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0/60专业技术人员概述本章要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什么是专业技术、什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概念,以及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容划分和范畴描述,最后还就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作出相应的说明。第一节专业技术的概念什么是专业技术?专业技术是从事某一特殊领域工作或职业,所需要的工作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及技巧。专业技术特征:1、专业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智力成果2、专业技术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知识理论财富和技术资产3、专业技术需要专门学习、训练、研究才能获得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的范畴及其内容划分一般以为,专业技术是指掌握某一特殊领域的知识、理论或操作技术手法从事某种专门性工作或职业,依照法律或合同、协议获得相应权利和相应利益的人。一、专业技术人员的特征:(一)掌握某一特殊领域的知识、理论或操作技术手法是专业技术人员区别于其他社会普通公众的显著标志之一。(二)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或职业。(三)涉及社会领域广泛,层次不尽相同(四)专业技术人员大都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五)依照法律或合同、协议享有特定权益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容划分我国职业分八大类。近日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共1838个职业。其中第二大类为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见,专业技术人员的范畴广泛,覆盖面广。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培训是一件影响面大、意义深远的事情。第三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一、基本条件1、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具备履行相应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3、担任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相应具备大学毕业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的学历。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二、具体条件(一)学历与资历条件晋升或聘任不同系列、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与资历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1)、晋升或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以下条件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经考核合格;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见习满,经考核合格;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技术员工作2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从事技术员工作4年以上。(2)晋升或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以下条件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获得硕士学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累计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4年;大学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5年;中专毕业后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满15年,且担任助理级职务满5年。(3)晋升或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以下条件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满10年,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大学专科毕业后,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满20年,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三)计算机条件依据国家规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或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均须参加专业职称晋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在取得《职称晋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有效期3年)后,才能申报晋升或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四)继续教育条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事业、企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继续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专业知识与公共知识两部分,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修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和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2、继续教育的管理和实施继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国家人事部负责全国继续对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对继续教育实行证书登记制度,凡申报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者,须出示继续教育证书,经人事部门审验后予以推荐评审资格或聘任职务:未完成既定继续教育任务或考试不合格者,其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继续教育工作对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提高专业技术的素质都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五)专业水平和业务实绩条件1、科研系列专业水平和业务实绩条件2、工程系列专业水平和业务实绩条件3、卫生系列专业水平和业务实绩条件4、农业系列专业水平和业务实绩条件5、高教系列专业水平和业务实绩条件外语条件依据国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或聘任须参加由国家人事部统一命题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合格证书》,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第二章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概述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一般权益,同时还阐述了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历史回顾、专业技术权益保护的意义和我国专业技术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第一节权益的概念及作用一、权益的概念权益是指某种社会主体在一定时期,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依法所享有的某种权利和利益的总称。而权利则是法律允许权利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并由他人义务所保证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利益则是权利主体依法可以获取的并受法律保护的某种保护。根据马克思法学基础理论,权益具有以下特征:权益具有以下特征:(一)权益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是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权益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法律的重要内容,国家法律规定由谁享有,享有主体的享有范围和程度如何。(二)权益以法律明确规定的重要根据。明确规定为前提,是取得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和今后实行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社会主体,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哪些权利和利益,必须由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做出明确规定,这是权益能够实现和取得法律保护的重要依据。如果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权益保护就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三)权益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权益主体的某种物质和精神利益的需要(四)权益授予权益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权益的主体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有权依法做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做某种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权作为和不作为。