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演变课件_第1页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演变课件_第2页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演变课件_第3页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演变课件_第4页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商业银行

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演变本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发展过程,探析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过程

的简单回顾“商业银行”一词由来已久,长期用来指那些与工商企业发生短期(一般指一年以下)信贷关系的银行。到了今日,商业银行的业务比较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正如本书前面说到的,许多商业银行已成为“金融百货商店”,综合化替代了单一化。商业银行已构成西方各发达国家银行业的主体和金融业的主体。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过程相对应,其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一、资产管理战略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第一阶段。从商业银行的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大都一直奉行资产管理战略。这是基于商业银行负债来源较为固定,业务范围狭窄,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当时,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既然商业银行的存款种类和数量,以及银行能够借入的资金主要由客户所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决策领域不是负债而是资产,即商业银行只能够对谁将获取这些数量稀缺的贷款以及获取贷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进行决策。在这种资产管理战略的指导下,商业银行通过仔细管理其资产来满足现金的流动性需求,保证银行取得利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西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战略又出现了几种具体的管理方式:商业性贷款管理、资产转换管理和预期收入分析。二、商业性贷款管理商业性贷款亦称生产性贷款。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大多数的贷款是短期的,贷款数量和期限随生产的季节性存货融资的需求和借款人现金流量方式的变更而及时加以调整。商业银行通常以真实交易作基础,用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对生产中的流动资产发放贷款。三、资产转换管理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经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银行开始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具备二级市场的债券,通过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储蓄流动性。例如,商业银行把资金投向政府短期债券,当出现流动性需求时,银行有选择地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这些债券以获取所需的现金。这种经营方式是通过将非现金的银行资产转换为现金以筹集流动资金,故被称为资产转换管理。四、预期收入分析及其相关贷款管理一种关于信贷业务的预期收入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取决于借款人在未来的收入,只要预计银行发放的贷款到期能够收回并取得收益,短期商业性贷款、中长期设备贷款、非生产性的居民消费者贷款都可以发放。关键在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如果借款人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贷款期限短,银行也不应承担。新的资产需求和预期收入理论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范围,在商业性贷款管理和资产转换管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经过对贷款申请人的未来收入进行预期分析,开拓了中长期贷款业务和消费贷款业务。上述三种资产管理方式的依次出现,反映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视野逐步扩大,但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丰富了资产管理战略的内容。第三节商业银行负债管理一、负债管理战略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出现了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西方经济持续繁荣,商业银行面临着强的贷款需求。西方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两头的压力,于是它们把对资产负债表的管理重点放在了负债方面,开始实施负债管理战略。该战略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其经营目标(如资金筹集成本的最小化,可获得资金的稳定性、满足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需求等等),开发新的资金来源,对其存款,非存款和资本金等各种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适当组合,努力以一定的成本筹集更多的资金。二、资金购买管理在负债管理战略的指导下,资金购买成了西方商业银行主要的管理方式之一。银行对于负债不再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而是采取主动地负债、主动地购买外界资金的经营策略。商业银行借入流动性的主要来源是各种非存款借入,其资金供应者包括国内同业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财政机构、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居民(发行金融债券)等等。资金购买管理在西方商业银行盛行的重要条件是高通货膨胀率状态下的实际利率低甚至为负,商业银行通过及时购入流动性以降低筹资成本,同时扩大信贷规模来弥补较低的资产利润率。在资金购买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存在着利率风险和资金可得性风险。三、金融产品销售管理金融产品销售管理是负债管理战略的组成部分。金融产品销售理论认为,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努力推销这些产品,从而获得银行所需要的资金和相应的效益。可转让存单CDs就是执行负债管理战略开发的金融产品。第四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战略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同时保持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且利率变动频繁,利率变动的幅度在不断扩大.80年代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继放松或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其他金融业务的管制。在政府放松了对商业银行的管制,商业银行实现了业务电脑化、综合化和国际化,以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日益突出和新出现表外业务风险的情况下,伴随着负债管理的逐渐成熟,最终导致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的产生。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兴起于70年代末,在整个80年代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90年代进一步走向深入。资产负债管理战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产负债平衡的管理方法。西方商业银行改变了过去只偏重于资产负债表一边(资产或负债)管理的方式,已同时关注该表两边的管理,并越来越重视表外业务的管理,把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展幅管理(即利率差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协调管理。