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安全施工专项装预案_第1页
一期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安全施工专项装预案_第2页
一期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安全施工专项装预案_第3页
一期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安全施工专项装预案_第4页
一期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安全施工专项装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4连续墙钢筋笼吊装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什么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第四篇车站工程大墩站第二册结构与防水第一分册主体围护结构一期施工部分)》;(2)《大墩站一期施工部分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4)XX站一期施工部分主体围护结构设计图设计交底文件;(5)XX站一期施工部分主体围护结构设计图图纸会审记录;(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2003年版);(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0)《起重吊装指挥信号》(GB5082-1985);(11)《钢丝绳安全使用和维护》(GB/T29086-2012);(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13)《简明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1.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佛山轨道交通三号线XX标大墩站一期施工部分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施工。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XX站为佛山地铁三号线的第十七个站,位于荷岳路和规划文华南路交叉路口,沿规划文化南路南北向敷设,为单柱双跨两层站(局部一层),带双存车线,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42+939.868,起点里程为YDK42+545.668,终点里程为YDK43+019.268,总长473.60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轨面高程为-11.40m,标准段线间距为14m,标准段基坑宽度约19.70m,深约16.58m,本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北端设置盾构始发井,南端设置大盾构吊出井。车站主体结构分两期实施,一期施工YDK42+932.518至北端车站终点里程段,二期施工剩余南侧部分主体。一期施工时,围挡占用荷岳路北侧道路,车流往南侧半幅路导改,待北侧完成主体结构覆土后,二期开挖南侧主体基坑时,荷岳路车流往北侧半幅路导改。XX站一期基坑连续墙有40个槽段,槽段类型分为一字型、L型及T型三种类型。由于连续墙需作为结构的基坑开挖的支护结构,施工时需确保成槽、修槽、浇筑等施工质量。本站工程施工主要内容为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和车站结构土建工程。工程施工时所需要的起重吊装工序有:桩架设备安装、钢筋笼吊放、浇灌机械安装等。钢筋笼吊放主要采用135t履带式起重机整体起吊,采用25t汽车吊作为副吊协助钢筋笼起立。2.2影响因素—气候条件本区春季至初秋盛行偏南风,秋季至冬末盛行偏北或偏东风。5~10月为台风季节,占全年总数的90%以上,以7月份出现台风最多,强热带气旋多年平均1~4次,风力一般6~9级,最大风速25.8m/s。本区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寒潮、低温阴雨和强对流天气等,夏季洪涝和夏秋台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暴雨和台风为灾害性气候,对钢筋笼吊装工程施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根据吊车作业标准,当风速≥6级时应停止作业。2.3钢筋笼主要信息(1)钢筋笼重量计算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起吊安装是本工程存在的重点项目之一。钢筋笼最长为29.96米,钢筋笼含钢量约为0.18t/m3(不包括钢板),工字钢板采用10mm厚钢筋焊接,每延米重量约0.116t/m。连续墙最重钢筋笼为A01槽段钢筋笼。=1\*GB3①最大钢筋笼重量(不含钢板):29.96m×6m×0.8m×0.18t/m3=26.07t=2\*GB3②工字钢(按照伸至冠梁顶上0.6m计算):30.56m×2×0.116t/m=7.09t=3\*GB3③总重量:26.07t+7.09t=33.16t,取Gmax=33.16t计算。(2)钢筋笼配筋概况钢筋笼的主筋为C32、C28、C25,水平筋为C20,桁架斜筋为C25,剪刀筋为C25。工字钢是10mm的Q235钢板焊接而成。吊装时为了保证钢筋笼的整体稳定性,每根主吊点U型加强筋ø28、每根副吊点水平加强筋ø28、4根搁置梁点加强水平加强筋ø28。(3)连续墙种类本工程地下连续墙截面类型有一字型、L型T型三种。本方案按照最重的地连墙钢筋笼吊装方案为例,其余类型在吊装时注意吊装平衡即可。2.4机械的选择(1)施工用履带吊参数要求根据特种设备的用途、使用频率、载荷状态和工作环境,选择适应使用条件要求的相应品种(型式)的特种设备。因此为满足最不利条件下的钢筋笼吊装要求,我单位拟定采用三一重工制造的SCC1350E135t履带吊进行钢筋笼吊装施工。