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PAGE13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三相智能电能表说明书培训资料目录:1、三相智能电能表说明书培训资料2、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培训资料DSZ71/DTZ71型三相三线/三相四线智能电能表苏制苏制00000108号使用说明书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JiangsuLinyangElectronicsCo.,Ltd.目录目录1概述 ……………21.1产品介绍 21.2工作原理 22规格 ……………33技术指标 34显示及外观 44.1液晶显示及说明 44.2外观图 65主要功能 76电能表的安装和接线 206.1电能表安装尺寸如图所示 206.2电能表的接线 217运输与存贮 248保证期限 24附录A显示代码表 25A.1电能表循显项目列表 25A.2电能表按键显示项目列表 26附录B智能电表异常显示代码表 301概述1.1产品介绍 DSZ71/DTZ71型三相智能电能表系列产品适用于三相有功无功电能计量。我们对该型号表进行了大量的可靠性冗余设计,较好的符合了目前国内的电网状况。各项技术指标符合《GB/T17215.321-2008》、《GB/T17215.322-2008》、《GB/T17215.323-2008》、《GB/T17215.211-2006》、《GB/T17215.301-2007》、《GB/T15284-2002》、《DL/T614-2007》、《DL/T645-2007》、《Q/GDW357-2009》、《Q/GDW358-2009》、《Q/GDW363-2009》等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DSZ71/DTZ71系列产品结合了林洋科技在我国电能表行业多年的设计开发及大量的现场运行经验,采用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测量技术及高精度计量芯片,数据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SMT制造工艺研制而成,是完全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定制的一款新型智能电能表。具有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长寿命、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管理功能的扩展、一表多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的电能测量及用电自动化管理领域。业务咨询电话:0731-820522651.2工作原理 电能表工作时,A、B、C三相电压、电流经取样电路分别取样后,送到计量芯片进行处理,CPU将处理过的数据根据需要送至显示部分、通信部分等数据输出单元。2规格 以上规格仅是我公司 DSZ71/DTZ71系列常备规格,我公司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更改,最大可满足12倍表的用户需求。3技术指标3.1功率消耗(参比条件下)
每相电压回路:≤1.5W、6VA;每相电流回路:基本电流(小于10A)≤0.2VA,基本电流(大于10A)≤0.4VA。3.2计时准确度
日计时误差≤0.5s/d(23℃),误差≤1.0s/d(-25℃~+60℃)。3.3电压范围(不缺相的情况下)
规定的工作范围:0.9Un~1.1Un扩展的工作范围:0.8Un~1.15Un
极限工作范围:0.0Un~1.15Un3.4参比频率:50Hz3.5数据备份电池
电压:3.6V;容量:≥1.2Ah;寿命:≥10年停电后结算数据保存时间:≥10年,其他数据保存时间:≥5年。3.6停电抄表电池
电压:6V;容量:≥1000mAh
参比温度及湿度下可以抄表次数:
使用红外通信功能时≥100次(只抄录电量、需量);
不使用红外通信功能时≥200次(每次轮显3分钟)。3.7环境条件a)参比温度及参比湿度
参比温度:23℃;参比湿度:40%~60%RHb)温度范围正常工作温度:-25℃~60℃极限工作温度:-40℃~70℃运输和储存温度:-40℃~70℃c)相对湿度范围年平均相对湿度<75%30天(这些天以自然方式分布在一年中)的相对湿度≤95%在其他天偶然出现的相对湿度≤85%3.8机械参数
外形尺寸:265mm×170mm×75mm(长×宽×厚)
重量:约2kg4显示及外观4.1液晶显示及说明当电能表上电后,液晶显示屏显示全屏字符如图1所示。20s后,进入轮显状态.LCD各图形、符号说明如表1所示。图1电能表全屏字符表1LCD各图形、符号说明序号LCD图形说明1当前运行象限指示2汉字字符,可指示:
1)当前、上1月-上12月的正反向有功电量,组合有功或无功电量,Ⅰ、Ⅱ、Ⅲ、Ⅳ象限无功电量,最大需量,最大需量发生时间
2)时间、时段
3)分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
4)失压、失流事件纪录
5)阶梯电价、电量1234
6)剩余电量(费),尖、峰、平、谷、电价3数据显示及对应的单位符号4上排显示轮显/键显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下排显示轮显/键显数据在对应数据标识的组成序号,具体见DL/T645-20075
从左向右依次为:
1)①②代表第1、2套时段
2)时钟电池欠压指示
3)停电抄表电池欠压指示
4)无线通信在线及信号强弱指示
5)载波通信
6)红外通信,如果同时显示“1”表示第1路485通信,显示“2”表示第2路485通信
7)允许编程状态指示
8)三次密码验证错误指示
9)实验室状态
10)报警指示61)IC卡“读卡中”提示符
2)IC卡读卡“成功”提示符
3)IC卡读卡“失败”提示符
4)“请购电”剩余金额偏低时闪烁
5)透支状态指示
6)继电器拉闸状态指示
7)IC卡金额超过最大费控金额时的状态指示(囤积)7从左到右依次为:
1)三相实时电压状态指示,Ua、Ub、Uc分别对于A、B、C相电压,某相失压时,该相对应的字符闪烁;某相断相时则不显示。
2)电压电流逆相序指示。
3)三相实时电流状态指示,Ia、Ib、Ic分别对于A、B、C相电流。某相失流时,该相对应的字符闪烁;某相电流小于启动电流时则不显示。某相功率反向时,显示该相对应符号前的“-”8指示当前运行第“1、2、3、4”阶梯电价91)指示当前费率状态(尖峰平谷)
2)“”指示当前使用第1、2套阶梯电价4.2外观图外壳具有ABS及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并可在电表生命期结束后重复利用,符合相关的环保规定。表壳保证了双重绝缘并符合国家标准中防尘、防水、阻燃、防护的有关指标。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外形及说明见图2所示。序号名称1条形码2电流,电压等参数3电能表型号及名称4指示灯及红外通信口5液晶区域6铭牌7、9上盖封印螺丝8CMC许可证及制造标准10上下翻按钮11编程按钮盖封印螺丝12端子盖封印螺丝图2外形图5主要功能5.1电能计量采用了24bit的高精度ΣΔ模数转换器,确保了采样的精度值,并保证了电能表在1000:1范围内的线性度优于0.1%。同时对周边采样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了大量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电阻、电容、振荡器,确保电能表在-25℃至55℃的温度范围内误差偏移值优于国家相关标准。具有正向有功、反向有功电能、四象限无功电能计量功能,并可以据此设置组合有功和组合无功电能。四象限无功电能除能分别记录、显示外,还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组合无功1和组合无功2的计算、记录、显示。具有分时计量功能,即可按相应的时段分别累计、存储总、尖、峰、平、谷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具有计量分相有功电能量功能。能存储12个结算日电量数据,结算时间可设定为每月中任何一天(1日~28日)的整点时刻。i.组合有功计量方式:保留保留反向有功正向有功1减0不计1加0不计1减0不计1加0不计76543210举例如下:a)组合有功计量方式设为00000001(0x01)组合有功=正向有功b)组合有功计量方式设为00000100(0x04)组合有功=反向有功c)组合有功计量方式设为00000101(0x05)组合有功=正向有功+反向有功d)组合有功计量方式设为00001001(0x09)组合有功=正向有功-反向有功……ii.组合无功计量方式(组合无功1和组合无功2可分别设置不同的计量方式):无功计量方式为双字节,含义如下:ⅣⅢⅡⅠ1减0不计1加0不计1减0不计1加0不计1减0不计1加0不计1减0不计1加0不计76543210举例如下:a)组合无功计量方式设为00000101(0x05)组合无功=I+II象限无功b)组合无功计量方式设为01010000(0x50)组合无功=III+IV象限无功c)组合无功计量方式设为01000001(0x41)组合无功=I+IV象限无功d)组合无功计量方式设为00010100(0x14)组合无功=II+III象限无功e)组合无功计量方式设为01010101(0x55)组合无功=I+II+III+IV象限无功f)组合无功计量方式设为10100101(0xA5)组合无功=I+II–III-IV象限无功……5.2需量测量a)测量双向最大需量、分时段最大需量及其出现的日期和时间,并存储带时标的数据。b)最大需量值支持手动(或使用抄表器)清零。