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1页
中国近代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2页
中国近代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3页
中国近代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4页
中国近代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单元知识体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迁的阶段

2.变迁的表现3.变迁的特征4.变迁的原因5.变迁的影响1.第一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但同时也传入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又明显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2.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城乡人民生活、风俗习惯、社会风气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但由于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极“左”思潮的干扰,到改革开放之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由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接近和跨越小康社会。

总之,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像是一个晴雨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巨大变化。

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1.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3.大众传媒的变迁四大传媒报刊媒介广播媒介电影媒介网络媒介一、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1、从“衣”来说,由长袍马褂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2、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讲求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3、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4、从社会习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二、近代以来影响我国人民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2011·天津文综·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C2.(2011·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A4.(2009·广东历史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C6.(2008·江苏历史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是还是比较保守。A8.(2007·广东历史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所带来的影响。材料中所示西洋风味的生活方式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清朝,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可得出。据史料记载,“一品香”是中国人在上海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开办于19世纪60年代。答案为B。B9.(2009安徽文综高考)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ABCDB10.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B11.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C1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A.西装B.长袍马褂C.旗袍D.中山装CD13.有关右图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D.出现于19世纪末期15、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的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16.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B17、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人了中国文化元素D请回答:(1)判断图①、图②、图③各反映的历史时代。(2)图③的着装一时成为中国时尚,可能是受到当时中国对外关系的哪两件重大历史事件或政策的影响?13、阅读下列材料:图①长袍马褂图②西装图③列宁装(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图④红卫兵服装图⑤穿毛料大衣的皮尔·卡丹走在北京街头(3)判断图④、图⑤各反映的历史时代。

(4)说明图④到图⑤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根源分别是什么?①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②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打破了个人崇拜,审美多元化。陆运水运空运铁路公路②自建最早的铁路—唐胥铁路;③自行设计的第一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④新中国成立后,西北、西南修筑铁路(宝成、兰新铁路)⑤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⑥机车制造的进步,1997年以来全国实现几次大提速交通①20世纪初汽车出现;外国筑路技术传入②民国时期公路发展受到限制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通车①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②新中国成立获较快发展;③20世纪90年代呈现萎缩①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②1920年首条航线北京—天津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③1949年国内外航线52条;④新中国成立初民航发展有限;⑤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互联网外传:19世纪70年代上海自产:19世纪70年代后台湾自产:20世纪初上海崇明外传:19世纪80年代上海移动电话:改革开放后产生:20世纪60年代末;1994中国接入互联网;自产:20世纪初南京固话2003年,中国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①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⑦2006青藏铁路通车特点:①从无到有,从外国人建到自建;②发展缓慢;③大部分铁路被外国人控制。①从根本上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国家不能独立,受外国列强压制。②中国近代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③守旧、传统思想观念的阻碍。④长期的社会动荡,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原因:探究一: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对象:平民化、普及化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②政府的大力提倡(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③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探究二: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⑴原因:外因:内因:②列强侵华的需要①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⑵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在列强侵略背景下逐渐开始近代化进程;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⑶影响:

①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②消极方面: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2.(2008·宁夏文综29)

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表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步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B3、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A4.下图是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下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铁路诞生于19世纪80年代B.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C.“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D.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性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线路在上海开通B5.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90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A探究三: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①外国侵略的需要;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③中国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及政府的政策影响;1.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中国和世界联系大大增强;2.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3.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4.在近代有利于列强的侵略。探究四: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1.1881年12月《花图新报》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此段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由外国人创办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③近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A2.到2000年末,我国的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D4.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反对B.铁路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3.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AA19世纪中前期1873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改革开放繁荣。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3.大众传媒的变迁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873年起步)1832年美《中国丛报》、1868年英《万国公报》、1872年《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1873年艾小梅汉口《昭文新报》国人自办第一份中文报纸《时务报》梁启超主笔,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905《民报》孙中山在发刊号中提出“三民主义”《新青年》前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共产党:《红色中华》革命根据地《新华日报》抗日根据地《解放日报》1941年在延安创办。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中央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唐代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报刊业出现的原因:①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③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探究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①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②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促使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①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②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③宣传教育,启迪民众;④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⑤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大众媒介是A.报刊杂志B.电报电话C.电影电视D.火车飞机A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⑧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AB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5.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B6.(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5题)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C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记忆。关键词1896年,《民报》创办于1905年;客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同盟会建立与1905年

19世纪末19051931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49~1966年文革改革开放2)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双百”方针下中国电影出现“难忘的1959年”。《定军山》第一部国产无声影片,中国电影事业起步《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左翼思潮为主流,1935年《渔光曲》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电影创作走入低谷,许多优秀电影受到错误批判。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以前,走向辉煌。发展特点:中国电影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的发展阶段。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4)电视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②改革开放后,节目丰富,电视普及。原因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普及。②技术的进步(卫星传送技术)③国家政策的支持(“村村通”工程)3)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20世纪早期,广播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1923年,广播出现于上海(外商创办)1926年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5)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1、原因:当今社会正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2、发展历程: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①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④2006年中国网民人数达1.23亿。③1994年末,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②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流行。3、优点:①集广播、报刊、影视的优势于一体。④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②费用低廉。4、影响:1.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D2.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在张学良将军的资助下从上海搭乘轮船赴美参加奥运会。刘长春在洛杉矶受到当地华侨热烈欢迎,当时传播这一消息可运用的媒介有

①电话②电视③网络④电报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D3.

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所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4.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