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_第1页
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_第2页
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_第3页
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_第4页
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禹权恒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1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2

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己独立存在的规范。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狭窄,绪论一、中国现3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张。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trend0fthought(oranideologicaltrend),其意是指“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trendofthoughtinliterature,其意是指“文学中的思想倾向”。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4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化思潮。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特征1、首先,它是建立在崭新的历史与逻辑基点上的文化思潮。这个历史基点就是“人的发现”;逻辑基点就是“人的意识”。这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最根本的特征。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5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成了它自身的矛盾。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会化特征。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反传统,一方61、现实主义思潮2、浪漫主义思潮3、现代主义思潮4、左翼文学思潮5、自由主义思潮6、无政府主义思潮7、精神分析思潮8、世俗化思潮9、新历史主义思潮1、现实主义思潮7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史。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上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8

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现实9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现实主义信条。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主义术语在欧10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虽然昙花一现只出了六期,但其文风具论战性而产生广泛影响。被20世纪的现代主义先锋派视为保守的现实主义,在19世纪诞生之时也具有挑战文学成规的前卫品格。迪朗蒂曾明确地说:“这个可怕的术语‘现实主义’是它所代表的流派的颠覆者。说‘现实主义’派是荒谬的,因为现实主义表示关于个人性的坦率而完美的表达;成规、模仿以及任何流派正是它所反对的东西”。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虽然昙花一现11

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解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迪朗蒂和尚弗勒里继承了30年代普朗什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谎言”。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塞特和布12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达米安·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13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这强调的是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14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这位现实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辨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挑战: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15《现实主义历史》(1939)《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左拉》(1945)《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者》(1946)《欧洲现实主义研究》(1948)《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等等。首先,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客观性的涵义:“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现实主义历史》(1939)16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向深处突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面的本质因素,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其次,卢卡契并没有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理解为排除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性,他不是把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视为一面静止的镜子。卢卡契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所谓整体描17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义战斗,把福楼18

第二,典型论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第二,典型论19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的维度。第三,历史性的要求20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21法国现实主义1、司汤达对现实主义的阐发文学必须反映人民的现实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文学要真实地再现现实、展现人的心灵世界文学需要想象和创造理想2、巴尔扎克论现实主义小说应成为社会风俗的历史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作家的法则法国现实主义22

俄国现实主义别林斯基(历史的审美的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杜勃罗留波夫论“人民性”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俄国现实主义别林斯基(历史的审23

自然主义丹纳《艺术哲学》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文学地理学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丹纳《艺术哲学》24

第二节、主题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思潮。一、人性主题1、鲁迅小说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第二节、主题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25二、社会批判主题(一)一般社会现实批判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小说4、张恨水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5、巴金小说《家》《憩园》《寒夜》二、社会批判主题26(二)整体性社会批判1、茅盾小说《子夜》2、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3、老舍的文化批判《骆驼祥子》《离婚》(二)整体性社会批判27三、革命主题1、首先,与人性主题表现的人与人的对立不同,它表现的是人的群体性对立,具体说是阶级、敌我的对立,如抗战时期的抗战文学把人划分为“敌人”和“我们”,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则往往把人划分为无产阶级与对立的剥削阶级。2、其次,与社会批判主题表现人与社会的对立,主要是社会对人的打击、压制并且人是最后的失败者不同,革命主题的文学作品是表现的是人(革命者)对现存社会不合理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制度的推翻、消灭,以实现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革命理想,因此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要表现的是“人对黑暗社会的战胜”,人(革命者)是最后的胜利者。三、革命主题28再次,与人性主题对农民身上的国民性批判和社会批判主题对农民的同情不同,革命文学的作品是表现农民身上的优点,革命作家也开始对农民取平视甚至景仰的态度。最后,与人性主题和社会批判主题作品不同,革命主题作品非常强调对实际革命活动的参与性和影响性,即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再次,与人性主题对农民身上的国民性批判和社会批判主题对农民的29第三节、理论形态一、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形态1、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2、鲁迅“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二、新写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形态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形态四、“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形态第三节、30

