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www.shangfuwang1
第五章劳动合同制度
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节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五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
第六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教学课件-郭捷-第五章-劳动合同制度2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是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过程的平稳运行,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二、劳动合同的性质西方国家学者关于劳动合同的性质,主要有四种观点。1.“租赁合同说”。2.“身份合同说”。3.“雇佣合同说”。4.“特殊合同说”。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的概念3在新中国,围绕劳动合同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1.“公法说”。2.“私法说”。3.“社会法说”。三、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2.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职责上的从属关系。在新中国,围绕劳动合同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43.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4.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5.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单纯是劳动成果的给付。6.劳动合同条款具有较强的法定性。五、劳动合同的分类1.以合同期限的不同来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以就业方式的不同来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全日制劳动合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3.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5四、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比较1.合同主体有所不同。2.劳动者一方所处的法律地位不同。3.合同履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4.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5.劳动酬金的性质不同。6.适用法律不同。四、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比较63.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进行的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书面劳动合同、口头劳动合同。4.按照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进行的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国有单位劳动合同、集体单位劳动合同、私营企业劳动合同、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个体经济组织劳动合同等。六、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返回3.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进行的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书面劳动7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一、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劳动合同内容存在的方式,即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外部表现。它对于正确地表现合同的内容,证明合同关系的存在和权利、义务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关于劳动合同可以或应当以什么形式存在,都由立法明确规定。(一)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二)未在建立劳动关系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的处理(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9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协议。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一、劳动合同的形式8二、劳动合同的内容本节仅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加以阐述,其内容包括法定条款与约定条款两大部分。(一)法定条款法定条款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二、劳动合同的内容9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3.劳动合同期限。10(二)约定条款1.试用期条款。约定试用期限应遵守以下规定:(1)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限内,不能只约定试用期而不约定合同期限。(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就同一岗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3)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4)试用期的法律意义。2.服务期条款。服务期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由用人单位提供其专项培训待遇的劳动者,必须为用人单位服务满约定的期限,期限内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二)约定条款113.保密事项条款。劳动过程涉及商业秘密的,当事人应当对有关保密事项在劳动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使之成为劳动合同的一项条款。4.补充保险。补充保险是指除了基本社会保险以外,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5.福利待遇。6.竞业限制条款。7.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返回3.保密事项条款。劳动过程涉及商业秘密的,当事人应当对有关保12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一)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亦称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它是劳动合同有效的前提条件。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资格。②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③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13(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也就是说,在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订立劳动合同,首先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劳动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二)公平原则14二、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订立劳动合同主要应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基本阶段。(一)要约(二)承诺(三)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防止就业歧视。2.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先合同义务。3.劳动派遣问题。劳动派遣就是由派遣单位通过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动派遣协议,将和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方式。二、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15《劳动合同法》中针对劳动派遣做了专节规定,具体内容如下:(1)肯定了这种用工形式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克服这种用工形式可能存在的问题。(2)明确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应订立劳动合同。(3)明确在派遣时应注意对被派遣劳动者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同工同酬的保护。(4)规定了劳动派遣的范围。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教学课件-郭捷-第五章-劳动合同制度16(5)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作了一些禁止性规定,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承担用人单位义务外,还规定了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6)明确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7)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4.先订立劳动合同后建立劳动关系问题。(5)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作了一些禁止性规定,明确劳务派17三、工会在订立劳动合同中的作用工会是劳动者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会应当将帮助劳动者签订好劳动合同视为自己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1.帮助劳动者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使劳动者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应履行的劳动义务。2.对本单位拟定的劳动合同文本进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3.必要时,直接代表劳动者与单位协商,签订劳动合同。返回返回18第四节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一、劳动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一)劳动合同的成立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劳动合同的缔约双方当事人因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合意的客观状态。劳动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备三个要件:①双方当事人作出完整的意思表示;②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订立劳动合同为目的,并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③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一致。