84m3/d,矿山可选用QS型号潜水泵(排水量为120m3/h)进行排水作业,一台抽水泵正常降水时排水时间为1.9小时,最大降水时排水时间为2.6小时。此型号潜水泵符合矿山(排水量为100m3/h)需求。(九)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矿山不产生有害废渣,矿山采矿的固体废弃物为废石,年排放量为6000m3,可采取集中堆放,对环境无大影响。(十)矿山生活饮用水矿山生活饮用水源为自来水。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该矿为新建矿山,采矿权人: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名称: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经济类型:私营独资企业,开采矿种:建筑用玄武岩,开采方式:露天开采,生产规模:30.00×104m³/a,矿区面积:0.096939km²,开采标高:+320m~+245m,矿山服务年限:12年零11个月。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表1-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点号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XYXY14893116.2642545230.444893104.6242545348.7724893234.1642545489.384893222.5342545607.7134893274.5942545525.644893262.9642545643.9744893274.5942545622.614893262.9642545740.9454893035.8342545622.594893024.1942545740.9264892916.2742545336.324892904.6342545454.6574892916.2742545230.444892904.6342545348.77依据《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大口钦村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资源储量报告》(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2020年5月),本次勘查核准全矿区范围内控制资源量3948×103m3,按回采率98%计算,证实储量3869×103m3,采出量606×103m3,边坡量507×103m3,累计查明量为5061×103m3。生产规模30.0×104m3/a。矿区范围内有2处以往采矿权,即吉林市宏达采石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2010年11月25日至2012年7月25日)和吉林市金泉石材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2010年11月25日至2014年4月25日),这2处采矿权均已灭失。原吉林市宏达采石有限公司遗留采场面积3.6209hm2,遗留工业场地面积0.9711hm2,原吉林市金泉石材有限公司遗留采场面积2.8342hm2,遗留工业场地面积1.5107hm2,合计现状历史遗留采场总面积6.4551hm2,遗留工业场地总面积2.4818hm2。由于本新建矿山可以利用原工业场地进行生产加工,因此,界外历史遗留采场及工业场地由本矿山在闭坑之后与本矿山开采占用范围一并治理。运输公路位于采场底部,北东向横穿全区,矿区建设现状共占地8.9369hm2。第二章矿区基础信息一、矿区自然地理(一)气象矿区所处的吉林市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3.5℃,最冷月平均气温-16.1℃,最热月平均气温22.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40.4℃。四季雨量分配不均,降水的变率较大,年平均降雨量677.4mm,全年雨量的64%集中于7~8月份。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362.4mm,年平均相对湿度66%,冻结深度一般在1.28m~1.74m,最大冻土深度1.80m。一般10月下旬开始结冻,翌年4月下旬解冻,无霜期120~130天,全年日照时数2400h~2600h。(二)水文矿区附近无地表水体,地表水系属团山子河。团山子河发源于蛟河市天北镇庆岭镇南侧,走向由东向西偏北方向,于吉林市区大口钦镇小郑屯西1km汇入松花江万家江叉,流域面积853km2,河长73.7km,河道平均坡降2.6‰,流域内流域面积在20km2及其以上的河流有12条。(三)地形地貌区域地貌为丘陵及山间沟谷,丘陵在区域内大面积分布,地势北部及南东侧高,中部低,区域最高点标高328m,分布在区域的北侧,最低点标高173m,分布在区域的中侧。矿区内最高点地面标高320m,在矿区的北东侧,最低点标高263m。山间沟谷呈条带状在矿区南、东侧分布,地形平坦。矿区内丘陵地形坡度20°左右,主要由新近系中新统凤凰山组玄武岩组成。第四系覆盖层较薄,植被较发育,林木较茂密。(四)植被项目区及周边植被较茂盛,植被主要为天然次生林,乔木种类主要有柞树、杨树、桦树等。植被覆盖率较高。(五)土壤项目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有少部分黑土。土壤有机质相对较高,丘陵地带的山顶地段土壤较薄,缓坡面和坡脚地带土壤较为厚实,土层厚度0.2~0.5m,其他类型土壤分布面积很小。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一)地层及岩浆岩区域地层为古生界二叠系上统杨家组(P3y)、新生界古近系古新统缸窑组(E1g)、始新统棒槌沟组(E2b)、始新统吉舒组(E2j)、新近系中新统水曲柳组(N1s)、中新统凤凰山组(βN15)和第四系上更新统顾乡屯组(Qp3g)、全新统(Qhal)。区域岩浆岩为中生代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ηγJ2)。1、地层二叠系上统杨家组:岩性主要为黄灰色-深灰色变质砂岩,粉砂质板岩。分布于区域的东侧及南东侧。古近系古新统缸窑组:岩性主要为灰色、褐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顶部为泥质粉砂岩。分布于区域的北东侧。古近系始新统棒槌沟组:岩性主要为灰白、灰绿色粉砂岩夹粘土岩,下部夹薄层煤。分布于区域的北东侧。古近系始新统吉舒组:岩性主要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泥岩、中下部含工业煤层。分布于区域的北东侧。新近系中新统水曲柳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底部夹褐煤碎块,灰黑色、深灰色块状、气孔状玄武岩,分布于区域的北侧。新近系中新统凤凰山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深灰色块状、气孔状玄武岩。此岩体即为矿体。分布于区域的北侧。矿区范围内矿体东西长约390m,南北宽约230m。玄武岩柱状节理较发育,上覆风化层厚一般为3.2~5.5m。玄武岩新鲜面为灰黑色,风化面为褐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间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组成。第四系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岩性主要为亚粘土、粗砂土。分布于区域的西侧及南西侧。第四系全新统:岩性主要为砂、砾石,以及亚粘土等。分布于区域的中部。2、岩浆岩中生代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分布于区域的南部。(二)地质构造矿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分区图上的长白山陆缘火山盆岭叠加构造带伊通—舒兰断陷带。构造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与北西向断裂构造构成本区构造格架(见图2-2区域地质图)。