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谈木心:木心作品及其问题再谈木心:木心作品及其问题再谈木心:木心作品及其问题xxx公司再谈木心:木心作品及其问题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再谈木心:木心作品及其问题题记:原来,喜欢一个作家,讨厌一个作家,谈论一个作家,是三桩不同的事情。(注意是不同,没有高下)目录※木心作品的分类※分类简评※木心文字的特点※木心的思想谱系※木心与周氏兄弟※木心现象※整体评价:木心作品的意义与问题※木心作品的分类木心的作品,(参考大陆目前已出版的书),大体可归类为几块:【小说散文】,主要收录在《温莎墓园日记》(纯小说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小说散文集)、《爱默生家的恶客》(小说散文集)。【随笔评论】,单指议论性散文以及短的随笔。集中在《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琼美卡随想录》,《鱼丽之宴》中的访谈和自述也可归于此类,还有《哥伦比亚的倒影》和《爱默生家的恶客》中的若干篇。【诗】,收录于《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伪所罗门书》、《巴珑》,其中主要是西式现代诗,间或杂有若干中式古体诗。【俳句】,或说是木心称之为“俳句”的短句,集中在《琼美卡随想录》的「俳句」一节、《素履之往》的「一饮一啄」、《云雀叫了一整天》的「乙辑」。【诗经演】,指《诗经演》(台版名为《会吾中》),是借诗经和先秦散文的意象,以四言十四行体写现代的感悟,因体裁特殊,单列。【上海赋】,收录于《哥伦比亚的倒影》下辑,是结合了赋体的一些特征的现代散文,因篇幅和风格特殊,也单列。【古文】,收录在《西班牙三棵树》的「三辑」。【画】,《木心画集》。(以上皆文学作品,这条是画作,凑数)这样的分类只是依文体笼统、大略的划分。比如有些叙议夹杂的散文,归入【小说散文】【随笔评论】似乎都可;有些零散的【随笔评论】,短至单句,与【俳句】并无截然的界限;而归入同一类中的作品,风格也可能迥异。比如台版的《同情中斷錄》《馬拉格計畫》,收录文章的编次与大陆版全然不同,印证着小说和散文的没有界限。(同时还印证着“出文集就像出专辑”的一点个人想法)另外,即便这样划分,如果各类中的作品都读过,会发现其中是彼此关联相互映照的。但是(哪怕笼统、大略的)分类也是必要的。尝试阅读木心,或许可以参考从哪一类感兴趣的入手;更重要的是,彼此谈论木心,也好明确谈的是哪一块,若仅依某一部某一类作品的印象来做出对木心作品的整体评价,可能会武断。※分类简评木心【小说散文】最直接的特点是风格多变。读木心小说和散文集,从来无法预测下一篇作品会是什么主题什么文风。「夏明珠」「寿衣」「童年随之而去」是江南旧式家族的往事,「竹秀」「空房」「第一个美国朋友」「战后嘉年华」「此岸的克利斯朵夫」「完美的女友」「芳芳」「两个小人在打架」是求学工作人生成长中的记忆,「七日之粮」「五更转曲」「韦思明」是以现代思维书写的拟古小说(可与《故事新编》对照),「大宋母仪」「诛枭记」是重写“二拍”的故事,「月亮出来了」「静静下午茶」是欧洲(英国)的童话寓言,「温莎墓园日记」「吉雨」是美国的爱情故事,「你还在这里」「街头三女人」「大西洋赌城之夜」「林肯中心的鼓声」「哥伦比亚的倒影」是身居纽约(或游及大西洋城)的见闻札记……《温莎墓园日记》的自序是木心小说观的最直接反映:“借小说满足‘分身’‘化身’的欲望”(访谈中也有提及),“……便得拈动三个名词:梦、生活、艺术,……其根本性质——不自主、半自主、全自主——我偏爱以‘第一人称’营造小说(也通用于散文和诗),就在乎对待那些‘我’,能全然由我做主”,“……袋子是假的,袋子里的东西是真的。当袋子是真的时,袋子里的东西是假的了。”小说(fiction)的虚拟性是众所周知的,小说反映作家的经历见闻、原型取材于生活也是众所周知的。