其中,基本要件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如果当事人约定了合同成立的特殊条件或期限,则劳动合同于该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时成立。第四节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一、劳动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9(二)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对当事人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一般而言,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②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③订立合同的程序必须合法;④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劳动合同有效(生效)后对当事人双方产生的法律约束力具体表现为:①当事人双方必须亲自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并同时享受权利),否则,当事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责任;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都必须遵循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否则,当事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责任;③当事人双方因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必须以法定方式处理。(二)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20二、劳动合同的无效(一)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对当事人全部或部分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二)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①主体资格不合法。②内容不合法。2.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无效21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按其无效程度,可以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1)全部无效,是指合同整体无效。(2)部分无效,是指劳动合同中某些条款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但并不影响其他条款的履行,只需认定该项条款无效,其余条款仍为有效。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关,必须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22(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撤销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1.撤销合同。撤销合同,是针对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确认其无效并予以撤销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无效应追溯自劳动合同成立之时。2.修正合同。修正合同的处理方式,适用于被确认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及因程序不合法而无效的劳动合同。3.赔偿损失。返回(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返回23第五节劳动合同的履行、
变更与终止一、劳动合同的履行(一)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1.实际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实际履行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双方当事人都必须亲自履行合同义务,而不能由第三人代替履行。二是要求劳动者按合同规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完成劳动过程,从而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成为最佳状态。第五节劳动合同的履行、
变更与终止一、劳动合同的履行242.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和要求全面履行合同义务。3.合作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合作履行原则,要求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相互配合、友好合作,并在遇到困难时相互理解和帮助。2.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25(二)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情形1.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2.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二)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情形26二、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达成修改或补充协议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同劳动合同的订立一样,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提出变更要求的一方,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并须取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二、劳动合同的变更27三、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自行失效,不再执行。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了全部义务,实现了全部权利,或者在履行中出现了约定的终止条件时,合同即告终止。具体来说,劳动合同终止表现形式为:①劳动合同期满;②劳动者已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合同的终止28③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④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⑤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四、劳动合同的续订返回③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返回29第六节劳动合同的解除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劳动合同的终止在法理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终止不包括合同的解除;广义的终止则包括劳动合同的解除。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规定的体例,劳动合同的解除并不包含在劳动合同的终止范围之内,而是一项单列的制度。(二)劳动合同解除的特征1.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的提前终止。2.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而产生的合同关系的终止,不同于劳动合同在一定法律事实出现后无需合同当事人有终止合同之意思表示的当然终止或强制终止。第六节劳动合同的解除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与特征303.解除权的行使为合同当事人,任何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均无权提起解除。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只对当事人的解除效力作出裁决。4.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种法律行为,它导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的提前终止,既可以表现为单方的法律行为,也可以表现为双方的法律行为。3.解除权的行使为合同当事人,任何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均无权提起31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劳动合同的解除依不同标准具有不同分类。其中,有法律意义的分类主要包括下述几种:按照合同解除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双方解除和单方解除;按照合同解除条件的依据是法规还是合同,可分为法定解除和协议解除;按照导致合同解除的原因中是否含有对方当事人过错的不同,可分为有过错解除和无过错解除。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32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解除采取了双方解除或协议解除、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经济性裁员(非过错性辞退的一种特例)以及劳动者辞职的立法技术分类。三、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一)劳动合同的双方解除《劳动法》第24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6条都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的,当然也允许其自愿协商解除,而不问解除的理由或原因。只要一方提出解除的要求,另一方表示同意即可。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解除33(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过错性辞退。过错性辞退也可称为过错性解雇、即时辞退,指用人单位可以不必依法提前预告而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关于用人单位的过错性辞退还应注意的问题。2.非过错性辞退。非过错性辞退也可称为用人单位“预告解除”、“预告辞退”,是指劳动者虽无过错,但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或劳动者患病、非因公伤残等,用人单位在采取弥补措施无果的情况下,法律赋予用人单位在履行特定程序后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教学课件-郭捷-第五章-劳动合同制度34我国《劳动法》第26条规定了非过错性辞退的三种情况:①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关于用人单位的非过错性辞退,还应注意的问题。我国《劳动法》第26条规定了非过错性辞退的353.经济性裁员。即因经济性原因,使企业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而难以正常经营的状况下,通过裁员从而达到增效目的。4.对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和经济性裁员的法律限制。5.工会对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介入权。3.经济性裁员。即因经济性原因,使企业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36(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即时辞职。与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即时辞退相适应,劳动者在法定条件下,也享有即时解除权。我国《劳动法》第32条规定了劳动者即时辞职的三种情况:①在试用期内的;②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③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372.预告辞职。预告辞职也称为劳动者预告解除。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其基本含义是:①预告辞职的程序要求是劳动者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②预告辞职没有任何法定理由,也就是说劳动者可以以任何理由向单位提出要求解除劳动合同。③通知后超过30日,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办理,不得以扣留人事档案或扣发工资等相要挟、阻挠。2.预告辞职。预告辞职也称为劳动者预告解除。我国《劳动法》第38四、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一)用人单位的义务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负有以下几方面的义务:1.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2.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赔偿。3.其他义务。(二)劳动者的义务合同解除后,劳动者的义务主要有:1.结束并移交工作事务。2.继续保守商业秘密和履行竞业禁止等义务。返回四、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返回39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www.shangfuwang40