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地壳稳定性为较稳定区。(三)水文地质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埋藏特征,评估区及其周边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玄武岩风化裂隙水二种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层中,地下水位埋深3~6m,含水层厚度2~4m,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渗入及山区地下径流补给,通过径流及蒸发排泄,地下水位随季节呈动态变化,每年7~8份为丰水期,12月至翌年5月为枯水期,水位年变化幅度1.0~2.0m。2、玄武岩风化裂隙水玄武岩风化裂隙水分布于矿区的山坡地带,赋存于凤凰山组玄武岩的风化裂隙中,强风化带厚度3~5m左右。接受降水补给,富水性差,水量贫乏。随着深度的增加,岩体风化裂隙闭合,富水性减弱。大气降水是唯一的补给来源,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在坡脚处以泉的方式排泄。采矿场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可利用地形坡度自然排水。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四)工程地质依据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特征,矿区岩土体分为松散岩类、半坚硬岩类和坚硬岩类。1、松散岩类:指矿区地表分布的腐植土、残坡积粘性土、碎石,厚度0.2~0.5m,结构松散,无胶结,稳定性差。2、半坚硬岩类:指玄武岩浅部强风化带,厚度3~5m左右。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强度较低,稳定性差,属于半坚硬岩类。3、坚硬岩类:指位于强风化带下部玄武岩,岩石呈致密块状,稳定性好,抗压性强,岩石坚硬。玄武岩柱状节理较发育,随着深度增加节理由较发育渐变不发育。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五)矿体地质特征矿体为中新统凤凰山组火山岩(βN15)的一部分,岩体即为矿体。矿区范围内矿体东西长约390m,南北宽约230m。开采标高为自320m至245m。玄武岩柱状节理较发育,上覆风化层厚一般为3.2~5.5m。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地处吉林市龙潭区境内。龙潭区是吉林市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内企业众多,尤以化工企业比较集中。龙潭区辖区面积120890hm2,耕地面积29227hm2。2010年常住人口为527532人,有汉族、瑶族等20多个民族。2016年,龙潭全区辖13个街道、5个镇、1个乡。2016年,龙潭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7.5亿元,比2015年增长7%。大口钦于1986年正式成为建制镇,1988年成立大口钦镇,2000年区划至龙潭区管辖。全镇辖12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1个街道,幅员面积10528hm2,全镇共有6744户,总人口21652人,有汉、满、朝、蒙、回5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8109人,占总人口的37.5%。大口钦镇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耐火粘土储量8865.7kt,分布面积1400hm2,可开采50~70年;工业用原煤蕴藏量丰富;玄武岩石料广泛分布。大口钦满族镇农业条件良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口钦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畜牧业比重明显增大,绿色蔬菜种植和果树栽植面积逐年扩大,优质高效良种的粮食作物一改昔日单一的普通玉米种植,是龙潭区重要的粮食产地,2008年6月,龙潭区与苏州市吴中区签订了3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协议,大口钦镇成为吴中区的储备粮源基地。四、矿区土地利用情况场调查和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K52G092010),项目区占用破坏土地类型为有林地、灌木林、旱地、采矿用地。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后团村和大口钦村。该项目露天采场挖损合计面积为12.4618hm2(有林地1.3774hm2、灌木林6.3996hm2、旱地2.5570hm2、采矿用地2.1278hm2);矿区外工业场地已压占面积为2.4818hm2(灌木林0.1183hm2、采矿用地2.3635hm2),拟建排土场设计位于南侧工业场地内,面积为0.4838hm2。该项目区最终损毁土地面积为14.9436hm2,损毁土地类型为有林地1.3774hm2、灌木林6.5179hm2、旱地2.5570hm2、采矿用地4.4913hm2。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表见表2-1、2-2。表2-1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表1项目单元范围地类面积(hm²)损毁类型工业场地矿区外灌木林0.11832.48182.4818挖损、压占采矿用地2.3635露天采场矿区内有林地1.37749.693912.4618挖损灌木林4.6437旱地2.5570采矿用地1.1158矿区外灌木林1.75592.7679采矿用地1.0120合计14.9436表2-2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表2一级地类二级地类损毁面积矿区内矿区外占总面积比例%hm203林地031有林地1.37741.377409.22032灌木林6.51794.64371.874243.6201耕地013旱地2.55702.5570017.1120工矿及仓储用地204采矿用地4.49131.11583.375530.05合计14.94369.69395.2497100.00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该矿山周边目前无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在接受委托后,吉林旭升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充分收集、分析与评估区有关的自然、地质、工程等资料的基础上,于2020年11月2日开展野外调查工作,野外工作采用矿区1:10000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采用高精度GPS进行定点,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占用和破坏土地类型和规模、植被资源的破坏现状等。随后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及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3-1。