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落日的幻觉》是由黄天祥写的一篇说明文。它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假如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一
(一)基础知识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殷红()坠落()镶()绚丽()
衰减()尘埃()吟咏()
2、解释以下词语
(1)、日薄西山
(2)、气息奄奄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绮丽
(5)、衰减
3、读下面这首题为“假如〞的诗,细心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假如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假如你是春色,;假如你是种子,;假如你就是你,。
4、以下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早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涯。
5、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6、对比: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爱好欣赏日出,无不称赞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爱好欣赏日出,都称赞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惋惜这种漂亮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漂亮的紫光并不多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阅读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假如有机遇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悄悄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璀璨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掉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惋惜这种漂亮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调绚丽,变化多端。可是欣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早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浮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巧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来临而消失。至于漂亮的紫光,是由于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8、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9、其次段在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10、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巧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1、理解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测生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
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
三基础知识
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
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
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其次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之后点评。
2、探讨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其次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其次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终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回复“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探讨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完成课后表格。
2、探讨这几段的说明顺序。规律顺序
六课堂拓展延伸
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行比较阅读。
2、观测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观测自然,摸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调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的幻觉。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莫非古人观测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漂亮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积累字词。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3,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规律顺序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在其次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其次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漂亮、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形状,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璀璨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这些描写,像日落时太阳变大、颜色深红但没有热度、有时会出现晚霞等,我们不少人都有体会,而有些现象则不太简单观测到,可适当引导学生要勤于观测。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举例子、作对比加强文章的可信度,显明有效地说明白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5、第5段中的“这种巧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开头部分)
6、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由现象到原理的规律顺序。
7、本文的结构安排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料了其次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繁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形状以及大小。
8、对比: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爱好欣赏日出,无不称赞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人们都爱好欣赏日出,都称赞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欣赏日出的人都会称赞;其次句是一般确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2、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其次句是一般确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课堂拓展延伸:
文章最终一段没有说明原因,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会了幽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
作业:写一篇描绘日出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
幻觉:深黄、殷红暗弧、亮弧紫光变扁变大
落日
原理: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眼睛叠合折射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B、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擅长观测,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把握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莫非古人观测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漂亮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让学生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词。
2、课文题目是“落日的幻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1、在其次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
明确要点:其次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漂亮、神秘而迷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太阳好像变大了,而且颜色深黄、殷红。二是它的形状,接近地平线时也像变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时会看见璀璨的晚霞,无云时则会出现另一种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会出现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
明确要点: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由于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漂亮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
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好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
师生共同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3、在介绍幻觉现象时,依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外形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但是,原理介绍中却不是这样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要点: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料了其次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顺序,由繁杂到简单〞的规律来介绍,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形状以及大小。
4、再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明确要点: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举例子、作对比、列数字,确切生动形象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涯。
打比方、作对比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外形。
5、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回复以下问题:
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猜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要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要点: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明确要点:过渡段、承上启下
6、本文是说明文,文章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四、课堂拓展延伸:
2、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提醒: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明了自己的观测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外形、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例如: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往往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边十分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瞬间天涯出现了一道红霞,逐渐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涯升起来了,便不转瞬地望着那里。
果真,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逐渐地努力上升,到了最终,终究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十分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突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辉。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层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辨别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简单,由于我就只看见一片璀璨的亮光。
有时天涯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彩,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逐渐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宏伟的奇观么?(巴金)
日出
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灿烂的日出景象……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宛如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讶,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亮夺目,火一般鲜红,火一般猛烈,不知不觉,所有暗马上都被它照明白。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五
1、训练阅读能力,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
2、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3、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1、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
2、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顷()刻脸颊()喷嚏()嘈()杂过滤()
2、解释并把握词语
潜意识:
顷刻:
嘈杂: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绚丽:
3、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它既有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又有散文的特点。在文中,都
听到了哪几种声音?她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把关键的语句、词语勾画出来,并作适
当分析。
4、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试着写出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
其次部分(~段):
第三部分(~段):
5、细读下面语段,回复问题。
①可是,说也古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埋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由于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好多乐趣。
②可是,对一个不认真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好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假如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了吗?
(1)选文谈到了那两种生活态度?
(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解释文段①中“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句话的含义。
(3)为什么说“不认真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这种人的表现,这个成语是:。
(5)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声音?