第四节、中外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共同点:1、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4、细节描写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相结合第四节、中外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共同点:31不同点:1、更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2、更具鲜明的民族自省精神3、创作主体的个性意识淡化、群体意识强化4、对浪漫主义的兼容不同点:32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1、中国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文学,延续了传统文学的现实主义血脉,秉承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2、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价值追求方面,都秉承了古代文学的史传传统。3、传统儒家文化将文学与人格融为一体,注重道德理想在文章中的体现,形成了中国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现代作家也继承了这种对社会的责任心,在文学作品中突显自己的人格力量。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33第二章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出现的有深远影响的文学思潮。一、德国浪漫主义1、史勒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浪漫主义2、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二、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3、慈济的“消极能力”说第二章浪漫主义思潮344、雪莱《诗辩》三、法国浪漫主义1、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2、史达尔夫人对南北文学的划分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35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作者)认为:“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也不是准确的真实,而是感受的方式。”是创作主体“非常态”即不是按现实生活的逻辑,而是按想象的逻辑感受对象的方式。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作者)认为:“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36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1、主观性2、个人性3、自然性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1、主观性37中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差异1、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宗教色彩。2、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方浪漫主义“回到中世纪”的情绪。3、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的性质。中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差异1、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38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学体系1、强调主观性的艺术本质观2、强调独创性的艺术生成观3、强调自律性的艺术功能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学体系1、强调主观性的39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形态1、个性主题形态2、人性复归的主题形态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形态1、个性主题形态40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渊源1、人生哲学的传统性2、审美情趣的传统性3、艺术思维的传统性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渊源1、人生哲学的传统性41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42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43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441、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中外人士有不同的解说:

高尔基认为: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

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性”

一般文论教材则认为:浪漫主义的特质就是“理想性”1、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45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曾经46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的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多成了一般青年尚习的口号。当时簇生的文学团体多少都带有这种倾向。”这种判断并非夸张之词。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所说,“在‘五47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弥洒社、新月社等外,就连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著名作家,也无不或多或少地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弥洒社、48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曲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庐隐,则以非常接近郁达夫的笔调,用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还有许地山,则用别一种笔调,表现了浪漫主义另一方面的特色。他早期的作品《缀网劳蛛》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49

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作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这个社团中的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显示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倾向。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50

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焕发出昂首天外的英雄主义气度,如郭沫若的《女神》;

二是展示了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与苦闷的心灵,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与忧郁情调,如以郁达夫的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自我抒情小说。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51

与此同时,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组成部分的还有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和新月社。它们都受到了创造社的影响,从而极为有效地丰富了五四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浅草社(沉钟社)的作家,主要为创造社对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和真挚坦率的自我表现以及感伤主义情调所吸引。如沉钟社的陈翔鹤的小说,多以C君为主人公,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显然是受到了郁达夫小说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组成部分的还有浅草社(沉52

但,他们又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剖析,更注重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表现方法,因而更具有现代感。这正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他们“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里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但,他们又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剖析53第二阶段:20年代后期(1928—1929)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革命浪漫蒂克”文学为代表(主要是小说)。革命浪漫蒂克文学与“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二阶段:20年代后期(1928—1929)54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1)性质与作家队伍的联系性革命浪漫蒂克文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浪漫抒情文学,它的创造者很多就是创造社的成员,后来出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蒋光慈、阳翰笙、洪灵菲等,也是热情、敏感的新人,具有浪漫蒂克的气质和行动,有的甚至在当时反对浪漫主义的氛围中,仍为浪漫主义辩护,公开宣称自己是浪漫派。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55蒋光慈便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我自己便是浪漫派,凡是革命家也都是浪漫派,不浪漫谁个来革命呢?”又说:“有理想,有热情,不满足现状而企图创造出些更好的什么的,这种精神便是浪漫主义。具有这种精神的便是浪漫派。”蒋光慈对革命的理解虽然是幼稚的,但他却抓住了浪漫主义注重主观,注重激情,注重理想的特征蒋光慈便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我自己便是浪漫派,凡是革命家也56(2)风格上的相似性

