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姓名:赵禄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李永鑫202105摘要青少年吸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大量的研究摘要青少年吸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大量的研究说明,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好奇、同伴影响、有助于社会交往、排遣寂寞无助等。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已意识到烟草对人类健康及环境卫生造成的巨大伤害,远离烟草已成为全新的健康生活模式。卫生部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烟民人数已达3.5亿,其中青少年烟民约1500万,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人数不少于4000万。同时,我国政府承诺自2011年元月起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国外近年来对青少年吸烟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偏向的研究上,相关研究也说明成瘾现象与注意偏向密切相关。国内对青少年吸烟者的研究那么主要集中于对青少年吸烟的结构探索和提出相应禁烟措施上,认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假设:吸烟大学生对香烟相关图片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是通过发放问卷调查选取符合条件的被试。第二局部是选取被试参加实验,运用眼动仪观察被试观看香烟相关图片刺激时的眼球运动情况,以此来考察不同被试对于香烟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本研究结果说明:(1)不吸烟大学生对香烟相关图片的注视不存在注意偏向,且与香烟无关图片的注视差异不显著;男、女生被试对不同图片刺激的注意反响不存在显著差异。(2)吸烟大学生对香烟相关图片的注视存在注意偏向,且与香烟无关图片的注视差异显著;被试对不同图片刺激的注意反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的注视均明显长于香烟无关图片,并且更容易注意到香烟相关图片。(3)意向吸烟大学生对香烟相关图片的注视不存在注意偏向,且与香烟无关图片的注视差异不显著;男女生被试对不同图片刺激的注意反响存在显著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被试更倾向于注视香烟无关图片。(4)意向吸烟大学生对香烟相关图片的注视较之不吸烟大学生的注视时间长,但与吸烟大学生比拟注视时间短。关键词:吸烟者,吸烟行为意向,注意偏向,眼动ABSTRACTAdolescentsABSTRACTAdolescentssmokinghasbeenoneofthehotissuesofsocialresearches.Alotofresearchesshowthatadolescentstakeactionstosmoke,tosomeextent,outofcuriosity,peerinfluence,communication,avoidingalonenessetc.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peoplehavealreadyrealizedthenegativeconsequencestobaccobringstohumanhealthandenvironmentalhygiene.Stayawayfromtobaccobecomesbrandnewlifestyleintheworldgradually.AccordingtOthedatareleasedbyMinistryofHealthin2021,thenumberofChinesesmokerhasbeenupto350,000,000,ofwhichadolescentsmokerisabout15,000,000.Thenumberofadolescentswhotrysmokingislessthan40,000,000.Atthesametime,theChinesegovernmentpromisedtobanonsmokingatallpublicareassincethebeginningof2011.Overseasresearchesonadolescentsmokersmainlyfocusonattentionalbiasinrecentyears,whichindicatethat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addictionandattentionalbias.HoweveLdomesticresearcherspaymoreattentiontothestructureofteenagesmokingandputtingforwardsomecorrespondingmeasurestobansmoking,butlesscognitivestudy.Theresearchhypothesisisthatthecollegestudentswhosmokemayhavesomeattentionalbiasonsmoking-relatedpictures.Thisstudydividedintotwoparts,firstpartisselectingeligiblesubjectsthroughquestionnaire;thesecondpartisselectingsubjectstotakepartintheexperiments.Thestudyapplieseyetrackertorecordthestimulatingeyemovementofthesubjectswhiletheyareobservingthesmoking-relatedpictures,andaimsatinvestigatingsubjects’cognitivebiasoncigarettepicturestimulus.Resultsindicatedasfollows:First,theredoesnotexistattentionalbiasonsmoking-relatedpicturesforstudentswhodon’tsmoke,thatis.theyPaythesameattentiontosmoking-relatedpicturesmuchastootherpictures,andtherearenodifferencebetweenmalestudentsandfemaleones.Second,collegestudentsmokershaveattentionalbiasonsmoking—relatedpictureswhilepayinglittleattentiontopicturesirrelevanttocigarette.They,maleorfemale,haveobservablydifferentreactiontodifferentsmoking—relatedpicturesandwatchthosepicturessignificantlylongerthancigarettesirrelevantones,andmorelikelytopayattentiontosmoking—relatedpictures.Third.collegestudentswhoareinclinedtosmoked0nothaveattentionalbiasonsmoking—relatedpictures.Therepictures.Therenodifferencesbetweenthetimetheywatchsmoking‘relatedpicturesandsmoking-unrelatedpictures.Maleandfemalesubjecthavesignificantlydifferentreactiontodifferentpictures.Femaleoneshaveinclinationtolookatsmoking-unrelatedpictures·Fourth,collegestudentswhoareinclinedtosmokewatchsmoking-relatedpictureslongerthannonsmokersdo,butshorterthansmokersdo.KEYWORDS:smoking,smokingintention,attentionalbias,eyemovementsIVl前言1前言l前言1前言1.1选题背景吸烟是当代世界第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说明,全球目前约有13亿烟民,每年有近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烟草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杀手。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1年每年因吸烟致死的人数有可能增加一倍。为遏制烟草导致的危害,世界卫生大会1996年启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谈判,并于2003年5月21日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国政府亦于当年11月10日正式签署该公约。根据公约要求,自2021年1月起,我国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它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烟。而跟据卫生部2021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仍有烟民3.56亿,二手烟危害人数7.38亿,与2002年相比几乎无变化,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如果按百分制评价控烟履约得分的话,我国得分仅为37.3分,控烟运动依旧任重而道远。