商业银行为了达到其长期和短期的工作目标,尽可能地对其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结构,以及收益和成本加以协调和控制,争取实现银行资产的收益与负债的成本二者之差额最大化。为此,西方商业银行一般采取了六个工作策略:(1)展幅管理。(2)非利息收入及相应成本的控制。(3)流动性管理。(4)资本管理。(5)纳税管理。(6)表外业务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战略把利率风险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但利率风险最小并不一定是商业银行营运的最佳结果,在一定利率风险水平上的利润最大化才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追求的目标。就这一目标而言又有短期和长期之分:短期(通常指1年以内)目标注重的是银行的净收入,通过会计模型来进行分析;长期(通常指1年以上)目标注重的是银行股权的市场价值,通过经济模型来进行分析。在资产负债管理的会计模型中,银行的每股利润是其短期营运中关键的价值测度。由于净利息收入(净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成本)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源泉,故净利息收入及其边际值成了资产负债管理会计模型的关键变量。在资产负债管理的经济模型中,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的敏感性是利率风险分析的核心。这种分析要考虑当前的利率水平与银行未来盈利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利率变化对银行股权价值的影响,并且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价值都应考虑在内。银行股权的市场价值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经济模型的关键变量。现通过举例说明会计模型分析和经济模型分析分别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作用:例1:一商业银行仅存在一笔5年期固定利率为10%的资产,共100单位;其资金来源是一笔1年期利率为9%的负债,共90单位。展幅为1%。该银行的股权(资本)为10单位,股权乘数相应地等于10(100/10);银行年利息收入为10单位,年利息支出为8.1单位;不考虑税收,故净利息收入为1.9单位。如果利率在5年内不发生变化,银行的净收入和股权价值亦不会改变。现假设当该银行5年期资产刚刚形成之后,市场上对应于该资产与负债的金融产品的利率紧接着分别提高了300个基点,即与该资产对应的金融产品的利率上升到13%,与该负债对应的金融产品的利率上升到12%。故从第二年开始,年负债成本提高到10.8单位,资产的年利息收入保持不变(5年期固定利率),年净利息收入下降到-0.8单位。以上的变化及其分析反映了会计模型的本质,分析的焦点是净利息收入。与之不同,经济模型的分析则把焦点放在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的变化上。市场利率变动之前,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是10单位,市场利率变动之后,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下降到1.8单位。得出这一结果的计算过程列示如下:(1)利率变化前资产的账面价值=100单位,资产的市场价值=100单位;负债的账面价值=90单位,负债的市场价值=90单位;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资产的市场价值-负债的市场价值=100-90=10单位(2)利率变化后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会计模型分析与经济模型分析不是互替的,而是互补的。经济模型分析常常需要会计运算的结果。可以说,经济模型分析属于战略性研究,会计模型分析属于战术性研究,精明的银行管理者不会只偏重于其中的一种,而是将两种分析方法同时用于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协调管理之中。二、平衡的流动性管理运用资产负债管理战略处理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强调资产负债的协调与平衡,资产转换管理和资金购买管理都可以继续在商业银行得以实施,但不偏重于其中的哪一种管理方法,西方商业银行既使用资产管理又使用负债管理来满足资金的流动性需求、降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在平衡的流动性管理中,预期流动性需求的一部分通过销路良好的有价证券的储藏得到保证,另一部分通过提前安排来自其他资金来源的信贷和到期资产得到支持。非预期的和临时的现金需求可通过短期借入和发行CDs、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方式予以满足。在资产方面,西方商业银行一般都掌握了一定的流动性较强的金融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和托收未达款等等。在负债方面,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同业和国内外金融市场借款,以及发行金融债券、CDs等等都能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以来,许多西方商业银行依靠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对称满足流动性需求。当然偿还期对称并不是绝对的一一对称而是在考虑资金流动性的实际需求、资金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其他的资金流动性供给来源、以及短期负债中存在稳定的长期余额和长期资产中存在短期偿还部分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资金的客观运动规律和资金流动性需求的分析,合理地安排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保持一定的偿还期对称。三、利率敏感性分析与缺口管理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的大小,以及它们对市场利率变化的调整速度,称为银行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性。利率浮动的资产与利率浮动的负债其利率随着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故它们分别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利率浮动的资产与利率浮动的负债其利率随着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故它们分别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相反,利率固定的资产与负债就不是利率敏感性的。利率敏感性分析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利率敏感性分析及其相应的缺口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简称敏感性缺口)等于一个计划期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L)之间的货币差额,即:GAP(利率敏感性缺口)=ISA-ISL(2-1)GAP>0,称为正缺口,意味着利率浮动的资产中有一部分来自固定利率负债。GAP<0,称为负缺口,意味着部分固定利率资产来自利率浮动的负债。GAP=0,称为零缺口,意味着利率浮动的资产等于利率浮动的负债。商业银行能够利用敏感性缺口谋求盈利或者套期保值。下面的公式用简单的方式反映了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化量与敏感性缺口及利率变化量三者的关系:ΔNII(净利息收入变化量)=Δi(利率变化量)×GAP=Δi×(ISA-ISL)(2-2)敏感性缺口管理实际上就是前面所述的会计模型分析及相关决策。管理的重点是银行的短期净利息收入。根据式(2—5)可知:缺口为正,利率上升时,净利息收入增加;缺口为负、利率下降时,净利息收入也会增加;只有缺口的符号与利率变化量的符号相反时,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化量为负。这为商业银行在预测利率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控制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利用敏感性缺口来增加利润提供了机会,同时银行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利率风险。如果商业银行只是为了使资金不承担利率变化的风险,在考虑到资产与负债利率变化存在时滞的基础上,实施零缺口的管理策略是可行性的。与敏感性缺口管理相对应,西方商业银行还存在一个持续期缺口管理,它同样是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的重要内容。与敏感性缺口管理不同的是,它采取的是经济模型分析的方法。持续期是一笔或一组金融资产或负债以现值方式收回其价值的时间,有人将其视为金融工具的投资回收期。持续期采用下列公式进行测算:D为持续期;Pt为在时间t利息收入(或利息支出)和本金偿还的预期现金流;t为现金流发生时刻距期初的时间;i为利息率或收益率;n为现金流量次数。商业银行的持续期缺口等于其资产组合的持续期减去其负债组合的持续期。