当时革命浪漫蒂克文学保留了前期创造社文学的风格:放任感情,直抒胸臆,袒露作者的浪漫气质,是表现而非再现。(3)倾向上的一致性革命浪漫蒂克文学继承了创造社开创的两个传统:(2)风格上的相似性57

一个是郭沫若的浪漫英雄的传统。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气息和雄浑慷慨的激情以及狂热的复仇精神,发出了一种“粗暴的叫喊”,追求艺术上的“simpleandstrong”(朴直与强猛)。二是郁达夫的忧郁感伤的传统。

不少作品仍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诉说着一己的痛苦和哀愁。不过,又将这种个人的感伤情绪与当时的政治情绪结合了起来。孟超后来在《我所知道的灵菲》一文中说,洪灵菲“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在革命的故事中糅杂了不少的恋爱场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在风格上是受了郁达夫的影响。”一个是郭沫若的浪漫英雄的传统。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气息和雄浑58

从“区别”看,革命浪漫蒂克文学实际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向“左”延伸与发展的产物。(1)它摈弃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强化了对文学社会功利作用的认识,并将它推到了极端,从而导致了“标语”、“口号”式的文学出现。从“区别”看,革命浪漫蒂克文学实际是“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59(2)它摈弃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个性意识,强化了阶级意识与群体意识,作品表现出一种社会化、群体化的情绪。(2)它摈弃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个性意识,强化了阶级60第三阶段40年代(抗战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尾声。它们虽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但却未能掀起大浪,只能算是“小小的波浪”。从文学历史的渊源来看,它们是直接承续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余绪,在新的时期(抗战时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代表性人物是三位: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徐訏;一位是无名氏。第三阶段40年代(抗战时期)61

郭沫若承续了自己五四时期所开创的浪漫主义诗风,他40年代创作的历史剧是继《女神》之后又一次浪漫主义诗情的强烈爆发。这些历史剧想象丰富,感情奔放,气魄宏大,理性色彩浓郁,且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进剧中人物身上,常常成为“夫子自道”。郭沫若承续了自己五四时期所开创的浪漫主义诗风,他40年代创62郭沫若一方面承续了自己五四开创的浪漫主义的诗风,另一方面,也在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历史剧的创作原则上,形成了自己浪漫主义历史剧的新的特征。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郭沫若采用的是为我所需的态度,历史在郭沫若那里不是僵死的过去,而是他驰骋想象和创作才能的疆域。他是借古人的骨骸,鼓吹时代的声音,如《屈原》的反对分裂,主张团结的思想;《棠棣之花》反对暴政的爱国主义主题等。郭沫若一方面承续了自己五四开创的浪漫主义的诗风,另一方面,63在历史剧的创作原则上,郭沫若从不企图描绘历史的本来面目,而是追求一种历史的诗意,并使这种诗意融合在时代精神与作家的激情中,他把这种历史剧的创作原则概括为“失事求似”。正是这一创作原则,集中显示了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显著特征。在历史剧的创作原则上,郭沫若从不企图描绘历史的本来面目,而是64

徐訏与无名氏是两位在40年代国统区红极一时的小说作家,他们小说的创作风格非常相似。他们也承续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而又有所发展,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感情无节制的宣泄,人物和故事的凭空虚构,异域情调和神秘色彩的极力渲染,哲理、象征的刻意追求,以及华丽、浓艳的辞藻铺陈和“回到自然”情绪的流露,都明显地映射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余绪,并使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尤其是小说中)一直匮乏的奇特想象、大胆夸张、传奇色彩、玄思意味、偶然性的情节等因素,终于得以集中表现。徐訏与无名氏是两位在40年代国统区红极一时的小说作家,他们65在这个意义上说,徐訏与无名氏的小说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形态,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创作空白。这正是他们创作的价值与文学史意义之所在。在这个意义上说,徐訏与无名氏的小说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66浪漫主义思潮的主要形态

1、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2、“革命浪漫蒂克”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3、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4、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的主要形态1、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67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68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69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70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71主讲人:禹权恒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72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73