标准吊臂(主臂)长度为:47米;标准吊臂幅角为:15º~86º。SCC1350E履带吊性能概况如表2.5-1。表2.4-1SCC1350E履带吊主要技术参数项目单位标准配置主臂工况最大额定起重量t140最大额定起重力矩t·m668主臂长度m17~80主臂工作角度°15~86速度参数最大起重力矩m/min721主提升绳速m/min0~140副提升绳速m/min0~140主变幅速度(主臂角度由15°~86°)s90回转速度rpm0~2.2行驶速度km/h0~1.3爬坡能力%30平均接地比压MPa0.083发动机输出功率kw251额定转速km/h2200运输参数最大单件运输重量(含下节臂)t32.8运输尺寸(长×宽×高)m14.42×3.0×3.26其他参数平均接地压比压MPa0.112(2)SCC1350E整机重量表按照主臂长度44m计算整机重量,详见下表:表2.4-1SCC1350E履带吊整机重量统计部件数量部件重量(t)合计重量(t)80T起重钩×11.571.5713.5t球钩×10.470.47本体(含主臂下节臂7m)×132.832.8履带×21428中央配重×21020后配重托盘×11010主臂上节臂10m×12.792.79主臂3m中间臂×10.630.63主臂12m中间臂×21.963.92后配重×85.54444m主臂整机重量合计144.18(3)SCC1350E标准臂工况载荷表吊机在不同长度标准主臂工况及对应最小工作半径详见附件3:SCC1350E标准臂工况载荷表。2.5场地承载力本项目基坑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荷岳路北侧,采用已完成房屋拆迁地块的原地基、低洼地段回填土地段以及荷岳路北侧车行道作为施工机械行走通道,其中低洼地段回填土后进行压实会铺设砖渣层压实及采用C30混凝土进行硬化。机械行走地基承载力允许值不应大于地基极限承载力的1/2,可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公式[fa]=[fa0]+k1γ1(b-2)+k2γ2(h-3)计算。取回填土地段为最不利地段计算,回填土拟取人工填土层力学参数建议值,其中孔隙比e=0.82,天然含水率w=28.69%。由《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表3.3.3-4查得[∫a0]=165kPa,k1=0,k2=1.5,γ1=18.4,γ2=25(按照混凝土硬化面计算),b=0.95,h=2,故[fa]=165+0×18.4×(2-2)+1.5×25×(3-3)=165kPa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b—基础底面的最小边宽(m),当b<2m时,取b=2m;当b﹥10m时,取b=10m;h—基底埋置深度(m),自天然地面算起,有水流冲刷时自一般冲刷线起算;当h<3m时,取h=3m;当h/b﹥4m时,取h=4b;k1、k2—基底宽度、深度修正系数,根据基底持力层土的类别按表3.3.4确实;γ1—基底持力层土的天然重度(kN/m3);若持力层在水面以下且为透水者,应取浮重度;γ2—基底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换算时若持力层在水面以下,且不透水时,不论基底以上土透水性质如何,一律取饱和重度;当透水时,水中部分土则应取浮重度。履带吊自重约144.18t,最重钢筋笼重量约33.16t,履带吊最大工作重量为144.18+33.16=177.84t。履带接地面积S=7.06m(长)×0.95m(宽)×2=13.414m2。履带接地压强为177.84t÷13.414m2=13.2t/m2≈132kPa。结论:由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165kPa>履带吊履带接地压强最大值132kPa,因此最不利地段地基承载力满足机械行走要求。3.吊装前准备工作3.1施工人员组织(1)组织架构我项目部将针对本项目连续墙钢筋笼吊装的规模、场地条件及工程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人的钢筋笼吊装施工组织管理机构。人员组织架构图3.1-1钢筋笼吊装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图(2)人员配备=1\*GB3①项目负责1人:对施工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并对安全、质量、进度负主责。=2\*GB3②技术负责1人:制定技术方案并指导具体实施。=3\*GB3③施工负责人1人:现场指挥、监督,负责安装质量和安全的过程控制。=4\*GB3④安全主任1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检查事故隐患,及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4\*GB3④施工员2人:协助做好作业全过程的技术工作、过程控制及验收,吊装记录及总结的编制。=5\*GB3⑤安全员2人:=6\*GB3⑥履带吊司机2人:负责履带吊起重机的驾驶和起重作业。=7\*GB3⑦起重指挥2人:负责钢筋笼吊装作业全过程的指挥、协调。=8\*GB3⑧起重工4人:整个吊装过程中的起重作业,辅助起吊钢筋笼的装钢丝绳、卸扣、下放。3.2场地准备钢筋笼吊装前现场场地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履带吊工作场地,行走车道,钢筋笼加工场位置设置,救援物资的摆放和工作人员的场地均需要布置好。现场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钢筋笼制作平台根据成槽设备的数量、施工场地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在施工场地内搭设2个钢筋笼制作平台,平台尺寸为32米(长)×8米(宽)。钢筋笼制作平台采用槽钢搭接而成,在平台上根据设计的钢筋间距、插筋、预埋件及钢筋连接器的设计位置画出控制标记,以保证钢筋笼和预埋件的布设精度。(2)在吊装期间,吊装范围内凡影响吊装的拉线必须撤去。若是吊装过程所需的拉线,对吊装过程有影响时,只能分步分阶段拆去。当吊装完成后,必须马上重新拉好,保障下一阶段的安全施工。(3)有施工用电、用水的条件及消防器材。