“分身”“化身”的说法,有趣在一种未必新却不见人提及的思路——原来写小说可以作为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方法;至于“袋子”和“袋子里的东西”像是在比拟曹雪芹的真真假假,欲盖弥彰(或说是“心欲彰而借盖以彰”)——其小说大量反映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这几乎是确定的,只是细节上未必完全恪守真实。(说到小说观,这篇《橄榄香》自序可看作是董桥的小说观,可与对照。对照,不是分高下,我还是忍不住啰嗦最后一句。)「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以及「温莎墓园日记」「大西洋赌城之夜」,还有《琼美卡随想录》的后记,还有「普林斯顿的夏天」等现代诗,可以单独列为一种“散步文学”,大约可追溯松尾芭蕉、永井荷风等人的日本纪行散文,或者牵强地比附一下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特点是:借散步中的随目所见,发散脑中的思绪、感慨,往往散步是一条线索,思绪是一条线索,两条线索交织步进,最终文字整体所表呈的是人生的历史的思考和关怀。陈丹青在追思会上讲过两则佚事:其一:木心最后在病床上的时间,时昏时醒,“他虚弱地说:上帝弄错了,我写的不是《红楼梦》那一路东西。那些天我跟他讲话就像对小孩,很凶的,我大声说,那你写的是什么!他说,我写的,就是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我说你记不记得你写的东西。他说我记得。我说你记得什么!他又开始昏了,眼睛看来看去——你们没见到最后在病床上的先生,完全就是小孩儿,满头白发的小孩儿——我大声说:「明天不散步了」,记不记得「哥伦比亚的倒影」,记不记得他眼睛闪烁了,他说:记得,写得好,伟大。”其二:“先生一辈子喜欢讲笑话。我听他讲了29年的笑话。这两年我伤感,是瞧着他没力气说笑了。11月我第一次去医院探视,他不认得我了。清醒后,问他吃点啥他像小孩一样想了想,我知道他又要开什么玩笑了,只见他害羞地,但是清楚地讲:鱼翅。我一听,又想笑又想哭,记起往事了。90年代初有天我跟他通电话,为个什么事由,忘记了,大约是关于在一个低的、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是做高的选择,还是将就。他是不肯将就的人。我听出他调整喉咙,知道他又要讲笑话了。我们说的是上海话,他说:比方我是一只饿鬼,刚刚监牢里放出来,问你烧点什么吃吃,我说,要么佛跳墙。我破口大笑,知道他肯定还没讲完,果然,他接着说:再比方我是个老光棍,没有女人,说是现在给你娶个老婆,你要谁,他说,我想想——那么:玛莉莲·梦露。我想起这段,看他呆呆躺在那里,就对他吼:你记得吗,你记得跟我开了多少玩笑吗!他喃喃的说,记得。但接下来的三句话,我完全没料到:他看着别的什么地方,一口气说:文学在于玩笑,文学在于胡闹……喘了一喘,他说:文学在于悲伤。”这两则佚事印象深刻。我认为都是在讲他的这几篇“散步文学”。而我个人的看法,木心文学的最高成就(如果非要排最高的话),或者说是可以视为代表作的东西,也是在他的这几篇“散步文学”,当得起他自己所说的“伟大”二字。木心【随笔评论】(议论性散文以及短的随笔)主要是艺术观、艺术评论,以及对人生经历见闻各种事的评论。除「爱默生家的恶客」「圆光」「7克」「九月初九」「带根的流浪人」「圣安东尼再诱惑」等较长篇幅的完整散文(其实这几篇与上面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等篇的文体很接近),其它大多为简短、零散、片刻的随笔评论。《琼美卡随想录》还好,各篇虽短,都有独立标题;像《即兴判断》《素履之往》中的许多靠“一、二、三……”连辍成篇的随笔,看过之后,已经不记得每个标题之下在讲什么,有时想到一段论述,也记不起是哪一篇中的文字。《素履之往》的自序可视为作者对这种零散随笔的写作观,不长,摘录如下: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歌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既然有“玩世各有玩法”一说,确实没什么好辩驳的,而且木心的随笔看得出“恭”和“热诚”。但作为读者,只读零碎不读体系,或是相反,都是阅读的限制。)