绪论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己独立存在的规范。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狭窄,绪论一、中国现74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学主张。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trend0fthought(oranideologicaltrend),其意是指“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trendofthoughtinliterature,其意是指“文学中的思想倾向”。认为是指“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坛出现的各种有特色、有一定影响75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化思潮。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特征1、首先,它是建立在崭新的历史与逻辑基点上的文化思潮。这个历史基点就是“人的发现”;逻辑基点就是“人的意识”。这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最根本的特征。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76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成了它自身的矛盾。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会化特征。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反传统,一方771、现实主义思潮2、浪漫主义思潮3、现代主义思潮4、左翼文学思潮5、自由主义思潮6、无政府主义思潮7、精神分析思潮8、世俗化思潮9、新历史主义思潮1、现实主义思潮78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史。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上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79

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一、现实80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现实主义信条。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主义术语在欧81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虽然昙花一现只出了六期,但其文风具论战性而产生广泛影响。被20世纪的现代主义先锋派视为保守的现实主义,在19世纪诞生之时也具有挑战文学成规的前卫品格。迪朗蒂曾明确地说:“这个可怕的术语‘现实主义’是它所代表的流派的颠覆者。说‘现实主义’派是荒谬的,因为现实主义表示关于个人性的坦率而完美的表达;成规、模仿以及任何流派正是它所反对的东西”。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虽然昙花一现82

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解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迪朗蒂和尚弗勒里继承了30年代普朗什抵制浪漫主义的思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谎言”。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塞特和布83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达米安·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84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这强调的是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在,这个认真心85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这位现实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辨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挑战: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86《现实主义历史》(1939)《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左拉》(1945)《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者》(1946)《欧洲现实主义研究》(1948)《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等等。首先,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客观性的涵义:“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现实主义历史》(1939)87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向深处突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面的本质因素,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其次,卢卡契并没有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理解为排除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性,他不是把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视为一面静止的镜子。卢卡契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所谓整体描88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义战斗,把福楼89

第二,典型论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第二,典型论90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的维度。第三,历史性的要求91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92法国现实主义1、司汤达对现实主义的阐发文学必须反映人民的现实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文学要真实地再现现实、展现人的心灵世界文学需要想象和创造理想2、巴尔扎克论现实主义小说应成为社会风俗的历史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作家的法则法国现实主义93

俄国现实主义别林斯基(历史的审美的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杜勃罗留波夫论“人民性”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俄国现实主义别林斯基(历史的审94

自然主义丹纳《艺术哲学》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文学地理学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丹纳《艺术哲学》95

第二节、主题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思潮。一、人性主题1、鲁迅小说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第二节、主题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96二、社会批判主题(一)一般社会现实批判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小说4、张恨水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5、巴金小说《家》《憩园》《寒夜》二、社会批判主题97(二)整体性社会批判1、茅盾小说《子夜》2、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3、老舍的文化批判《骆驼祥子》《离婚》(二)整体性社会批判98三、革命主题1、首先,与人性主题表现的人与人的对立不同,它表现的是人的群体性对立,具体说是阶级、敌我的对立,如抗战时期的抗战文学把人划分为“敌人”和“我们”,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则往往把人划分为无产阶级与对立的剥削阶级。2、其次,与社会批判主题表现人与社会的对立,主要是社会对人的打击、压制并且人是最后的失败者不同,革命主题的文学作品是表现的是人(革命者)对现存社会不合理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制度的推翻、消灭,以实现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革命理想,因此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要表现的是“人对黑暗社会的战胜”,人(革命者)是最后的胜利者。三、革命主题99再次,与人性主题对农民身上的国民性批判和社会批判主题对农民的同情不同,革命文学的作品是表现农民身上的优点,革命作家也开始对农民取平视甚至景仰的态度。最后,与人性主题和社会批判主题作品不同,革命主题作品非常强调对实际革命活动的参与性和影响性,即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再次,与人性主题对农民身上的国民性批判和社会批判主题对农民的100第三节、理论形态一、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形态1、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2、鲁迅“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二、新写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形态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形态四、“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形态第三节、101