研究说明,大多数的成年吸烟者都是在20岁以前养成吸烟习惯的,超过20岁再吸烟,成瘾的可能性很小。青少年吸烟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其智力发育。因此,阻止青少年吸烟是降低全民吸烟率的关键之所在,青少年控烟是国民控烟工作的重点。如果能够有效地防止青少年进入吸烟队伍,那么烟民就像无源之水,每年都会减少(姜垣)。另据卫生部2021年的控烟报告:目前我国青少年吸烟率为11.5%,尝试吸烟率为32.4%。青少年吸烟者约有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同时,对大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与新生吸烟率分别为42.57%和19.65%,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很大局部的新生开始吸烟始于大学阶段。因此,开展大学生吸烟研究对于全民控烟具有积极意义。1.2大学生吸烟原因探索香烟无论是作为缓解压力的工具,作为调试心情的手段抑或作为个体获得群体身份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认同的凭借,它带给吸烟者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依赖,更具有心理和社会上的意义。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认同的凭借,它带给吸烟者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依赖,更具有心理和社会上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成人意识,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比拟关注自我形象,时时处处都想表现自己的成熟,希望被别人关注和尊重。因为好奇,或者为了引人注目,吸烟便成了到达表现目的的捷径。同时,他们追求独立的意识越来越明显,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对所属的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旦群体内有人吸烟,其他人便很难不受同伴影响而不吸烟。另一方面,大学学习内容的增加,竞争压力的增大,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不适应,也容易产生寂寞无聊情绪。他们渴望能与团体打成一片,又难免会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争执乃至不被团体接受,出现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既想通过特立独行表现自己的成熟,又很难妥善处理自己的寂寞无聊情绪。于是,为逃避现实,解除烦恼,他们便会把吸烟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想通过吸烟驱除不良情绪,希望通过吸烟控制自己的紧张、焦虑,试图在“吞云吐雾〞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1.3本研究拟选的研究范式长期以来,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吸烟开展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国外近年来对青少年吸烟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偏向的研究上,并说明吸烟成瘾与注意偏向关系密切。国内对青少年吸烟者的研究那么主要集中于对青少年吸烟的结构探索和其他心理变量的相关分析上,认知方面的研究较少。参照国内外研究结果,本研究拟在大学选取吸烟者、不吸烟者和意向吸烟者作为被试,运用眼动仪观察被试观看香烟相关图片刺激时的眼球运动情况,考察不同被试对香烟相关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22文献综述2文献综述2文献综述2文献综述2.1关于吸烟的概念2.1.1吸烟的定义本文以吸烟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关于吸烟的定义,参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的关于未成年人吸烟标准,将吸烟情况分为每日吸烟、每周吸烟、偶尔吸烟、已戒烟和从未吸烟五种情况,并将符合每日吸烟、每周吸烟和偶尔吸烟三种情况的对象统称为吸烟者。其中,每日吸烟指每日或几乎每日吸1次,持续3个月以上;每周吸烟即每周至少吸1次,持续3个月以上;偶尔吸烟为每周吸烟达不到1次,只在节假日或聚会时吸烟(兰京晶,(2021))。本研究将报告在最近半年内每日吸烟、每周吸烟、偶尔吸烟和已戒烟者为吸烟者。不吸烟者:本研究将报告从未主动吸过一次完整烟、且无吸烟意向大学生为不吸烟大学生。意向吸烟者:在本研究中,根据吸烟调查问卷中吸烟意向调查题目,将没有吸烟经历且在吸烟意向题目中综合得分前27%者为高意向吸烟者。2.1.2吸烟者相关测量问卷Variable,F.Ratio,(1976)发现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是英国伦敦大学Russell医生于1974年编制,原有34个条目,后经过修改,成为目前的24个条目。此24个条目分别隶属两大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和药理维度。共有8个分量表,即心理意象(Psychologicalimage)、手口活动(Handmouthactivity)、享乐(Indulgent)、镇静(Sedative)、刺激(Stimulation)、瘾(Addictive)、自动(Automatic)和辅助量表,其中前3个分量表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后5个分量表与依赖、成瘾有关。另外,将瘾、自动和辅助分量表分相加即为依赖分。编制RRSQ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某个体吸烟的原因,以对其进行干预。RRSQ问卷较简单,条目清晰,一般10分钟以内可填写完毕,信息量大,反映的内容多,且有理论根据,并为依赖程度提供了量化的指标。但是吸烟的社会心理原因很多,且受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如我国吸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交需要,而该问卷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未能将此内容表现出来。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未能将此内容表现出来。2.1.3被动吸烟被动吸烟(passivesmoking;second.handsmoking)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地吸进烟雾尘粒和各种有毒的物质,也称为“吸二手烟"。科学研究说明,一支香烟燃烧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40多种具有致癌性。吸烟者在吸烟时,约把70%的烟雾吐到空气中,假设室内通风不佳,所有在场者都会“受益不浅〞。研究显示,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烟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苯并芘多一倍,一氧化碳多四倍。非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后,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增加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2.1.4青少年吸烟的危害吸烟与被动吸烟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众所周知,香烟中含有尼古丁、氰化氢、二甲基等近30种有毒物质,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吸烟对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健康危害很大,对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青少年时期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功能尚不健全,抵抗力弱,与成人相比吸烟的危害就更大。此外,由于青少年呼吸道比成人狭窄,呼吸道粘膜纤毛发育也不健全,因此吸烟会使呼吸道受损害并产生炎症,增加呼吸的阻力,使肺活量下降,影响青少年胸廓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整体的发育。烟草中含有的大量尼古丁对脑神经也有毒害,它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调查发现,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不吸烟的学生低。此外,青少年正处在性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使睾丸酮分泌下降20%一30%,使精子减少和畸形:使少女初潮期推迟,经期紊乱。青少年吸烟还会使冠心病、高血压病和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有关资料说明,吸烟年龄越小,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15岁开始吸烟者要比25岁以后才吸烟者死亡率高55%,比不吸烟者高1倍多。