表3-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项目工作量单位数量综合地质灾害调查调查面积hm225.8调查路线km2.4环境地质调查点点17数码照片张20收集资料区域地质报告份1其他报告份4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份1成果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文本份1图件张6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1、评估范围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并结合矿山现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矿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开采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以及今后生产可能引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考虑未来开采可能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程度,适当考虑地形起伏变化、分水岭分布及矿山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情况圈定评估区范围,本项目区按影响范围外扩60~133m作为项目影响区范围,评估区面积32.32hm2。2、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1)评估区重要程度的确定评估区内居民主要为矿区生产和管理人员,人口约为40人;区内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无重要水源地,破坏土地类型为林地、耕地、工矿及仓储用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B,评估区的重要程度划分为重要区(见表3-2)。表3-2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区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有重要水源地有较重要水源地无较重要水源地破坏耕地、园地破坏林地、草地破坏其他类型土地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的生产规模为30万m3/a,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D,生产建设规模为大型矿山。3)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a)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评估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玄武岩节理裂隙的发育规律由浅至深逐渐变弱,透水性、富水性弱-微弱,裂隙水不丰富。地表无泉水出露,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0m3/d。地下水补给条件来源为大气降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b)评估区内岩土体类型主要为坚硬岩石,为新近系中新统凤凰山组玄武岩,岩石风化程度较弱,随着深度增加节理由较发育渐变不发育,岩石硬度较大,岩石完整,稳固性好。建筑用玄武岩抗压强度为142~196Mpa。工程地质条件简单。c)矿区内地质构造不发育,地质构造较简单。d)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e)现状条件下,该矿山遗留的露天采场损毁面积为6.4551hm2,矿山现已形成高度为5~48m左右的采场边坡,形成的边坡约60°~70°,边坡较稳定。f)矿山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地形坡度20°左右,相对高差较小。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将其复杂程度划分为中等类型(见表3-3)。表3-3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复杂中等简单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破坏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破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采场岩石边坡风化破碎或土层松软,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边坡失稳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积坡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较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差,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对高差较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注:采取就上原则,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该矿评估区属于重要区,矿山生产规模为大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相关规定(表3-4),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综合评定为一级。表3-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经调查评估区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该矿山有历史遗留采坑,现已形成采坑面积6.4551hm2,边坡最大高度约为48m,边坡坡度约70°。强风化带以下玄武岩(矿体)柱状节理较发育,引发小型崩塌地质灾害,在采场东侧及南西侧设有工业场地,总面积2.4818hm2。根据现场调查,矿山开采未引发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见小型崩塌地质灾害,但规模较小。综上所述,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2、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分析玄武岩浅部强风化带节理裂隙发育,厚度约3~5m,破坏了岩石完整性,降低了岩石强度,稳定性较差。矿山采矿活动局部边坡在震动和雨水的作用下,易引发崩塌地质灾害,但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执行“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边坡角,强风化带在开采过程中边坡角≤45°,基岩边坡角≤55°,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边坡稳定。强风化带以下玄武岩(矿体)柱状节理较发育,随着深度增加节理由较发育渐变不发育。排土场:预测存土量为矿山未开采面积60067m2×剥离表土厚度0.3m=18020m³。土堆高4m,排土场所处的位置地势平坦,不便于水流汇集,预测不易产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上所述,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预测评估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险的危害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该矿山为山坡露天矿。采矿最高标高为320m,采矿底盘标高为245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220m。根据现场调查,矿山开采未造成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水质变化等现象,因此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矿区内无地表水体,矿山生产中不产生废水。