c)最大需量测量采用滑差方式,需量周期和滑差时间可设置。出厂默认值:需量周期15min、滑差时间1min。d)当发生电压线路上电、时段转换、清零、时钟调整等情况时,电能表从当前时刻开始,按照需量周期进行需量测量,当第一个需量周期完成后,按滑差间隔开始最大需量测量。在一个不完整的需量周期内,不做最大需量的记录。e)能存储12个结算日最大需量数据。采用滑差式计算需量时,需量周期必须是滑差时间的整数倍。需量积算方式可采用区间式或滑差式。采用区间式计算需量时,需量周期与滑差时间必须设置成同一数值。5.3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主显示数值和辅助显示代码或者汉字两个方面:辅助显示代码和汉字指示显示项内容及数值单位。显示可分自动循显和按键显示两种方式,显示项目可按要求进行设置。循环显示周期可以在5~20秒范围内设置,默认值为5秒;循环显示和按键显示的项目参见附录。具有异常提示功能。当电能表运行出现异常(失压、失流、电流不平衡、断相、有功反向、电压逆相序、电池欠压、内部电路故障等)时,以相应符号显示提示,提示可以通过液晶屏特殊符号提示、光报警、报警端子输出以及显示故障代码四种方式提示。具体对应提示项目如下:正常情况下“Ua、Ub、Uc”常显在液晶上;当某相出现失压时,“Ua、Ub、Uc”对应相别闪烁;当某相出现断相时,“Ua、Ia;Ub、Ib;Uc、Ic”对应相别从液晶上消失。正常情况下“Ia、Ib、Ic”常显在液晶上,当某相出现失流时,“Ia、Ib、Ic”对应相别闪烁;当某相功率反向时,“Ia、Ib、Ic”前面常显“-”;当电压(流)逆相序时,“逆相序”闪烁;当液晶上“”闪烁表示时钟电池欠压,当液晶上“”闪烁时表示低功耗显示电池欠压。电能表运行时出现:时钟电池欠压、时钟故障、内部E2PROM故障、A/D故障、失流、断相、失压时,光报警指示灯长亮;液晶屏上Er报警码常显(当按一下显示按钮时,进入轮显。)具备背光显示功能。电能表在运行状态下可通过按键、红外等触发方式点亮背光,2个自动轮显周期后关闭背光。5.4时钟、时段及费率功能采用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内置硬件时钟电路,内部时钟端子输出频率为1Hz。100年内具有日历、计时和闰年自动切换等功能。电能表内对时钟进行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时钟的正确性,确保在电能表的整个温度范围内(零下25摄氏度至55摄氏度),误差小于0.5秒每天。费率号:编程时用费率号来表示电能表运行在何种费率,费率号1、2、3、4显示为尖、峰、平、谷。费率数:表示电能表最多能切换的费率号的个数。用户可按需设置。设置的费率数应介于4和8之间(包括4和8),如设置的费率数≤4,电能表默认为4;如设置的费率数≥8,电能表默认为8。日时段表:每日的1~14时段可与1~8个费率按需组合为日时段表(或季节费率),最多可设置8套;并可预置备用时段表及其启用时间,以满足在将来某一时间同时更改所有在运行电能表费率时段的需要。时区:全年可划分为1~14个时区,其中的任一时区可以选用1~8套日时段表中的任一套,(在一年的某一个时期或季节,每日24小时的费率设置是一样的,称此时期为1个时区)。公共假日:可设定公共假日(最多254),每个假日采用1~8套日时段表中任一均可。多时区使用说明:用户可自行设置需要使用的时区数,每个选定时区里的时段费率可以单独设置。时区设置必须连续,即第一个时区的结束时间为第二个时区的开始时间,第二个时区的结束时间为第三个时区的开始时间,依次类推。电能表内部根据用户设定的费率进行电量累计,当时区进行转换时,费率自动切换成新的时区费率。5.5编程、校时功能对电能表进行设置操作时,除需要编程开关打在“编程允许”外,还需要用编程密码。每次编程连续错误输入3次密码无效,电能表编程功能闭锁24小时。密码闭锁后液晶上会有闭锁符号显示。通过RS485、红外等通信接口可对电能表校时,除广播校时外,校时必须在编程状态下才能进行。广播校时无需编程键和通信密码配合,每天只允许一次,电能表可接受的广播校时范围不大于5min;当校正时间大于5min时,电能表只有通过现场进行校时。每天0点左右,电能表不响应广播校时。5.6测量及监测a)能测量、记录、显示当前电能表的总及各分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运行参数。测量误差(引用误差)不超过±1%。b)提供越限监测功能,可对线(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数设置限值并进行监测,当某参数超出或低于设定的限值时,以事件方式进行记录。5.7事件记录电能表可提供故障事件信息,实现远方故障诊断功能,并详细列出所有事件记录清单。具有如下的事件记录并能读出:a)记录编程总次数,最近10次编程的时刻、操作者代码、编程项的数据标识。b)记录需量清零的总次数,最近10次需量清零的时刻、操作者代码。c)记录校时总次数(不包含广播校时),最近10次校时的时刻、操作者代码。d)记录最近10次各相失压、断相、失流等事件的发生时刻、结束时刻及对应的电能量数据等信息。e)记录最近10次电流不平衡、电压(流)逆相序、开表盖、开端钮盖、各相过负荷、掉电、全失压等事件。f)永久记录电能表清零事件的发生时刻及清零时的电能量数据。g)可抄读每种事件记录总发生次数和(或)总累计时间(单位:min)。事件记录功能详述如下:5.7.1失压记录功能失压判断:失压条件NNN.N———失压事件电压触发上限;(设置值,单位:V,可设)NNN.N———失压事件电压恢复下限;(设置值,单位:V,可设)NN.NNNN———失压事件电流触发下限;(设置值,单位:A,可设)NN———失压事件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失压事件开始定义某相负荷电流大于失压事件电流触发下限,但电压线路的电压低于失压事件电压触发上限,且持续时间大于失压事件延时时间失压事件结束定义【1】某相负荷电流小于失压事件电流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失压事件延时时间;【2】某相电压高于失压事件电压恢复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失压事件延时时间;失压开始屏幕显示标志Ua闪烁———A相失压;Ub闪烁———B相失压;(三相三线无)Uc闪烁———C相失压;Ua、Ub同时闪烁———A、B相同时失压;(三相三线无)Ua、Uc同时闪烁———A、C相同时失压;Ub、Uc同时闪烁———B、C相同时失压;(三相三线无)Ua、Ub、Uc同时闪烁———A、B、C相同时失压;(三相三线无)失压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分别记录10次A、B(三相三线无)、C各相的失压开始时间和失压结束时间2分别记录A、B(三相三线无)、C每一相总的失压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分别记录最近10次A、B、C各相失压的发生和结束时间、失压发生和结束时的实时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失压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失压期间的电量增量,失压期间的安培小时数5.7.2失流记录功能失流判断:失流条件【1】NNN.N———失流事件电压触发上限;(设置值,单位:V,可设)【2】NN.NNNN———失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设置值,单位:A,可设)【3】NN.NNNN———失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设置值,单位:A,可设)【4】NN———失流事件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失流事件开始定义在三相供电系统中,三相有电压且大于失流事件电压触发上限,三相电流中任一相或两相小于失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且其他相线负荷电流大于失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失流事件延时时间失流事件结束定义【1】三相负荷电流小于失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失流事件延时时间【2】三相负荷电流大于失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且持续时间大于失流事件延时时间【3】三相有电压并小于失流事件电压触发上限,且持续时间大于失流事件延时时间失流开始屏幕显示标志【1】Ia闪烁———A相失流;【2】Ib闪烁———B相失流;(三相三线无)【3】Ic闪烁———C相失流;【4】Ia、Ib同时闪烁———A、B相同时失流;(三相三线无)【5】Ia、Ic同时闪烁———A、C相同时失流;(三相三线无)【6】Ib、Ic同时闪烁———B、C相同时失流;(三相三线无)失流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分别记录10次A、B(三相三线无)、C各相的失流开始时间和失流结束时间2分别记录A、B(三相三线无)、C每一相总的失流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分别记录最近10次A、B、C各相失流的发生和结束时间、失流发生和结束时的实时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失流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失流期间的电量增量5.7.3断相记录功能断相条件【1】NNN.N———断相事件电压触发上