2.2已有吸烟理论研究2.2.1国外吸烟研究现状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有关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横断面调查,当时的研究内容多限于青少年吸烟现状、吸烟率、吸烟态度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视角从最初的健康医学42文献综述转向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分析。总体来看,多采用量性调查的方法,考察学生吸烟现状及各种综合性影响因素,视角也多以研究生物学原因和心理2文献综述转向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分析。总体来看,多采用量性调查的方法,考察学生吸烟现状及各种综合性影响因素,视角也多以研究生物学原因和心理原因为主。2.2.2国内吸烟研究现状青少年吸烟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是因为国内青少年吸烟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学者对青少年吸烟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总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综合性调查研究,这类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范围内的青少年或学生吸烟现象进行调查,考察学生的吸烟现状、吸烟动机、不同性别学生的吸烟率、吸烟与年龄的关系、吸烟与成绩的关系、初次吸烟年龄、吸烟量、学生的香烟来源、城乡学生吸烟情况比拟等,如?对大学男生吸烟现象的调查研究?、?北京市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大学生吸烟状况比拟?、?男大学生吸烟动机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香烟的背后一青年吸烟动机研究?等,这是国内关于学生吸烟行为最多、最常见的研究内容。二是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林丹华、方晓义等人对中国青少年吸烟行为做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是对国内青少年吸烟行为研究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林丹华,方晓义,(2004)考察了青少年个性特征、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发现吸烟和不吸烟的青少年在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2021)继续考察环境和个体因素与青少年吸烟行为问的关系,发现同伴吸烟行为和吸烟态度、同伴直接和常规压力、母亲吸烟行为、父母吸烟态度以及青少年自我肯定、反叛性和抵抗技能的变化与个体吸烟行为的发生显著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可以从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因素着手,帮助青少年远离香烟。三是对青少年吸烟行为进行实证研究。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对于吸烟者的实证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徐莹,张庆林,(2021)对吸烟者内隐态度采用时间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吸烟者在进行与香烟相关刺激时的脑内时程变化。Yaneta1.,(2021)等对吸烟者的潜意识状态中对吸烟线索的注意偏向等的研究,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吸烟者相关实证研究的步伐。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2.2.3吸烟者的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2.2.3吸烟者的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注意偏向(attentionalbias)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高敏感性并伴随选择性注意,它通常是成瘾现象伴随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是其维持因素之一。注意是认知过程的第一步,作为外界刺激被个体加工的首要环节,进入注意环节的刺激局部往往具有感知速度快、记忆深刻、情绪体验深等的特点。对于实验而言,实验材料的选取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会形成对外界相关信息的认知图式,如果外界环境包含有个体敏感的信息,就更容易激活已有的认知图式,认知系统就会优先加工已熟悉的刺激。选择性注意偏向在成瘾行为中是很重要的特点,作为药物依赖的个体是很容易被环境中的药物相关线索吸引注意的。例如,Sayette,Hufford,(1994)发现吸烟者在一些听觉探测任务中对香烟相关线索的反响比中性线索反响慢。在修正的Stroop任务中,吸烟相关线索也被发现存在分散注意效应。任务要求被试忽略目标词语意义,在呈现后尽快对其颜色做出判断,如果被试对目标词颜色命名的反响时长于控制词,那么产生Stroop效应。几项研究说明吸烟者被剥夺香烟后或者处于渴求香烟状态的被试在命名香烟相关词语颜色时反响较慢,这提示被试很难无视药物相关线索(Waters,Feyerabend,(2000);Zacketa1.2001;Mogg&Bradley2002)。相似的发现也存在于酒精和鸦片依赖的研究报告中(Johnseneta1.1994;Settereta1.1995;Franken,Kroon,Wiers,&Jansen,(2000))。这类研究说明药物相关线索一直伴随着药物依赖人群的认知进程,但是并没有准确的揭示这种干扰作用的进程特点。也有一些研究用视觉探测任务来评估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因为这种任务提供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调控视觉空间的注意。在这项任务的图示版本中(例如,Lubmaneta1.2000;Waters,Shiffrnan,Bradley,&Mogg,(2003)),在每一项测试中,两张图片同时出现。很快在图片消失后,一个探针刺激(例如,一个小点)出现在其中一个位置,然后要求被试尽可能快的对探针进行按键反响。这项任务的原理是人们对视觉范围内注意到的刺激的反响比没有被注意的刺激反响较快(例如,Posner’Snyder,&Davidson,(1980))。在对探针的反响时试验中同样也可以推断对图片的注意调度。视觉探测研究也说明存在吸烟者对与香烟相关图片的注意偏向(Bradleyeta1.2003)和吸毒者对毒品相关图片的注意偏向。视觉探测任务也被广泛用来解释注意偏向在其它动机突出刺激中,例如焦虑状态的威胁线索(B.P.Bradley,Mogg,Falla,&Hamilton,(1998))。62文献综述Mogg,Bradley,Field,&De2文献综述Mogg,Bradley,Field,&DeHouwer,(2003))对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眼动研究,通过比拟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观看与吸烟相关线索图片和控制组图片(无吸烟相关线索图片)时的眼动轨迹,分析观看与香烟相关线索图片和控制组图片时的注意偏向,并得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对与香烟相关线索有明显的注意偏向的结论,并进一步考察了刺激在情感与动机效价的内隐与外显方式之间的关系。Yan,eta1.,(2021)对吸烟者潜意识中的注意偏向进行调查,研究潜意识在被试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对注意偏向的调节作用。研究说明潜意识通过许多因素对注意偏向进行调控,在不同的意识条件下,吸烟者对注意的偏向完全不同,但是都对吸烟相关刺激表现出了注意偏向。值得一提的更有趣的发现是,不吸烟者在意识条件下也表现出了对吸烟图片的注意偏向,这一结果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相符合,即不吸烟者对吸烟相关线索和吸烟无关线索都表现出了注意偏向,并且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可以推论,根据意识的调控作用,注意偏向是与成瘾行为无关的。2.2.4吸烟者注意偏向相关理论(1)诱因敏感理论Robinson,Berridge,(2000)提出了诱因敏感理论以解释吸烟者注意偏向。该理论认为成瘾药物的频繁使用会造成大脑神经系统中涉及鼓励动机和奖赏的多巴胺基质的持久适应;对成瘾药物的神经适应使得大脑的奖赏系统对成瘾药物和药物有关的刺激异常敏感,这样,药物有关的线索就获得了诱因一动机属性,该线索很容易捕获注意,很容易促使药物渴求和用药行为的发生。该理论强调了大脑多巴胺基质以及主观渴求对注意偏向的重要作用,但对吸烟者注意偏向生理机制的探讨较为粗糙,无视了吸烟者的认知因素也可能影响其解释力。(2)自动行动图式理论Tiffany,(1990)的自动行动图式理论认为,频繁的药物滥用会使大脑形成药物有关的自动行动图式,该图式使药物使用者倾向于自动加工药物有关刺激,并在无意识条件下寻觅药物。因此,药物使用者期待自动地发现并将注意指向药物有关的线索。然而,当药物线索被中断或受阻时,用药者将采取有意识的、需要努力的行为以获得药物。该理论聚焦于注意偏向的认知机制,强调该图式使吸烟者倾向于自动加工吸烟有关的刺激,进而产生注意偏向;但对注意偏向的神经机制和相关情绪关注有限。(3)诱因习惯理论7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Di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DiChiara,(2002)提出了诱因习惯理论,认为药物的奖赏价值在药物成瘾的早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是,在药物成瘾的后期,由于药物促使大脑组织结构的变化,药物的鼓励值减小。