(五)权益和义务密切相联系法律上的权益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不仅表现为权益和义务的一致性,而且表现为权益与义务的履行,没有相对应的义务履行作保证,权益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益是难以得到实现的。二、权益的作用这里仅介绍权益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一)权益是维护专业技术人员依法应取得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的重要依据(二)权益是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技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权益能给专业技术人员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从而可激发广大的专业技术人员奋力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事业的激情和积极性,以促进专业技术的提高和繁荣。相反,没有相应的权益保护和激励机制,就会束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专业技术工作、发展专业技术的手脚,挫伤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如文革时间,我国的专业技术不仅分布领域十分狡小,而且发展水平低下,原因当然多多,排斥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毫无权益保障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权益也是解决专业技术领域纠纷和争议、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措施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与他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纠纷和矛盾。如版权之争、专利权之争、著作权之争等。出现这些纠纷和争议,孰是孰非,谁该享有这项权利,就要找出法律相关规定为判断根据进行处理,从而解决纠纷和争议,并对侵犯他人的专业技术特定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制裁,以保护专业技术领域公平竞争和协调发展。第二节、专业技术人员的一般权益一、公民的人身方面的权利这里指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自由权,以及与生命自由权相关的其也人身权利和利益。这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和国家管理及享受其他权益的前提条件。(一)姓名权公民的姓名权,指的是公民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二)荣誉权荣誉权,指的是公民或法人获得并操持各种嘉奖的权利。(三)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指的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个人、组织都不得以诽谤、侮辱以及其他方式败坏公民的名誉。(四)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指的是公民维护其身体构造的完整性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人格权。(五)人身自由权利。人身自由是之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依法不受非法逮扑、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人身自由是公民的最基本最起码的权利,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和国家管理以及享受其他权利先决性条件。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六)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权利定住宅不受侵犯乃公民人格尊严的一项基本保障,对住宅的非法侵犯,就是对人格尊严的不尊重。(七)公民通信的秘密和自由的权力(八)隐私权1、保守秘密不泄露2、维护秘密不受侵犯的权利 二、公民的政治方面的权力指公民有依法直接参加国家政治管理和当家作主方面的权利。这是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和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重要体现。(一)公民的平等权是指公民在法律上享有一律平等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之外任何特权。(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举为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三)出版自由是指公民有依法以出版物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出版自由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四)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宗旨组织或参加具有持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五)诉愿权是对一类基本权利的统称,即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六)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而现在信仰的自由,也有过去信仰而现在不信仰的自由。(七)游行示威自由是指公民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先进,表达共同愿望的权利。三、公民的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一)劳动权也可称工作权,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工作机会并享有相应报酬和社会保障的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主要有8项:(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报酬,劳动者在实现劳动权上都是平等的,劳动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财状况、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岐视。选择职业是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国家保障者根据作为就业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根据自身素质、意愿和市场价格信息,选择用单位。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涉。(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劳动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二)受教育权公民的受教育权,指公民在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是公民接受文化、科学等方面教育训练的权利。从广义上讲,受教育权包括每个人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包括要求提供教育机会的请求权。从狭义上讲,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的平等的教育权,教育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能力受教育的权利(2)享受教育机会的平等(3)受教育权通过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得到实现。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期限的义务教育。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三)经济财产方面的权利经济财产方面的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支配社会物质财富方面的权利。这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种权利根据我国民法有关规定,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所谓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物可以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现代民法物权中最完整、最充分的权利。而他物权是在所有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由他物权对物享有一定直接支配的权利,主要包括租赁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如承租人租凭他人的房屋依法对他人被承租的房屋享有占有权和一定范围的支配权。公民的所有权,一般是指所有人对其所有物依法享有的权利。就法律角度看,所有权是一组权利,这些权利描述一个人对所有的资源可以做些什么,不可以做些什么。所有权有两个功能,一是确定财产在静态上的归属关系,使财产关系特定化和稳定化;二是确定和稳定财产在动态中的交换关系,使主体自由、平等地使用和支配自已的财产。(四)公民的科学研究、文学创作自由的权利是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自由。为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进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是公民在科学文化领域中一项基本自由和权利,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宪法规定:“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历史回顾一、人类对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历史概要从专业技术的历史发展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专业技术从原始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就开始酝酿。