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4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7.4.1固溶体的凝固理论一、正常凝固固溶体凝固的特征为平衡的液相和固相之间有成分差别,在凝固时要发生溶质的重新分布。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的比值k0称为溶质的平衡分配系数。即式中ωS、ωL分别为固、液相的平衡浓度,如果假定液相线和固相线均为直线,则k0为常数。如果随溶质浓度增加,合金凝固的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降低,则k0﹤1;反之,k0﹥1。k0越接近1,表示该合金凝固时重新分布的溶质成分与原合金成分越接近,即重新分布的程度越小。7.4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7.4.1固溶体的凝固理论1图7.43两种k0情况(a)k0﹤1(b)k0﹥1
在讨论金属合金的实际凝固问题时,一般不考虑固相内部的原子扩散,即把凝固过程中先后析出的固相成份看作没有变化,而仅讨论液相中的溶质原子混合均匀程度问题。以下讨论的均为正常凝固过程。
图7.43两种k0情况在讨论金属合金的实际2
为了便于研究,假定水平圆棒自左端向右端逐渐凝固,并假设固-液界面保持平衡。冷却极为缓慢,达到了平衡凝固状态,即在凝固过程中,在每个温度下,液体和固体中的溶质原子都能充分混合均匀,虽然先后凝固出来的固体成分不同,但凝固完毕后,固体中各处的成分均变为原合金成分C0。图7.44水平单相凝固示意图为了便于研究,假定水平圆棒自左端向右3(一)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的情况图7.45液相中只有扩散的单相结晶过程(一)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的情况图7.45液相中只有扩散4(二)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的情况圆棒从左端至右端的宏观范围内的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宏观偏析。圆棒离左端距离X处的溶质浓度:剩余液相的平均浓度:其中L:合金棒长度;C0:合金的原始浓度。图7.46液相中溶质完全混合时溶质再分配示意图(二)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的情况图7.46液相中溶质完全混5二、区域熔炼对于k0﹤1的情况,合金铸锭凝固后,溶质富集于右端,因此左端得以纯化。利用这一原理发展的区域熔炼技术,具有极好的提纯效果。区域熔炼不是把材料的棒料全部熔化,而是将棒料从一端顺序地进行局部熔化,例如用感应圈使合金棒加热熔化一段并从左端逐步向右端移动,凝固过程也随之顺序地进行。当熔化区走完一遍后,对于k0﹤1的材料,溶质杂质富集到右端。区域熔炼一次的效果虽然比正常凝固的效果小,但可反复进行多次,最后可以获得很高纯度的材料。图7.47区域熔炼和溶质分布图7.48k0=0.5时,溶质的分布与熔炼次数n和距离的关系二、区域熔炼图7.47区域熔炼和溶质分布图7.48k6三、表征液体混合程度的有效分配系数ke(一)固液边界层的溶质聚集对凝固圆棒成分的影响图7.49凝固过程中溶质的聚集现象(a)固/液边界层的溶质聚集对凝固圆棒成分的影响(b)初始过渡区的建立
三、表征液体混合程度的有效分配系数ke图7.49凝固过程7(二)初始过渡区的建立当从固体界面输出溶质的速度等于溶质从界面层扩散出去的速度时,则达到稳定状态,从凝固开始至建立稳定的边界层这一段长度称为“初始过渡区”,达到稳定状态后的凝固过程,称为稳态凝固过程。在稳态凝固过程中,固溶体溶质分布方程为:
其中Ke为有效分配系数,
式中R:凝固速度δ:边界层厚度D:扩散系数(二)初始过渡区的建立8式中R:凝固速度δ:边界层厚度D:扩散系数当凝固速度非常缓慢时,Rδ/D→0,Ke
→K0,即为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的情况。当凝固速度非常大时,e-Rδ/D→0,Ke=1,为液体中溶质仅有通过扩散而混合的情况。当凝固速度介于上面二者之间,K0<Ke<1,液体中溶质部分混合的情况。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下课件9(三)Ke方程式图解圆棒离左端距离X处的溶质浓度: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
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