(4)在设备影响区域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周围环境以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设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3.3材料设备准备表3.3-1材料设备数量表序号名称数量规格1汽车吊1台25t2钢丝绳30条Ø21、34.5mm3扁担1条5×0.36×0.14m4卸扣20个d=60mmd=48mm5哨子4个/6对讲机4台/3.4技术准备本工程地下连续墙吊装属特种作业,作业人员均需持证上岗。参加吊装作业的人员资格应符合起重作业的相关规定。作业前应编制详尽的吊装作业技术和安全交底书,对参加吊装作业的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和安全交底,做好入场培训工作,并做好培训记录,不让任何一个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上岗作业。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下达任务的同时,必须有书面的安全注意事项及要求。(1)吊装工序交底①吊装作业前,应先检查人员配备是否齐全,是否持证上岗。②须由项目技术、安全负责人进行书面和口头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须签名确认后方可起吊。③交底内容除包括吊装作业工序外,还应有:施工场所、作业环境和季节性特点的安全注意事项。(2)吊装作业的通讯工具与联络方式必须配备哨子、对讲机等通讯工具。指挥人员通过哨子提醒驾驶室操作人员注意其手势。指挥人员站在安全合适的角度,通过哨子或手势同操作人员进行联络,协调配合保证吊装作业的安全进行。3.5其它准备(1)参与吊装作业的人员要认真了解和熟悉现场条件和周边环境。(2)对现场各类地下管线进行了解,并做好标识和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邻近树木是否影响吊装作业进行了解,如果对吊装作业有影响应及时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3)对现场不能满足吊车作业的不良地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4)吊装作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索具应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5)现场吊装作业采用口哨和对讲机进行指挥和联络。4.吊装工艺4.1吊装流程吊装施工总体流程如图4.1-1:图4.1-1吊装流程图4.2工艺要点4.2.1吊具的设置(1)吊装钢筋笼扁担梁用钢结构焊接加工箱型结构,截面为140mm×360mm,扁担长度为5.0m,所有焊缝采用满焊,见图4.2-1。图4.2-1扁担梁的立体图(2)吊绳分别采用ø34.5mm、ø21.5mm钢丝绳。(3)采用16个ø48mm卸扣,2个ø60mm卸扣,吊耳采用ø28钢筋(4)钢筋笼吊点均采用ø28钢筋制作,主吊点为4个,副吊点4个。(5)钢筋笼的吊点位置、起吊方式和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4.2.2吊点位置如果吊点位置计算不准确,对钢筋笼会产生较大挠曲变形,使焊缝开裂,整体结构散架,无法起吊,甚至会造成事故发生。因此吊点位置的确定是吊装过程的一个关键步骤。吊点的选择要根据钢筋笼的几何构造、重心位置等因素考虑,保证起钢筋笼时的平稳。选取吊点时还应注意钢丝绳向上提升时,钢筋笼不会碰撞吊臂端部滑轮等部件,以免发生吊车损坏、重物坠落等事故。吊距的选择除保证钢筋笼稳定外,还应保证钢丝绳与钢筋笼的夹角不小于30º。现以最重槽段钢筋笼为例阐述。4.2.3根据钢筋笼重量以及现场吊机的实际情况,钢筋笼采用135t履带吊配合滑轮组起吊,可简化为如图受力形式,其弯矩如下图所示。图4.2-2钢筋笼纵向吊装受力简图图4.2-3钢筋笼纵向吊装弯矩图由上图所示:最大正弯矩与负弯矩大小相等时钢筋笼所受弯矩变形最小,查二跨不等跨连续梁弯矩表得:当L2=1.6L1时,最大正弯矩与负弯矩近似相等,吊点B布置在L2=1.6L1的位置时是比较合理的。考虑利于吊装,将吊点靠近钢筋笼顶端部,则吊点布置如下图所示。A点为纵向吊点,其他三个吊点并排A点横向依次布置。图4.2-4顶端吊点布置图4.2.4根据每个钢筋笼布置间距为1.5m的4个桁架,横向吊点选择布置4个点,分别布置在4个桁架上。吊点设置采用φ28钢筋加工成V型钢筋并与主桁架满焊(图4.2.4-1钢筋笼桁架剖面图,图4.2.4-2钢筋笼桁架平面图图4.2-6钢筋笼桁架平纵面图4.2.5(1)异形钢筋笼在吊装时应增设斜拉杆防止钢筋笼在吊搬过程中发生变形,其设置位置见下列示意图,拐角幅钢筋笼除设置纵横向起吊桁架和吊点外,另增设“人”字桁架和斜拉杆进行加强,以防钢筋笼在空中翻转时角度发生变形。拐角处钢筋笼加强方法见拐角钢筋笼加强方法如下图所示。图4.2-7拐角钢筋加强方法示意图(2)每幅标准槽段钢筋笼应设置不少于4道桁架以满足起吊时吊索栓绑的需要。(3)在每个吊点处增设φ28拉筋,其作用是在水平起吊过程中将起吊力量分布至下层钢筋网片,防止局部受力较大产生变形。4.3吊装程序(1)吊车进场,选好停靠点。起吊位置应选择周围没有架空线路,与钢筋笼适当距离,地质状况较好的位置。路面应平整,保证吊车平稳。(2)选取、固定好吊点,根据已经算好选定的横面的吊点,依次绑扎好钢丝绳。(3)匀速地缓慢地先将钢筋笼吊起离地面20~50cm停止提升,进行下列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稳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再作业。对于有晃动的钢筋笼,必须拴拉绳来控制其稳定。(4)吊机开始慢慢起吊,吊臂升起的同时吊机慢慢往前挪动,并控制好吊臂角度和防止钢筋笼剧烈晃动,直到整个钢筋笼垂直站立为止方可整体吊起。(5)吊机慢慢旋转角度使钢筋笼位于槽段的正上方并平行于导墙方向,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慢慢将钢筋笼放入槽段内。