具体到吸烟成瘾,在成瘾之初,香烟刺激对吸烟者的鼓励值较高,因此,他们容易对它表现出注意偏向。但到了后期,由于香烟刺激的鼓励值降低,吸烟者的吸烟行为很可能成为自动引发的一种“习惯",此时,吸烟者对香烟线索可能不表现出来或仅表现出来较小的注意偏向(Field,Mogg,&Bradley,(2006;Marisseneta1.,(2005))。因此,成瘾之初的轻吸烟者可能比成瘾后期的重吸烟者表现出了更大的注意偏向。该理论综合考察了动机和认知因素在不同成瘾阶段对吸烟者注意偏向的作用,更为完整,说服力更强。但是仍未关注吸烟相关的情绪。(4)目前关注理论Cox,Klinger,(2004)提出,人生总是在不断追寻和达成目标。目前关注是指个体致力于追求某一具体目标和到达该目标或放弃追求该目标这两点之间的动机状态。作为动机状态,目前关注对所追求的目标非常敏感,并对与目标相联系的线索和刺激产生情绪反应,并进一步引发个体对其所追求目标相联系的线索和刺激作出有偏向的认知加工,以便达成目标。对成瘾行为来说,由于药物使用者有用药的目标,他们很容易被药物相关的刺激分心,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响,进而对药物有关的刺激表现出注意偏向。目前关注理论整合了动机、情绪和认知因素,从而提供了解释吸烟者注意偏向的相对完整的框架,但由于该理论不是针对成瘾行为提出,因此,特异性缺乏是它不得不面临的问题。2.2.5注意偏向研究方式(1)Stroop范式(Stroopparadigm)Stroop范式是观察干扰抑制的经典范式,方法是要求被试忽略词语本身的词义报告色词的颜色,如“绿"字,用红色字体呈现,或者用黑色字体呈现。当命名与词义不一致的颜色时,被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说明对词义的加工干扰了对颜色命名的加工,即为色词干扰效应。研究情绪问题的学者认为情绪词的情绪色彩也会对颜色命名产生干扰,继而开展出情绪Stroop实验。现有研究中对情绪Stroop范式的应用较多,但总的来说结果并不太理想。82文献综述(2)线索一靶子范式(cue-target2文献综述(2)线索一靶子范式(cue-targetparadigm)该范式的典型方法是在并列的左右两个框中的一个框呈现提示线索刺激,然后出现靶刺激,要求被试尽快对靶刺激做出按键反响,如果靶刺激与线索刺激出现在同侧,称为有效提示,反之那么为无效提示,其中有效提示出现次数较多,无效提示出现次数较少。在要求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响时,如果对有效提示作出反响所需时间较短,对无效提示作出反响所需时间较长的话,那么说明对该种刺激存在注意偏向。这种范式能较好的观察注意的定向和转移,因而应用较广。(3)点探测范式(probedetectiontask)点探测任务是注意偏向研究中的另一个经典范式。典型方法是在屏幕上下或左右呈现一次不同属性的刺激,然后在其中一个刺激的位置上呈现靶刺激,要求被试对靶刺激的位置做出按键反响,以此来观察注意偏向。如果对某种靶刺激的反响时缩短,那么说明被试对该属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这种研究范式能较好地观察注意的定向和保持,因而应用范围很广。(4)负启动范式(negativeprimingparadigm)负启动范式是从对注意的抑制角度出发对抑郁的注意偏向进行探讨的范式,是对抑郁注意偏向研究的开展。典型方法是在启动刺激中同时呈现两个相异颜色的情绪刺激,要求命名其中的红色对象而忽略绿色对象,在其后的探测刺激中作出同样的反响(但此时的红色对象正是在启动刺激中要求忽略的绿色对象),通过对正确率和反响时的记录来观察被试的分心抑制功能。如果在探测刺激时,对目标刺激的反响时与之前相比没有延长,说明负启动效应受损。(5)Garner范式(Garnerparadigm)Garner范式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主要考察注意的保持。一般按照基线条件和混合条件进行实验分组。在基线条件中,保持额外变量恒定,任务相关变量那么在不同水平上变化;在混合条件下,两个变量同时变化。对注意偏向的研究较多,所用范式也较广。具体到对吸烟者的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范式:①成瘾Stroop范式将吸烟有关词的颜色命名的反响时与吸烟无关词的颜色命名的反响时之差视为被试对吸烟信息产生的注意偏向,如果反响时之差为正,说明吸烟有关的信息得到了加工,9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干扰了对颜色的命名。Munaf'o,Mogg,Roberts,Bradley,&Murphy,(2003)等采用修编的stroop任务发现,对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干扰了对颜色的命名。Munaf'o,Mogg,Roberts,Bradley,&Murphy,(2003)等采用修编的stroop任务发现,对吸烟有关词,目前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表现出注意偏向。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该任务无法排除反响准备效应的影响,不能确定吸烟者受吸烟相关线索的干扰一定与注意偏向有关。为解决这一问题,N.C.MacLeod,(1986)等设计了点探测范式。②点探测点探测是研究注意偏向的一个经典范式。该范式首先呈现一对刺激,然后对其中一个刺激呈现位置出现的靶刺激进行按键反响来观察注意偏向,如果对吸烟有关刺激之后的靶刺激的反响时缩短,说明对吸烟有关的刺激存在注意偏向。Holender,(1986)为了更好的研究阈下刺激的认知加工,又开展了视觉点探测掩蔽任务范式,从而拓展了点探测范式的运用空间。点探测克服了stroop任务面临的反响准备效应,且在涉及注意资源竞争时比线索靶子任务更易测查到注意偏向,因而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由于试验中两个位置都与任务相关,被试可能对两个位置都加以注意,而且没有对注意基线水平作比拟(Cisler,Olatunji,Lohr,&Williams,(2021))。因此,点探测仍难以确定区分两种注意成分的相对奉献(Bar-Haim,Lamy,Pergamin,Bakermans-Kranenburg,&vanIJzendoorn,(2007))。③线索调控的惊跳测试基于生理技术指标来研究吸烟者注意偏向。通过比拟吸烟相关线索与吸烟无关线索下,被试对高分贝噪音表现出的不同惊跳程度来测量注意偏向。如果在吸烟相关线索下比在吸烟无关线索下,被试对高分贝噪音表现出更小的惊跳反响,那就说明被试对吸烟相关线索表现出注意偏向。期间,被试无需对目标做反响。Amelieta1.,(2021)采用线索调控的惊跳测试发现,轻吸烟者比重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对吸烟线索表现更大的注意偏向。线索调控的惊跳测试操作相对繁琐,结果分析更为复杂;同时也难以确定不同注意成分对注意偏向的奉献。2.2.6不同认知方式对青少年吸烟的影响认知方式是个体的特征和一贯性的组织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它是一种与认知活动密切联系的人格变量。威特金等人发现在知觉判断中一局部人倾向于依赖外界视场中的线1n2文献综述索进行判断。而另一2文献综述索进行判断。而另一局部人倾向于拜托视场线索的影响,用内在线索进行判断。前者称为场依存者,后者称为场独立者,而他们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相对稳定、一致的表现。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ce)和场依赖性(Field.dependence)中所谓“场〞(field)就是指周围的环境。大量的研究指出,认知方式的影响可以普及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领域。它不仅表现在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到人的社会性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张厚粲等人作的研究发现,其中一项对当时我国学生的场依存性一独立性特征进行了调查,报告了一些测验数据及分析结果。说明在解决问题方面,场独立性者善于利用感受到的各种要素情况并运用分析、推理型知觉方式进行积极的分析而场依赖性那么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场独立性者是指很少或者不受周围环境信息的影响的人;场依赖者是指受周围环境信息影响较大的人。刘丽云,(2021)发现不同认知方式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吸烟的外显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内隐态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场独立性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外显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吸烟者对吸烟的态度显著积极于非吸烟者。场独立性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及场依存性的吸烟者及非吸烟者对吸烟的内隐及外显态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2.7青少年吸烟的态度研究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认知成分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认识、看法和评价,由相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而组成。