到了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特别是到了新石器时代,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专业技术开始初步出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专业技术分工的发展由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到了资本社会以后,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专业技术分工出现日益空前发展的局面。二、我国建国以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民法通则》,对知识产权专门作了原则性保护规定,党和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法规,并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另外,我国还陆续加入了巴黎公约、伯尼尔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公约等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及协议,从而将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特定权益的保护纳入国际法律保护体系。第四节、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意义一、有能力促进科学技术和教育文体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二、有利于保护公平竞争,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有利于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第五节我国专业技术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权益保护意识较为薄弱1是专业技术人员法律意识缺乏,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是受传统的儒家“羞于谈利”观念影响,不屑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是受自己的精力或能力所限,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二、立法保护体系不健全,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一些应得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三、执法不严,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法定权益保护难以落实为了有效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特定的合法权益,国家和社会应当着重采取以下措施,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的维护。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的权益 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的权益问题,其中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相关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试、评审和认定,履行专业技术职务行为中的劳主择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最后简要论述了我国劳动立法以及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第一节、专业技术职业聘任制专业技术职业聘任制要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期期间领取专业职务工资。 专业技术职务设岗与聘任所谓设岗,就是再分解具体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职位分类原理,明确相应的工作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专业技术职务档次。(一)设岗的愿则设岗的原则是以事定岗,因事设职,以工作任务,业务职责的要求,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二)设岗的方法(1)企业单位的岗位设置(2)实型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3)差额拨款、全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4)对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计算机管理。)(三)聘任权限(1)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资格。(2)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资格。(3)各单位聘任专业技术人员,须按核定空余岗位技术人员,须按核定空余岗位数,填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手册》(4)聘约与聘期(1)聘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聘期、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职责、继续教育,解除与变更聘约的条件、违约责任等。(2)聘期应在聘前约定,聘期约定要考虑岗位情况,也应考虑任职人员的个人情况,聘期一般为1-3年。(3)对聘任期满人员,单位可根据年度考核和聘期内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聘任。(5)考核考核主要是考德、考勤、考能、考绩,以工作实绩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胜任和不胜任三个档次。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组成评审委员会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或较高的技术职务,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青年占一定比例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任命制的实行条件(1)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实行聘任制(2)三线、边远地区和不具备聘任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任命制(3)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和任命都不是终身的应有一定的(4)聘任或任命单位对受聘或对任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成绩,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第二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专业技术职务是指专业技术岗位,岗位数量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结构比例原则,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确定的。受聘担任某一岗位职务的人,即享受相应的待遇,但专业技术资格是受聘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考试管理分为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两类(一)考试的组织管理。(二)考试的专业、种类和级别二、职业资格考试的管理(一)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积极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人民择业的“通行证”,这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的一项新内容,也是使我国的职称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第三节、专业技术职务行为中的权益、第一、劳动合同权益 (一)试用期试用期满附带法定可备条款,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协商约定的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期限。试用期满前劳动者还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试用期满间,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合同试用期的长短,原则上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决定,但《劳动法》规定不得超过6个月,(二)、关于合同劳动的变更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订立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职使原合同无法履行时,应当变更原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岗位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工资报酬等有关条款。变更劳动合同时,根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注意几点(1)应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变更 (2)应该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3)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4)劳动合同变更后,变更后的新条款即取代原条款,原条款失去法律效力 (三)关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 在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通常要约定合同的有效期,这就是劳动合同的期限。在劳动合同期限中,有一种叫订定无固定期限合同。