限;(设置值,单位:V,可设)【2】NN.NNNN———断相事件电流触发上限;(设置值,单位:A,可设)【3】NN———断相事件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断相事件开始定义在三相供电系统中,某相出现电压低于断相事件电压触发上限,同时负荷电流小于断相事件电流触发上限,且持续时间大于断相事件延时时间断相事件结束定义【1】某相电压低于断相事件电压触发上限,但该相负荷电流大于断相事件电流触发上限,且持续时间大于断相事件延时时间【2】某相电压高于断相事件电压触发上限,但该相负荷电流小于断相事件电流触发上限,且持续时间大于断相事件延时时间断相开始屏幕显示标志【1】Ua、Ia消失———A相断相;【2】Ub、Ib消失———B相断相;(三相三线无)【3】Uc、Ic消失———C相断相;【4】Ua、Ia,Ub、Ib同时消失———A、B相同时断相;(三相三线无)【5】Ua、Ia,Uc、Ic同时消失———A、C相同时断相;(三相三线无)【6】Ub、Ib,Uc、Ic同时消失———B、C相同时断相;(三相三线无)断相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分别记录10次A、B(三相三线无)、C各相的断相开始时间和断相结束时间2分别记录A、B(三相三线无)、C每一相总的断相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分别记录最近10次A、B、C各相断相的发生和结束时间、断相发生和结束时的实时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断相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断相期间的电量增量,断相期间的安培小时数5.7.4过流记录功能过流条件NNN.N———过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设置值,单位:A,可设)NN———过流事件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过流事件开始定义当某相电流高于过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过流事件延时时间过流事件结束定义当某相电流低于过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过流事件延时时间过流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分别记录10次A、B(三相三线无)、C各相的过流开始时间和过流结束时间2分别记录A、B(三相三线无)、C每一相总的过流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分别记录最近10次A、B、C各相过流的发生和结束时间、过流发生和结束时的实时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过流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过流期间的电量增量5.7.5过压记录功能过压条件NNN.N———过压事件电压触发下限;(设置值,单位:V,可设)NN———过压事件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过压事件开始定义当某相电压高于过压事件电压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过压事件延时时间过压事件结束定义当某相电压高于低压事件电压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过压事件延时时间过压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分别记录10次A、B(三相三线无)、C各相的过压开始时间和过压结束时间2分别记录A、B(三相三线无)、C每一相总的过压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分别记录最近10次A、B、C各相过压的发生和结束时间、过压发生和结束时的实时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过压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过压期间的电量增量,过压期间的安培小时数5.7.6欠压记录功能欠压条件NNN.N———欠压事件电压触发下限;(设置值,单位:V,可设)NN———欠压事件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欠压事件开始定义当某相电压低于欠压事件电压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欠压事件延时时间欠压事件结束定义当某相电压高于欠压事件电压触发下限,且持续时间大于欠压事件延时时间欠压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分别记录10次A、B(三相三线无)、C各相的欠压开始时间和欠压结束时间2分别记录A、B(三相三线无)、C每一相总的欠压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分别记录最近10次A、B、C各相欠压的发生和结束时间、欠压发生和结束时的实时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欠压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欠压期间的电量增量,欠压期间的安培小时数5.7.7断流记录功能断流判断:断流条件【1】NNN.N———断流事件电压触发下限;(设置值,单位:V,可设)【2】NN.NNNN———断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设置值,单位:A,可设)【3】NN———断流事件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断流事件开始定义当某相电压高于断流事件电压触发下限,同时该相电流小于断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且持续时间大于断流事件延时时间断流事件结束定义【1】某相电压低于断流事件电压触发下限,且该相电流小于断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同时持续时间大于断流事件延时时间【2】某相电压高于断流事件电压触发下限,且该相电流大于断流事件电流触发上限同时持续时间大于断流事件延时时间断流开始屏幕显示标志【1】Ia消失———A相断流;【2】Ib消失———B相断流;(三相三线无)【3】Ic消失———C相断流;【4】Ia、Ib同时消失———A、B相同时断流;(三相三线无)【5】Ia、Ic同时消失———A、C相同时断流;【6】Ib、Ic同时消失———B、C相同时断流;(三相三线无)【7】Ia、Ib、Ic同时消失———A、B、C相同时断流;(三相三线无)断流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分别记录10次A、B(三相三线无)、C各相的断流开始时间和断流结束时间2分别记录A、B(三相三线无)、C每一相总的断流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分别记录最近10次A、B、C各相断流的发生和结束时间、断流发生和结束时的实时数据(电压\电流\功率等)、断流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断流期间的电量增量5.7.8电压不平衡记录功能电压不平衡判断:电压不平衡条件【1】NN.NN%—电压不平衡率限值(设置值,可设)【2】NN———电压不平衡率判定延时时间(设置值,单位:s,可设)电压不平衡计算公式:(最大电压-最小电压)/平均电压电压不平衡事件开始定义三相供电系统中,当最高电压减去最低电压之后除以三相平均电压,得到的值若大于电压不平衡率限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电压不平衡率判定延时时间,记开始电压不平衡事件结束定义三相供电系统中,当最高电压减去最低电压之后除以三相平均电压,得到的值若小于电压不平衡率限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电压不平衡率判定延时时间,记结束电压不平衡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记录10次电压不平衡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2记录电压不平衡总的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记录最近10次电压不平衡的发生和结束时间、电压不平衡发生时的最大不平衡率、电压不平衡发生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电压不平衡期间的电量增量5.7.9逆相序记录功能逆相序事件开始定义三相有电压,错接、颠倒任意两相电压线,即判逆相序开始。逆相序事件结束定义缺相或者任意两相电压线无错接、颠倒,即判逆相序结束。