液体中溶质部分混合图7.50C0合金凝固后的溶质分布曲线A水平线为平衡凝固;b线为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c线为液体中溶质仅扩散而混合;d线为液体中溶质部分地混合(三)Ke方程式图解图7.50C0合金凝固后的溶质分布曲10四、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一)成分过冷的概念纯金属在凝固时,其理论凝固温度(Tm)不变,当液态金属中的实际温度低于Tm时,就引起过冷,这种过冷称为热过冷。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度,这可由相图中的液相线来确定,因此,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能否产生及程度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浓度分布和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对于k0﹤1成分为C0的合金,从左向右定向凝固,当左端温度降到T0时,开始析出k0C0成分的固体,随温度降低,界面处液相和固相的浓度分别沿液相线和固相线变化,溶质仅靠扩散混合,达到稳态凝固时,固-液界面温度降至固相的Ti维持不变,这时界面上固相成分为C0,液相成分为C0/k0,而远离界面的液体成分仍为C0。界面沿液体中溶质浓度变化区距界面X处溶质浓度可表示为:四、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11
从相图可知,液相线是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降低,将界面前沿不同溶质浓度所对应的液相线的温度绘制于T-X坐标中。若再将液体的实际温度液也绘在该图中为G2对应斜线,可以看出,在X=0处固液平衡温度与Ti相同,基本无过冷度,而在稍前方的液体,虽然实际温度比固-液界面处高,但却在TL(X)线之下,表明存在一定的过冷度。图7.51成分过冷的产生示意图(a)相图(b)成分过冷(c)成分过冷区图7.51成分过冷的产生示意图12(二)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假定相图的液相线为直线,其斜率为m(相当于每1%溶质浓度所降低的温度),则液相线可表示为:式中Tm为纯A的熔点,则此即界面前沿各点浓度所对应的液相线温度方程。C0成分的材料在稳态凝固时,界面温度Ti为:则而界面前沿液体的实际温度分布可表示为:(二)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13
式中G为温度梯度,它随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斜率,G增大到G1时,成分过冷消失,产生成分过冷的必要条件为T﹤TL,即:
对液体而言,D较大,Rx/D较小,则所以有:此式即为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从中可以看出,液体的温度梯度小,成长速度大,组元的扩散能力弱,液相线陡峭以及液相线和固相线之间的距离大,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产生成分过冷。
式中G为温度梯度,它随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斜14(三)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随着成分过冷的增大,固溶体晶体由平面状向胞状,树枝晶的形态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总是形成胞状树枝晶或树枝晶。
图7.52胞状界面的形成过程(三)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图7.52胞状界面的形15图7.53Al-Cu合金的三种晶粒组织(a)平面晶(b)胞状晶(c)树枝晶(a)(b)(c)图7.53Al-Cu合金的三种晶粒组织(a)(b)(c)167.4.2共晶凝固理论一、共晶组织分类及其形成机制(一)组织形态1、按组成相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可分七种图7.54各种形态的共晶组织200×(a)片层状(b)棒状(c)球状(d)针状(e)螺旋状(f)蛛网状(g)放射状(b)(c)(d)(f)(g)(a)(e)7.4.2共晶凝固理论图7.54各种形态的共晶组织172、按组成相的α值大小分类金属-金属型(粗糙-粗糙界面)金属-非金属型(粗糙-光滑界面)非金属-非金属型(光滑-光滑界面)(二)形成机制1、金属-金属型(1)影响形貌的因素:共晶中两组成相的体积分数;两相界面的单位面积界面能(2)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2、金属-非金属型(1)形貌常具有复杂形态,如树枝状或针片状。