在签订或续签劳动合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时:(1)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的劳动者;(2)工作时间较长,距法宝退休年龄10年以内的老职工;(3)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4)经有关部门鉴定的残疾职工;(5)复员退伍军人、军队转业干部初次分配工作的,所有用人单位新招收录用人员必须在1个月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四)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与签订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力,并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五)关于劳动合同的争议解决。1、争议解决的主要途径;调节、仲裁、诉讼2、发生劳动争议时主要的证据;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主要证据,合同中双方确定了各方权利义务等内容员工手册 《员工手册》 其他证据 (六)、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生,公司可解除劳动合同(1)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纪律或公司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1)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履行,经当事人协商经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 二、劳动报酬权益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该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修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三、自主择业权益自主择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全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择业理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主择业,自主择业同人才流动是密不可分的。四、社会保障权益(1)社会保险制度的含义和原则社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旨在保障在职人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或在工作中断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强制性原则二、国家、单位和在职人员个人共同负担原则。三、行政管理和基金运营分开原则四、在职人员保险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二)养老保险制度1、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义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养老保险一般有几个特点;1、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2、养老的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或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3、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2、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或层次)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三、失业保险制度是指依法筹集失业社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劳动、失去劳动报酬的劳动者给予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办法,使员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他们重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专项基金 2、建立专门管理机构3、健全对失业员工的管理和服务4、建立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实体 (四)、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是医疗社会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以强制性社会保险的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证人民平等的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集合使用,这关系到医疗社会保保险是否真正并最大效率地为大众健康提供了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由被保险人即劳、用人单位和国家三方一定比例出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承担大部分,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与补助。企业缴税率为员工工资总额的6%,个人缴税率为工资量收入的2%。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在医疗保险基金出现赤字是给与补助,对没有能力缴纳医疗保险费或者依法享受免费医疗人提供减免缴税的医疗保险。 第四节、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一、劳动立法的发展状况 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后,我国相续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多层次法律规范并存的劳动立法格局。劳动立法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劳动法律制度基本得以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二)建立并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 (三)、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四)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五)完善劳动标准体系 (六)健全劳动争议处理体系 二、劳动立法有待完善的问题(一)劳动立法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二)劳动立法所覆盖的劳动者范围还比较窄(三)劳动立法中突出保护劳动者权益之处还需要加强(四)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明显滞后 三、完善劳动立法的思路首先,应尽快建立起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尽快出台专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其次,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第三、强化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第四、重新神视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五、借签国际劳动立法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立法的有益经验。 最后,工会应积极参与劳动法律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第一、劳动立法的发展状况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后,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多层次法律法规并存的劳动立法格局。 劳动立法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劳动法律制度基本得以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二)建立并普遍实行了。(三)、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四)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五)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六)健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二、劳动立法有待完善的问题 (1)劳动立法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 (2)劳动立法所覆盖的劳动者范围还比较窄 (3)劳动立法中突出保护劳动者权益之处还需要加强 (4)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明显滞后 三、完善劳动立法的思路 首先,应尽快建立起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尽快出台专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其次,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并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第三、强化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第四、重新审视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五、借签国际劳动立法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立法的有益经验。最后,工会应积极参与劳动法律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专业技术知识的权益 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专业技术知识的权益,也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时刻有着敏锐的知识产权嗅觉,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规制度护自己的知识权益。 第一节、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 OECD在其《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对知识的有效管理首先,从宏观上看,知识管理是指知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从微观上看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核心功能的发挥,切实优化企业的商业活动。 