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学课程 考核评价_第1页
殡葬文化学课程 考核评价_第2页
殡葬文化学课程 考核评价_第3页
殡葬文化学课程 考核评价_第4页
殡葬文化学课程 考核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殡葬文化学课程考核评价殡葬文化学作为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殡葬文化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本课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采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实现课程考核全程化。根据课程建设目标,结合课程自身特点,采取相互呼应、彼此补充、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形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使课程考核全面化。选择多角度多方位、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形式,更能体现课程建设特色;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也更能准确地评价教与学水平。本课程各项考核采用等级制计分(A﹢、A、B﹢、B、C﹢、C、D﹢D、F),综合成绩由各项成绩按照比例折合后评分。一、从评价内容与方式来分1、考勤与书本基础知识作业(20%)除考勤和对听课笔记进行评价外,全期还布置1到2次反映教材基础知识的作业,重在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掌握情况。例如对“五服的理解”,对“做七习俗的理解”等。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赋分。2、小组合作探究(20%)5到6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师规定的选题内完成1次自主探究学习,重在考察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检索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根据小组成员课堂展示情况予以赋分。3、课堂辩论(20%)将适合开展辩论的知识点,例如“隆丧厚葬与丧薄葬”,“鞠躬礼与跪拜礼”,“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等作为课堂辩论考核。学生先选择辩题,分为正反方,每方大约10人左右。学生在教师讲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开展两次课堂辩论。课堂辩论重在考察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辩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赋分。4、自主研究(20%)一般在上个学期便给学生布置以“家乡的殡葬习俗”为题的调研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在开课学期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调研报告。根据报告的撰写情况及原创性予以赋分。5、期末测试(20%)主要以试卷的形式对全书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予以赋分。二、从评价主体来分1、学生自我评价(30%)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我评价不容忽视。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绩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重力要的意义。首先,自我评价学习成绩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一条主线。他人的评价以及外部社会的评价最终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才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最终要靠自我评价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实现。其次,有效的自我评价学习成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殡葬文化学课程中,在学习每一个单元章节后教师都会下发一个自我评价表格,内容涉及到出勤、上课表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内容,由学生对照表格上的赋分要点逐一给自己打分并汇总。学习委员对照学生的自评根据考勤记录和听课笔记情况等加以复核。2、学生互评(40%)学生对学生的互评不仅有利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评价能力,更容易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以及相互协作精神。例如在殡葬文化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和小组辩论时,均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教师充当整个过程的组织者。首先在课前要大家讨论出统一的评分要点,然后由小组间互相评价。例如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第一小组展示时,就由第二小组的成员对第一组的成员表现打分评价,依次类推。在课堂辩论环节,学生根据选题一般分为至少两个辩题小组,每个辩题又分为正方和反方。在A题进行辩论时,由B题小组的学生进行打分评价,依次循环。学生小组互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完全由教师一个人评价带来的缺陷。3、教师评价(30%)对于书本知识作业和自主研究作业,由学生统一上传到大学城空间作业布置栏目,一方面方便学生互相观摩,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网上批阅,给出分数和评语。学生可以登陆到该栏目进行查阅,出现疑问可及时向老师反馈,针对其他同学作业中可能出现的抄袭等问题也可通过私信向教师举报。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模式下教师评价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使教师的评价更加公开透明。殡葬文化学课程考核评价表评价内容所占分值评价主体所占分值1、书本基础知识作业20%1、学生自我评价30%2、小组合作探究20%2、学生互评40%3、课堂辩论20%3、教师评价30%4、自主研究20%5、综合测试(期末)20%殡葬文化学考试大纲绪论——文化和死亡文化1、“文化”一词的由来2、、“文化”的三类形态3、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含义4、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5、死亡文化观念形态6、死亡文化操作形态7、死亡文化实物形态8、猿人、直立人、智人。