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邪恶的文修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植被植被的形成:裸地→少数种类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多数种类的植物生长→稳定的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即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2.分类: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各种农作物、人工经济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注意: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天然植被已经很少。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2)环境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原因: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乔木乔木灌木灌木草木草木(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若水分条件改善则地下部分分支减少。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如旗形树冠。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4.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1)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高山地区:从山脚到山顶热量不同,决定自然带的基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种类越多。光照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多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植被群落的上层。喜阴植物需要少量的阳光,多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植被群落的底层。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观。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草原,200mm以下为荒漠。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风向:长时间风吹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水分:不同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分为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四类。植物类型叶特征根特征指示环境原因案例水生植物柔嫩硕大不发达水生环境水分充足芦苇、荷花旱生植物变成细刺发达干旱环境水分不足仙人掌地形: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减少和水分变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等。植被指示土壤性质。酸性土壤适合茶树、杜鹃、铁芒萁、马尾松的生长,碱性土壤适宜泡桐、柽柳、碱蓬、紫薇的生长;砂质土壤适宜香椿、骆驼刺的生长;黏质土壤适合杜仲、黄柏的生长。二、森林1.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以通过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森林的类型及其分布、生长环境、植被特征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基带植被种类与当地所在纬度有关。如地中海气候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基带植被种类与当地所在纬度有关。如地中海气候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带种类越多。水热条件好,山地植被生长上限高度越高。阳坡、迎风坡植被生长更茂盛。热带雨林①主要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②气候特点:气候:终年高温、降雨丰沛,③植被特征: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现象。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④我国的分布: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了解:滴水叶尖(植物直接排除体内液态水后汇集到叶尖流下来,快速排水;)藤本植物(茎干细长自身不能直立生长,必须攀缘其他植物获取光照以求向上生长)附生现象(借住其他植物生命体,能自己吸收水分、制造养分。板根现象(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水分、养分、支撑地上部分,抵御大风大浪袭击)茎花现象(老茎上养分充足且养分输送路径短,消耗量少。开花结果吸引昆虫为其传粉传播种子)绞杀现象(植物缠绕在被绞杀植物茎干上,争夺其养料和水份直至宿主死亡)常绿阔叶林①主要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②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③植被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④我国的分布: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了解: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能反光无绒毛,质地较硬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落叶阔叶林①主要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气候特点:(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③植被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④我国的分布:我国的北方地区。了解:a.为充分利用阳光,乔木叶片宽阔呈纸质。B.落叶是为了避免水分通过树叶而大量蒸发。亚寒带针叶林①主要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②气候特点: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③植被特征: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④我国的分布: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三、草原1.草原与荒漠的形成: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在热带和温带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2、草原和荒漠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生长环境、植被特征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热带草原①主要分布地区: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如东非高原、巴西高原、印度等地。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③植被特征: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温带草原①主要分布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布在内陆地区。如中亚,内蒙古高原等地区。②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③植被特征: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④我国的分布: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荒漠植被①主要分布地区:热带到温带,气候干旱地区。②气候特点:气候极为干旱,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③植被特征: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短生命植物。④我国的分布:热带荒漠植被:无温带荒漠植被: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四、荒漠:(1)分布:热带至温带(2)环境:气候干旱地区(3)特点:①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为减少水分蒸腾,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肉质茎或叶可贮存水分;根系发达可吸收水分;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②也有些非旱生的短命植物。如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五、不同的区域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不同植被的作用:水、气、净、美、物、尘、沙区域主要功能降水丰富湿润地区(尤其是丘陵山区)长江中游山区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大)西北防护林:防风固沙沿海地区(风浪大)红树林是天然海岸防线,具有减小风速、减轻海岸侵蚀,净化海水、促淤造陆等作用城市(工业、交通污染严重)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削弱噪声补充:雪线概念: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冰雪补给量与消融量的关系: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3、雪线分布的高度:其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的综合作用。温度高时,雪线分布高度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从山势上看:陡峻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从坡向上看: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较高。对于北半球来说,南坡和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北坡和东坡气温低,雪线位置较低。季节变化:同一座山,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沙尘暴、化石能源燃烧后废弃物滞留高山,气温会增加,雪线升高上移。喜马拉雅山雪线:南坡是阳坡也是迎风坡喜马拉雅山雪线:南坡是阳坡也是迎风坡(西南季风携带大量水汽),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天山、阿尔卑斯山雪线:天山、阿尔卑斯山雪线:北坡是阴坡,气温低,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第二节土壤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矿物质矿物质:植物所需矿物养分的初始来源,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水分和空气:调节土温,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两者此消彼长,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3、按土壤颜色分类:黑土(东北)、红壤(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黄壤(北方)、紫土(四川盆地)、白土(西北盐碱地)青土(水稻土)类型形成或组成特征黑土由腐殖质积累而成富含腐殖质红壤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紫色土由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经过风化而成含有丰富的磷、钾成分,比较肥沃。4、按土壤矿物质颗粒径大小分类:石砾、砂粒、粉粒、黏粒5、按土壤质地分类:根据手指研磨土壤感觉,可分为砂土、壤土、黏土比例结构特点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耕作情况砂土砂粒占优势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较差有机质易分解,易耕作壤土黏、粉、砂粒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优点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强理想农业用地壤土黏粒占优势质地黏重通气、透水性差保水、保肥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不易耕作6、森林土壤的剖面构造及土层特点: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7、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形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的产物,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起主导作用,无生物作用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在生物综合作用下,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物团聚。3、气候:气候(热量、水分不同)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温暖湿润地区(湿热):风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形成速度快。寒冷干燥地区(干冷):风化速度慢,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形成速度慢。(2)气候对土壤黏性的影响: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暖湿环境: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冷湿环境: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案例:亚马逊河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快,营养元素流失多。4.地貌:从山顶到低平注地,成土母质的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砂质土、砂土、壤土、黏土。阳坡光热多、水分少;阴坡光照少、水分多→植被不同。地势陡,地表物质迁移快,土层薄。地势缓,沉积物易堆积,土层厚。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是动物、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3)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了解)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六种:(1)轮作换茬。(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