(2)形成机理光滑与非光滑两种界面的动态过冷度不同;非金属相生长时的各向异性。图7.55共晶形核的机理(a)层片状交替形核生长(b)搭桥机制(b)(a)2、按组成相的α值大小分类图7.55共晶形核的机理(b)187.4.3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一、铸锭(件)的宏观组织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通常三个晶区组成,即外表层的细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等轴晶区。根据浇铸条件的不同,铸锭中存在的晶区数目和它们的相对厚度可以改变。细晶区柱状晶区等轴晶区图7.56金属铸锭的3个晶区示意图7.4.3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细晶区柱状晶区等轴晶19(一)表层细晶区铸锭的最外层是一层很薄的细小等轴晶区,各晶粒的取向是随机的。当金属液注入铸模后,由于壁模温度较低,表层金属液受到模壁的强烈过冷,形成大量晶核,同时,模壁及金属液中的杂质有非均匀形核的作用。特点:晶粒十分细小,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很好。但由于细晶区的厚度一般都很薄,有的只有几个毫米厚,所以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二)状晶区柱状晶区由垂直于模壁的粗大的柱状晶构成。在细晶区形成的同时,模壁温度升高,金属液冷却减慢。此外,由于细晶区结晶潜热的释放,使细晶区前沿液体的过冷度减小,形核率大大下降,此时各晶粒可较快成长,它们的生长方向是任意的,但只有那些一次晶轴垂直于模壁的晶体,因与散热方向一致而优先生长,从而长成柱状晶粒,而另一些晶轴倾斜于模壁的晶体的生长则受到阻碍而不能继续生长。特点:晶粒彼此间的界面比较平直,组织比较致密。但当沿不同方向生长的两组柱状晶相遇时,其接触面会富集较多的杂质、气泡等,因而是铸锭的脆弱结合面,当压力加工时,易于沿这些脆弱面开裂。此外,柱状晶区的性能有方向性,沿柱状晶晶轴方向的强度较高。(一)表层细晶区20(三)中心等轴晶区随柱状晶的发展,经过散热,铸锭中心部分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已比较均匀,全部降至熔点以下,再加上液态金属中的杂质等因素的作用,满足形核时对过冷度的要求,于是在整个剩余液体中同时形核。由于此时的散热已经失去了方向性,晶核在液体中可以自由生长,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大速度差不多相等,于是就长成了等轴晶。当它们长到与柱状晶相遇,全部液体凝固完毕后,就形成了明显的中心等轴晶区。特点:各个晶粒在长大时彼此交叉,枝杈间的搭接牢固。裂纹不易扩展。另外,等轴晶区不存在明显的脆弱界面,各晶粒的取向各不相同,其性能也没有方向性。这是等轴晶区的有点。但其缺点是等轴晶的树枝状晶比较发达,分枝较多,因此组织不够致密,但对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一般的铸锭,尤其是铸件,都要求得到发达的等轴晶组织。(三)中心等轴晶区21二、铸锭(件)的缺陷(一)缩孔大多数金属的液态密度小于固态密度,因此结晶时要发生体积收缩,使原来填满铸型的液态金属,凝固后就不再填满,此时如果没有液体金属继续补充的话,就会出现收缩孔洞,称为缩孔。缩孔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缩孔。金属铸锭由表及里地顺序结晶时,先结晶部分的体积收缩可以由尚未结晶的液态金属来补充,而最后结晶部分的体积收缩则得不到补充,因此整个铸锭结晶时的体积收缩都集中到了最后结晶的部分,形成了集中缩孔。集中缩孔破坏了铸锭的完整性,并使其附近含有较多的杂质,在以后的轧制过程中随铸锭整体的延伸而延伸,并不能焊合,造成废品,所以必须予以切除。大多数金属结晶时是以树枝晶方式长大的,在柱状晶合粗大的中心等轴晶形成过程中,由于树枝晶的充分发展以及各晶枝间相互穿插合封锁作用,使一部分液体被孤立分隔于各枝晶之间,凝固收缩时得不到液体的补充,于是在结晶结束后,便在这些区域形成许多分散的显微缩孔,称为疏松。疏松使铸锭的只密度降低,在一般情况下,疏松处没有杂质,表面也未被氧化,在压力加工时可以焊合。二、铸锭(件)的缺陷22(二)偏析偏析程度是评定金属材料冶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铸锭(件)中偏析不仅指组成合金的元素,还包括各种杂质元素的不平均分布特征。根据偏析的范围,铸锭(件)偏析可以分为显微偏析合区域偏析。