第五章劳动合同制度
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四节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五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终止
第六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教学课件-郭捷-第五章-劳动合同制度41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是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过程的平稳运行,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二、劳动合同的性质西方国家学者关于劳动合同的性质,主要有四种观点。1.“租赁合同说”。2.“身份合同说”。3.“雇佣合同说”。4.“特殊合同说”。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的概念42在新中国,围绕劳动合同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1.“公法说”。2.“私法说”。3.“社会法说”。三、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2.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具有职责上的从属关系。在新中国,围绕劳动合同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433.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4.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5.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实现,而不单纯是劳动成果的给付。6.劳动合同条款具有较强的法定性。五、劳动合同的分类1.以合同期限的不同来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以就业方式的不同来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全日制劳动合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3.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44四、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比较1.合同主体有所不同。2.劳动者一方所处的法律地位不同。3.合同履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同。4.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5.劳动酬金的性质不同。6.适用法律不同。四、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比较453.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进行的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书面劳动合同、口头劳动合同。4.按照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进行的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国有单位劳动合同、集体单位劳动合同、私营企业劳动合同、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个体经济组织劳动合同等。六、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返回3.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进行的分类,劳动合同可分为书面劳动46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一、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劳动合同内容存在的方式,即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外部表现。它对于正确地表现合同的内容,证明合同关系的存在和权利、义务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关于劳动合同可以或应当以什么形式存在,都由立法明确规定。(一)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二)未在建立劳动关系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的处理(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69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协议。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一、劳动合同的形式47二、劳动合同的内容本节仅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加以阐述,其内容包括法定条款与约定条款两大部分。(一)法定条款法定条款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二、劳动合同的内容48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3.劳动合同期限。49(二)约定条款1.试用期条款。约定试用期限应遵守以下规定:(1)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限内,不能只约定试用期而不约定合同期限。(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就同一岗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3)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4)试用期的法律意义。2.服务期条款。服务期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由用人单位提供其专项培训待遇的劳动者,必须为用人单位服务满约定的期限,期限内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二)约定条款503.保密事项条款。劳动过程涉及商业秘密的,当事人应当对有关保密事项在劳动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使之成为劳动合同的一项条款。4.补充保险。补充保险是指除了基本社会保险以外,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5.福利待遇。6.竞业限制条款。7.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返回3.保密事项条款。劳动过程涉及商业秘密的,当事人应当对有关保51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一)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亦称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它是劳动合同有效的前提条件。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资格。②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③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52(二)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也就是说,在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订立劳动合同,首先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劳动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二)公平原则53二、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订立劳动合同主要应经过要约与承诺两个基本阶段。(一)要约(二)承诺(三)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防止就业歧视。2.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先合同义务。3.劳动派遣问题。劳动派遣就是由派遣单位通过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动派遣协议,将和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方式。二、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54《劳动合同法》中针对劳动派遣做了专节规定,具体内容如下:(1)肯定了这种用工形式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克服这种用工形式可能存在的问题。(2)明确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应订立劳动合同。(3)明确在派遣时应注意对被派遣劳动者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同工同酬的保护。(4)规定了劳动派遣的范围。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二版)-教学课件-郭捷-第五章-劳动合同制度55(5)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作了一些禁止性规定,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承担用人单位义务外,还规定了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6)明确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7)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4.先订立劳动合同后建立劳动关系问题。(5)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作了一些禁止性规定,明确劳务派56三、工会在订立劳动合同中的作用工会是劳动者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会应当将帮助劳动者签订好劳动合同视为自己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1.帮助劳动者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使劳动者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应履行的劳动义务。2.对本单位拟定的劳动合同文本进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提出修改意见。