(6)当钢筋笼下放到接近吊点位置时,用两条扁担横穿钢筋笼并架于导墙上,然后吊臂下放将整个钢筋笼架于槽钢上,将四个竖吊点松开后,采用预先扣好的两根钢丝绳缓慢起吊,待两条工字钢刚好离开地面,取出工字钢,然后慢慢放下,使整个钢筋笼进入槽段内。(7)吊装施工说明:=1\*GB3①钢筋笼起吊主要采用主吊钩整体起吊的方式,采用135t履带吊配合滑轮组起吊,采用25t汽车吊辅助起吊。=2\*GB3②起吊时,主吊钩慢慢提升,待钢筋笼由水平状态转换成主钩单独垂直吊状态,然后由主钩将钢筋笼吊放入槽。=3\*GB3③钢筋笼就为后必须复核钢筋笼顶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利用钢筋笼顶端的槽钢搁置在导墙上。副副吊位置主吊位置图4.3-1钢筋笼吊装示意图(一)图4.3-2钢筋笼吊装示意图(二)4.4吊装工序流程图吊装作业工序流程图如下:图4.4-1吊装工序流程图4.5吊装过程中起吊钢筋笼稳定措施(1)起吊钢筋笼前,先将起吊范围内人员清场,钢筋笼应用钢丝绳绑扎平稳牢固。(2)钢筋笼提升和降落速度要均匀,严禁忽慢忽快和突然制动。(3)左右回转动作要平稳,回转未停稳前不得作反向动作。(4)若钢筋笼有晃动时,须用事先绑好的拉绳加以控制。(5)雨天作业时,应先经过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6)风力达六级以上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5.吊装工作的安全施工组织机构针对吊装作业施工项目部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保施工安全,具体安排如下:组长:赖伟文副组长:李江、尹富组员:何振宁、周儒、蒋海兵、李宇飞、翟洪军、梁善锋其中具体现场吊装安全管理工作由副组长负责实施,对于起重吊装特种作业工人的日常教育培训以及管理工作由项目部安全主管尹富负责6.安全技术措施6.1坚决执行钢丝绳的安全使用及报废规定(1)为保证钢丝绳使用安全,必须在选用、操作维护方面做到下列各点:①选用钢丝绳要合理,不准超负荷使用;②经常保持钢丝绳清洁,定期涂抹无水防锈油或油脂。钢丝绳使用完毕,应用钢丝刷将上面的铁锈、脏垢刷去,不用的钢丝绳应进行维护保养,按规格分类存放在干净的地方。在露天存放的钢丝绳应在下面垫高,上面加盖防雨布罩;③钢丝绳在卷筒上缠绕时,要逐圈紧密地排列整齐,不应错叠或离缝。(2)钢丝绳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报废和更新:①钢丝绳断丝现象严重,断丝数在一个节距中超过10%;②断丝的局部聚集;③当钢丝磨损或锈蚀严重,直径减小达到其直径的40%时,应立即报废;④钢丝绳失去正常状态,产生死弯、严重变形、绳芯挤出等情况时,须立即报废。6.2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项目部对起重吊装作业人员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对在用的设备及其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经常性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同时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购销合同(或租赁合同)、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安装使用说明书、备案证明等原始资料;(2)定期检验报告、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定期维护保养记录、维修和技术改造记录、运行故障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等运行资料;(3)历次安装验收资料。6.3吊装作业警戒区的设立与警戒人员(1)起重吊装作业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划定危险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2)除设置标志外,还应视现场作业环境,专门设置监护人员,防止高处作业或交叉作业时造成的落物伤人事故。6.4严格遵守起重吊装安全操作规程(1)起重吊装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操作人员应按照指挥人员的信号进行作业,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同时,操作人员应按照起重作业“十不吊”安全规定进行作业:指挥信号不明不吊;超负荷或物体重量不明不吊;斜拉重物不吊;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不吊;重物下站人不吊;重物埋在地下不吊;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不吊;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不吊;重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时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2)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露天作业。在雨过后或雨中作业时,应先经过试吊,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3)作业前设备应伸出全部支腿,撑脚下必须垫方木。调整机体水平度,无荷载水准泡居中。支腿的定位销必须插上。底盘为弹性悬挂的起重机,放支腿前应先收紧稳定器。(4)调整支腿作业必须在无荷载时进行,将已经伸出的臂杆缩回并转至正前方或正后方,作业中严禁板动支腿操纵阀。(5)作业中出现支腿沉陷、起重机倾斜等情况,必须立即放下吊物,经调整、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继续作业。