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多媒体课件_第1页
普通地质学多媒体课件_第2页
普通地质学多媒体课件_第3页
普通地质学多媒体课件_第4页
普通地质学多媒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学概论教师:孙舒东地质学概论教师:孙舒东第一章地球概况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3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5本章小结4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第一章地球概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2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半经为6356.755km赤道半经为6378.140km平均半经为6371.004km扁率为1/298.253表面积

510064472km2体积

10832*108km3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半经为6356.755km3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4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大气圈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圈地球表面四分之三以上面积被水体覆盖水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围着大气圈生物及生物圈地球表面水圈61、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散层(散逸层)。对流层:平均厚度12km,含大量水蒸气和尘埃。表现为强烈的对流。风、霜、雨、雪、雹、雾等气象现象均发生于此层。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地表以上55km的范围。大气呈水平运动。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无天气现象。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地表以上85km的范围。大气呈对流运动。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暖层:从中间层顶到地表以上800km的范围。内部存在多层的电离层,也称电离层,强烈反射无线电波。扩散层: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1、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由地7大气圈的物质组成0.05%23.1%1.28%75.5%大气圈氩气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大气圈的物质组成0.05%23.1%1.28%75.5%大气82、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

其物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体的形式有河、湖、海、冰川(盖)水蒸气、地下水等,并形成一个包裹着地球的完整圈层。地表上直接被液态水体覆盖的区域占地表面积的3/4。在太阳能、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水圈中的水体周而复始的运动,形成水循环。

水循环的方式有:海洋与大陆间的循环;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水圈与大气圈间的循环。2、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9水圈海水97.41%淡水2.59%水圈海水97.41%10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从高等到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和微生物等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体、土壤及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目前已知的生物有近两百万个种。生物的演化发展受控于自然环境的演化,通过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化石的研究就可以知道地质演化的历史。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11三、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一)、地球的密度二)、地球的压力三)、地球的重力四)、地球的磁场五)、地球的温度六)、地球的弹塑性三、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一)、地球的密度12一)、地球的密度地球的平均密度:5.516g/cm3地表岩石平均密:2.7g/cm3地心的密度:13g/cm3一)、地球的密度地球的平均密度:5.516g/cm313二)、地球的压力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增加27.5MPa(1MPa=1兆帕斯卡=106N/m2)。深部随着岩石密度的加大,静岩压力增加得更快些。静岩压力在莫霍面附近约1200MPa,古登堡面附近约135,200MPa,地心处可达361,700Mpa,相当于360万个大气压力。

地表地心二)、地球的压力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14三)、地球的重力rdFPR地球的重力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合力。P=F+dF=GMmd=rωR2(G为万有引力常数,ω为角速度)因为离心力相对很小,即使在赤道也只有万有引力的1/289,所以重力基本上就等于万有引力,方向也基本上指向地心。为了便于比较,通常用单位质量所受的引力来表示重力(重力加速度g)

g=GM/R2(单位用伽Gal)1Gal=1cm/s2三)、地球的重力rdFPR地球的重力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15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体,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重力值。g=987.032(1+5.3*10-3*sin2ф-5.9*10-6*sin22ф)g为重力(伽),ф为纬度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重力的变化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重力的变化16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当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当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法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重17四)、地球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磁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现在约为11.5度,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于北纬78.2度、西经102.9度(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于南纬65.5度,东经139.4度(南极洲)。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地磁轴地理轴四)、地球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磁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18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积上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它是一个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一般在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大(约为60T(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T)。磁偏角: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较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磁倾角:指磁针北端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向上为负值。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度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地磁赤道;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19地磁轴地理轴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南极,磁倾角由0°变成-90°。磁倾角的变化地磁轴地理轴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20五)、地球的温度地温人们可以火山和温泉意识到地下深处是热的,地球的温度总体上是从地表向地内逐渐增高的。在地表附近,由于太阳幅射热的影响,温度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的变化.这一表层可叫外热层(或变温层)。外热层的深度一般在十几米.在其下界面附近,地温常年保持不变,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该处称为常温层。常温层以下,受到地球内部热量的影响,温度逐渐升高。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热量通过向上热传导而造成的。世界上不同地区,地温梯度都不相同,地球表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海底的地温梯度一般为4-8℃,大陆为0.9-5℃.大陆的地温梯度一般来说是显著低于海底的.五)、地球的温度地温人们可以火山和温泉意识到地下深处是热的21六)、地球的弹塑性弹塑性: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也说明固体地球具有弹性。地球也具有塑性,地球的自转能引起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在应力的作用下引起岩石发生弯曲而不破裂等,这些都说明地球具有塑性。六)、地球的弹塑性22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有两个明显的波速突界面,这两个地球内部界面分别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根据次级界面,还可将进一步分为六个Ⅱ级圈层。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四、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有两个明23地壳