显微偏析是指一个树枝晶内枝干之间的偏析。区域偏析是指铸锭中一个区域和另一个区域之间或柱状晶内枝晶主轴方向上的宏观偏析。1、区域偏析(1)正偏析(2)反偏析(3)比重偏析2、显微偏析(1)包晶偏析胞壁与胞心成分不均匀的现象。改善措施:退火。(2)枝晶偏析主干与枝晶间隙之间成分的不均匀性,改善措施:高温扩散退火。(3)晶界偏析柱状晶粒之间或等轴晶粒之间溶质原子富集的现象。晶界偏析对材料的冶金质量影响很大,必须充分重视。(二)偏析237.4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7.4.1固溶体的凝固理论一、正常凝固固溶体凝固的特征为平衡的液相和固相之间有成分差别,在凝固时要发生溶质的重新分布。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的比值k0称为溶质的平衡分配系数。即式中ωS、ωL分别为固、液相的平衡浓度,如果假定液相线和固相线均为直线,则k0为常数。如果随溶质浓度增加,合金凝固的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降低,则k0﹤1;反之,k0﹥1。k0越接近1,表示该合金凝固时重新分布的溶质成分与原合金成分越接近,即重新分布的程度越小。7.4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7.4.1固溶体的凝固理论24图7.43两种k0情况(a)k0﹤1(b)k0﹥1
在讨论金属合金的实际凝固问题时,一般不考虑固相内部的原子扩散,即把凝固过程中先后析出的固相成份看作没有变化,而仅讨论液相中的溶质原子混合均匀程度问题。以下讨论的均为正常凝固过程。
图7.43两种k0情况在讨论金属合金的实际25
为了便于研究,假定水平圆棒自左端向右端逐渐凝固,并假设固-液界面保持平衡。冷却极为缓慢,达到了平衡凝固状态,即在凝固过程中,在每个温度下,液体和固体中的溶质原子都能充分混合均匀,虽然先后凝固出来的固体成分不同,但凝固完毕后,固体中各处的成分均变为原合金成分C0。图7.44水平单相凝固示意图为了便于研究,假定水平圆棒自左端向右26(一)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的情况图7.45液相中只有扩散的单相结晶过程(一)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的情况图7.45液相中只有扩散27(二)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的情况圆棒从左端至右端的宏观范围内的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宏观偏析。圆棒离左端距离X处的溶质浓度:剩余液相的平均浓度:其中L:合金棒长度;C0:合金的原始浓度。图7.46液相中溶质完全混合时溶质再分配示意图(二)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的情况图7.46液相中溶质完全混28二、区域熔炼对于k0﹤1的情况,合金铸锭凝固后,溶质富集于右端,因此左端得以纯化。利用这一原理发展的区域熔炼技术,具有极好的提纯效果。区域熔炼不是把材料的棒料全部熔化,而是将棒料从一端顺序地进行局部熔化,例如用感应圈使合金棒加热熔化一段并从左端逐步向右端移动,凝固过程也随之顺序地进行。当熔化区走完一遍后,对于k0﹤1的材料,溶质杂质富集到右端。区域熔炼一次的效果虽然比正常凝固的效果小,但可反复进行多次,最后可以获得很高纯度的材料。图7.47区域熔炼和溶质分布图7.48k0=0.5时,溶质的分布与熔炼次数n和距离的关系二、区域熔炼图7.47区域熔炼和溶质分布图7.48k29三、表征液体混合程度的有效分配系数ke(一)固液边界层的溶质聚集对凝固圆棒成分的影响图7.49凝固过程中溶质的聚集现象(a)固/液边界层的溶质聚集对凝固圆棒成分的影响(b)初始过渡区的建立
三、表征液体混合程度的有效分配系数ke图7.49凝固过程30(二)初始过渡区的建立当从固体界面输出溶质的速度等于溶质从界面层扩散出去的速度时,则达到稳定状态,从凝固开始至建立稳定的边界层这一段长度称为“初始过渡区”,达到稳定状态后的凝固过程,称为稳态凝固过程。在稳态凝固过程中,固溶体溶质分布方程为:
其中Ke为有效分配系数,
式中R:凝固速度δ:边界层厚度D:扩散系数(二)初始过渡区的建立31式中R:凝固速度δ:边界层厚度D:扩散系数当凝固速度非常缓慢时,Rδ/D→0,Ke
→K0,即为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的情况。当凝固速度非常大时,e-Rδ/D→0,Ke=1,为液体中溶质仅有通过扩散而混合的情况。当凝固速度介于上面二者之间,K0<Ke<1,液体中溶质部分混合的情况。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下课件32(三)Ke方程式图解圆棒离左端距离X处的溶质浓度: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