这些评论随笔,有些深刻,深刻而精辟,读时为其言简意赅而拍桌狂笑;有些流于尖刻,“毒舌”甚或近乎刻薄,终归让人觉得有点不厚道;有些因为经历见闻不同,不知其所指。这样的零散文字,组合成篇,便出成了书,若是打散了排在时间线(timeline)上,就像是广播里的感悟、吐槽和简短评论。所以木心的这一类文字可能会比较让人吐槽,觉得啰嗦、矫情、不过如此云云。(其实我一直觉得把豆友的精彩广播收集起来,按主题梳理排列,也会是精彩的随笔评论集)但是,木心的随笔评论的看点,一是其艺术观、艺术评论、人生评论中的见识,其世界性、超脱的视角,可以带来许多启发;二是即便其尖刻的批评吐槽,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中国文学的不明飞行物”云云)的见解,兼听则明。(我一向认为吐槽是重复平庸乏味的预防针,可以避免心陷窠臼坐井观天而不自知)另外,木心的随笔评论虽然零散,诸篇看下来,会发现其中彼此的呼应,背后的艺术观浑然一体。如果要把这种浑然一体成体系地表达出来,(纵然康德、哥德尔和维特根斯坦等人不来插嘴),那也确确实实是一件很困难很累人的事情。木心的【诗】《我纷纷的情欲》,一辑为自由体短诗,长短不一,但总体多不超过三页纸;二辑为缅怀诗,缅怀中古波斯、但丁、兰波;三辑也有与一辑相仿的短诗,不过其中集中了一大批统一的十四行体,蔚为一观。这一本约略切题在“爱”字上。一个自然的追问是:写成十四行就叫十四行诗了吗这个需要对sonnet有了解,再与木心的十四行体(我一直称之为“十四行体”)相对照,才能见其所取、所弃、所得、所失。(限与学力,暂搁置与此)《伪所罗门书》,书中七辑都是现代体诗,诗中组合的意象从环地中海比至北欧、俄罗斯和东南亚,显示了其选题的世界性。诗集副标题为“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似乎暗示着什么。后记却写到,再次切入木心始终关注的“行过”与“完成”的问题。又,木心自云这本是偏爱的诗集,旅行时常带着手稿。《巴珑》,取名于西班牙酒器,不分辑,与上一本相似的是同样编织了世界性的意象,笔涉马德里、罗马、东京、伦敦、圣彼得堡、波斯湾、波尔多、西西里、洛阳、托斯卡纳等等,仿佛信笔游走世界。《云雀叫了一整天》,甲辑依然是中式西式各种自由体诗,主题、诗体都比较随意,从古今的点滴见闻中将感想连辍成诗,也有对知堂、尼采、纪德、托尔斯泰、永井荷风、卢梭等人的追思。乙辑归入【俳句】类,不述。《西班牙三棵树》,一辑与上一本相似,各种自由体,二辑是几组长诗,三辑归入【古文】类。这一本更显随意,集前的「引」中也自陈是在酒吧“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这里想追问的是:把句子断成行就叫诗了吗以「托尔斯泰的奢侈品」「啊米沙」「再访帕斯卡尔」几篇为甚。可以实验的是,把这几篇的断句连成文,然后对比怎么的效果更好。我还没有结论。值得一说:开篇第一节谈到木心各种文字的彼此关联相互映照,在诗这一方面尤其明显。很多单看不知所云的诗,联系其它随笔评论中的论述,联系其生平遭遇,突然豁然开朗,妙趣尽显。木心的【俳句】俳句(Haiku、俳句)是日本文学的发明,后也有英俳、汉俳等等。但是木心所写的俳句,并没有遵循汉俳的字数和格律的要求,(就像他写的十四行体也没有遵循sonnet的韵脚格式),这点是遭人抨击的。《琼美卡随想录》中的「某些」一篇,或可视为木心对此的看法(辩护):中国的诗呢,不扣脚韵以后,就在于统体运韵了。……自由诗而用脚韵,勿知为什么,特别傻里八气,大概反而惊扰了统体的每个字的韵的生态位置的缘故吧。而从前的格律诗中之最上乘者,又倒是特别率性逾格越律的那些作品。严谨的工整的句子、篇章,只见其严谨非凡工整到家——佩服,总不及感动好;感动中已有了佩服,佩服中有感动吗,常常是没有的。单说俳句。俳句的特征,像575的17音节、句末的切れ字(kireji),这是跟日语的特性密切相关的,很难照搬到别的语言中;而音韵简短(一般不超过17个音节)、寄物陈思(但忌情感夸张外露),这些是不限于语言差异而具有普遍性的。(就好比英译格律诗,音节、平仄、韵脚,不可能完全跟汉语一样。)木心的俳句,有些是寄物陈思,是借俳句的写作手法,有些已经属于私货,纯发表个人感慨(微博),跟俳句距离远了,跟他的那些零散随笔更接近。