逆相序开始屏幕显示标志“逆相序”汉字出现逆相序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记录10次逆相序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2记录逆相序总的累计次数,累计时间3记录最近10次逆相序的发生和结束时间、逆相序发生和结束时的正、反有无功电量,以及逆相序期间的电量增量5.7.10编程记录功能编程特点【1】需要编程开关支持且显示屏幕上出现“编程”字样【2】需要正确密码【3】编程类型为所编程项目的规约命令标识符编程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记录最近10次编程的开始时间、操作者代码,以及编程的内容2记录最近一次编程时间,以及编程总次数5.7.11停电、来电记录功能停电、来电事件开始定义电网断电且电表不工作,同时线路中无电流,即判停电开始。电网三相电压均低于临界电压,且线路中无电流,即判停电开始。停电、来电事件结束定义电网断电且电表不工作,同时线路中任一相电流大于失流事件电流触发下限,即判停电结束。电网任一相电压高于临界电压,即判停电结束。停电、来电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记录最近10次停电、来电开始和结束时间2记录停电总次数以及总停电时间5.7.12开表盖事件记录开表盖事件记录开始定义当表盖被打开时,即判开表盖开始,并记录时间开表盖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记录最近10次开表盖发生和结束时间,以及开表盖前后的正反有无功电量2记录开表盖总次数5.7.13开端子盖事件记录开端子盖事件记录开始定义当端子盖被打开时,即判开端子盖开始,并记录时间开端子盖记录内容序号具体内容1记录最近10次开端子盖发生和结束时间,以及开端子盖前后的正反有无功电量2记录开端子盖总次数5.8冻结功能a)定时冻结:按照指定的时刻、时间间隔冻结电能量数据,每个冻结量保存60次。b)瞬时冻结:在非正常情况下,冻结当前的所有电量数据、日历和时间以及重要的测量数据;瞬时冻结量保存最后3次数据。c)日冻结:存储每天零点的电能量,可存储2个月的数据量。d)约定冻结:在新老两种费率/时段/时区转换,在约定时刻冻结该时刻的电能量以及其它数据;约定冻结保存最后2次数据。e)整点冻结:在整点或整半点时刻冻结该时刻的电能量以及其它数据;整点冻结保存最后254次数据。冻结内容及标识符符合DL/T645-2007及其备案文件要求。5.9负荷记录功能a)负荷记录内容可以从DL/T645-2007定义的“电压、电流、频率”、“有、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无功总电能”、“四象限无功总电能”、“当前需量”六类数据项中任意组合。b)负荷记录间隔时间可以在1~60min范围内设置,每类负荷记录的时间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负荷记录存储空间的容量满足在记录正反向有功总电能、无功总电能、四象限无功总电能、组合有功、组合无功1、组合无功2,时间间隔为1min的情况下可记录不少于40天的数据容量。5.10停电抄表功能在停电状态下,能通过按键方式或红外方式唤醒电能表,抄读电能量等数据。当无法唤醒或唤醒时液晶比较暗时,表示电池电量已不足,请更换指定电池。更换电池请在停电状态下进行。5.11通信功能电能表具有1个红外通信接口和2个RS485通信接口。红外和RS485通信接口的物理层相互独立,一个接口的损坏不影响其它接口正常工作。通信接口和电能表内部电路实行电气隔离,具有失效保护电路。RS485接口通信波特率可灵活设置,标准速率为1200bit/s、2400bit/s、4800bit/s、9600bit/s,缺省为2400bit/s。RS485、红外等通信遵循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及其备案文件。支持通过红外和RS485通信接口修改费率时段表。5.12输出接口a)电能表具有与其电量成正比的电脉冲和LED脉冲测试端口(有功、无功),脉冲宽度为:80ms±20ms。电脉冲经光电隔离后输出;LED脉冲采用超亮、长寿命LED作电量脉冲指示。b)电能表具有日计时误差检测信号、时段投切信号以及需量周期信号输出;三个输出信号使用同一输出接口(多功能测试接口),并可通过编程设置进行切换;电能表断电后再次上电,多功能测试接口输出信号默认为日计时误差检测信号。多功能端子输出控制字:00-秒脉冲,01-需量周期,02-时段投切。c)具有报警输出接点,接点额定参数:交流电压220V、电流5A;直流电压100V,电流0.1A6电能表的安装和接线6.1电能表安装尺寸如图所示电能表通常取垂直安装方式。其上部有挂钩螺钉孔,可用M4挂钩螺钉挂装;电能表下部有两个安装孔,用M4×10或M4×12自攻螺钉固定在接线板上。本表的安装尺寸符合感应式86系列电能表标准,安装尺寸如下图3所示:图3安装尺寸6.2电能表的接线a)各种不同电源电压、接入方式的电能表安装接线图按图4~7所示:(如有差异,请以实物小盖图为准)图4三相四线经电压、电流互感器接入式接线图(3×57.7/100V)图5三相三线经电压、电流互感器接入式接线图(3×100V)图6三相四线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接线图(3×220/380V)图7三相四线直接接入式接线图(3×220/380V)b)功能端子定义7运输与存贮产品在运输和拆封时不应受到剧烈冲击,并根据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规定运输和存贮。库存和保管应在原包装条件下放在支架上,叠放高度不应超过五层,保存的地方应清洁,其环境温度应在0℃~7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且在空气中不应含有足以引起腐蚀的有害物质。8保证期限电能表自出厂之日起18个月内,在用户遵守说明书规定要求,并在制造厂铅封仍完整的条件下,若发现电能表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公司给予免费维修和更换。附录A显示代码表A.1电能表循显项目列表序号显示项目显示代码数据显示格式1当前日期04000101,00XX.XX.XX2当前时间04000102,00XX.XX.XX3当前组合有功总电量00000000,00XXXXXX.XXkWh4当前正向有功总电量00010000,00XXXXXX.XXkWh5当前正向有功尖电量00010100,00XXXXXX.XXkWh6当前正向有功峰电量00010200,00XXXXXX.XXkWh7当前正向有功平电量00010300,00XXXXXX.XXkWh8当前正向有功谷电量00010400,00XXXXXX.XXkWh9当前正向有功总最大需量01010000,00XX.XXXXkW10当前组合无功1总电量00030000,00XXXXXX.XXkvarh11当前组合无功2总电量00040000,00XXXXXX.XXkvarh12当前第1象限无功总电量00050000,00XXXXXX.XXkvarh13当前第2象限无功总电量00060000,00XXXXXX.XXkvarh14当前第3象限无功总电量00070000,00XXXXXX.XXkvarh15当前第4象限无功总电量00080000,00XXXXXX.XXkvarh16当前反向有功总电量00020000,00XXXXXX.XXkWh17当前反向有功尖电量00020100,00XXXXXX.XXkWh18当前反向有功峰电量00020200,00XXXXXX.XXkWh19当前反向有功平电量00020300,00XXXXXX.XXkWh20当前反向有功谷电量00020400,00XXXXXX.XXkWhA.2电能表按键显示项目列表序号显示项目显示代码数据显示格式1当前日期04000101,00XX.XX.XX2当前时间04000102,00XX.XX.XX3当前组合有功总电量00000000,00XXXXXX.XXkWh4当前正向有功总电量00010000,00XXXXXX.XXkWh5当前正向有功尖电量00010100,00XXXXXX.XXkWh6当前正向有功峰电量00010200,00XXXXXX.XXkWh7当前正向有功平电量00010300,00XXXXXX.XXkWh8当前正向有功谷电量00010400,00XXXXXX.XXkWh9当前正向有功总最大需量01010000,00XX.XXXXkW10当前正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日期01010000,01XX.XX.XX11当前正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时间01010000,02XX.XX.XX12当前反向有功总电量00020000,00XXXXXX.XXkWh13当前反向有功尖电量00020100,00XXXXXX.XXkWh14当前反向有功峰电量00020200,00XXXXXX.XXkWh15当前反向有功平电量00020300,00XXXXXX.XXkWh16当前反向有功谷电量00020400,00XXXXXX.XXkWh17当前反向有功总最大需量01020000,00XX.XXXXkW18当前反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日期01020000,01XX.XX.XX19当前反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时间01020000,02XX.XX.XX20当前组合无功1总电量00030000,00XXXXXX.XXkvarh21当前组合无功2总电量00040000,00XXXXXX.XXkvarh22当前第1象限无功总电量00050000,00XXXXXX.XXkvarh23当前第2象限无功总电量00060000,00XXXXXX.XXkvarh24当前第3象限无功总电量00070000,00XXXXXX.XXkvarh25当前第4象限无功总电量00080000,00XXXXXX.XXkvarh26上1月正向有功总电量00010001,00XXXXXX.XXkWh27上1月正向有功尖电量00010101,00XXXXXX.XXkWh