再次、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策略和思想,又是一种可操作的技术。 相对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应有以下几个环节构成;(1)知识信息管理(2)知识应用管理(3)知识交流机制管理(4)知识财产管理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密集与智力密集的经济,他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着天然联系。知识的占有与法律确认,知识与的传播与管理都可以说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心任务。因此知识产权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法律保证。(一)知识经济是知识产权变革与发展的基础。 (二)知识产权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三)知识与信息成为商品和竞争的关键要素。三、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我们应当关注知识管理的合法性。(一)二者以推动知识创新为共同目标 (二)知识管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 (三)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调。 (四)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 第二节、知识产权及其特征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财产权,通过对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之比较,论述知识产权的四方面特征,即;客体的无形性、相对垄断性、法律效力在时空上的有限性及权利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知识产权的定义顾名思义,知识产权是关于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以及其他来自智力活动所取得的一种财产属性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种类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版权)产权的三、知识产权的特征 (一)客体的无形性 客体的无形性是知识产权最本质特征,是知识产权与有形特产权的根本区别所在。 (二)相对垄断性 知识产权是一种垄断权,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占有是一种人为的法定垄断权。 (三)法律效力在时空上的有限性 (1)法律效在时间上的有限性 (2)法律效率在空间上的有限性 (四)权利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 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权利保护范围是确定的。相比之下对知识产权权利保护范围的界定就困难得多。 第三节、知识产权制度的效益及实证分析。知识产权法的效益体现在制度的运行中,并以多种利益的平衡为前提。我们通过对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证明了知识产权制度效益的显著性。一、实现知识产权制度效益的前提公平是效益的前提。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丰富,制衡公平的因素日益多元化。但其主流应包括以下方面;其一、权利人的投入与收益的平衡。 其二、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正利益的平衡。其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益的平衡。其四、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其五、法律规范与道德伦理的平衡二、对知识产权制度效益的实际分析 时政经济分析最适合于法律效果研究,也就是赫希所称的”效果评估”.它通过对可测变量的定性、签定和定量分析可以作为对法律效益的评估,从而说明一项法律实施后在经济上是否有效益。 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亮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一个国家的专利授权数可以被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制度效应的合适的量度,尽管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单选择专利授权数是因为他能提供国家之间可比的大量数据。 三、效益价值取向的知识产权制度绝对不能是独立的体系,他的构建与运行是多种因素有机结合的机制的体现。 第五章、专业技术成果的保护本章主要介绍了专业技术成果保护方面的知识,其中主要包括专利、商标以及著作权保护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专利一、专利的基本概念专利是一项发明创造,即发明、使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的特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有性 第二、时间性 第三、地域性二、专利的种类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一)、发明专利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二)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法》所称的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三)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其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三、专利的审请专利权是不能自动取得的,就是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使用新型,也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审请手续,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最后审定是否授予专利权。 (一)申请专利的原则 (1)、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原则。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2)审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原则,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一般也应循;一外观设计一专利的原则。 (二)、申请专利前的准备学习和熟悉《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了解什么是专利,谁有权申请并取得专利,如何申请和取得专利。 对准备申请专利的项目是否具备专利性进行较详细的调查。 为了保证专利申请具有新颖性,在提前专利审请以前,申请人应当对申请内容保密。 (三)、申请专利应提交的文件1、申请发明或者实行新型专利应提交的文件 (1)请求书 (2)说明书 (3)权利要求书 (4)摘要 2、申请外观设计专专利应提交的文件 (1)请求书。请求书是申请人向专利局表示请求授予专利权的愿望的文件。(2)图片或者照片。(四)、申请日与优先权日(1)申请日专利审请人向专利局递交上述文件后,即表明专利申请人正式提出了专利申请。(2)优先权日优先权即在申请专利或商标等工业产权时,各缔约国要互相承认对方国家国民的优先权。第一次,提出申请的日期即为优先权日。 四、专利审请的审查。(一)、发明专利审请的公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是指国家和知识产权局将请求书中记载的著录事项和说明书摘要刊登在发明专利公报上,并将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刊登在发明专利公报上,并将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另行全文出版(二)、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1)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2)对申请主体及代理事项的审查(3)审查审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和其他与专利申请有关的文件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形势要求(4)对某些特殊专利申请的审查(5)其他问题的审查(三)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实质审查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文件进行仔细研究,对要求保护的发明进行检索,确定该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特别是有关新颖性、创造新和实行的规定,最终作出是否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四)实行新型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实行新型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包括明显的实质性缺陷的审查、对申请主体和代理的审查、对申请文件和其他文件的形式审查等。(五)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首先、审查其要求保护的对象是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及是否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审查应当提交的请求书、外观设计图或者照片以及简要说明等文件是否齐备、符合要求。 五、专利制度(一)专利制度的主要作用一、有效地保护发明创造、二、可以鼓励公民、发人搞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三、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四、促进发明技术向全社会的公开与传播 (二)专利保护的客题专利保护的客题,是指专利保护的对象,即可以取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按照《巴黎公约》第一条的规定,专利保护的对象仅指发明,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是与发明并行的工业产权保护的客体。 