矿山职工少,产生的生活污水少,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综上所述,现状矿山开采对矿区含水层影响较轻。2、矿区含水层破坏预测分析矿区位于山坡地带,由于覆盖于山坡的第四系残坡积层薄,且下伏玄武岩风化裂隙带,故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差;玄武岩风化裂隙水沿山坡由上而下移动,在坡脚处,或以泉的方式排泄,或补给沟谷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矿区周围山坡上没有稳定含水层,该矿区采场底盘标高为245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220m),因此矿山开采对含水层结构影响较轻。综上所述,预测矿山开采对含水层影响较轻。(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周围无著名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1、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历史遗留露天采石场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面积6.4551hm2,现状采场基岩裸露,采场边坡最高达48m,坡度60°~70°,工业场地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面积2.4818hm2。综上所述,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严重,评估区内其他区域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较轻。2、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测分析矿山持续开采,露天采石场和工业场地面积将扩展到14.9436hm2。开采标高+320m~+245m,最大边坡高度75m。综上所述,露天采场和工业场地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严重;评估区内的其他区域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较轻。(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1、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矿山开采不产生有毒有害废水,现状条件下,矿山采矿活动对水环境污染及影响较轻。矿山开采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场地区对地表的压占和露天采场对地表的挖损,这些生产建设活动,破坏了地表的土壤层结构,影响了土壤层的质量,但未对土壤造成化学性污染,对土壤环境污染及影响较轻。综上所述,矿山开采对矿区水土环境污染较轻。2、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预测分析该矿山开采矿种无毒,无污染,矿山继续开采只是造成破坏的地表土壤层结构面积的增加,所以预测条件下,矿山开采对矿区水土环境污染较轻。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按照项目生产开采过程的顺序分析,项目对土地破坏的环节及损毁方式体现在露天开采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矿山经以往几年的挖掘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较大。随着未来开采生产,采矿活动持续对土地的挖损及压占,会严重损毁原有地形地貌,降低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对地面产生较大程度的损毁,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见图3-1。土地挖损土地挖损土地损毁环节及时序矿山运行产生矿石、废石土地压占露天开采采坑工业广场内相关设施土地压占图3-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流程图(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通过对项目区实地调查,土地复垦项目区内已损毁土地主要为工业场地和露天采坑两部分,损毁面积共8.9369hm²,露天采坑面积6.4551hm²(其中,矿界内面积3.6872hm²,矿界外老采场面积2.7679hm²),破坏土地类型为灌木林、旱地、采矿用地,损毁方式为挖损。工业场地面积2.4818hm²,破坏土地类型为灌木林、采矿用地,损毁方式为挖损、压占,其中,办公区面积0.0419hm2,矿表3-5已损毁土地情况表项目单元范围地类面积损毁类型hm²工业场地办公区矿区外灌木林0.02760.0419挖损、压占采矿用地0.0143矿区道路矿区外采矿用地0.04810.0481料堆及设备矿区外灌木林0.09072.3918采矿用地2.3011露天采场矿区内灌木林1.71283.6872挖损旱地0.9059采矿用地1.0685矿区外灌木林1.75592.7679采矿用地1.0120合计8.9369(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依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拟开采部分要先进行表土剥离,因此,随着矿山的开采,要增设排土场,预测增加排土场面积0.4838hm2,排土场预计位于矿区外南侧原工业场地内。预测采石场开采拟损毁主要体现在露天采坑的继续开挖,拟挖损面积为6.0067hm²,在采石场终采时,其挖损范围将达到9.6939hm²。停采前将形成四面为斜坡的采坑,边坡高差为18m~75m,最终边坡角为55°,采坑底面积6.1148hm²,采坑边坡最高处形成7个安全平台,总面积2.3340hm²,采坑边坡水平投影面积1.2451hm²。该项目最终破坏土地总面积14.9436hm²(其中,矿界内面积9.6939hm²,矿界外老采场及工业场地面积5.2497hm²),破坏土地类型为有林地、灌木林、旱地和采矿用地。表3-6拟损毁土地情况表项目单元范围地类面积损毁类型hm²工业场地排土场矿区外(位于原工业场地内)采矿用地0.48380.4838挖损、压占露天采场矿区内有林地1.37746.0067挖损灌木林2.9309旱地1.6511采矿用地0.0473合计6.0067损毁土地汇总情况见表3-7。表3-7损毁土地汇总表项目单元范围地类面积损毁类型hm²工业场地办公区矿区外灌木林0.02760.0419挖损、压占采矿用地0.0143矿区道路矿区外采矿用地0.04810.0481料堆及设备矿区外灌木林0.09071.9080采矿用地1.8173排土场矿区外采矿用地0.48380.4838露天采场矿区内有林地1.37749.6939挖损灌木林4.6437旱地2.5570采矿用地1.1158矿区外灌木林1.75592.7679采矿用地1.0120合计14.9436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规定,其中:现状评估结果为露天采场及工业场地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为8.9369hm2;评估区内其他区域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面积为23.3831hm2。