9、人类的殡葬行为是从尼人时代开始的10、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11、研究死亡文化的方法第二章原始思维及其特征1、人类认识形式的三个基本环节2、对象认识、反思认识、综合认识。3、原始崇拜是以原始方式进行的崇拜。相当于人类崇拜意识过程的“对象崇拜阶段”。血崇拜性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8、禁忌和巫术9、献祭和祈祷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及其根源原始思维及其特征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第三章从原始殡葬看人类早期的死亡文化仰韶文化及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3、仰韶文化殡葬的特征4、龙山文化殡葬的特征5、灵魂观念与葬式的关系6、氏族血缘关系对原始殡葬的影响7、公共墓地、埋葬方向、葬式是原始时代殡葬的三大基本特征。第四章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死观1、原始宗教的灵魂观念的产生2、孔子儒家通过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超越生命有限性。3、儒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4、老子道家的生死观5、庄子道家的生死观6、庄子相对主义的人生态度7、墨子及其墨家学派的生死观8、佛教的生死观第五章西欧古代哲学的生死观1、苏格拉底对生活的态度,对死亡的看法。2、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观,淡泊死亡。3、基督教哲学的生死观4、孔子儒家生死观和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生死观的差别,和基督教生死观的差别。第六章15世纪以来西方人文学哲学的生死观人文主义个人主义个人形态的极端主义生死观民族形态的极端主义生死观5、如何看待西方生死观的危机。第七章19世纪以来中国人生死观的转变1、创建中华民国的志士们的生死观2、“五四”前后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彷徨。3、“五四”前后中国“新青年”的奋起。4、“杭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的生死观。5、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人的生死观第八章死亡文化学的哲学反思弗雷泽的“人类死亡意识进化的三阶段”论。巫术——宗教——科学根纳普的生命“通过仪式”模式论,通过仪式分为三个过程:分离仪式、过渡仪式、整合仪式。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主义”每种文化都有相应的社会“功能”丧葬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心理抚慰功能”。4、个体死亡的意义。5、全部死亡文化的本质在于:超越死亡。第九章影响殡葬的六大社会要素1、社会精力的定义,其对殡葬的影响。2、社会经济的定义,其对殡葬的影响。3、永恒心理4、归宿心理5、投射心理6、报恩心理7、依恋心理8、炫耀心理9、攀比心理10、渲泄心理11、木劝心理12、社会价值观念13、社会需要的界定,它对殡葬的影响。14、国家对殡葬的影响。第十章社会文明形态对殡葬的影响1、“文明”的界定。2、“社会的文明形态”。3、中国古代农业大社会的三个“大一统”4、西周时期君、亲合一的宗法制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式的宗法制6、宋以后祠堂式家族组织的宗法制7、偶像崇拜的定义8、中国古代社会偶像崇拜的特点9、中国古代隆丧厚葬的社会根源10、近代西方文明对殡葬的影响11、中国和西方死亡文化的相同点12、中国和西方死亡文化的相异处第十一章丧礼概述礼的界定礼的人性根据和社会需要礼和仪、俗的关系丧礼的定义丧礼的社会意义重孝道明宗法显等级隆丧厚葬第十二章中国古代的丧礼程式殓的定义殓的礼仪规定殡的礼仪规定殓期间的悼念活动殡的高潮——辞灵仪式出殡的礼仪规定朝祖陈器9、遣奠10、下葬11、祭后土12、题虞主13、反哭14、虞祭15、卒哭16、小祥17、大祥18、殚祭第十三章居丧守制1、丁忧的含义:2、心丧的含义:3、居丧守制的意义居丧守制的起源、发展5、中国古代的居丧守制行为规范6、西汉的居丧守制7、东汉的居丧守制8、魏晋南北朝的居丧守制情况9、居丧守制的法制化情况10、夺情起复的定义11、居丧守制荒废的过程及原因第十四章中国民间丧礼其它1、奔丧的定义2、吊丧的定义,礼仪规定3、跪拜礼的礼仪规定4、鞠躬礼的礼仪规定5、中国古代“冠”和“帽”的区别6、脱帽礼的礼仪规定7、寒食节、清明节、扫墓8、民间的丧葬迷信和禁忌第十五章殡葬服饰1、殡葬服饰的起源和意义2、斩衰服3、齐衰服4、大功服5、小功服6、缌麻服7、九族血缘关系图解8、五服制的文化意义9、区别一般意义上的丧服和五等丧制10、五服丧制的起源11、铭旌的定义及其相关礼仪规定12、殡葬服饰的颜色第十六章殡葬语言殡葬语言的界定殡葬语言的意义属于自然色彩的属于回家政治色彩的属于道家色彩的属于佛教色彩的近世西学色彩的谥号的内涵谥号的起源与沿革谥号的意义谥号走向反面12、避讳的定义、分类、处理办法第十七章坟墓与风水华夏的地理位置对方位观的影响周代“堂、室”中的方位观方位观与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4、葬5、墓6、坟7、公墓、家族墓地、义冢8、国家对坟墓制度的规定9、合葬10、风水及其起源11、风水术之荒谬第十八章中国皇陵陵墓的起源陵墓的意义秦始皇陵西汉皇陵。东汉皇陵唐皇陵北宋皇陵、南宋皇陵皇“陵”明皇陵清皇陵——车陵和西陵10、中国皇陵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第十九章墓碑、墓志铭和庙寝墓碑的定义墓志铭的定义3、宗庙的定义。4、秦汉以后的帝王宗庙、陵寝制度。5、尊号的定义6、庙号的定义7、了解秦汉以后官员及庶民的宗庙。第二十章祭祀和人殉、人牲1、祭祀的概念2、三类祭祀对象祭祀的意义4、祭祀权政治化的具体表现5、祭祀的意义6、祭文的概念、种类7、人殉、人牲的概念8、国外的人殉和人牲情况9、中国原始社会的人殉和人牲10、夏商的人殉和人牲11、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殉和人牲12、秦汉以后人殉和人牲的最后废止第二十一章中国历史上的葬式土葬悬棺葬塔葬衣冠冢二次葬水葬天葬火葬中国火葬的渊源唐代以后历朝对火葬的禁止以及民间火葬的禁而不止11、中国古代火葬流行的原因以及政府禁止火葬的原因第二十二章中国历史上隆丧厚葬与简丧薄葬的对立夏商和西周的情况春秋战国的情况西汉的情况东汉的情况5、魏晋“名士”们厌世主义的生死观6、魏晋“名士”们玩世不恭的殡葬观7、帝王贵戚之家趋简的殡葬8、佛教对殡葬礼仪的渗遣9、唐代以后殡葬礼仪的制式化以及民间的殡葬习俗10、民间隆丧厚葬的情况第二十三章20世纪中国的殡葬改革1、传统的杠业,杠房2、近世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殡葬变化3、殡葬改革的倡导阶段4、殡葬改革的法制阶段5、殡葬改革的成就6、中国殡葬改革的必要性7、目前殡葬领域中的问题8、关于中国殡葬改革的设想第二十四章国家对殡葬的干预及其意义1、国家对殡葬的干预作用2、孝文化导向3、忠文化导向4、宗法关系导向5、社会等级导向6、维护自然环境的导向7、中国古代对殡葬礼仪的规范化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