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一定是客观或准确的,它只是存在于人的主观思想中,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情感成分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情绪或情感反响,通常表现为喜欢或厌恶,尊敬或轻视等。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它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人们对外界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响,具有准备性质。它包括在特定情况下人们说他们做什么或会怎么做。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心理学家都认为,态度的主要特质是其评估特性,由对一个客体、个人、组织或事件的喜欢或不喜欢的倾向组成(Caruana,Cohen,&Krentler,(2006))。Mogg,eta1.,(2003)研究发现不吸烟者对吸烟行为明显持负性态度。国内关于吸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吸烟现状的调查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关于吸烟外显态度的调查有李建军的?中美大学生吸烟状况比拟?,研究发现美国大学生吸烟者总体比中国大学生多,尤其是美国女大学生吸烟者多于中国女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开始吸烟年龄美国大学生吸烟年龄较早;美国大学生戒烟者比中国大学生戒烟者多;虽然中国大学生在烟草相关知11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识程度上低于美国大学生,但中国大学生对吸烟的反感程度较高于美国大学生。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识程度上低于美国大学生,但中国大学生对吸烟的反感程度较高于美国大学生。吴荣先,Levant,(2001)对中国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和吸烟态度进行调查,得出了“吸烟态度与吸烟行为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即对吸烟行为持正向态度的大学生更容易具有吸烟行为。方晓义,(1998)对青少年自身对吸烟的认识和态度进行研究发现,吸烟与不吸烟青少年在吸烟对健康危害性的认识方面几乎没有差异。但Pederson,Lefcoe,(1985)发现吸烟者对吸烟行为持更积极的态度,吸烟态度是影响青少年,尤其女生吸烟行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态度,已经成为很多禁烟团体的主要干预措施之一。但现在吸烟行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行为,很多外显测验和量表都会产生社会赞许效应的偏差。因此,Swanson等建议对被贴标签的不良行为(如吸烟),可采用内隐态度来测量。2.2.8内隐态度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Banaji,(1995)在分析大量文献根底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内隐社会认知。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态度的新概念一内隐态度(Implicitattitudes),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的一种无意识水平上无从觉知的,但它又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对象的情感取向、认识和行为。内隐态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内隐联想测验。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IAT)以概念网络模型为根底,认为在人的知识网络中存在着一个社会认知的网络结构,用不同的节点表示各种事物、概念或评价。如果特定的对象和一定的评价相联系,那么激活该对象就会导致活动水平在概念网络上进行扩散,使得有关的评价信息容易被激活,因此就比拟容易产生相应的评价倾向,这种现象称作态度的自动激活。在认知上,内隐态度测验以态度的自动化加工为根底,包括态度的自动化启动和启动的扩散。内隐态度测验是以反响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因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国外(Verkooijen,(2005))采用IAT的研究发现,吸烟者对吸烟行为表现出消极的内隐态度。而国内徐莹,张庆林,(2021)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一WIAT研究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内隐态度,并用事件相关电位(EI冲)技术探讨吸烟者在进行WIAT任务时的脑内时程变化。结果发现,吸烟者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在早期阶段内隐态度受情绪122文献综述的调节和影响,而两个冲突负波的出现2文献综述的调节和影响,而两个冲突负波的出现说明,内隐态度存在认知评价的过程。晚期阶段的实验差异也说明,当吸烟行为与消极词相联时吸烟者注意增强,参与任务动机也更强。2.3影响大学生吸烟的因素2.3.1文化因素在我国特殊的吸烟文化背景下,控烟并不容易,吸烟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会产生社会赞许效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人际交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大学生吸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交需要。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大家公认的有“茶文化〞,“酒文化",同样吸烟也有“吸烟文化〞。在各种固定的或临时的吸烟圈子里,递烟、接烟、点烟,就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学意义。给他人递烟、点烟是表示自己的礼貌客气,而在工作间隙,三五好友围成一圈,你一根我一根,大家一起吸一圈烟也是在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气氛。“吸烟文化〞或多或少已成为了一种“交际文化〞,关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系。我国历来推崇儒家“中庸之道〞,在群体交往中注重和谐。群体吸烟,已经不仅仅是在于吸烟行为本身,而是在共同吸烟中到达大家的一个和谐相处之道。人们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交往活动,而吸烟是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他们普遍都认可这样的方式,并且已成为“面子〞的一局部。2.3.2情境因素青少年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明辨是非能力差,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伙伴之间与父母的吸烟态度对其影响最为明显。(1)友伴影响青少年时期同伴和父母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一般说来,同伴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而父母的影响那么逐渐减少。方晓义对青少年采用追踪设计调查,结果发现同伴吸烟行为和吸烟态度、同伴直接和常规压力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无论男女和年级,被提名的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人数有较大差异;高年级男生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明显多于低年级学生和女生;友伴的吸烟饮酒行为和吸烟饮酒程度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有明显影响。友伴相互接纳和友伴地位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都有显著的关系。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国内外研究已证明同伴直接压力和父亲吸烟态度为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田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国内外研究已证明同伴直接压力和父亲吸烟态度为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田本淳针对同伴教育对中学生吸烟行为进行18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实施,结果发现学生的习惯吸烟率显著下降,尝试吸烟率无增加。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青少年同伴在青少年吸烟行为中的影响作用。(2)父母吸烟态度印爱平,贺尚荣,&王博恺,(2021)发现父母亲对吸烟的反对态度和劝阻戒烟有限制大学生吸烟的作用。但父亲吸烟对个人吸烟没有什么影响作用。方晓义,郑宇,&林晓红,(1999)发现,父亲的吸烟率明显高于母亲,绝大多数父母对初中生吸烟持反对态度;父母的吸烟行为和态度与初中生的吸烟行为有直接关系,母亲的关系尤其明显,母亲吸烟的家庭中孩子更可能吸烟;父母均吸烟将增加初中生吸烟的可能性;父母均对吸烟持反对态度时,初中生的吸烟率随父母态度~行为的一致性的增加而减少。