预测评估结果为露天采场及工业场地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面积为14.9436hm2;评估区内其他区域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面积为17.3764hm2,详见表3-8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表3-8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严重1、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大;2、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4、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1、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2、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3、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4、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5、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6、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1、占用破坏基本农田;2、占用破坏耕地大于2hm2;3、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大于4hm2;4、占用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hm2。较严重1、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2、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损失100-500万元。4、受威胁人数10-100人。1、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2、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3、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4、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1、占用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hm2;2、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2-4hm2;3、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hm2。较轻1、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2、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3、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损失小于100万元。4、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1、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2、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3、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4、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1、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2、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1、占用破坏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2hm2;2、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hm2。2、分区原则a)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根据评估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结果划分不同级别的防治区。同级防治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应相似。同时可根据同级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细分。b)重点突出的原则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时,应突出防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重点区域优先治理。c)因地制宜的原则d)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当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时采取就上的分区原则。3、分区方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可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对于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分区的方法,详见表3-9。表3-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严重较严重较轻严重重点区重点区重点区较严重重点区次重点区次重点区较轻重点区次重点区一般区4、分区评述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及方法,结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可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止对象是矿山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的破坏(见表3-10、附图5)。表3-10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说明表分区代号分区名称分布及面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影响程度防治措施进度安排Ⅰ重点防治区矿区面积顶面积9.6939hm2,底面积6.1148hm2,矿区外采场面积2.7679hm2;工业场地面积2.4818hm2。1、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影响较轻;2、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3、对含水层的影响较轻;4、对土地资源影响严重。1、边坡削坡;2、拆除临时办公室,清理工业场地建筑废弃物回填采坑;3、设围栏及警示牌;4、地质环境监测。生产运营期:进行地质环境问题巡视;对不稳定边坡削坡。停采前将料场石料全部销售。停采恢复治理期:1、拆除临时办公室,清理工业场地建筑废弃物回填采坑;2、设围栏及警示牌;3、地质环境监测。Ⅱ一般防治区评估区内除Ⅰ区外的其它范围,面积17.3764hm2。1、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2、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3、对含水层影响较轻;4、对土地资源影响较轻。基本不用设置防治工程。矿山在今后的生产和建设过程中,要予以重视,加以保护,避免损毁现有的土壤和植被。无需对该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依据该矿山的实际用地情况,确定项目复垦区为露天采场及工业场地,其面积为14.9436hm2;该项目结束后,不存在永久性建设用地,故复垦责任范围与复垦区相同,面积为14.9436hm2,见表3-11。