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6-2.9g/cm3。大陆地壳(上地壳)主要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铝层;大洋地壳(下地壳)主要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镁层,因其比重较大,主要分布洋底地壳或大陆地壳的下部。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此软流圈之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物质。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24地质学概论教师:孙舒东地质学概论教师:孙舒东第一章地球概况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3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5本章小结4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第一章地球概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26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半经为6356.755km赤道半经为6378.140km平均半经为6371.004km扁率为1/298.253表面积

510064472km2体积

10832*108km3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半经为6356.755km27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28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9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大气圈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圈地球表面四分之三以上面积被水体覆盖水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围着大气圈生物及生物圈地球表面水圈301、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散层(散逸层)。对流层:平均厚度12km,含大量水蒸气和尘埃。表现为强烈的对流。风、霜、雨、雪、雹、雾等气象现象均发生于此层。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地表以上55km的范围。大气呈水平运动。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无天气现象。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地表以上85km的范围。大气呈对流运动。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暖层:从中间层顶到地表以上800km的范围。内部存在多层的电离层,也称电离层,强烈反射无线电波。扩散层: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1、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由地31大气圈的物质组成0.05%23.1%1.28%75.5%大气圈氩气

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大气圈的物质组成0.05%23.1%1.28%75.5%大气322、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

其物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体的形式有河、湖、海、冰川(盖)水蒸气、地下水等,并形成一个包裹着地球的完整圈层。地表上直接被液态水体覆盖的区域占地表面积的3/4。在太阳能、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水圈中的水体周而复始的运动,形成水循环。

水循环的方式有:海洋与大陆间的循环;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水圈与大气圈间的循环。2、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33水圈海水97.41%淡水2.59%水圈海水97.41%34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从高等到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和微生物等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体、土壤及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目前已知的生物有近两百万个种。生物的演化发展受控于自然环境的演化,通过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化石的研究就可以知道地质演化的历史。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35三、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一)、地球的密度二)、地球的压力三)、地球的重力四)、地球的磁场五)、地球的温度六)、地球的弹塑性三、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一)、地球的密度36一)、地球的密度地球的平均密度:5.516g/cm3地表岩石平均密:2.7g/cm3地心的密度:13g/cm3一)、地球的密度地球的平均密度:5.516g/cm337二)、地球的压力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增加27.5MPa(1MPa=1兆帕斯卡=106N/m2)。深部随着岩石密度的加大,静岩压力增加得更快些。静岩压力在莫霍面附近约1200MPa,古登堡面附近约135,200MPa,地心处可达361,700Mpa,相当于360万个大气压力。

地表地心二)、地球的压力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38三)、地球的重力rdFPR地球的重力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合力。P=F+dF=GMmd=rωR2(G为万有引力常数,ω为角速度)因为离心力相对很小,即使在赤道也只有万有引力的1/289,所以重力基本上就等于万有引力,方向也基本上指向地心。为了便于比较,通常用单位质量所受的引力来表示重力(重力加速度g)

g=GM/R2(单位用伽Gal)1Gal=1cm/s2三)、地球的重力rdFPR地球的重力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39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体,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重力值。g=987.032(1+5.3*10-3*sin2ф-5.9*10-6*sin22ф)g为重力(伽),ф为纬度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重力的变化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重力的变化40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当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当实测重力值<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法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重41四)、地球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磁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现在约为11.5度,1980年实测的磁北极位于北纬78.2度、西经102.9度(加拿大北部),磁南极位于南纬65.5度,东经139.4度(南极洲)。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地磁轴地理轴四)、地球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磁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42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积上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它是一个具有方向(磁力线方向)和大小的矢量,一般在磁两极附近磁感应强度大(约为60T(微特拉斯));在磁赤道附近最小(约为30T)。磁偏角:磁力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我国东部地区磁偏较为西偏,甘肃酒泉以西地区为东偏。磁倾角:指磁针北端与水平面的交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向上为负值。地球表面磁倾角为零度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地磁赤道;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为某地点单位面43地磁轴地理轴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南极,磁倾角由0°变成-90°。磁倾角的变化地磁轴地理轴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44五)、地球的温度地温人们可以火山和温泉意识到地下深处是热的,地球的温度总体上是从地表向地内逐渐增高的。在地表附近,由于太阳幅射热的影响,温度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的变化.这一表层可叫外热层(或变温层)。外热层的深度一般在十几米.在其下界面附近,地温常年保持不变,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该处称为常温层。常温层以下,受到地球内部热量的影响,温度逐渐升高。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热量通过向上热传导而造成的。世界上不同地区,地温梯度都不相同,地球表层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海底的地温梯度一般为4-8℃,大陆为0.9-5℃.大陆的地温梯度一般来说是显著低于海底的.五)、地球的温度地温人们可以火山和温泉意识到地下深处是热的45六)、地球的弹塑性弹塑性: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