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手卫生知识_第1页
院感手卫生知识_第2页
院感手卫生知识_第3页
院感手卫生知识_第4页
院感手卫生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感手卫生知识院感手卫生知识院感手卫生知识xxx公司院感手卫生知识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院感知识复习题1.何谓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卫生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也称固有性细菌,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6.暂居菌:也称污染菌或过客菌丛,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很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7.有调查显示我国ICU使用中的固体肥皂细菌污染量可达100cfu/g。8.如果应用固体肥皂应应保持清洁、干燥。9.对诊疗区洗手设施的要求①流动水洗手池②非手触式开关③液体皂液④适当的干手措施10.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及处理污物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⑤离开医院、诊室、病房前。11.洗手时具体揉搓步骤和时间要求洗手时用肥皂双手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揉搓步骤: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④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12.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30%的医院感染。13.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做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①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②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③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14.戴手套操作前也应洗手,使用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或擦手液清洁手部。15.隔离分四种: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接触隔离保护性隔离16.灭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被污染,需重新处理。17.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18.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细菌芽孢、朊毒。19.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对灭菌包的要求: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不超过5kg。20.治疗室、换药室对无菌物品使用时限的要求: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21.麻醉器具清洁消毒的要求: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原则。22.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院感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23.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职责: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②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③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能及时做出诊断;④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控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⑤参加医院举办的各种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⑥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24.临床科感染监控小组职责:①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并组织实施;②督促本科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③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控科,并积极协助调查;④监督做好本科室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⑤组织本科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应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列入科内业务学习内容。25.我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手术室、新生儿病房、血透室、DSA、各类重症监护室、口腔科、检验科、内镜室、消毒供应室、血液科、感染性疾病科等。26.医院感染控制的指标是:医院感染率发病率≤10%,无菌手术切口(Ⅰ类)感染率≤%,漏报率≤20%。27.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8.《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规定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③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院感染以致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⑤由于诊疗措施及获得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29.《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规定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①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30.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1.医院感染的报告要求(1)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报告院感科。(2)证实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立即报告院部,医院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疾控中心: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③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发生以下情况应即时报告院感科、总值班,医院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4)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32.医院感染按病原体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2大类。33.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特点(1)多为条件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由于抗菌药物的选择性作用,病原体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3)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个部位感染,一个部位也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34.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G-杆菌中以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为主。G+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35.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①发现感染或疑为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病原送检率不应低于80%。②在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菌药物前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样本。③采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样本,且足量。采集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④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过24h。⑤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置肉汤培养。⑥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⑦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培养环境。36.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的要求疑为菌血症的患者,宜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若能在寒战、发热前后1小时内采集最佳。推荐采集外周静脉血,不主张采用动脉血、静脉留置导管或留置口的血样进行培养。血液接种入血培养瓶后必须立即送往微生物实验室。未及时送检的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保存。37.对留置导尿者留取尿标本的方法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无菌注射器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拔去闭式引流的集尿袋,弃去导尿管前段尿液,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38.手术部位感染(SSI)指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39.外科手术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有三大方面①工作人员(手术组人员的手、头发、上呼吸道)②病人(病人四大菌库的正常菌群)③环境(包括手术室环境、器械、消毒剂、敷料等)40.外科手术术前备皮正确的时间、地点、方式应该是手术当天、手术室、剪刀剪或用去毛剂。41.手术中病人的低体温的危害:可使病人氧摄入降低,导致:①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②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使伤口愈合延迟。42.术中保温的措施有:①采用保温垫或电热毯②尽量减少暴露部位③采用热灌洗溶液43.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方法①床头抬高30度②每天一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价是否可以撤机③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④口腔护理⑤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44.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方法①术前~1h使用抗生素,24h内停用②避免不必要的备皮,推行手术当天备皮③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④围术期血糖控制正常水平⑤缩短术前住院时间⑥强制性向公众报告感染率45.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方法①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②皮肤消毒③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④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⑤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46.卫生部要求加强监测和控制的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AB)47.耐药菌增加的原因①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②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48.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主要措施①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②严格实施隔离措施③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④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51.菌群失调分为三类生态失调、定位转移、内源性感染。52.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有:①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②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③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④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53.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①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②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③避免应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④避免应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⑤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54.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55.抗菌药物给药方法的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给药。56.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药。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如:头颅、心脏、眼内;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57.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