母亲吸烟行为与态度、情感温暖,家庭沟通、凝聚力,父母监控,父亲吸烟态度、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预与初中生的吸烟行为有显著关系;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说明,只有母亲吸烟态度和吸烟行为、家庭沟通对青少年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作用。(3)社会认同Collins,Maguire,&O’dell,(2002)年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做的关于吸烟者对自身吸烟行为的解释性研究,他们总结出吸烟者对自身吸烟行为解释的四个理论框架,即:(1)吸烟作为一种社会工具(Smokingasasocialt001),吸烟者将吸烟看作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认为吸烟容易与他人接近,吸烟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反映了吸烟者社会支持的需要。(2)存在身份认同困境的吸烟者(Thedualidentitysmoker),吸烟者在自身吸烟行为与其感情认同上表现出了不一致或不协调。他们对于吸烟有一种负罪感,但却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吸烟行为,愿意承当起作为吸烟者的责任。还有一局部吸烟者在某些群体或社会情境中吸烟,而在另一些群体或情境中却又称为了“不吸烟者"。(3)我行我素的吸烟者(Thereactionarysmoker),认为对自己的吸烟行为可以良好的控制,只有当自己认为有必要戒烟时才会停止吸烟。他们的吸烟行为不受社会情境和他人态度的约束,他们享受吸烟,并且不会因为社会的压力而停止吸烟。(4)吸烟作为一种社会活动(Smokingasasocialevent),吸烟被看做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局部,认为根据自由选择的原那么,吸烟者可以自由的享受吸烟的乐趣。142文献综述还有一些研究对吸烟行为采取单一的研究视角或解释维度,如Wearing,Wearing,2文献综述还有一些研究对吸烟行为采取单一的研究视角或解释维度,如Wearing,Wearing,(2000)对90年代青少年吸烟现象进行研究,通过“休闲、消费和认同’’视角来审视青少年的吸烟行为,认为青少年在认同形成阶段,吸烟是他们获取成人自主形象和提高其在同伴中的时尚程度的一种方式。2.3.3个体因素(1)人格特质亢莉,孙果,(2005)对青少年吸烟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吸烟行为有一定的人格根底,精神质是人格中与吸烟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因素,这一发现和先前的Canals,Blad6,&Dom芒nech,(1997))研究结果相一致。方晓义,(1998)认为,心理和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密切相关,与不吸烟的青少年相比,吸烟的青少年更具对抗性和攻击性,自尊感较低,倾向于寻求刺激和冒险,焦虑,抑郁,无助感较强,外控,缺乏移情。总体来看,经常吸烟的男性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为高精神质、高神经质类型。就神经质维度来讲,高神经质的人往往情绪不稳定,且经常有实际的抱怨行为,他们的吸烟一类危害健康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排解其紧张和痛苦的情绪。经常吸烟的男性青少年的情绪控制力较差、易焦虑和冲动、敌对性较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吸烟一方面可能是与其生理机制有关,另一方面那么可能是出于尝试、反叛或者借吸烟来排解自身的压力;而经常吸烟的女性青少年的人格那么表现为高精神质和明显的外倾性特征,她们情感外露而冷漠、低同情、高冲动、对抗性强,她们吸烟的嗜好可能有生理机制的因素,同时很大程度上还可能与外向性个体所具有的寻求刺激和冒险的内在特点密切相关。偶尔吸烟的青少年在人格的3个维度都有显著区别。说明以往许多研究中仅将吸烟群体分为“吸〞与“不吸"两组是有偏颇的。偶尔吸烟的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应更多的考虑诸如同伴、传媒的不良影响、对吸烟危害缺乏认识等其他因素。(2)压力Wills认为,吸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尝试,与较高的心理社会应激有关。对于青少年来说,吸烟的普遍性随年级升高而升高,这与国内的普遍报道相一致。但是年级升高本身并不是影响吸烟普遍性的直接原因。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随着年级升高,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水平越来越高,而吸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措施。15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吸烟也象征着成熟,甚至在电视、电影中也塑造了这样的形象,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吸烟也象征着成熟,甚至在电视、电影中也塑造了这样的形象,面对压力,偶像们都会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似乎只有满地的烟头才可以表达压力的大小,而有些甚至到了“不吸烟难以破案〞的地步。青少年受到误导,认为吸烟行为是缓解焦虑,稳定情绪、寻求灵感的有力工具。调查发现敌意、焦虑和抑郁都是青少年吸烟的危险因素,当敌意、焦虑和抑郁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情绪特征越明显,吸烟状况越严重。2.4眼动研究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80%-9096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胡海龙,(2006)研究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因此对于眼球运动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研究说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通过眼动记录技术,研究者通过对人们的眼动数据进行实时记录,然后将眼动数据与认知过程对应起来,研究者就能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细的分析,有效推测个体的认知过程。眼动有三种根本类型:注视(fixation)、眼跳(saccade)和追随运动(pursuitmovement),不同类型的眼球运动受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信息的驱动,因此研究者可以借助于眼动仪来记录认知过程中人们的眼动特征,从而推测和判断心理加工过程。眼动仪的问世,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得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眼动仪(eyeviewmonitoringsystem)是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眼动仪是测量眼睛注意目标位置及眼瞳直径的完整系统,它通过加工来自红外线瞳孔摄像机的眼睛视频信息,来识别和确定瞳孔中心和角膜反射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包括主控电脑、刺激电脑、眼动追踪主控单元和眼动追踪摄像机。主控电脑与眼动追踪单元配合,操控眼动追踪摄像机,记录、处理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刺激电脑是指用来控制实验刺激呈现的计算机。与传统的行为测量方法相比拟,眼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生态效度高;(2)时间精度和空间分辨率高,采样率可以到达2000HZ;(3)数据丰富,可提供时间、空间和生理维度的数据(邓铸,(2005);闫国利,白学军,(2007))。用眼动技术来研究注意偏向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可以直接观察视觉定向,具有快速、自动的记录被试观看刺激时的注意特点,从而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国外对于高厌恶状162文献综述态情感的注意偏向研究也2文献综述态情感的注意偏向研究也说明眼球运动提供一个更为灵敏的方法(Hermans,Vansteenwegen,&Eelen,(1999);Bradley,Mogg&Millar2000;Moggeta1.2000b)。当前眼动方面的实证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阅读研究,消费、病理、思维、运动、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图片观看的眼动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图片含有大量的信息,但是重要信息在图片中的位置并非一目了然,信息空间分布密度比文字材料低,所以在观看图画时,观察者需要不断地进行搜寻探索。而我们对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眼动轨迹进行分析,就可以推测个体的认知过程。陶云,(2001)在对图画知觉过程的眼动研究中发现,当被试在看图的时候产生了许多眼动,眼动过程中的不同信息具有不同的重要性,通过眼动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有关图画知觉重要性的信息。