3.必要时,直接代表劳动者与单位协商,签订劳动合同。返回返回57第四节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一、劳动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一)劳动合同的成立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劳动合同的缔约双方当事人因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合意的客观状态。劳动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备三个要件:①双方当事人作出完整的意思表示;②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订立劳动合同为目的,并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③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一致。其中,基本要件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如果当事人约定了合同成立的特殊条件或期限,则劳动合同于该条件成就或期限届至时成立。第四节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一、劳动合同的成立与生效58(二)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对当事人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一般而言,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②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③订立合同的程序必须合法;④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劳动合同有效(生效)后对当事人双方产生的法律约束力具体表现为:①当事人双方必须亲自全面履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并同时享受权利),否则,当事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责任;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都必须遵循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否则,当事人必须依法承担相应责任;③当事人双方因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必须以法定方式处理。(二)劳动合同的有效(生效)59二、劳动合同的无效(一)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对当事人全部或部分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二)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①主体资格不合法。②内容不合法。2.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无效60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按其无效程度,可以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1)全部无效,是指合同整体无效。(2)部分无效,是指劳动合同中某些条款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但并不影响其他条款的履行,只需认定该项条款无效,其余条款仍为有效。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关,必须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3.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61(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根据无效劳动合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撤销合同、修改合同和赔偿损失。1.撤销合同。撤销合同,是针对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确认其无效并予以撤销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无效应追溯自劳动合同成立之时。2.修正合同。修正合同的处理方式,适用于被确认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及因程序不合法而无效的劳动合同。3.赔偿损失。返回(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返回62第五节劳动合同的履行、
变更与终止一、劳动合同的履行(一)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1.实际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实际履行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双方当事人都必须亲自履行合同义务,而不能由第三人代替履行。二是要求劳动者按合同规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完成劳动过程,从而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成为最佳状态。第五节劳动合同的履行、
变更与终止一、劳动合同的履行632.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和要求全面履行合同义务。3.合作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合作履行原则,要求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相互配合、友好合作,并在遇到困难时相互理解和帮助。2.全面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64(二)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情形1.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2.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二)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情形65二、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达成修改或补充协议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变更同劳动合同的订立一样,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提出变更要求的一方,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并须取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二、劳动合同的变更66三、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自行失效,不再执行。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了全部义务,实现了全部权利,或者在履行中出现了约定的终止条件时,合同即告终止。具体来说,劳动合同终止表现形式为:①劳动合同期满;②劳动者已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合同的终止67③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④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⑤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四、劳动合同的续订返回③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返回68第六节劳动合同的解除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劳动合同的终止在法理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终止不包括合同的解除;广义的终止则包括劳动合同的解除。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相关规定的体例,劳动合同的解除并不包含在劳动合同的终止范围之内,而是一项单列的制度。(二)劳动合同解除的特征1.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的提前终止。2.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而产生的合同关系的终止,不同于劳动合同在一定法律事实出现后无需合同当事人有终止合同之意思表示的当然终止或强制终止。第六节劳动合同的解除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与特征693.解除权的行使为合同当事人,任何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均无权提起解除。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只对当事人的解除效力作出裁决。4.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种法律行为,它导致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的提前终止,既可以表现为单方的法律行为,也可以表现为双方的法律行为。3.解除权的行使为合同当事人,任何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均无权提起70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劳动合同的解除依不同标准具有不同分类。其中,有法律意义的分类主要包括下述几种:按照合同解除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双方解除和单方解除;按照合同解除条件的依据是法规还是合同,可分为法定解除和协议解除;按照导致合同解除的原因中是否含有对方当事人过错的不同,可分为有过错解除和无过错解除。二、劳动合同解除的分类71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解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Topic 2 Section C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菜园卫士-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青岛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比例 面积的变化|苏教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老鹰捉小鸡 青岛版
- 中建三局房屋建筑实测实量培训
- (常考易错题)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数学试卷(苏教版)
- 2024年科创大数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甘孜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4年人工种植牙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出租共享菜园合同范例
- 八年级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 整体施工劳务服务方案
- 传统节日端午节模板37
- 2024 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
- 2025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春季开学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校长讲话稿
- 2025年三方买卖协议标准版本(2篇)
- 2025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小脑梗死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