28上1月正向有功峰电量00010201,00XXXXXX.XXkWh29上1月正向有功平电量00010301,00XXXXXX.XXkWh30上1月正向有功谷电量00010401,00XXXXXX.XXkWh31上1月正向有功总最大需量01010001,00XX.XXXXkW32上1月正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日期01010001,01XX.XX.XX33上1月正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时间01010001,02XX.XX.XX34上1月反向有功总电量00020001,00XXXXXX.XXkWh35上1月反向有功尖电量00020101,00XXXXXX.XXkWh36上1月反向有功峰电量00020201,00XXXXXX.XXkWh37上1月反向有功平电量00020301,00XXXXXX.XXkWh38上1月反向有功谷电量00020401,00XXXXXX.XXkWh39上1月反向有功总最大需量01020001,00XX.XXXXkW40上1月反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日期01020001,01XX.XX.XX41上1月反向有功总最大需量发生时间01020001,02XX.XX.XX42上1月第1象限无功总电量00050001,00XXXXXX.XXkvarh43上1月第2象限无功总电量00060001,00XXXXXX.XXkvarh44上1月第3象限无功总电量00070001,00XXXXXX.XXkvarh45上1月第4象限无功总电量00080001,00XXXXXX.XXkvarh46电能表通信地址(表号)低8位04000401,01XXXXXXXX47电能表通信地址(表号)高4位04000401,00XXXX48通信口1通信波特率04000703,00XXXXXXbit/s49有功脉冲常数04000409,00XXXXXXimp/kWh50无功脉冲常数0400040a,00XXXXXXimp/kvarh51时钟电池使用时间028000a,00XXXXXXXXmin52最近一次编程日期03300001,00XX.XX.XX53最近一次编程时间03300001,01XX.XX.XX54总失压次数10000001,00XXXXXX55总失压累计时间10000002,00XXXXXXmin56最近一次失压起始日期10000101,00XX.XX.XX57最近一次失压起始时间10000101,01XX.XX.XX58最近一次失压结束日期10000201,00XX.XX.XX59最近一次失压结束时间10000201,01XX.XX.XX60最近一次A相失压起始时刻正向有功总电量10010201,00XXXXXX.XXkWh61最近一次A相失压结束时刻正向有功总电量10012601,00XXXXXX.XXkWh62最近一次A相失压起始时刻反向有功总电量10010301,00XXXXXX.XXkWh63最近一次A相失压结束时刻反向有功总电量10012701,00XXXXXX.XXkWh64最近一次B相失压起始时刻正向有功总电量10020201,00XXXXXX.XXkWh65最近一次B相失压结束时刻正向有功总电量10022601,00XXXXXX.XXkWh66最近一次B相失压起始时刻反向有功总电量10020301,00XXXXXX.XXkWh67最近一次B相失压结束时刻反向有功总电量10022701,00XXXXXX.XXkWh68最近一次C相失压起始时刻正向有功总电量10030201,00XXXXXX.XXkWh69最近一次C相失压结束时刻正向有功总电量10032601,00XXXXXX.XXkWh70最近一次C相失压起始时刻反向有功总电量10030301,00XXXXXX.XXkWh71最近一次C相失压结束时刻反向有功总电量10032701,00XXXXXX.XXkWh72A相电压02010100,00XXX.XV73B相电压02010200,00XXX.XV74C相电压02010300,00XXX.XV75A相电流02020100,00XXX.XXXA76B相电流02020200,00XXX.XXXA77C相电流02020300,00XXX.XXXA78瞬时总有功功率02030000,00XX.XXXXkW79瞬时A相有功功率02030100,00XX.XXXXkW80瞬时B相有功功率02030200,00XX.XXXXkW81瞬时C相有功功率02030300,00XX.XXXXkW82瞬时总功率因数02060000,00X.XXX83瞬时A相功率因数02060100,00X.XXX84瞬时B相功率因数02060200,00X.XXX85瞬时C相功率因数02060300,00X.XXX86第1结算日04000b01,00XX.XX附录B智能电表异常显示代码表异常名称异常类型异常代码控制回路错误电表故障Err-01时钟电池电压低电表故障Err-04内部程序错误电表故障Err-05存储器故障或损坏电表故障Err-06时钟故障电表故障Err-07过载事件类异常Err-51电流严重不平衡事件类异常Err-52过压事件类异常Err-53功率因数超限Err-54超有功需量报警事件事件类异常Err-55有功电能方向改变(双向计量除外)事件类异常Err-56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启东市林洋路666号 邮编:226200电话:0513—83310832传真:0513—83359168 E-mail:info@linyang://LY6.818.316V110421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指导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编写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二零一八年一月编写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腾讯互联网加(深圳)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有生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目录编写单位 21 前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22 人工智能概述 32.1 人工智能的历史及概念 3 3 52.2 人工智能的特征 72.3 人工智能参考框架 83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趋势 113.1 人工智能关键技术 11 机器学习 11 知识图谱 13 14 人机交互 15 17 Th 19 虚拟现实/ 21 213.2 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及趋势 22 23 24 25 智能产品 25 27 313.3 安全、伦理、隐私问题 32 32 33 343.4 人工智能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354 人工智能标准化现状 374.1 国际标准化现状 37 ISO/IECJTC1 37 ISO 40 IEC 40 ITU 414.2 国外标准化现状 41 IEEE 41 NIST 41 其它 424.3 国内标准化现状 42 42 43 43 43 444.4 人工智能标准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44.5 人工智能标准需求分析 454.6 人工智能标准化组织机制建设 465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485.1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485.2 标准体系框架 49 基础标准 51 平台/ 51 51 53 应用标准 54 安全/ 565.3近期急需制定标准 566 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重点建议 59附件1人工智能标准明细表 61附件2应用案例 80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前言研究背景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于1956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智能年以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机器视“用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年,我国出台了(201735号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等政策文件,部分方向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向市场化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在金融、安防、客服标准化工作对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作用,研究目标及意义本白皮书的意义在于与业界分享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究、产业投入、标准建设与服务应用,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的历史及概念人工智能始于20世纪50(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这一阶段人工智能刚诞生,基于抽象数学推理的可编程数字计算机已经出现,符号主义(Symbolism)快速发展,但由于很多事物(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专家系统得到快速发展,数学模型有重大突破,但由于专家世纪初——至今。