(6)起重机作业时,起重臂和重物下方严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过。重物吊运时,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严禁用起重机载运人员。(7)起重机行驶和工作的场地应保持平坦坚实,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8)起重机严禁超载使用。如果用两台起重机同时起吊一件重物时,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两车的升降速度要保持相等,其物件的重量不得超过两车所允许的起重量总和的75%,绑扎吊索时要注意负荷的分配,每车分担的负荷不能超过所允许的最大起重量的80%。(9)起重机在工作时,吊钩与滑轮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卷扬过限把钢丝绳拉断或起重臂后翻。在起重臂起升到最大仰角和吊钩在最低位置时,卷扬筒上的钢丝绳应至少保留三圈以上。(10)起重臂仰角不得小于30°,起重机在载荷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起落起重臂。严禁在起重臂起落稳妥前变换操纵杆。(11)起重机启动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1\*GB3①各安全保护装置和指示仪表齐全完好;=2\*GB3②钢丝绳及连接部位符合规定;=3\*GB3③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及冷却水添加充足;=4\*GB3④各连接件无松动;(12)重物起吊时,司机的脚应放在制动器踏板上,并严密注意起吊物的升降,勿使起重吊钩到达顶点。(13)起吊最大或接近额定重量时,吊车必须置于坚硬而水平的地面上,如地面松软和不平时应采取措施。起吊时的一切动作应以缓慢的速度进行,禁止同时进行两种动作。(14)吊物行走时,地面应坚实平坦,起重臂应在履带正前方,重物离地高度不得超过0.5米,回转机构、吊钩的制动器必须刹住。吊车禁止作运输机械使用。(15)空车行走转向时不得过快过急。下坡时严禁空档滑行。(16)在基坑边工作时,机身与坑边根据土质情况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以防塌方。(17)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吊物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缘应满足水平安全距离。表6.4-1起重机与外电架空线路安全距离输电线路电压<1KV10KV35KV110KV220KV垂直距离1.5m3.0m4m5m6m水平距离1.5m2.0m3.5m4m6m(18)吊车行走时。避免在松软或不能承受重压的管、沟、地面上行驶,以防翻倒或压坏管、沟。如果必须通过,应在地面上铺上结实的木板。(19)吊车不能在斜坡上横向运行,更不允许朝坡的下方转动起重臂,如果必须运行或转动时,应将机身垫平。(20)工作完毕后,应关闭发动机,操纵杆放到空档位置,将各制动器刹死。冬季应将冷却水放尽。并将驾驶室门窗锁住。(21)履带吊车必须遵守吊车机械的一般安全技术规程。附件1:起重吊运指挥信号1名词术语通用手势信号——指各种类型的起重机在起重吊运中普遍适用的指挥手势。专用手势信号——指具有特殊的起升、变幅、回转机构的起重机单独使用的指挥手势。吊钩(包括吊环、电磁吸盘、抓斗等)——指空钩以及负有载荷的吊钩。起重机“前进”或“后退”——“前进”指起重机向指挥人员开来;“后退”指起重机离开指挥人员。前、后、左、右在指挥语言中,均以司机所在位置为基准。音响符号:“——”表示大于一秒钟的长声符号,“●”表示小于一秒钟的短声符号。“○”表示停顿的符号2指挥人员使用的信号2.1手势信号2.1.1通用手势信号2.1.1.1“预备”(注意)手臂伸直,置于头上方,五指自然伸开,手心朝前保持不动(图1)。2.1.1.2“要主钩”单手自然握拳,置于头上,轻触头顶(图2)2.1.1.3“要副钩”一只手握拳,小臂向上不动,另一只手伸出,手心轻触前只手的肘关节(图3)2.1.1.4“吊钩上升”小臂向侧上方伸直,五指自然伸开,高于肩部,以腕部为轴转动(图4)2.1.1.5“吊钩下降”手臂伸向侧前下方,与身体夹角约为30°,五指自然伸开,以腕部为轴转动(图5)。2.1.1.6“吊钩水平移动”小臂向侧上方伸直,五指并拢手心朝外,朝负载应运行的方向,向下挥动到与肩相平的位置(图6)。图1“预备”(注意)图2“要主钩”图3“要副钩”图3“吊钩上升”图5“吊钩下降”图6“吊钩水平移动”2.1.1.7“吊钩微微上升”小臂伸向侧前上方,手心朝上高于肩部,以腕部为轴,重复向上摆动手掌(图7)。2.1.1.8“吊钩微微下落”手臂伸向侧前下方,与身体夹角约为30°,手心朝下,以腕部为轴,重复向下摆动手掌(图8)。2.1.1.9“吊钩水平微微移动”小臂向侧上方自然伸出,五指并拢手心朝外,朝负载应运行的方向,重复做缓慢的水平运动(图9)。图7“吊钩微微上升”图8“吊钩微微下落”图9“吊钩水平微微移动”2.1.1.10“微动范围”双小臂曲起,伸向一侧,五指伸直,手心相对,其间距与负载所要移动的距离接近(图10)。2.1.1.11“指示降落方位”五指伸直,指出负载应降落的位置(图11)。图10“微动范围”图11“指示降落方位”2.1.1.12“停止”小臂水平置于胸前,五指伸开,手心朝下,水平挥向一侧(图12)。2.1.1.13“紧急停止”两小臂水平置于胸前,五指伸开,手心朝下,同时水平挥向两侧(图13)。2.1.1.14“工作结束”双手五指伸开,在额前交叉(图14)。图12“停止”图13“紧急停止”图14“工作结束”2.1.2专用手势信号2.1.2.1“升臂”手臂向一侧水平伸直,拇指朝上,余指握拢,小臂向上摆动(图15)。2.1.2.2“降臂”手臂向一侧水平伸直,拇指朝下,余指握拢,小臂向下摆动(图16)。2.1.2.3“转臂”手臂水平伸直,指向应转臂的方向,拇指伸出,余指握拢,以腕部为轴转动(图17)。图15“升臂”图16“降臂”图17“转臂”2.1.2.4“微微伸臂”一只小臂置于胸前一侧,五指伸直,手心朝下,保寺不动。另一手的拇指对着前手手心,余指握拢,做上下移动(图18)。2.1.2.5“微微降臂”一只小臂置于胸前的一侧,五指伸直,手心朝上,保持不动,另一只手的拇指对着前手心,余指握拢,做上下移动(图19)。