173问题提出3问题提出3问题提出3问题提出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土著人吸烟并把烟草种子带回了欧洲,他的船员拉齐奥雷兹亲自尝试了吸烟的滋味,由此成为欧洲第一位确定的吸烟者。然而,当时人们对他嘴里冒烟惊讶万分,认为他是魔鬼附身并把他投入监狱一控烟在吸烟的同时就开始了。在同时代的中国,明思宗就曾公布了禁烟令。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美国科学家最早发现烟草对于人们的危害,于是几百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掀起反吸烟的浪潮,准确的说,对于烟草的控制就从未停止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现有烟民两亿四千万,是世界上烟民人口比最高、烟草产量最多、吸烟限制最少的国家。社会生活中,没有香烟已到难谈生意、难打交道、难以侦案(银屏上能见)的地步。中国的吸烟人口数从1996年的3.2亿上升到2002年的3.5亿,吸烟者在青少年当中也在不断的增加。马艺丹,(2021)研究说明:1996年,15-19岁的青少年中就有900万是吸烟者,约占所有男性和女性吸烟者的18%$n0.28%,并且从1984、1996、2002全国调查数据来看,青少年吸烟者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如果这种趋势继续持续的话,估计将会有一亿年龄小于30岁的青年死于同吸烟有关的疾病。吸烟不仅会导致肺癌、胃癌、肝癌等致命疾病,一些研究发现吸烟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酗酒、打架斗殴、过早性行为、吸毒等违纪违法行为问题和各种情绪问题(方晓义,(1998))。由此可见,吸烟行为已成为青少年的健康风险性行为之一。3.1已有研究的局限国外对于青少年风险性行为的研究多基于理论模型,通过对多个变量的综合评估对其行为进行解释、预测或实施干预,或者从生理研究着手以实验手段对其吸烟行为进行报告。国内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研究主要以描述统计为主,考察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率或某一类影响因素与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统计得出很多与青少年吸烟的相关因素,但这些因素大都零散,未综合分析诸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相对影响力。国内现有研究缺乏主体性,缺少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大局部研究都是通过问卷或量表形式进行,将吸烟青少年单纯视为一个客观对象,缺乏青少年主体对自身吸烟行为的研究。且研究多是从某一个方面探究影响青少年吸烟的因素,较少从内外两19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方面的相互作用角度对青少年的吸烟态度与行为进行探讨。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方面的相互作用角度对青少年的吸烟态度与行为进行探讨。3.2本研究的目的探讨不吸烟者与吸烟者、意向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和香烟无关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3.3研究假设的提出选择性注意偏向在成瘾行为中是很重要的特点,作为药物依赖的个体是很容易被环境中的药物相关线索吸引注意的。随着研究者对注意偏向的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异常心理个体对于周围环境中的负性评价信息,存在偏向和回避两种倾向。Beck认为,抑郁个体在加工新异刺激(如同伴失去或地位失去等情境)时,经常会无视积极线索而夸大负性线索。Kuiper,Olinger,(1986)的研究证明了存在抑郁倾向的青少年会有选择地回忆与自己相关的负性单词,较少回忆正性单词,而非抑郁的青少年有相反的结果。Taghavi,Dalgleish,Moradi,Neshat‘Doost,&Yule,(2003)发现广泛性焦虑的青少年在Stroop任务中,相对于控制组对负性情绪材料(抑郁、威胁相关的词语)存在选择偏向。(Weems,Hayward,Killen,&Taylor,(2002))C.MacLeod,Mathews,&Tata,(1986)禾IJ用点探测任务,发现高抑郁和高焦虑者对威胁词语(社会性威胁和身体威胁词语)存在注意偏向。喻丰,郭永玉,(2021)在对暴力犯罪者和普通大学生的研究中,采用点探测任务证明了攻击者对敌意性刺激存在着注意偏向。钱铭怡,陈曦,&钟杰,(2004)采用点探测任务,发现相对于中性面孔,高社会焦虑个体对含有评价性信息的面孔采取回避倾向,和家居图片相比,社交恐怖症患者倾向于回避面孔,无论该面孔是中性或者含有评价性信息。刘树娟,(2005)在点探测任务中发现,与一般网络使用者相比,过度网络使用者对一些网络相关的刺激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对网络术语、网络需要和消极情绪等词语刺激的反响时显著较短,但两组被试对网络活动和积极情绪词语刺激的反响时差异不显著。Sayette,Hufford,(1994)发现吸烟者在一些听觉探测任务中对香烟相关线索的反响比中性线索反响慢。几项研究说明吸烟者被剥夺香烟后或者处于渴求香烟状态的被试在命名香烟相关词语颜色时反响较慢,这提示被试很难无视药物相关线索(Waters,Feyerabend,(2000);Zacketa1.2001;Mogg&Bradley2002)。相似的发现也存在于酒精和鸦片依赖的研究报告中(Johnseneta1.1994;Settereta1.1995;Franken,eta1.,(2000))203问题提出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对吸烟的外显态度上与内隐态度上均存在差异。在国外已有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眼动研究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对吸烟相关线索图片的注视中也存在注意差异,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倾向于注意与香烟相关线索3问题提出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对吸烟的外显态度上与内隐态度上均存在差异。在国外已有对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眼动研究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对吸烟相关线索图片的注视中也存在注意差异,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倾向于注意与香烟相关线索的图片,并在一开始注视图片中就能快速定位香烟相关线索,在注意的保持阶段也倾向于注视与香烟线索图片。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对吸烟者观看图片刺激时的注意偏向进行调查,据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吸烟大学生与不吸烟大学生相比更倾向于注视与香烟相关图片假设2:吸烟大学生比不吸烟大学生对香烟相关图片注视时间长于香烟无关图片假设3:吸烟大学生比意向吸烟大学生对香烟相关图片注视时间长于香烟无关图片3.4研究意义舐3.4.1理论意义本研究使用了眼动技术,从认知心理的本身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比拟客观的实验室数据,对不吸烟大学生、吸烟大学生及有意向吸烟大学生在观看与吸烟相关图片和吸烟无关图片时的眼动特征进行分析,比拟不吸烟者、吸烟者、有意向吸烟者在观看图片时的注意偏向,进一步理解吸烟行为。这一方面丰富了我国在对大学生吸烟问题上的实验_室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为促进今后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吸烟问题添砖加瓦。3.4.2实践意义自从烟草诞生之初,对吸烟问题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特别对青少年的吸烟问题研究更是热点中的热点。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对吸烟大学生、不吸烟大学生、有吸烟意向大学生等在观看不同图片时的眼球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吸烟的认知差异,为预防有吸烟意向者成为吸烟者、不吸烟者成为吸烟者、及吸烟者戒烟等工作,提出理论依据。214研究设计4研究设计4研究设计4研究设计4.1研究主题大学生吸烟者、意向吸烟者及非吸烟者图片类型的注意偏向研究。4.2研究目的探讨不吸烟者、吸烟者和意向吸烟者观看香烟相关图片和香烟无关图片刺激时的注意偏向。4.3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发放正式调查问卷选取被试(见附录)。马艺丹,(2021)研究发现方案行为理论及其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经说明行为意向可以有效预测行为,并在对行为意向研究的根底上编制了关于吸烟行为意向问卷。该问卷是由态度、主观标准、控制力和原型认知等四个问卷及其他体题目组成,共93题。其中态度问卷共19题,主观标准问卷共12题,控制力问卷共24题,原型认知问卷共27题。态度问卷采用态度=信念强度X结果评估的方式。由两局部构成,一局部是对7个工程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另一局部是对7个工程结果好坏的评估,将两局部对应题项的得分相乘,再将7个工程的乘积相加,得到被试的吸烟态度总分。