第四节、中外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共同点:1、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4、细节描写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相结合第四节、中外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共同点:102不同点:1、更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2、更具鲜明的民族自省精神3、创作主体的个性意识淡化、群体意识强化4、对浪漫主义的兼容不同点:103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1、中国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文学,延续了传统文学的现实主义血脉,秉承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2、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价值追求方面,都秉承了古代文学的史传传统。3、传统儒家文化将文学与人格融为一体,注重道德理想在文章中的体现,形成了中国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现代作家也继承了这种对社会的责任心,在文学作品中突显自己的人格力量。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104第二章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出现的有深远影响的文学思潮。一、德国浪漫主义1、史勒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浪漫主义2、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二、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3、慈济的“消极能力”说第二章浪漫主义思潮1054、雪莱《诗辩》三、法国浪漫主义1、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2、史达尔夫人对南北文学的划分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106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作者)认为:“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也不是准确的真实,而是感受的方式。”是创作主体“非常态”即不是按现实生活的逻辑,而是按想象的逻辑感受对象的方式。波特莱尔(《恶之花》的作者)认为:“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107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1、主观性2、个人性3、自然性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1、主观性108中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差异1、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宗教色彩。2、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方浪漫主义“回到中世纪”的情绪。3、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的性质。中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差异1、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舍弃了西109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学体系1、强调主观性的艺术本质观2、强调独创性的艺术生成观3、强调自律性的艺术功能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学体系1、强调主观性的110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形态1、个性主题形态2、人性复归的主题形态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形态1、个性主题形态111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渊源1、人生哲学的传统性2、审美情趣的传统性3、艺术思维的传统性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渊源1、人生哲学的传统性112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113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114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1151、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中外人士有不同的解说:

高尔基认为: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

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性”

一般文论教材则认为:浪漫主义的特质就是“理想性”1、作为文学艺术原则与精神的浪漫主义116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曾经一度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具体说来,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激荡澎湃,成绩斐然、盛况空前的阶段。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曾经117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漫主义的风潮的确有点风靡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多成了一般青年尚习的口号。当时簇生的文学团体多少都带有这种倾向。”这种判断并非夸张之词。正如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所说,“在‘五118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弥洒社、新月社等外,就连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著名作家,也无不或多或少地显现了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当时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社团,除了创造社、浅草社、弥洒社、119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曲曲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庐隐,则以非常接近郁达夫的笔调,用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内心的主观情感。还有许地山,则用别一种笔调,表现了浪漫主义另一方面的特色。他早期的作品《缀网劳蛛》等充满浓郁的宗教意味,富于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如,冰心,她创作的小诗、散文,饱寓情感,以情取胜,吟唱出了一120

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作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这个社团中的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成仿吾的评论,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显示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倾向。当然,在这一阶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自然是121

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抒发了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的精神,焕发出昂首天外的英雄主义气度,如郭沫若的《女神》;

二是展示了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与苦闷的心灵,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氛与忧郁情调,如以郁达夫的创作为代表的一大批自我抒情小说。这个基本特征和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122

与此同时,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组成部分的还有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和新月社。它们都受到了创造社的影响,从而极为有效地丰富了五四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浅草社(沉钟社)的作家,主要为创造社对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和真挚坦率的自我表现以及感伤主义情调所吸引。如沉钟社的陈翔鹤的小说,多以C君为主人公,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性质,显然是受到了郁达夫小说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组成部分的还有浅草社(沉123

但,他们又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剖析,更注重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表现方法,因而更具有现代感。这正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所说,他们“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里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但,他们又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剖析124第二阶段:20年代后期(1928—1929)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以“革命浪漫蒂克”文学为代表(主要是小说)。革命浪漫蒂克文学与“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二阶段:20年代后期(1928—1929)125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1)性质与作家队伍的联系性革命浪漫蒂克文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浪漫抒情文学,它的创造者很多就是创造社的成员,后来出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蒋光慈、阳翰笙、洪灵菲等,也是热情、敏感的新人,具有浪漫蒂克的气质和行动,有的甚至在当时反对浪漫主义的氛围中,仍为浪漫主义辩护,公开宣称自己是浪漫派。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126蒋光慈便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我自己便是浪漫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