若问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寄物陈思借意象抒情而已。可看之处,在于简短清淡的词句编织出的意象,是否能让自己设身体会;若是没有共鸣的句子,自然是不知所云或者是觉得矫情了。试析几例:蜜蜂撞玻璃读罗马史春日午后图书馆——有过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窗前读书经历的人,看此句,应该会如闻如见。蝉声止息远山伐木丁丁蝉又鸣起来——这种忽静忽响,经历过山村夏日的人,会很亲切。此句写法又很有复调音乐的感觉。桃花汛来青山夹峙中乘流而下竹筏上的美少年——脑中浮现的是湘桂的奇秀峰丛还有当地的山歌。山村夤夜急急叩门声虽然是邻家的——仿佛重现被敲门喊话声惊醒,凝神发现无事,翻身再睡,静夜里或远或近的零星犬吠,那种场景。(夤夜,通指寅时的黑夜,为凌晨3点至5点。据说是人心最脆弱的时候。以及黎明前的最黑最静的时刻。关于生僻字,如果可以替换却故意用,那是拽文装逼;不过这里确实没想到有哪个词可以同样简短而涵盖上述含义。况且《三国》《水浒》《西厢》的人也不觉得这是生僻字。)粼粼在雪地中的深碧池塘红裤绿衫的非洲少年倚在黄墙前露着白齿向我笑——这两则是油画。木心的【诗经演】本集以四言(间有二三五杂言)十四行体重演《诗经》和《老子》《庄子》《孟子》《论语》,与诗经体和sonnet三相对照,更可见其体裁上的取舍和拟古述新的写作手法。木心的【上海赋】最醒目的特点是:视觉形象、声音、气味、触感、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都写得活灵活现如闻如见。所借自赋体的浩荡铺陈便在于此。然而此文的出发点是对上海和从前的上海人带着嘲讽和批评的,所以难免招人嫌。虽然在我看来文章其实是嘲讽中带着赞许,批评后藏着悲悯,是至今所看到的写上海的最深刻的文字。大约也有我不是上海人,终归不能设身处地的缘故。但是说嘲讽和批评的是从前的上海人,容易招引误解,因为明明在“繁华巅峰期”时“上海周围许多城市……及外省……纷纷举家投奔租界”,所以准确说此文讨论的是那一段特定历史时期在上海租界这块“孤岛”上的人和事,“从前的上海人”不过是一个粗略的标签而已。文末,“海派是大的,是上海的都市性格,先地灵而人杰,后人杰而地灵;上海是暴起的,早熟的,英气勃勃的,其俊爽豪迈可与世界各大都会格争雄长;但上海所缺的是一无文化渊源,二无上流社会,故在诱胁之下,嗒然面颜尽失,再回头,历史契机骎骎而过。”惋惜慨叹之情溢于言表。只要想想当年的上海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东京、香港都是小儿科,再比至如今,自然明了所谓“诱胁”、“面颜尽失”、“历史契机骎骎而过”所指为何。而文中所说上海所缺的一二,与伦敦、巴黎相比似是,但纽约、东京、香港又怎么说这个问题说来大了,目前也没想清楚,还是留个话头,就此打住。另外,木心难得写篇长篇文字,居然“原定九章,既就六,尚欠三”,“因故搁笔”“兴意阑珊”“不了了之”;再结合他的随笔的零散、“不事体系”,不得不说木心在写作上少一些耐心——纵然是因经历、观念而事出有因——然而就作品来说,终归显得少一些耐心。木心的【古文】这一辑十九篇古文,注明“因文體需要,本輯使用繁體字”(台湾版大概是不注的吧),并且不加标点。与真正的古书古文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未使用竖排印刷。(但其手稿是繁体竖排的)读这些文字,便能体会韩愈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所指是什么,而且读者从文中自行断句,也像是一种考验,需要一点阅读感作为基础。这种排印方法,从效率上讲绝对不如有标点的排版,但木心拎回这种旧体,用于少量文字,却也是一种阅读体验:自己辨识断句便需要细心慢读,于是反效率促进的是阅读的深度(一向觉得竖排印刷的古文书笺有同样的效果)。木心的【画】画作不好评论,只说两点:一个是,在十年大火的牢狱之灾中,木心靠画这些画把自己救了出来。另一个是,木心的画,也可与他的文字相互映照。