液体中仅借扩散而混合,
液体中溶质部分混合图7.50C0合金凝固后的溶质分布曲线A水平线为平衡凝固;b线为液体中溶质完全混合;c线为液体中溶质仅扩散而混合;d线为液体中溶质部分地混合(三)Ke方程式图解图7.50C0合金凝固后的溶质分布曲33四、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一)成分过冷的概念纯金属在凝固时,其理论凝固温度(Tm)不变,当液态金属中的实际温度低于Tm时,就引起过冷,这种过冷称为热过冷。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而改变了凝固温度,这可由相图中的液相线来确定,因此,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能否产生及程度取决于液-固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溶质浓度分布和实际温度分布这两个因素。对于k0﹤1成分为C0的合金,从左向右定向凝固,当左端温度降到T0时,开始析出k0C0成分的固体,随温度降低,界面处液相和固相的浓度分别沿液相线和固相线变化,溶质仅靠扩散混合,达到稳态凝固时,固-液界面温度降至固相的Ti维持不变,这时界面上固相成分为C0,液相成分为C0/k0,而远离界面的液体成分仍为C0。界面沿液体中溶质浓度变化区距界面X处溶质浓度可表示为:四、合金凝固中的成分过冷34
从相图可知,液相线是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降低,将界面前沿不同溶质浓度所对应的液相线的温度绘制于T-X坐标中。若再将液体的实际温度液也绘在该图中为G2对应斜线,可以看出,在X=0处固液平衡温度与Ti相同,基本无过冷度,而在稍前方的液体,虽然实际温度比固-液界面处高,但却在TL(X)线之下,表明存在一定的过冷度。图7.51成分过冷的产生示意图(a)相图(b)成分过冷(c)成分过冷区图7.51成分过冷的产生示意图35(二)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假定相图的液相线为直线,其斜率为m(相当于每1%溶质浓度所降低的温度),则液相线可表示为:式中Tm为纯A的熔点,则此即界面前沿各点浓度所对应的液相线温度方程。C0成分的材料在稳态凝固时,界面温度Ti为:则而界面前沿液体的实际温度分布可表示为:(二)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36
式中G为温度梯度,它随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斜率,G增大到G1时,成分过冷消失,产生成分过冷的必要条件为T﹤TL,即:
对液体而言,D较大,Rx/D较小,则所以有:此式即为产生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从中可以看出,液体的温度梯度小,成长速度大,组元的扩散能力弱,液相线陡峭以及液相线和固相线之间的距离大,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产生成分过冷。
式中G为温度梯度,它随冷却速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斜37(三)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随着成分过冷的增大,固溶体晶体由平面状向胞状,树枝晶的形态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总是形成胞状树枝晶或树枝晶。
图7.52胞状界面的形成过程(三)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图7.52胞状界面的形38图7.53Al-Cu合金的三种晶粒组织(a)平面晶(b)胞状晶(c)树枝晶(a)(b)(c)图7.53Al-Cu合金的三种晶粒组织(a)(b)(c)397.4.2共晶凝固理论一、共晶组织分类及其形成机制(一)组织形态1、按组成相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可分七种图7.54各种形态的共晶组织200×(a)片层状(b)棒状(c)球状(d)针状(e)螺旋状(f)蛛网状(g)放射状(b)(c)(d)(f)(g)(a)(e)7.4.2共晶凝固理论图7.54各种形态的共晶组织402、按组成相的α值大小分类金属-金属型(粗糙-粗糙界面)金属-非金属型(粗糙-光滑界面)非金属-非金属型(光滑-光滑界面)(二)形成机制1、金属-金属型(1)影响形貌的因素:共晶中两组成相的体积分数;两相界面的单位面积界面能(2)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2、金属-非金属型(1)形貌常具有复杂形态,如树枝状或针片状。