表3-11复垦区及复垦责任范围土地面积统计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损毁类型损毁程度占总面积比例hm2%03林地031有林地1.3774挖损、压占重度9.22032灌木林6.5179重度43.6201耕地013旱地2.5570挖损重度17.1120工矿及仓储用地204采矿用地4.4913挖损、压占重度30.05合计14.9436—-100(三)土地类型与权属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后团村和大口钦村,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租赁方式获得使用权,见表3-12。表3-12土地利用权属表权属地类(hm2)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后团村、大口钦村03林地01耕地20工矿及仓储用地合计031032013204有林地灌木林旱地采矿用地1.37746.51792.55704.491314.9436合计7.89532.55704.491314.9436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一)技术可行性分析矿山开采形成露天采坑,为防止行人及牲畜不慎坠落,设计对露天采坑顶部周围设置围栏及警示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为减少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对采坑较陡处边坡进行削坡减载,并在生产期及治理期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该工程施工技术较简单。对工业场地进行建筑物拆除,运输建筑垃圾回填采坑,矿山工业场地内建筑物较为简易,高度较低,拆除过程较为简单;闭坑后将拆除的建筑废弃物及废石回填采坑,以上工程施工技术简单。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可通过治理工程较容易达到恢复或改善的目的,治理工程切实可行。(二)经济可行性分析本方案根据项目特点,合理布设工程,优化工程部署,使治理工程切实可行。该项目拟采用的治理技术措施现已广泛应用到矿山治理工程中,并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矿山企业治理费用经济可行。(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1、项目运行期间的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项目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项目区地表环境影响项目区地表土壤类型为暗棕壤,矿山露天采矿对土地的挖损及料场、排土场等工业场地对地表土地的压占都破坏了地表土壤。地表土壤被破坏将无法恢复,造成其生态功能下降,但在矿山开采之前实施了表土剥离,对土壤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因此有效防止了地表土壤的流失。对项目区水环境影响项目区位于丘陵区,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类型以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裂隙多为封闭型,节理、裂隙相互连通性差,地下水径流途径短,难于汇集渗入岩层深部,大部分在山坡谷底以泉的形式排泄,所以对区内地下水赋存影响不大。③对项目区植被生态影响从项目区生物种类和地区分布情况分析,矿山施工建设和采矿活动不会造成生物群落消失。矿山占地面积小,对当地农、林经济作物影响不大,矿山建设和生产期及时、不间断对矿区遭受损毁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重建工作,才能将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④对项目区野生动物影响矿区在生产期间,不可避免的会破坏动物的生境,使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局部改变,建筑的噪声、振动会使矿区附近动物发生迁徙,其影响范围是矿山面积的5倍-10倍。项目区附近野生动物较少,所以影响较小,由于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再加上动物的迁徙,使系统的总生物量减少,对局部区域的生物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引起物种减少。2、项目治理期间的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环境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逐步实施,将使原有环境的局地生态条件得以改善,增加更多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本项目治理期间采取的治理技术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与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一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以生态效益为主,增值效益为辅。矿山开采造成植被及土壤表层损毁,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其减灾增值效益将十分明显。同时,方案实施后将对地面损毁的土地进行覆土工程,为以后的矿山造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L52G092010),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镇石人山建筑用玄武岩矿矿区用地面积为9.6939hm2,复垦区面积为14.9436hm2,其土地类型主要为有林地(1.3774hm2)、灌木林(6.5179hm2)、旱地(2.5570hm2)和采矿用地(4.4913hm2),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4-1。表4-1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03林地031有林地1.37749.22032灌木林6.517943.6201耕地013旱地2.557017.1120工矿及仓储用地204采矿用地4.491330.05合计14.9436100.00(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复垦区的拟破坏土地进行的潜在的适宜性评价,根据破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状况,适当对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未来土地复垦后对农、林、牧、副、渔及其他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限制性及限制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1、评价原则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其它规划相协调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须考虑国家和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农业和林业规划等,兼顾社会各方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协发展。b)因地制宜原则在确定被破坏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首先考虑其可垦性和综合效益,选择最佳的利用方向。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应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符合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发挥土地复垦综合效益。