※木心文字的特点其一:精确和生动不久前在豆瓣上陆续看到若干文章,有一个一致的观点:“语言的最高标准在于其精确性”,即写作者(包括讲话者,如果口语也算在内)能够精准、明确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生动是可以涵盖在精确之中的,这里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便是真实真切的意象、情绪、心理活动,能够让读者生动地感受到,自然要求文字是精确的传递,跟Hi-Fi一个道理。文字的精确,首先一个要求是词汇量(以英语为例可参考GRE的词汇要求),心中有足够多的词汇可供选择,才能在诸多意思只有细微差别的词汇中选择最精准的一个。爱斯基摩人有几十种词汇来形容雪的各种白,海南原住民的方言中有上百种表示各种不同鱼类的名称。从大的意义上说,语言的丰富程度是与一个群体的心灵的广阔度是相关的。(相关的例子和讨论,可参看张大春所说的「台湾人已经不会说话了」和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的后记。)固然文学的优美并不等于词藻的华丽、古奥、艰涩,外文中大量使用学术词汇的文学作品不能说就比通俗作品好,李商隐与白居易的诗孰优显然也不能简单定论。但是,在文字的广度上选择平实的表达,与因词汇量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更多的选择,这是两回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木心的文字,大量地从古文字中捞取词汇,成败得失且不论,至少是一种扩展汉语文学词汇量的尝试。(其实拉丁语系从上古的词源中发掘、创造新词汇是很常见的事情,到了汉语却让人莫名惊诧了,奇怪。)精确生动的表达,另一个要求则是心灵的敏感,包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如果心灵是麻木、僵化的,不能体会到细微的差别,不能启发出奇妙的联想,精确表达也是不可能的,跟Hi-Fi中所说的“木耳”一个道理。木心文字的精确和生动,随便举几例:“啤酒装在臃肿的木桶里滚来滚去”“骑士挺枪而过,盔铠缝里汗水涔涔如小溪”“在清新空气里散步的游泳感”“西瓜是瓜中圣君,黄瓜是忠仆,桃子是美妇人,冬瓜是大管家,丝瓜是好厨娘,樱桃一辈子孩儿气,郁李是紧肉的少年郎,菠萝是戎装的武士,石榴脸难看,笑好看,梅子沉默,杨桃谦逊得像树叶,枇杷依偎着,却是玲珑自私——”(爱情)“一阵针刺般的喜悦”(沉船)“海水墙一样倒进来”(收音机里的吴侬小调)“收音机十足嘹亮,‘一马离了西凉啊界唉……青嗯的山唉,绿的水欧欧……’另一只收音机认为‘桃噢花江是美唉人窝,桃噢花啊千哎万唉万朵喔喔喔,比不上美唉人嗯嗯嗯多’”(狭窄的弄堂)“脚下是坎坷湿漉的一条地,头上是支离破碎的一缕天”(搓澡,前番各种动作结束后,最终)“结论性地挽起一桶热水整个浇下来”……以上各例,有视觉效果,有声音,有体感,有心理活动,有的难以归类……却都是生动得让人赞叹。值得一提,同样是进行写作,一个人的专业背景会对文字产生微妙的影响,比如木心是画家,他笔下的意象常常有生动的画面感;本哈德·施林克是律师,他的《朗读者》则是另一种风格;(别的例子一时想不出那么多,待补充)其二:文体的创新木心笔下,各种文体运用自如,小说、散文、随笔、诗没有界线;小说是情节稍多的散文,散文是思绪延绵的随笔,随笔是连辍成行的诗,诗无处不在。在注重表意的精确生动的同时,也追求文字的韵律感,木心作品中的标点常常用得出奇。文体的创新,首先是古今中外各种文体皆拿来所用,赋体、古文、俳句、现代诗,各有借鉴,不拘一格。「SOS」「温莎墓园日记」「空房」「哥伦比亚的倒影」这几篇的写法前所未见。「法兰西备忘录」,几则只写“景”“物”脱离“人”“事”的写作实验,借的是绘画中的风景静物画的理念。创新未必都是成功,但对于写作的方式和视野是有开拓性的。其三:世界性、现代性以我业余的理解,所谓“世界性”“现代性”,是指文学(乃至艺术、历史、人生)中那些不依着于某一地域某一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当下价值的思想观念。木心文字,文体上的不拘古今中外上一条已经说了,其世界性现代性更体现在文字中思考的主题,同样不拘古今中外,其中虽有许多因素源起于自身的经历见闻,但最终的落脚点却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普遍的当下的反思和关怀。