随着大数据的积聚、1所示。19761976年,机器翻译1985等项目的出现了更失败及一强可视化些学术报效果的决告的负面策树模型影响,人和突破早工智能的期感知机经费普遍局限的多1997年,DeepBlue战胜世界国际象棋冠军GarryKasparov 1987年,LISP机市场崩塌2006年,Hinton和他的学生开始深度学习2014年,2016年3月,微软公Alpa以4司发布比1战胜世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人工智能”全球第界围棋冠军一款个人智能助理微软小娜李世石1959年,ArtuSamul 减少 层人工神提出了机学习 经网络2010年,大数据时代到来2017年10DeepMind团队公布了最强版的AlphaGoZero1950s1960s1970s1980s1976-1982-1990s2000s2010s2020s1956-19761982 1987第一次繁荣期发展目标第一次第二次低谷期繁荣期1987-1997第二次低谷期遭受质疑具备逻辑技术领域再次批评,运规则推演陷入瓶颈,抽算能力不和特定领象推理不再被足、计算域回答解继续关注,基复杂度较决问题的于符号处理的高、常识专家系统模型遭到反对与推理实盛行,及现难度较五代计算大等 机的发展1997-2010复苏期计算性能的提升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2010-增长爆发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信息环境与数据基础变革,海量图像语音文本等多模态数据不断出现,计算能力提高图1人工智能发展历史1950Turing是机器智能的重要测量手段,后来还衍生出了视觉图灵测试等测量方法。1956“人工智能”为四个流派:符号主义(Smbolim、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行为主义(ehviourism)和统计主义(taisticsism(注:由于篇幅原因,本白皮书不对四个流派进行详细阐述。这四个流派从不同侧面抓住了智能的部分特征,在“制造”人工智能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1959年,ArthurSamuel提出了机器学习,机器学习将传统的制造智能演化20世纪70年“人工1976年开始,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长达6年的萧瑟期。在8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日本立项支持人工智能研究,以及以知识工程1987年由于LISP机市场崩塌,美国取消了人工智能预算,日本第五代计算机项目失败并退出市场,专家系统进展缓慢,人工智能又进入了萧瑟期。1997年,IBM深蓝(DeepBlue)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arryKasparov。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它代表了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的胜利。2006年,在Hinton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从2010年开始,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式的发展阶段,其年,IBM在综艺节目《危险边缘》中战胜了最高奖金得主和连胜纪录保持者;2012年,年,微软公司推出了一款实时口译系统,可以模仿说话者的声音并保留其口音;2014年,微软公司发布全球第一款个人智能助理微软小娜;2014年,亚马逊发布至今为止最成功的智能音箱产品Echo和个人助手Alexa;2016年,谷歌AlphaGo机器人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李世石;2017年,苹果公司在原来个人助理Siri的基础上推出了智能私人助理Siri和智能音响HomePod。2017年6月29“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报告中概括了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战略:2016年52016年122017年42017年5年运营的人工智能公司接近400——人工智能就是机器展现出的智能,即只要是某种机器,具有某种或某些能是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在执行智能生物体才有的一些任,将其视为计算机科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人工智能的定义对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作出了解释,即围绕智能活动而构造的人工系统。人工智能是知识的工程,是机器模仿人类利用知识完成(机器的思考和推理类似人的思维与非类人(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类人智能。(涉及到思维与意识等根本问题的讨论,“”“仿脑”“类脑计算机”“仿脑机”“仿脑机”是“仿真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仿脑工程”通向强人工智能之路的重要里程碑。人工智能的特征(1)由人类设计,为人类服务,本质为计算,基础为数据。从根本上说,“智能行为”(2)能感知环境,能产生反应,能与人交互,能与人互补。人工智能系统(包括人类(控制执行机构(3)有适应特性,有学习能力,有演化迭代,有连接扩展。人工智能系统体的演化迭代,以使系统具有适应性、鲁棒性、灵活性、扩展性,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从而使人工智能系统在各行各业产生丰富的应用。人工智能参考框架2所示,力图搭建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主体框架,描述人工智能系统总体工作流程,不受具体应用所限,适用于通用的人工智能领域需求。智能信息链信息提供者信息处理者智能信息建模、抽取、预处理、训练数据等运动、显示、发声、智能信息链信息提供者信息处理者智能信息建模、抽取、预处理、训练数据等运动、显示、发声、交互、合成等智能信息感 智能信息表示知 与成智能执行智能理 智能决策 与输出管理基础设施提供者...基础平台智能芯片新型传感器分类、排序、预测等搜索与匹配等智能感知信息系统协调者智能产品及行业应用IT价值链人工智能参考框架提供了基于“角色—活动—功能”的层级分类体系,从“智能信息链”(水平轴)和“T价值链”(垂直轴)两个维度阐述了人工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凝练过程。“T价值链”从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础设施、信息(提供和处理技术实现)到系统的产业生态过程,4个角色组成。(1)基础设施提供者(CPUGPUASICFPGA等硬件加速芯片以及其它智能芯片(2)信息提供者(3)信息处理者(4)系统协调者系统协调者提供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满足的整体要求,包括政策、法律、资源和业务需求,以及为确保系统符合这些需求而进行的监控和审计活动。由于人工(5)安全、隐私、伦理4(6)管理(7)智能产品及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趋势依据参考框架中所涉及到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本节重点介绍近二十年来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是一门涉及统计学、系统辨识、逼近理论、(样本(1监督学习是利用已标记的有限训练数据集,通过某种学习策略/方法建立一(分类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是利用无标记的有限数据描述隐藏在未标记数据中的结构/规律,强化学习强化学习是智能系统从环境到行为映射的学习,以使强化信号函数值最大。(2)根据学习方法可以将机器学习分为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传统机器学习(训练KAdaboost深度学习3层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Hinton等人于2006GPUTPU云平台在内的多种平台上运行的移植能力,从而为深度学习算法带来前所未有的TensorFlowCaffe/Caffe2CNTK、MXNet、Paddle-paddle、Torch/PyTorch、Theano等。