第二节、商标一、商标的概述(一)商标的构成商标是一种标记,它不仅仅作为某一种产品标记,还包括服务标记、企业的名称或商号、原产地标记等。中国和大多数国家按照商标的构成将之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和文字与图形的组合商标三种类型。(二)、商标权的内容 商标权人在享有权力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其中主要是保证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依法缴纳各种费用等。 (三)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权不是自发取得的,必须经过法定注册程序才能获得商标专用权,非注册商标没有专用权。我国实行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国家规定任用人用商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其余绝大多数商品的商标由商品使用人自愿决定是否注册。 (四)商品全的保护范围《商品法》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标记使用的商品为限。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擅自扩大注册商标使用范围或擅自改变注册商标标识,将不受法律保护(五)商标权的保护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自核准之日起10年.有效期满后,需继续使用的应当提前申请续展注册。(六)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驰名商标是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为切实保护知名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国家对驰名商标给与特殊保护。二、《知识产权协定》与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进一部完善 第三节、著作权一、著作权概述(一)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主体及著作权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二)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客体即作品(三)著作权的内容在权力内容上,著作权包括和人身权和财产权。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财产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四)著作权保护期限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利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死亡后五十年;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著作权有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电影、电视、录像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也是五十年。(五)、领接权 在我国,领接权主要是指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录像制品制作者的权利、录音制作者的权利、电视台对其制作的非作品的电视节目的权利、广播电台的权利。著作权侵权行为(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擅自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利用或依其他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利的行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侵权的事实 2、行为具有为违法性 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二)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特征; 1、侵犯对象的多重性 2、被侵害主体的特定性 3、侵权行为表现为使用他人作品的非法性 4、侵权行式的多样性 (三)侵权的种类1、直接侵权。2、间接侵权。3、违约侵权。4、部分侵权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 在各国民事立法和理论上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动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 从归则原则历史发展来看,其一直处在有过错责任原则或无过错责任原则向过错推定、公平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多种归责原则综合起作用的多元化的归责原则体系发展之中。构成特殊侵权行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侵权主体特殊 第二、侵权行为特殊第三、造成侵权行为的致害物质因素或方式特殊。第四、侵权行为具有易发生的特点。第五、加害人与受害人在各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对等性,普遍的社会公正的道德观念要求加害人给予特殊保护 著作权侵权归责原则体系的确定1、著作权侵权总的归责原则第一、著作权侵权行为日益复杂第二、著作权侵权行为具有易发生的特点第三、较之于其他侵犯行为,对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的非固定性特点更为明显。第四、侵犯行为侵害的对象是作品第五、侵犯行为认定的困难性。2、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分类研究及具体归责原则第一、根据对同一作品的侵害的发生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创作发表阶段、传播阶段、销售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第二、根据侵害客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侵害著作人身权、侵害著作财产权、同时侵害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同时侵害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同时侵害著作权与民法上的债权、同时侵害著作权与民法上物权行为。第三、根据侵权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是否存在的特定关系可将其分为内部侵权和外部侵权。 第六章、专业技术投资经营中的权益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专业技术在投资经营中的权益保护,其中包括如何反不正当竞争以及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本章探讨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在将专业技术成果投入经营中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自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以来,有不少论著对该法进行了宣传、介绍。由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极其复杂多样,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可能将所有不正当竞争行为详细列举无遗。 一、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准侧和法律原则是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最具实质性的要件。 二、诚实信用原则是克服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封闭性、补充其漏洞的工具。三、诚实信用原则是防止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 我国主张法制,反对人质,但也不忽视人的作用。为此大力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行政执法者和司法者的素质,使其在适用法律时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这是保证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有效发挥作用乃至实现整个国家法治的一个十分关键环节 第二节、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从两个方面谈如何保护商业秘密;其一、企业内部如何建立一套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其二、当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时,应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1)非公开性,即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 (2)有用性,或称作实用性,即作为该种秘密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 (3)秘密管理性,即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一、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部门规章(五)最高人民法院的会议纪要和司法解释。(六)国际条约二、企业如何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根据法律部门的理论将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简称民法保护。第二类是劳动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简称劳动法保护。第三类是行政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简称行政法保护。第四类是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简称刑法保护。 (一)依法民法保护制度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二)依据劳动法保护商业秘密。