2.1.2.6“微微转臂”一只小臂向前平伸,手心自然朝向内侧。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向前只手的手心,余指握拢做转动(图20)。图18“微微伸臂”图19“微微降臂”图20“微微转臂”2.1.2.7“伸臂”两手分别握拳,拳心朝上,拇指分别指向两则,做相斥运动。(图21)。2.1.2.8“缩臂”两手分别握拳,拳心朝下,拇指对指,做相向运动(图22)。2.1.2.9“履带起重机回转”一只小臂水平前伸,五指自然伸出不动。另一只小臂在胸前作水平重复摆动(图23)。图21“伸臂”图22“缩臂”图23“履带起重机回转2.1.2.10“起重机前进”双手臂先后前平伸,然后小臂曲起,五指并拢,手心对着自己,做前后运动(图24)。2.1.2.11“起重机后退”双小臂向上曲起,五指并拢,手心朝向起重机,做前后运动(图25)。2.1.2.12“抓取”(吸取)两小臂分别置于侧前方,手心相对,由两侧向中间摆动(图26)。图24“起重机前进”图25“起重机后退”图26“抓取”图27“释放”图28“翻转”图29“微速起钩”2.1.2.13“释放”两小臂分别置于侧前方,手心朝外,两臂分别向两侧摆动(图27)。2.1.2.14“翻转”一小臂向前曲起,手心朝上,另一小臂向前伸出,手心朝下,双手同时进行翻转(图28)。2.1.3船用起重机(或双机吊运)专用的手势信号2.1.3.1“微速起钩”两小臂水平伸出侧前方,五指伸开,手心朝上,以腕部为轴,向上摆动。当要求双机以不同的速度起升时,指挥起升速度快的一方,手要高于另一只手(图29)。2.1.3.2“慢速起钩”两小臂水平伸向前侧方,五指伸开,手心朝上,小臂以肘部为轴向上摆动。当要求双机以不同的速度起升时,指挥起升速度快的一方,手要高于另一只手(图30)。2.1.3.3“全速起钩”两臂下垂,五指伸开,手心朝上,全臂向上挥动(图31)。2.1.3.4“微速落钩”两小臂水平伸向侧前方,五指伸开,手心朝下,手以腕部为轴向下摆动。当要求双机以不同的速度降落时,指挥降落速度快的一方,手要低于另一只手(图32)。图30“慢速起钩”图31“全速起钩”图32“微速落钩”2.1.3.5“慢速落钩”两小臂水平伸向前侧方,五指伸开,手心朝下,小臂以肘部为轴向下摆动。当要求双机以不同的速度降落时,指挥降落速度快的一方,手要低于另一只手(图33)。2.1.3.6“全速落钩”两臂伸向侧上方,五指伸出,手心朝下,全臂向下挥动(图34)。2.1.3.7“一方停止,一方起钩”指挥停止的手臂作“停止”手势;指挥起钩的手臂侧作相应速度的起钩手势(图35)。图33“慢速落钩”图34“全速落钩”图35“一方停止,一方起钩”图36“一方停止,一方落钩”2.1.3.8“一方停止,一方落钩”指挥停止的手臂作“停止”手势,指挥落钩的手臂则作相应速度的落钩手势(图36)。2.2旗语信号2.2.1“预备单手持红绿旗上举(图37)。图37“预备”图38“要主钩”图38“要副钩”2.2.2“要主钩”单手持红绿旗,旗头轻触头顶(图38)。2.2.3“要副钩”一只手握拳,小臂向上不动,另一只手拢红绿旗,旗头轻触前只手的肘关节(图39)。2.2.4“吊钩上升绿旗上举,红旗自然放下(图40)。2.2.5“吊钩下降绿旗拢起下指,红旗自然放下(图41)。图40“吊钩上升”图41“吊钩下降”图42“吊钩微微上升”2.2.6“吊钩微微上升绿旗上举,红旗拢起横在绿旗上,互相垂直(图42)。2.2.7“吊钩微微下降绿旗拢起下指,红旗横在绿旗下,互相垂直(图43)。图43“吊钩微微下降”图42“升臂”图43“降臂”2.2.8“升臂红旗上举,绿旗自然放下(图44)2.2.9“红旗拢起下指,绿旗自然放下(图45)2.2.10“转臂红旗拢起,水平指向应转臂的方向(图46)。2.2.11“微微升臂红旗上举,绿旗拢起横在红旗上,互相垂直(图47)。2.2.12“微微降臂红旗拢起下指,绿旗横在红旗下,互相垂直(图48)。图46“转臂”图47“微微升臂”图48“微微降臂”2.2.13“微微转臂红旗拢起,横在腹前,指向应转臂的方向;绿旗拢起,竖在红旗前,互相垂直(图49)。2.2.14“伸臂两旗分别拢起,横在两侧,旗头外指(图50)。2.2.15“缩臂两旗分别拢起,横在胸前,旗头对指(图51)。图49“微微转臂”图50“伸臂”图51“缩臂”2.2.16“微动范围两手分别拢旗,伸向一侧,其间距与负载所要移动的距离接近(图52)。2.2.17“指示降落方位单手拢绿旗,指向负载应降落的位置,旗头进行转动(图53)。2.2.18“履带起重机回转一只手拢旗,水平指向侧前方,另只手持旗,水平重复挥动(图54)。2.2.19“起重机前进”两旗分别拢起,向前上方伸出,旗头由前上方向后摆动(图55)。2.2.20“起重机后退”两旗分别拢起,向前伸出,旗头由前方向下摆动(图56)。图52“微动范围”图53“指示降落方位”图54“履带起重机回转”2.2.21“停止单旗左右摆动,另一面旗自然放下(图57)。图55“起重机前进”图56“起重机后退”图57“停止”2.2.22“紧急停止双手分别持旗,同时左右摆动(图58)。2.2.23“工作结束两旗拢起,在额前交叉(图59)。图58“紧急停止”图59“工作结束”2.3音响信号2.3.1“预备”、“停止一长声——2.3.2“上升二短声●●2.3.3“下降三短声●●●2.3.4“微动断续短声●○●○●○●2.3.5“紧急停止急促的长声________________2.4起重吊运指挥语言2.4.1起重机的状态指挥语言开始工作开始停止和紧急停止停工作结束结束2.4.2吊钩的移动指挥语言正常上升上升微微上升上升一点正常下降下降微微下降下降一点正常向前向前微微向前向前一点正常向后向后微微向后向后一点正常向右向右微微向右向右一点正常向左向左微微向左向左一点2.4.3转台的回转指挥语言正常右转右转微微右转右转一点正常左转左转微微左转左转一点2.4.4臂架的移动指挥语言正常伸长伸长微微伸长伸长一点正常缩回缩回微微缩回缩回一点正常升臂升臂微微升臂升一点臂正常降臂降臂微微降臂降一点臂3司机使用的音响信号3.1“明白”——服从指挥一短声●3.2“重复”——请求重新发出信号二短声●●3.3“注意”长声————4信号的配合应用4.1指挥人员使用音响信号与手势或旗语信号的配合。4.1.1在发出2.3.2“上升”音响时,可分别与“吊钩上升”、“升臂”、“伸臂”、“抓取”手势或旗语相配合。4.1.2在发出2.3.3“下降”音响时,可分别与“吊钩下降”、“降臂”、“缩臂”、“释放”手势或旗语相配合。4.1.3在发出2.3.4“微动”音响时,可分别与“吊钩微微上升”、“吊钩微微下降”、“吊钩水平微微移动”、“微微升臂”、“微微降臂”手势或旗语相配合。