例2:一张债券面值为100元,期限为5年,年利息率为10%,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则其持续期为:金融工具的期限与持续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期限是指金融工具的生命周期,从其产生开始一直持续到期为止。持续期概念则需考虑到它到期之前的全部现金流量特征,譬如说利息的支付、部分本金的提前偿还等。

一般而言,对于到期一次偿付本息的金融工具,其持续期即等于期限,而对于多次付息或本金分期偿还的金融工具而言,持续期比期限要短。

持续期缺口管理(续)例题3:一张10年期、面值为1000元、年利率为10%的带息票债券的现金支付等价于如下一组无息债券:一张1年期、面值为100元的无息债券;一张2年期、面值为100元的无息债券;…一张10年期、面值为100元的无息债券;一张10年期、面值为1000元的无息债券。这张带息票债券的持续期等于这一组无息债券的持续期,这组无息债券的持续期是各单一无息债券持续期(实际期限)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各单一无息债券价值占整个一组无息债券价值的比例。持续期的计算见下表:持续期缺口管理(续)表10-2持续期计算表6.75850100.01000.0总计3.8550038.554385.541000100.385503.85538.55100100.381694.24142.4110090.373204.66546.6510080.359245.13251.3210070.338645.64456.4410060.310456.20962.0910050.273206.83068.3010040.225397.51375.1310030.165288.26482.6410020.090919.09190.911001加权的期限(年份数×权重)(年)权重(%)PV/1000现金支付的现值(PV(i=10%))(元)现金支付(无息债券)(元)年份持续期缺口管理(续)由上表计算结果得知,这组无息债券的持续期为6.7585年,因此,面值为1000元的这张带息票债券的持续期等于6.7585年。持续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银行某一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的变化率近似地等于该资产或负债的持续期与对应的利率变化量的乘积,即:当i值很小时,可表述为:持续期缺口管理(续)在例题1中,当利率提高3%以后,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的幅度大于负债的市场价值下降的幅度,这是因为资产的持续期(4.17年)大于负债的持续期(1年)的缘故。由例题,,资产的市场价值变化率为: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化率为:由此可见,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率大大高于负债的市场价值下降率,故该商业银行资本(净资产)的市场价值损失相当严重。从商业银行长期的利率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持续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是因为银行某一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或谓市场价值)的变化率近似等于该资产或负债的持续期与对应的利率变化量的乘积,即:

ΔPV/PV=-D×Δi

(2-4)

ΔPV/PV为资产或负债市场价格的变化率,Δi为对应资产或负债利率的变化量。式(2-4)指出,商业银行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格变动与其利率变动反向相关,银行金融工具的利率风险与其持续期呈线性关系,持续期越长,利率变动引起的资产或负债价格变动率越大,银行资本市场价值的振动幅度也就越大。

由于考虑到了每笔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持续期缺口为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利率风险管理的长期决策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测算指标。

如果商业银行希望利用持续期缺口盈利,则可在能接受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相反的利率风险前提下,调整其持续期缺口以争取获得额外利润。

如果商业银行只是希望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套期保值,消除利率波动对银行带来的风险,则应设法使其资产组合的持续期与其负债的持续期相等,即缺口为零。

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为了实现银行短期的和长期的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目标,保持银行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做到兼顾资金的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建立资产负债比例指标体系,通过比例指标指导、评价和管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促进资产负债管理的开展。

资产负债比例不能狭义地理解为银行资产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