三、当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时,应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我国现行法上保护商业秘密法律可以分为四个法律部门,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可分为四种方式,即民法上的救济、劳动法上的救济、行政法上的救济和刑法上的救济。(一)民法上的救济,及民法上的规定请求违反保密协议的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害商业秘密的侵权人承担侵权的责任的方式,民法上的救济的请求权基础是合同或者侵权行为。 第一、违反保密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侵害企业的商业秘密应承担侵权责任(二)劳动法上的救济 劳动者违反企业商业秘密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保密合同或者竞业禁止合同约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可以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违反上述约定的劳动者承担损害赔上责任。(三)、行政法上的救济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管机关对商业秘密侵权的处理。(四)刑法上的救济根据刑法219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行,并处罚金和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七章、社会保障制度与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 本章要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也是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包含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健康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丰富的内涵。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在分配的活动,是政府依法对劳动者报酬和社会剩余产品部分扣除所建立的一笔消费基金,用于社会成员由于生、老、病、死、伤、残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与的物质或资金的帮助,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在生产。二、社会保障的构成(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体,它是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或CDP进行再分配形式的消费基金。(二)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为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及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包括一般社会福利、职工福利、特殊社会福利。(三)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积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社会成员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照规定的标准给予赈济性的帮助。(四)社会优抚安置社会优抚安置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的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的特殊社会保障(五)社区服务第二节、养老社会保险 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一、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其二、养老保险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其三、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一、现代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一)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 (二)个人投保、国家与企业资助型的养老保险模式(三)社会自我保障模式 二、积累发展企业年金,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1、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2、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发展企业年金,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使企业形成长效人才机制,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并可积累资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 第三节、医疗社会保险一、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关系社会医疗保险是为解决劳动者及其家属医疗、负伤、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后的治疗和生活问题,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帮助和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商业医疗保险是当被保险人因患病而发生医疗费支出,或因疾病导致残疾或死亡时,有保险人支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一)两者的性质不同 (二)保险的实施方式不同 (三)保险经营的主体、目的不同 (四)保险的保障水平与医疗服务的范围不同 (五)保费的负担方式不同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既有显著区别,又许多客观存在的共同之处,他们相辅相成、互补所缺,在具体操作中将两者合理有效的衔接将收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好效果二、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意义 社会医疗保险体现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但在人们的医疗需求中,社会医疗保险仍有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项目及未覆盖人群,这些都成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空间。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有效衔接,为参家社会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建立了多层次的保障。在提供保障与服务的方式上更具有灵活性。 三、医疗保险基金合理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一)、医疗保险性质和特征 医疗保险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医疗保险1、中国医疗保险的性质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医疗保险必须具有福利性质。2、医疗保险的特征 医疗保险基金是专款专用,并根据受保对象患者情况支付保障补偿金额,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医疗保险应与其他社会保险共同为劳动者提供医疗保障,提高抵御与疾病风险共存的其他风险的能力。 (二)医疗保险基金合理支付和管理原则1、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选择的意义2、支付方式选择的思路3、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4、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与医疗保健基金的合理利用5、卫生保健服务系统的控制第四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中得到立法保证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二、建立综合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价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将有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园区沉降监测与可持续发展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瓷砖品牌形象设计与广告投放合同3篇
- 2024石料运输合同违约责任范本3篇
- 2025年度政府机构公务出差协议书模板4篇
- 2025年度智慧家居SAAS解决方案销售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个人之间借款合同书
- 2025年度幼儿园厨房设备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4篇
- 2024门窗行业绿色认证与环保评估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设备品牌代理授权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出资股东协议范本4篇
- 2205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 202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西省预赛试题及答案
- 啤酒厂糖化车间热量衡算
- 英文标点符号用法(句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课堂)课件
- 22部能够疗伤的身心灵疗愈电影
- 领导干部有效授权的技巧与艺术课件
- DB37-T 1915-2020 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规范-(高清版)
- 陕西省商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习生请假条
- 光伏电站继电保护运行规程
- 厨房的管理流程与制度及厨房岗位工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