c)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在确定被破坏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首先考虑是否能复垦为农业用地,其次再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综合治理,选择最佳的利用方向。d)主导性限制因素与综合平衡原则矿区土地破坏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土地要素的不同组合及其作用的消长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遭破坏的土地质量不但取决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如坡度、土壤质地等),同时还受到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评价过程中,在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主导因素,客观的反映破坏土地的适应性,并按照主导因素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向。e)复垦后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矿山是生产型项目,其破坏土地的过程是一动态过程,复垦土地的适宜性也应随破坏过程及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土地复垦工作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保证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能力。f)经济可行、技术合理性原则复垦方案估概算成果合理、复垦资金落实,复垦技术措施合理,使复垦方案切实可行。g)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原则。2、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二级和三级体系两种类型。二级体系分成两个序列,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土地适宜类一般分成适宜类、暂不适宜类和不适宜类,类别下面再续分若干土地质量等。土地质量等一般分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暂不适宜类和不适宜类一般不再续分。三级体系分成三个序列,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和土地限制型。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续分与二级体系一致。根据不同的限制因素,在土地质量等以下又分成若干土地限制型。本方案采用二级体系进行评价。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法分析两类。定性方法是对评价单元的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破坏、公众参与、当地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确定土地复垦方向和适宜性等级。定量分析包括极限条件法、综合指数法等。极限条件法模型为:Yi=min(Yij)。式中:Yi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最终分值;Yij为第i个评价单元中第j参评因子的分值。4、评价单元划分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具体对象。土地对农林牧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及其地域分布状况,都是通过评价单元及其组合状况来反映的。评价单元的划分与确定应在遵循评价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评价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根据本项目损毁土地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复垦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为2个评价单元,具体见表4-2。表4-2土地复垦评价单元划分表项目评价面积(hm²)损毁类型破坏前地类工业场地2.4818挖损、压占灌木林、采矿用地露天采坑12.4618挖损有林地、灌木林、旱地、采矿用地合计14.9436依据复垦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众参与意见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政策因素,最大程度的方便将来城镇的经济建设,同时根据其土地利用现状图,初步确定复垦区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为有林地、旱地。5、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本项目矿区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矿区土地破坏特点、土地类型等有关指标,参阅有关矿区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复垦经验,本项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选择评价体系为二级;本复垦方案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这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了由于破坏造成的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影响,体现了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在破坏预测基础上进行的特点。6、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建立根据初步确定的复垦方向,结合复垦区的特点,选取破坏后影响土地利用的主导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根据矿区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矿区土地破坏特点、土地类型等有关指标,参阅有关矿区破坏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复垦经验,本方案土地适宜性评价限制因子选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指标:矿区土破坏类型和破坏程度、土地破坏前的利用状况、破坏土地复垦的客观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图见图4-1。适宜性评价限制因素分级标准见表4-3,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状况结果见表4-4。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宜林型宜草型适宜类暂不适宜类按破坏程度和可复垦性进行分类宜耕型永久不适宜类不适宜类图4-1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图表4-3适宜性评价限制因素分级标准适宜性评价限制因素分级适宜性序号限制因素分级宜耕宜林宜草1坡度<2°1112°≤坡度<6°2116°≤坡度<15°31115°≤坡度<25°432>25°4432土壤质地壤土111粘土、砂土222砂质、砾质4333有效土壤层厚度(cm)≥5011130≤厚度<5021110≤厚度<303214排水条件好111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