(2)形成机理光滑与非光滑两种界面的动态过冷度不同;非金属相生长时的各向异性。图7.55共晶形核的机理(a)层片状交替形核生长(b)搭桥机制(b)(a)2、按组成相的α值大小分类图7.55共晶形核的机理(b)417.4.3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一、铸锭(件)的宏观组织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通常三个晶区组成,即外表层的细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等轴晶区。根据浇铸条件的不同,铸锭中存在的晶区数目和它们的相对厚度可以改变。细晶区柱状晶区等轴晶区图7.56金属铸锭的3个晶区示意图7.4.3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细晶区柱状晶区等轴晶42(一)表层细晶区铸锭的最外层是一层很薄的细小等轴晶区,各晶粒的取向是随机的。当金属液注入铸模后,由于壁模温度较低,表层金属液受到模壁的强烈过冷,形成大量晶核,同时,模壁及金属液中的杂质有非均匀形核的作用。特点:晶粒十分细小,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很好。但由于细晶区的厚度一般都很薄,有的只有几个毫米厚,所以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二)状晶区柱状晶区由垂直于模壁的粗大的柱状晶构成。在细晶区形成的同时,模壁温度升高,金属液冷却减慢。此外,由于细晶区结晶潜热的释放,使细晶区前沿液体的过冷度减小,形核率大大下降,此时各晶粒可较快成长,它们的生长方向是任意的,但只有那些一次晶轴垂直于模壁的晶体,因与散热方向一致而优先生长,从而长成柱状晶粒,而另一些晶轴倾斜于模壁的晶体的生长则受到阻碍而不能继续生长。特点:晶粒彼此间的界面比较平直,组织比较致密。但当沿不同方向生长的两组柱状晶相遇时,其接触面会富集较多的杂质、气泡等,因而是铸锭的脆弱结合面,当压力加工时,易于沿这些脆弱面开裂。此外,柱状晶区的性能有方向性,沿柱状晶晶轴方向的强度较高。(一)表层细晶区43(三)中心等轴晶区随柱状晶的发展,经过散热,铸锭中心部分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已比较均匀,全部降至熔点以下,再加上液态金属中的杂质等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衣服销售员工作心得-文档
- 2025地坪、围墙工程合同
- 2025图书委托出版合同
- 2025项目合同书参考式样
- 2025年度生物科技合伙人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年度办公用房租赁合同(含家具配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保护项目经理委托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种植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商业综合体个人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上市公司股份收购及转让协议书范本3篇
- 内墙涂料工程监理实施办法
- 如何识别早期休克
- 危险化学品MSDS(聚乙烯)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件(全)全书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全幻灯片
- 纸箱类检测讲解
- DB32∕T 3216-2017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服务规范
- DB22∕T 2880-2018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规程
- 进化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 2022年新媒体编辑实战教程试题带答案(题库)
-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报告
- 【课文翻译】新人教必修三 Unit 1-Unit5 课文翻译(英汉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