若列举代表篇目,主要是上述“散步文学”和那几篇较长篇幅的完整散文,不再重复列出。另外,许多人认为木心属于旧式文人、老牌绅士,从文体、思想渊源、文学的关注点这几方面来说,这样的看法终归是片面和武断了。※木心的思想谱系木心的文字遍涉古今中外,思想谱系这个说法难免武断,暂且把其风格中比较明显的痕迹罗列与此。先引一段他的自述:问: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中,谁对您的影响最大答: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的影响,影响到了可以称为“最大”——这是病态的,至少是误解了那个影响他的人了。或者是受影响的那个,相当没出息。受“影响”是分时期的,如果终身受一个人的“影响”——那是误解,至少是病态。说回来,古今中外确实有一位大家,较长期地“影响”我——《新约》的作者(非述者),主要在文体上、语气上,他好。《鱼丽之宴·雪夕酬酢》这一段是木心对自己“思想谱系”的自白。也谨献给将木心惊为天人的读者,包括我。木心十三四岁时将郑振铎的《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后来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几乎全凭当年记忆”。翻开西谛先生这本书的序言:“……我们研究文学、欣赏文学,不应该有古今中外之观念,如有了空间的或时间的隔限,那末我们将自绝于最弘富的文学的宝库了。……文学是属于人类全体的,文学的园囿是一座绝大的园囿;园隅一朵花落了,一朵花开了,都是与全个园囿的风光有关系的。”有理由相信,这是木心的世界性文学观的一个重要起源。木心欣赏《圣经》的文学,在纽约的世界文学史课上用连续三节来讲;文字中的反叛和悲伤直追尼采;不谋而合于蒙田的“不事体系”;欣赏兰波、纪德、李商隐的诗;领会过日本的和歌和俳句;……这几点是比较明显的痕迹。其他在文字中缅怀追慕的人难以尽数。至于自《诗经》经六朝绵延至《红楼梦》的中国文学史,以及自希腊、罗马经中世纪、文艺复兴直至现代的欧洲文学史艺术史,这是基本的背景底色,已经不需要详细说明了。※木心与周氏兄弟(这一节超出目前学力,暂无力深入讨论,简说两句)周氏兄弟是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两个人物(推荐一下东风大哥的这篇「叛徒与隐士」),而木心只是近几年吵吵闹闹浮浮沉沉的一段文学现象,这样的类比,大约会让许多人不屑。(对照,不是分高下,再啰嗦一句。)木心与周氏兄弟的相似之处:江南旧式富庶家族,而后各种原因凋敝败落;都有古文旧学的功底,兼有西学和留洋的经历。但木心生活的年代毕竟比周氏兄弟晚了一个时代,错过了一个运动,遇上了另一个运动,出国和写作的人生阶段也大不相同。这样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都反映了在作品中。生活年代较晚,于是木心也受周氏兄弟的影响,文字中时有追慕之情显现。之所以从木心联想到周氏兄弟,因为就现代汉语说,文字写得好,往往是深厚古文功底和西方现代理念的结合。这样的结合特征,在这几位的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风格上,木心有鲁迅先生的冷眼与热忱,也有知堂先生的闲情与平和。但写作态度上的明显不同,则是木心少了两位对文学对时代的抱负,更多地带着旁观、嘲讽、失望的态度,隐隐有点“不相为谋”“没什么好说的”的意思,可是他却又在写,犹犹豫豫,欲言又止,零零散散,自娱自乐;态度的不同,又导致在结果上,木心的作品不像周氏兄弟两位的作品集那么厚重。所以,尽管木心的文字没有像鲁迅先生那种猛烈的抨击,却比鲁迅更不招人待见,原因大约在此。(这样的写作态度,也因经历所致)※木心现象木心现象有两个。其一,是指自2006年起,乌镇邀木心还乡定居、陈丹青等人在国内高调引荐、木心文集出版,直到如今,木心也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粉丝团”,喜欢的人感动而感激,奉为神文,不喜欢的人斥为炒作,觉其矫情——整个的这个国内出版阅读界的现象。