4.1.4在发出2.3.5“紧急停止”音响时,可与“紧急停止”手势或旗语相配合。4.1.5在发出2.3.1音响信号时,均可与上述未规定的手势或旗语相配合。4.2指挥人员与司机之间的配合4.2.1指挥人员发出“预备”信号时,要目视司机,司机接到信号在开始工作前,应回答“明白”4.2.2指挥人员在发出“要主钩”、“要副钩”、“微动范围”手势或旗语时,要目视司机,同时可发出“预备”4.2.3指挥人员在发出“工作结束”的手势或旗语时,要目视司机,同时可发出“停止”音响信号,司机接到信号后,应回答“明白”4.2.45对指挥人员和司机的基本要求5.1对使用信号的基本规定5.1.1指挥人员使用手势信号均以本人的手心,手指或手臂表示吊钩、臂杆和机械位移的运动方向。5.1.25.1.35.1.45.1.55.1.6指挥人员用“起重吊运指挥语言”5.2指挥人员的职责及其要求:5.2.15.2.25.2.35.2.45.2.55.2.65.2.75.2.8在开始起吊负载时,应先用“微动”信号指挥。待负载离开地面100~200mm稳妥后,再用正常速度指挥。必要时。在负载降落前,也应使用“微动”5.2.9指挥人员应佩带鲜明的标志,如标有“指挥”5.2.105.3起重机司机的职责及其要求5.3.1司机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当指挥信号不明时,司机应发出“重复”5.3.25.3.35.3.45.3.5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6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6.1对起重机司机和指挥人员,必须由有关部门进行本标准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能操作或指挥。6.2音响信号是手势信号或旗语的辅助信号,使用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是否采用。6.3指挥旗颜色为红、绿色。应采用不易退色、不易产生褶皱的材料。其规定:面幅应为400×500mm,旗杆直径应为25mm,旗杆长度应为500mm。6.4本标准所规定的指挥信号是各类起重机使用的基本信号。如不能满足需要,使用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补,但增补的信号不得与本标准有抵触。附件2:吊装安全性验算一、履带吊起吊钢筋笼验算图1履带吊吊装钢筋笼需控制安全起吊的尺寸要求图L—标准主臂长,取值44m;h1—起重滑轮组定滑轮到吊钩中心距离;h2—扁担吊索钢丝绳高度,取值3500mm;h3—扁担净高,取值300mm;h4—钢筋笼吊索高度,取值1500mm;h5—钢筋笼高度(含吊筋长度),取值29960mm;α—主臂幅角,取值15º~86º;a—钢扁担距起重臂净距,最小值500mm;b—钢筋笼距地面净距,最小值1000mm;h—起重臂下轴距地面的高度,定值20H—标准吊臂最高点距地面高度;R—吊机工作半径。履带吊起吊钢筋笼需满足图1:履带吊机起吊钢筋笼需控制要求,具体如下:钢扁担距起重臂净距:a≥500mm;钢筋笼距地面净距:b≥1000mm;起吊总重量(钢筋笼及钢扁担、滑轮等起吊相关设备总重量):钢筋笼最大重量:最重钢筋笼为33.16t;施工中需钢扁担、起吊滑轮、钢丝绳等辅助设施等约重2.4t,则:起吊总重量按35.56t取值。钢筋笼最小起吊要求,需满足:a=500mm,b=1000mm。S=1115/sinα+500+350=850+1115/sinαh1+h2=S×tanα=850×tanα+1115×tanα/sinα则:H=h1+h2+h3+h4+29960+b=S×tanα+300+1500+29960+b=S×tanα+31760+b同时:H=h+L×sinα=2000+L×sinα故:L=(S×tanα+31760+1000-2000)/sinα=850/cosα+1115/(cosα×sinα)+31760/sinα吊机工作半径:R=L×cosα=850+1115×sinα+31760/tanαα取值范围为25°~86°,L=16~76m,R=6m~44取值情况详见表1:α与L、R的关系对照表。表1α与L、R的关系对照表序号α(°)L(m)R(m)L取值(m)112578.99965.57177122676.22662.76674132773.6686030357.72071152969.11255.44068163067.07653.30065173165.18351.28665183263.41749.38762193361.76847.59259203460.22745.89159213558.78344.27756223657.42942.74256233756.15841.27956243854.96439.88453253953.84138.54953264052.78437.27250274151.78836.04750284250.85134.87050294349.96733.73947304449.13332.64947314548.34831.59847324647.60730.58447334746.90829.60444344846.25028.65544354945.63027.73544365045.04726.84444375144.49825.97844385243.9832550024.31741405443.04823.51941415542.62722.74241425642.23521.98341435741.87121.24141445841.53620.51741455941.22819.80841466040.94819.11338476140.69618.43238486240.47117.76538496340.27417.10938506440.10516.46538516539.96615.83138526639.85615.20838536739.77814.59438546839.73413.98838556939.72413.39238567039.75312.80238577139.82312.22038587239.93911.64538597340.10611.07638607440.33210.51338617540.6259.95538627640.9969.40238637741.4618.85341647842.0408.30941657942.7627.76841668043.6657.23141678144.8066.69644688246.2706.16544698348.1915.63547708450.7925.10850718554.4764.58253728660.0464.05759说明:1、当α=25.0°~55.0°,L值随α增大而减小;当α=55.0°~86.0°,L值随α增大而增大;2、当α=25.0°~86.0°,R值随α增大而减小。