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课件_第1页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课件_第2页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课件_第3页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课件_第4页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探讨指导老师

杨富琴贵医附院综合ICU带教老师

周小梅贵医附院综合ICU护士小组成员

李应兰

贵医附院综合ICU实习生

何敬芝贵医附院综合ICU实习生

冯汝芸贵医附院综合ICU实习生

龚敏贵医附院综合ICU实习生

吴东霞贵医附院综合ICU实习生

张建锋贵医附院综合ICU实习生讲课内容: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二、预期研究成果摘要三、ICU患者营养现状四、可行性分析五、研究方案六、结果七、讨论八、分析九、参考文献主题词1、危重患者肠内营养2、鼻胃管3、效果探讨二、预期研究成果摘要

本实验采用通过鼻胃管对外科ICU70例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通过重力或泵调整输注速度,同时给予加温器加温,防止蛋白凝固,减少腹胀,腹泻的发生,效果明显。预期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了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故对较大手术,创伤,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病人,提供及时、合理的肠内营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三ICU患者营养现状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是重症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成为独立因素严重地影响着病程的发展。因此,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使机体分解代谢降至最低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为危重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术后病人主张48h后给予肠内营养。四、可行性分析

1.我院是贵州省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可以为外科ICU的科研提供丰富的病人资源。2.本研究所选的病人为危重症有营养障碍的病人。3.本项目简单易操作。4.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5.肠内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更符合生理的需要。

3.理论分析

ICU里的危重病人多置身于医院内多种易感因素和各种治疗、护理之中,如鼻插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引流管等,但有正常胃肠功能而又摄入不足者,正常的防御机制受到破坏,致感染的危险性增加,机体分解代谢明显增强,大量的消耗和补充不足将进一步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并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对危重的,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病人提供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5研究对象

(1).本次研究样本:2010年7月至2011年03月因病情危重及有营养不良风险在综合ICU住院的病人。

2.一般资料:病人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60岁,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均是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病人,在病情,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2)对照组:采取静脉输入卡文(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本品输注速率通过微量泵调试,按患者体重不宜超过一小时3.7ml/kg,最长放置时间为24h。7.效果观察:

观察病人使用肠内营养支持后数天的营养指标(包括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胃肠道功能情况,并发症。通过结果对比得出结论。

六、结果

表1两种营养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组数例数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并发症实验组35例(43.36±4.39)g/L(302.54±58.65)g/L基本不变腹泻1例,腹胀2例,胃管堵塞1例,无肺部并发症发生。对照组35例33.05±3.53)g/L(236.89±48.84)g/L(P<0.05)较入院减轻静脉炎8例,血管疼痛12例表2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组数例数促进肠蠕动功能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实验组35例303227对照组35例9710通过表1我们不难看出,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有效增加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对维持病人的营养需求有显著的作用,而且并发症少且较轻,易于处理,减少了因频繁穿刺导致血管疼痛,静脉炎等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通过表2可以看出,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危重病人的胃肠道功能,易于病人日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八)、分析肠内营养是符合生理性的给养途径,既避免了中心静脉插管可能带来的风险,又可以帮助恢复肠管机能。其优点是简便安全、经济高效、符合生理机能、有多种不同的肠管营养剂。但是,对于患有胃肠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时间、安全可靠的途径给予肠内营养并不十分容易,而且有潜在的加剧原发病的可能。某些临床症状如恶心、饱胀感、腹痛和体征如腹泻、肠鸣减低、腹胀气等,均限制肠内营养的应用。另外,如患者不能容忍鼻胃管置入,鼻胃管置管不顺利或食道、胃手术后原解剖位置变变不能置管的患者,也会限制肠内营养的应用。同时,肠内营养也会出现并发症,包括气管误吸、恶心、腹泻及肠管血供障碍等。所以当患者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不应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转换补给的方式,以免延误营养治疗治疗。总之,肠内营养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原则是严格控制适应证,精确计算营养治疗的量和持续时间,合理选择营养治疗的途径。九、参考文献

[1]宋敏,韩敬莲,管芝玲.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0):771.

[2]纪福,燕敏,曹伟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9,6(4):224-2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