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动思索
沉稳答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
学习目标:1、分析散文中某个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2、掌握散文中赏析某个句子或段落的方法3、学以致用,学会阅读为写作服务
我们的阅读流程文章写了什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怎么样写的——对表现手法的认知为什么这么写——对作者用意的评价心得
人生树下王开玲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提供了果腹的食材】6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人们的精神寄托】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女儿伴】7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⑪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⑫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8【高考真题展示】2006年江苏《一幅烟雨牛鹭图》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2007年《麦天》第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2009年《上善若水》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典例分析:07年江苏《麦天》(雷抒雁)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句子对象本身)(上文关系)(下文关系)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
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①内容上:是对何容等一类人是何许人进行回答,并引出“何容兄”。②结构上:点题;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1点1分)典例分析:语文阅读中段落/句子
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开头: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
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方法总结1、从内容方面分析:(1)概括本段文字直接表达的内容。(2)考虑表现手法,看本段内容是否与前后文中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或反衬。2、从结构角度分析:与前后文形成照应、铺垫、悬念……重点强调:总领全文与引起下文的区别补充说明:引用诗文典故
作用:(1)丰富文章内容;(2)增加文学色彩;(3)衬托文章内容,突出人物某一特征;(4)深化主题;(5)作者的情感和态度;(6)避免平铺直叙。2.请赏析第⑦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①运用比喻、排比手法,表达了女儿与树的亲密关系。(1分)②使用叠音词,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女儿对香樟树的微妙情感,(1分)表现了女儿甜蜜而矛盾的心情。(1分)③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韵律和谐。(1分)2009年《上善若水》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赏析第四段画波浪线语句在表达上的特色。
小高光着头,只穿一身猩红的绒衣裤,眼望天空,把大枪朝上一扔,刷刷连走两个“鹞子翻身”,左手伸到背后,张开。大抢翻个跟头,尖朝下箭似地落,银光在手的部位一闪,啪哒,掉在地上了。没接住。手,缠着血白纱布的手,顿时化出一朵血红的桃花。小高仿佛没有感觉,弯腰拾起大枪,走回到原来的位置,一张冻得刷白的娃娃脸又朝天上望去……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表现大枪落下的迅疾;②白红色彩对比鲜明,体现小高对京剧艺术的赤诚之心;③长短句结合,对重点内容起突显强调的作用;④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大枪下落的瞬间;⑤视听结合,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带伤练功的场景。“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选取湖面上代表性事物;(1分)运用视听结合、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描写手法;(2分)句式对称、工整,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1分)3.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6分)①故乡的枣树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②饥荒年代,树为人们提供了果腹的食材。③离家或返乡时,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④在南方,香樟树是女儿的终身陪伴。(答出三点即可)拓展延伸与你共读王开玲----阅读与写作之语言、素材王开岭,男,1969年生,山东滕州人。现居北京。作家、媒体人。历任央视《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等栏目指导和主编。著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激动的舌头》、《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等十余部,入录国内外数百种优秀作品选。其作品因“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而在大中学校园拥有广泛影响,入录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新语文课本》和各类中高考语文试题,被誉为中国校园的“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遥远的流萤
屈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朵朵流萤,鬼魂返乡……很温馨。少时读《聊斋》,即觉得鬼魂很美,一点不可怕。成年后,尤其父亲去世,我更加想,若没有魂,若魂不可现,若阴阳两界永无来往,多么可怕啊。
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儿,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
乡下人哪儿去了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
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谁捡到了?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
议论性散文: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信仰的缺失,精神家园的消失,呼唤淳朴人性的回归。王开岭经典语录没有雪的冬天,还有季节的尊严吗?——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累,却忘了为何出发。
——王开岭
《古典之殇》若每个人都坚持让自己的声音钻出身体,都以不亢不卑的行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介招工合同范本
- 借款服务合同范本
- 低价药店转让合同范本
- 丽江租车合同范本
- 北京商铺投资合同范本
- 公司木材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继签合同范本
- 包工防水合同范本
- 公寓精装修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新疆医科大学引进考试真题
-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解读及建议1
- 火电机组整套启动前安全技术交底卡
- 菲斯特转子秤的
- 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书
- 解读《泰州市市区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算题大全(全册齐全)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6.1 初涉旅行社管理
- 电力承装安全生产安全安全培训制度完整优秀版
- 2020年交安A、B、C证(公路)考试题库1088题(含答案)
- 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