主观标准问卷采用主观标准=标准信念X顺从动机的评估方式,第一局部判断他人对自身吸烟行为的预期,采用一3到3的计分方式,“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6个选项;第二局部是对这几个工程重要性的评估,采用1到6计分,从“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两局部的乘积和,得到主观标准总分。控制力问卷采用控制力=控制信念X知觉强度的评估方式,第一局部评估工程发生的可能性,采用1到6计分,第二局部判断当相应事件发生时自己吸烟的可能性,采用一3到3计分,从非常不可能到非常可能。两局部的乘积和,得到控制力总分。由各局部相加,得到意向吸烟问卷的总分,得分愈高,意向愈强。原型认知问卷第一局部让被试评价某形容词的好坏,第二局部让被试判断该形容词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与吸烟者形象的符合程度,两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与吸烟者形象的符合程度,两局部均采用一3到3计分,从“非常不好’’到“非常好〞以及“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求出两局部对应题项的乘积和,得到总分。在问卷信度方面,态度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9,两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0和0.640,都为可接受水平;主观标准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4,两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O.940和0.921,均为较好水平;控制力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3,两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33和0.844,均可接受;原型认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1,两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81和0.639,均到达较好水平。问卷调查之后,对正式调查所选取的不吸烟者、吸烟者、意向吸烟者参加实验,其中各组中男女各半。由于仪器及被试个人原因,删除缺失值达30%以上数据后,最后获得60名被试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吸烟者、吸烟者、意向吸烟者观看香烟相关图片和香烟无关图片的注意偏向差异,统计软件为SPSSl7.O。4.4研究过程4.4.1被试本研究按照方便取样的方法,选用正式问卷调查选取河南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56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538份。有效问卷中,男生211名,女生327名。从中选取吸烟大学生、有意向吸烟及非吸烟大学生共65名,其中不吸烟大学生22名(男生11人、女生11)、意向吸烟题目得分分数较高的21名(男生11人、女生10人)及吸烟大学生22名(男生12人,女生10人)。所有被试均未参加过眼动实验,在实验前-d,时内无吸烟行为,没有生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做完实验后被试均获取适量报酬。参加试验被试平均年龄22.7岁,(SD_2.5)。4.4.2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2(被试性别:男、女)X2(图片类型:香烟相关图片、香烟无关图片)×3(被试组别:不吸烟者、吸烟者、意向吸烟者)三因素混合设计,刺激图片类型为被试内变量,被试组别和被试性别两个因素为被试间变量。244研究设计4.4.3实验材料4研究设计4.4.3实验材料刺激图片采用B.P.Bradley,Mogg,Wright,&Field,(2003)对吸烟成瘾研究制作的图片,并在此根底上进行修改。实验共用20组图片,每组两张,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同时呈现两幅图片,一幅与香烟相关线索的图片,另一幅是香烟无关图片,图片内容相似,每张图片共呈现3000ms。每幅图片130ram长,95mm高,两图片之间的距离为30mm。刺激图片如图4.1所示:图4—1B.P.Bradley,eta1.,(2003)4.4.4仪器实验仪器为ASL公司生产的5000型眼动仪,并在此根底上进行软件升级至6.0版本。仪器共包括主控电脑、刺激电脑、眼动追踪主控单元和眼动追踪摄像机。主控电脑与眼动追踪单元配合,操控眼动追踪摄像机,记录、处理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刺激电脑是指用来控制实验刺激呈现的计算机。此外,还有被试用于支撑头部的托架。本仪器采样率为60赫兹,通过加工来自红外线瞳孔摄像机的眼睛视频信息,来识别和确定瞳孔中心和角膜反射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刺激电脑显示器大小为17英寸,分辨率为0.1度视角,眼动数据分析的软件:采用SR公司提供的“EDFDataViewer〞分析软件导出,记录数据包括注视时间、眼部位置坐标、注视次数、首次注视时间等指标。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4.4.5实验程序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4.4.5实验程序由眼动仪所带软件gazetracker编写程序,程序包括练习和正式实验两个局部。实验在17寸电脑显示器上进行,实验材料呈现在显示器中央,背景调至与刺激图片背景较柔和的浅色。在练习阶段,先让被试阅读指导语,然后开始练习。首先,要求被试坐在距离显示器11lcm处的椅子上,头放在托架上,然后对被试进行头、眼校准。让被试注视屏幕上的9个“+〞符号,当主机上所显示的被试的眼动轨迹成比拟规那么的矩形时,定标便完成了。然后要求被试保持头部静止不动,盯着屏幕的中央点“+〞号,1000ms后,屏幕呈现一对图片,一张与香烟相关图片,另一张是控制组图片,该对图片一起呈现3000ms后消失,练习中共包含4对图片,重复两次,即图片共出现8次。练习时间大约30秒。练习结束,确认被试了解实验程序后,转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采用的图片与练习采用的图片完全不同,为其他的20对,每类图片重复一次,共出现20对。这20对图片为完全随机出现,保证每张图片均出现2次,一次吸烟图片在左边,控制组图片在右边;另一次吸烟图片在右边,控制组图片在左边。正式实验的其他方面与练习程序完全一致。在实验中,从实验开始眼动数据被记录,直到被试结束实验。4.5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眼动数据用SR公司提供的“EDFDataViewer'’分析软件导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统计软件SPSSl7.0,采用统计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4.6记录方法眼动实验即通过眼动仪记录和分析被试在观看图形或阅读文字过程中的眼球停留位置、眼球运动的形式和轨迹,探究被测人认知特征的一种方法。眼动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眼球运动不仅反映对环境的感知情况,而且还反映信息整合及视觉信息加工的过程。通过对眼动轨迹的分析,进而分析眼动的类型、注视持续时间、回视、眼跳幅度等参数,来探究受试者在认知神经功能方面的特征或异常。眼动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根底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即利用眼动记录技术对视觉信264研究设计息加工进行精细的记录和分析,从视觉信息加工的行为特点来探讨心理活动的深层心理4研究设计息加工进行精细的记录和分析,从视觉信息加工的行为特点来探讨心理活动的深层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由于眼动仪可以即时反响信息加工过程,对被试正常活动干扰较小,从而确保被试的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状态,所以利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具有很明显的“生态学效度〞(沈德立,陶云,(2001))。口语报告法也是在眼动研究中可能用到的一种方法,但是在眼动实验中,由于要求受试者头部固定不动,如果使用口语报告法,势必会影响受试者的头部晃动,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本研究不使用口语报告法。4.7数据分析指标4.7.1注视时间(Totalfixationduration)被试注视每张幻灯片的注视点总时间。4.7.2注视次数(Numberof Fixations)人们在进行阅读或视觉搜索时所发生的眼球的连续运动称之为眼跳,两次眼跳之间眼球的相对静止状态称之为注视,一次注视也称为一个注视点。注视次数是指注视点的数量。4.7.3注视点持续时间(Averagefixationduration)注视点持续时间指每个注视点的平均注视停留时间。4.7.4兴趣区总注视时间(Totaltimeinzone)落入兴趣区的注视点所停留的时间之和。4.7.5到达兴趣区之前的注视点次数(Numberoffixationsbeforefirstarrival)由于图片中划分有兴趣区,被试的最初注视点可能落在兴趣区区域,也可能落在兴趣区之外的区域。因此,对到达兴趣区之前的注视点个数的考察可以探究被试是否首先注视兴趣区区域。该次数越小,说明被试越早注意到兴趣区内容。如果该数为0,那么说明被试首先注意到兴趣区。27吸烟者对香烟相关图片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4.7.6到达兴趣区之前的总注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