(6)选段中说“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7)假使你走入一片森林,想象一下你会听到什么声音,请用语言描述一下。
6、学会凝听,仿写声音。
课文向我们呈现一个多么巧妙的声音世界,对声音的描写又是多么生动好玩儿啊!请同学们细心地认真地凝听几种声音,把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界刺激的本能回应。
顷刻:极短的时间。
嘈杂:(声音)杂乱,喧嚣。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指不想听取别人的看法。充,堵塞。闻,听见。
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
绚丽:璀璨漂亮。
3、略
4、第一部分(1~8段):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巧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其次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巧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好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巧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5、
(1)
A.对生活充满热心
B.对生活麻木不仁
(2)不是声音本身消失了,而是说自己习惯了这种声音,或者自己用意志拒绝了这种声音。
(3)由于他对外界的一切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这样的人当然也就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4)人云亦云
(5)选择好听的,有益的,能充实生活,使人得到好多乐趣的声音。
(6)如:走在森林中,看见了瀑布从悬崖上奔涌而下,如万马奔腾。
《落日的幻觉》优秀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说明文,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把握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
3、激发摸索精神,培养重视观测、考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把握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欣赏“幻觉图片〞,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文体。
(1)什么是事理说明文,这里的“事理〞是什么意思?(事物原理)
(2)中的“事物现象〞指的是什么?(落日的幻觉)
2、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选学生代表读,其余同学默读)
3、把握多音字:薄、殷、落。
4、完成课后表格。
三、合作探究:
1、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着找出例句
2、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3、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说说理由。(如:第一节语言的生动、形象)
(1)喜欢的同学思考题:举出类似落日幻觉的几个例子。
(2)不喜欢的同学思考题:从这篇文章能悟出什么样的哲理?
四、拓展延伸:《两小儿辩日》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落日变大〞的问题,惋惜都没有作出解释。你能试试吗?
展示图片,小组交流。
光的折射现象、背景衬托(参照物)等原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事理说明文,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大量科学现象等待大家去观测,让我们在摸索和思考中体验科学的开心!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七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个视觉小游戏:请好好数数图中有多少个小黑点?图2中红线与蓝线哪根更长?图3,位于中间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个更大?
方才的小游戏中,我们眼睛看到的与实际不一样,其实,好多时候,我们会由于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譬如“落日〞。今天,我们就随黄天祥先生一起去摸索落日的奥秘。
二、赏落日、绘落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落日图,注意细心看,认真想,看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树稍上的落日、湖边落日、大漠的落日、海上落日)欣赏了四个画面,谁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一下?(提醒:可从颜色、外形、看后的感受方面去说)
三、检查预习。
课前布置了预习,下面我要看看同学们的预习状况如何。(出示课件)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根据说明的对象、说明的目的,可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课件)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落日的幻觉)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四、自主学习,弄清落日让人产生了哪些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因。
我们知道了说明对象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注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2、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划、作标注。3你发现文章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读完思考,完成导学案中表格练习。
3、从表格中我们发现,课文先写了落日让人产生的幻觉,再写产生幻觉的原因,前面是现象,后面是本质,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根据说明文写作顺序,本文是按规律顺序来说明的。
4、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文介绍了落日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从而表明了大千世界有好多微妙,我们要学会观测生活,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五、合作探究。
本文的说明方法灵活多样,第一段中,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了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和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下面我们小组来合作探究4-7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组间巡查指导。交流学习成果。
六、揣摩语言。
在写落日产生幻觉的原因,运用了举例子、作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确切、生动地说明白成因,很有说服力,他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很有考究,下面我们来看几组句子。
这样替换行吗?
1课文原句: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改句: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其次句是一般确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2课文原句:人们都爱好欣赏日出,无不称赞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句:人们都爱好欣赏日出,都称赞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欣赏日出的人都会称赞;其次句是一般确定句,
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红色的字去掉行吗?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早多得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一般来讲〞表“寻常状况〞,不排除特别状况下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少于清早,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确切性、严密性。不能删除。
通过以上句子的探究,我们明白了,说明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确切、严密。
七、拓展延伸。
1、通过以上文章主体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漂亮的落日景象背后竟隐蔽了这么多科学道理,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漂亮的自然现象呢?(彩虹、海市蜃楼)
2、眼见果真为实吗?(课件)
假使你是“走进科学〞栏目的讲解员,你能解释以下所看到的现象吗?
3、学生谈收获。
八、作业。
1、本文是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试着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读读,课下观测日出的情景,写一段描写的文字。
2、对于太阳落山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课文中没有解释,请同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城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 蹲踞式跳远说课稿初中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汽车构造(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房屋建筑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约定工资结清协议书(2篇)
- 南京工业大学《岩体力学与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对课件分析教学课件
- 苏教版小学生五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卷
- PLC控制的自动花样音乐喷泉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建筑公司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COPD诊疗新进展
-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病案管理制度全套
- 低压工作票(共3页)
- 2阀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
- 基础图案设计(课堂PPT)
- 食堂操作工艺流程图
- 幼儿园参观学校活动方案5篇
- 关于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