主动学习主动学习通过一定的算法查询最有用的未标记样本,并交由专家进行标记,演化学习知识图谱“实体—关系—实体”“属性—值”“实体”“关系”有不同种类的信息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的一个关系网络,提供了从“关系”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1)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从一种自然语言到另外一种自然语(2)语义理解(3)问答系统人机交互以及打印机、绘图仪、显示器、头盔式显示器、音箱等输出设备。人机交互技术(1)语音交互(2)情感交互(3)体感交互与其他交互手段相比,体感交互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4)脑机交互(1)计算成像学去模糊、暗光增强、去雾霾等,以及实现新的功能,例如全景图、软件虚化、超分辨率等。(2)图像理解(3)三维视觉(三维重建以及如何理解所获取的三维信息的科学。三维重建可以根据重建的信息来源,分为单目图像重建、(4)动态视觉(5)视频编解码H.261、H.263、H.264、H.265、M-JPEG和MPEG监控等。Th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通过个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对个体身份进行识别(1)指纹识别正、特征提取三个过程;分析判别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别的过程。(2)人脸识别(3)虹膜识别(4)指静脉识别指静脉识别是利用了人体静脉血管中的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范围内的(5)声纹识别(6)步态识别术难度更大,体现在其需要从视频中提取运动特征,以及需要更高要求的预处理算法,但步态识别具有远距离、跨角度、光照不敏感等优势。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从技术特征角度,按照不同处理阶段,可以分为获取与目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智能获取、普适设备、自由(1)技术平台开源化(2)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3)智能感知向智能认知方向迈进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及趋势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总值将达到1270通过对人工智能产业分布进行梳理,提出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图,主要分为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三个层次,如图3所示。图3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图智能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计算能力支撑,其范围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分布式计算框架等,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智能芯片(CP于ASC(Mruort。另外,主要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还有DPU、BPU、NPU、EPU等适用于不同场景和功能的人工智能芯片。随着互联网用户量和数据规模的急剧膨胀,人工智能发展对计算性能的要求迫切增长,对CPU计算性能提升的需求超过了摩尔定律的增长速度。同时,受2020年人工智能芯片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2)智能传感器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600亿美元。未来,高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集成化将成为智能传感器发展的重要趋势。(3)分布式计算框架OpenStackHadoopStormSparkSamzaBigflowCaffeKerasCNTKMXNet、Leaf、Theano、DeepLearning4、Lasagne、Neon等等。理综合性厂商,自身拥有获取数据的途径,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1)提供人工智能的技术平台和算法模型。此类厂商主要针对用户或者行业需求,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以及算法模型。用户可以在人工智能平台之上,(2)(3)提供人工智能在线服务。此类厂商一般为传统的云服务提供厂商,主要依托其已有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用户资源,聚集用户的需求和行业属性,为客户提供多类型的人工智能服务;从各类模型算法和计算框架的API等特定智能产品智能产品是指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成果集成化、产品化,具体的分类如表1所示。表1人工智能的产品分类典型产品示例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以及其它工业机器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教育娱乐服务机器人、养老助残服务机器人、个人运输服务机器人、安防监控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银行服务机器人、场馆服务机器人和餐饮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及其它非结构和非家用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自动驾驶汽车轨道交通系统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无人船智能终端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可穿戴终端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机器阅读理解问答系统智能搜索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仪、视频监控系统生物特征识别指纹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虹膜识别系统指静脉识别系统DNA、步态、掌纹、声纹等其它生物特征识别系统VR/ARPC端VR、一体机VR、移动端头显人机交互语音交互个人助理语音助手智能客服情感交互体感交互脑机交互(1)智能制造(2)智能家居2010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智能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由硬件(智能家电、智能硬件、安防控制设备、家具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家居生态圈,实现人远助智能语音技术,用户应用自然语言实现对家居系统各设备的操控,如开关窗帘(窗户、操控家用电器和照明系统、打扫卫生等操作;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智(3)智能金融OCR(4)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fficSystem,ITS)是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在交通系统中集成应用的产物。ITS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将各核心交通元素联通,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以及各交通元素的彼此协调、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形成人、车和交通的一个高效协同环境,建立安全、高效、便捷和低碳的交通。(ETCETC入口ITSITSITS系统。(5)智能安防(人流统计)等应用。智能安防目前涵盖众多的领域,如街道社区、道路、楼宇建筑、机动车辆的(6)智能医疗(7)智能物流据智能也可以支撑商品配送规划,进而实现物流供给与需求匹配、物流资源优化(“机器要像人一样去思考及主动行动”(1)智能服务呈现线下和线上的无缝结合(2)智能化应用场景从单一向多元发展(3)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推动互联网,依托其积累的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新。安全、伦理、隐私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新技术常常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进步。但与此同时,(例如核技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目标实现受其初始设定的影响,必须能够保障人工智能设计的目标与大多数人类的利益和伦理道德一致,即使在决策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有意或无意)反映出之前的录取程序的某些偏差(如性别歧视,那么机器学习可神经网络这个人工智能的重要议题中,人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特定的输出结(的行为。