当L=44m时,当满足a=500mm,b≥1000mm时,可以确定钢筋笼起吊高度满足要求S=1150/sinα+500+350=850+1115/sinαh1+h2=S×tanα=850×tanα+1115×tanα/sinα则:H=h1+h2+h3+h4+29960+b=S×tanα+300+1500+29960+b=S×tanα+31760+b同时:H=h+L×sinα=2000+L×sinα故:b=L×sinα+2000-31760-S×tanα=44000×sinα-850×tanα-1115×tanα/sinα-31760吊机工作半径:R=L×cosα=44000×cosαα≥55°时:b≥1125mm≥1000mm(α=55°时,b=1125mm),R≤25.24m,查SCC1350E标准臂工况载荷表,当L=44m,R≤12m时,可以起吊重量:44.1t≥37.13t(钢筋笼最大重量,含吊具及80T起重钩),满足钢筋笼起吊高度条件。二、地基承载力验算当吊车起吊钢筋笼时,钢筋笼重量M1=33.16t,施工中钢扁担滑轮钢丝绳等辅助设备重量M2=2.4t,履带吊自重M3=144.18t,履带吊接地长度×履带板宽度为7060×950mm,即接地面积为S=2×7.06×0.95=13.414m2。因此履带吊在吊起钢筋笼时,压强:(M1+M2+M3)g/S=(33.16+2.4+144.18)×1000×9.8/13.414=131kPa<165kPa(场地承载力),满足承载力要求。三、吊具钢丝绳验算3.1上部钢丝绳的选用和验算本工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选用ø34.5mm的钢丝绳。最重钢筋笼以35.56t(包括钢扁担、起吊滑轮、钢丝绳等辅助设施)计算,Q=355.6KN;采用4根钢丝绳起吊,每根长度2m。扁担吊索钢丝绳高度为h2=3500mm,扁担长度为5000mm,扁担吊点两端各悬臂长1150mm,β为钢丝绳分支与水平线间夹角,sinβ=每根钢丝绳的拉力S=(Q/4sinβ)=355.6/(4×0.74)=120.14KN;对照钢丝绳的主要技术规格,ø34.5mm、公称抗拉强度为1700mpa的钢丝绳(6×37)的破断拉力总和为758KN。考虑到钢丝绳荷载不均匀影响需乘上一个安全系数C,则:钢丝绳破断拉力P=换算系数C(C取0.82)乘以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即P=758×0.82=621.56KN选用ø34mm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为K=5.0。容许拉力T=P/K=621.56/5=124.312KN根据计算结果实际拉力124.312KN小于钢丝绳的容许拉力120.14KN经计算选用ø34.5mm公称抗拉强度为1700mpa的钢丝绳符合安全要求。3.2钢扁担验算在钢筋笼重力荷载作用下,钢扁担类似于两端悬臂的简支梁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横向四点吊装情况下,支点外移时偏于安全的取其最大正弯矩验算:Mmax=0.5G×1.8-0.25G×1.4=0.65×33.16×1000×10=2.15×105N·m,钢扁担最大弯曲内力为δ=My/I=2.15×105×0.18/(0.16×0.363/12)=8.02MPa<fy=235MPa,钢扁担受力安全;悬臂状态时扁担最大负弯矩Mmin=0.25G×0.8=0.2GN.m=0.2×33.16×1000×10N·m==6.63×104N·mδ=My/I=4.8×104×0.18/(0.16×0.363/12)=6.63MPa<fy=235MPa。满足安全要求。3.3滑轮组验算本工程起吊的钢扁担下悬挂4个10t滑轮组,按4点起吊则可以算出滑轮受力F滑轮=35.56t/4=8.9t<10t,可以满足起重要求。3.4下部钢丝绳验算起吊时,采用滑轮组吊装,选用4条ø21.5mm的钢丝绳。最重钢筋笼以33.16t计算,Q=331.6KN;采用4根钢丝绳起吊,n为钢丝绳根数;由于采用滑轮组,故每根钢丝绳所受力为滑轮的一半,即:每根钢丝绳的拉力S=(Q/n)/2=(331.6/4)/2=41.45KN;对照钢丝绳的主要技术规格,ø21.5mm公称抗拉强度为1700mpa的钢丝绳(6×37钢丝绳破拉力P=换算系数C(C取0.82)乘以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即P=296×0.82=242.72KN选用ø21.5mm容许拉力T=P/K=242.72/5=48.54KN根据计算结果实际拉力41.45KN小于钢丝绳的容许拉力48.54KN经计算选用ø21.5mm公称抗拉强度为1700mpa3.5索具验算(1)扁担上部设置2个GD21直径d=60mm的索具(卸扣)索具(卸扣)GD21直径为d=60mm的横销直径d1=71mm,验算抗剪承载力,每个索具按承受实际重量Q1/n=35.56/2=17.78t。安全荷重205800N=20.58t﹥17.78t,能满足承载力要求。(2)扁担下部设置8个GD14直径d=48mm的索具(卸扣)分布在4个竖吊点与4个主吊点上。每个吊点所受的力F点=33.16/8=4.145t。安全荷重137200N=13.72t﹥4.145t,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四、吊点验算主吊点、副向吊点均采用ø28钢筋制作(ø28钢筋设计强度为270MPa),钢筋受力最薄弱区为单根受剪,其最大剪力为:fv=14mm×14mm×3.14×270N/mm2=166168N=16.618t;K=16.618×4/33.16=2.004≥1.2,采用ø28钢筋制作的吊点起吊是安全的。附件3:SCC1350E标准臂工况载荷表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