我个人理解陈丹青对木心的推崇,主要出于生活相处交流学习中的感染而生成的敬重,有点类似于曹雪芹手稿保存者对石头记的心情,知其好,想要其传世以及让更多人看到,不见或不愿见或不愿谈其差。(虽然现今出版传播兴盛,陈自己也画也出书,与石头记当年差别很大)其他人,因喜欢而感动,或因场面需要而附和,或因身边朋友的机缘而接触,这都正常。我的观点是这样:喜欢某人某物,不喜欢某人某物,都好;我也喜欢某人某物,我也不喜欢某人某物,甚或是我偏喜欢某人某物,我偏不喜欢某人某物,这样不好。本着自己的判断就好了,何必因别人的推崇或抨击而影响自己的好恶木心现象其二更有趣,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这样的经历,其文字于1980年代在台湾风行一阵,时隔近二十年才被大陆正式(戴着正反两种脸谱)认识,像是“中国文学的不明飞行物”。最初在陈丹青的「我的师尊木心先生」一文中听闻木心,不由想:“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吗怎么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一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何其多)。而既然阅读了木心,尝试分析木心作品的文学意义,这个问题就更不容回避——如果木心的作品对现代汉语文学有开创性的意义的话,又怎么理解木心这样的现象至此,两个现象合而为一了。※整体评价:木心作品的意义与问题(其实每一个读者在读了某位作家的作品之后,都会有一个整体评价。这样说来,但愿能使这个小标题不至于显得过于大言不惭。)木心的文字长在精确生动,简约洗练。文章中,意象的联想和铺陈,文字的节奏,句眼和标点,都运用得出神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甲氧基氟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火车制动蹄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安全床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服装厂废料运输合同
- 动态体验馆装修合同
- 橡胶机械出口运输合同
- 保健品快递运输合同
- 化工溶剂易燃液体运输合同
- 互联网公司装修合同
- 商业空间石材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纪检监察综合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新】
- 蘑菇中毒护理查房
- 2024年R1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证考试题库及R1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试题解析
- 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试卷(样卷)
- 2024年银行考试-银行大堂经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职业生涯规划班会课教案设计
- T-CACM 1179-2019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 《设计素描》课件-第七节 点线面的应用
- 《运动和位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 感动中国苏炳添事迹心得体会
-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职业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判断题18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