这类信息超出了最初个人同意披露的个人信息范围。人工智能语境下的个人数据的获取和知情同意应该重新进行定义。首先,相关政策、法律和标准应直接对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进行规制,而不能仅仅征得数据人工智能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人脑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综合项目,均提出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主导权。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在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将人工智能标准化作为重要支撑保障,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体系研。工信部(2018-2020年(一(二(三(四人工智能标准化现状近年来,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外标准化组织、以及国内标准化组织都在研究人工智能问题,并进行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国际标准化现状ISO/IECJTC1ISO/IECJTC1(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前期,在人工智能词汇、人JTC1均已开展了相关标准化工作。JTC1词汇工作组发布了ISO/IEC《信息技术词汇第28ISO/IEC2382-29:1999《信息技术词汇第29部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ISO/IEC2382-31:1997《信息技术词汇第31ISO/IEC《信息技术词汇第344项标准。目前,上述标准已经废止,相关术语收录在ISO/IEC2382:2015《信息技术词汇》标准中。JTC1/SC开展了语ISO/IEC《信息技术语音命令第1ISO/IEC30122-2《信息技术语音命令第2ISO/IEC《信息技术语音命令第3ISO/IEC30122-4《信息技术语音命令第4部分:2和3ISO/IEC30113-1《信息技术用户界面跨设备基于手势的界面和方法第1部分:框架》等3个项目;情感交互正进行ISO/IEC30150《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框架》1个项目。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ISO/IECJTC1/SC37(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已发布了共计121项标准,包括数据交换格式、应用程序接口、样本质量、性能测试等方面。代表性的标准有ISO/IEC19794-2:2005《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第2ISO/IEC19784-1:2006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程序接口第1ISO/IEC29794-6:2015《信息技术生物特征样本质量第6ISO/IEC19795-1:2006《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性能测试和报告第1部分:原则与JTC1/SC和ISO/IECJTC1/SC29(JTC1/SC24正在研制ISO/IEC《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存储和传送图形描述信息的元文卷第1ISO/IEC《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存储和传送图形描述信息的元文卷第3ISO/IEC《信息技术混合和增强现实参考模型》等标准。ISO/IECJTC1/SC29准有ISO/IEC15938-13《信息技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第13部分:图像搜ISO/IEC《信息技术JP搜索第3在云计算领域,ISO/IECJTC1/SC38(云计算和分布式平台分技术委员会)ISO/IEC《信息技术云计算数据和跨设备与云服务的数据流》等。JTC1/WG主要开展大数据《信息技术大ISO/IEC20547-3《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第1部ISO/IEC《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第2部分:ISO/IEC20547-3《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第3部分:参ISO/IEC20547-4《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第4部分:安全与ISO/IEC20547-5《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第5部分:标准路线图》。在传感网领域,ISO/IECJTC1/SC41ISO/IEC(SNRA)第2ISO/IEC《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支撑服务和接口》等国际标准研制工作。在安全方面,ISO/IECJTC1/SC27ISO/IEC291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ISO/IECISO/IEC29190ISO/IEC29134《信息技术安全技术隐私影响评估方法学》等标准。ISO/IECJTC1研究范围涵盖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有很多,许多分技术委员(SC)(WG)2017年7月29日到8月311SC/WG2所示:表2与人工智能标准化相关联的各SC及其关联程度JTC1议题SC7SC17SC22SC24SC27SC28SC29SC36SC37SC40SC41WG9可互操作性社会安全可用性隐私范围及领域系统性能软件工程度量指标生产安全可追溯性其它风险分析伦理道德对此,ISO/IECJTC1认为,需要成立一个新的标准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标准2017年10ISO/IECJTC1第32届全会上批准成立了JTC1/SC42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将围绕基础标准(lds、计算方法(Computationalmethods、可信赖性(Trustworthiness)和社会关注(conens)等方面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人工智能概念与术语”(P22989)和“运用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框架(P23053两项新工作项目提案也已SC42开展。SC4220184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会上将进一步讨论明确工作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269-1:2006 FR-D Low-voltage fus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权】 CISPR 16-1-3:2004 FR-D Specification for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Part 1-3: Radio disturbance and immunity measuring apparatus - Anc
- 2025年学校学校新学期工作方案表
- 物流行业储备管理岗位竞聘
- 早产儿家庭精细化护理
- 老师个人工作方案2025年
- 小班清明防火安全教育活动
- 华唐出行业务资料
- 酒店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关于感恩教育课件
- 2024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
- 《扫黑除恶主题班会》班会
- 多元化和包容性政策
- QB/T 2660-2024 化妆水(正式版)
- 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模板
- (盘扣式脚手架高支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解读课件
- 2023年3月云南专升本大模考《旅游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临床检验基础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HIV实验室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