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染发与健康课件_第1页
总结报告-染发与健康课件_第2页
总结报告-染发与健康课件_第3页
总结报告-染发与健康课件_第4页
总结报告-染发与健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性学习———研究小组成员:周志豪徐申凯张欣晨

染发剂的主要成份

染发与健康

染发剂毒性实验

染发与疾病

关于染发的建议

我们的试验

问卷调查结果

染发剂的主要成份

染发剂可分为暂时性、半持久性和持久性三类。持久性染发剂其又可分为天然植物、金属盐类和合成氧化型染料,由于传统习惯用黑色长效染发剂为主,故以对苯二胺为主要成分的氧化型染发剂占有很大的市场,氧化型染发剂成分复杂,主要为芳香胺类化合物,使用前与双氧水混合,通过氧化作用形成大分子色素,不易从发内渗出而使头发持久着色。

关键词:对苯二胺对苯二胺

什么是对苯二胺?

对苯二胺是一种白色或淡红色结晶,可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常用染发剂的主要成分为对苯二胺、聚氧乙烯月桂醚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聚磷酸钠、间苯二酸、过硼酸钠等。

对苯二胺主要用于染料合成或化工中间体。加入3%的双氧水颜色变黑,加入5%三氯化铁可变成棕色。它对毛发中的角蛋白有极强的亲和力,其氧化过程就是染发时颜色的固着过程。它既是染发剂中最有效的成分,也是对人体健康最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

对苯二胺危害何在

染发剂属于中等毒性化学品,可经皮肤或呼吸道吸收。

可以致敏对苯二胺可以引起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对苯二胺的致敏率为4%;在皮肤病患者中,致敏率为10%。

引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溶血极少数人可由对苯二胺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溶血。确有因使用染发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致死的报道。

对苯二胺:非人类致癌物

可以肯定,对苯二胺不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致癌物。

近30年来,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曾多次更新对对苯二胺的致癌性评估,最新的致癌性评估仍为第三类致癌物,即动物可疑致癌物。

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各自的领域对染发剂的致癌性、致突变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研究结果也提示染发剂对动植物的细胞有致畸影响,甚至发现某些易感基因对环境因素致病有协同作用,但迄今缺乏染发剂可致人类癌症的证据。

染发剂的毒性实验

实验一、皮肤刺激试验

方法将市售氧化型染发剂和自行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对苯二胺(10%,8%,6%)对实验动物进行皮肤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25、125、75(毫克/千克体重),染毒间隔2次/周,每次染毒时间4小时。染毒后,清洁染毒局部。结果经3次染毒后,染发剂组与对苯二胺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其中对苯二胺高剂量组表层角化、脱屑、焦痂等,染发剂组与对苯二胺高剂量组皮损接近,对苯二胺各剂量组随着浓度的增高,皮肤毒性反应率增加。

意义:氧化型染发剂具有皮肤刺激作用和皮肤毒性作用。

实验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毒性试验

方法用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对苯二胺、双氧水及两者的氧化产物对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以上受试物对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抑制率上升,染毒剂量与细胞生存抑制率有剂量-反应关系。

意义:氧化型染发剂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具有一定毒性,其皮肤毒性可能与其细胞毒性有关。

实验三、新生大鼠表皮皮脂成分的影响

方法分别以2种市售氧化型染发剂、实验室自行配制的不同浓度的对苯二胺与双氧水的氧化产物对3天内出生的新生SD大鼠进行背部皮肤染毒与测定。

结果经对苯二胺染毒后的胎鼠,其表皮中的鞘磷脂和鞘氨醇含量在染毒后24小时急剧下降,48小时后继续下降,两种成分比对照组降低了87.1%和79.2%。两种品牌的染发剂也获得了类似的的实验结果。

意义:表皮角质层的脂成分是形成皮肤屏障的结构基础,本实验结果提示氧化型染发剂可能损伤皮肤的屏障结构。

实验四、对角质形成细胞的遗传毒性

方法用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对苯二胺、双氧水及两者的氧化产物对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DNA断裂作用。

结果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主要成分对苯二胺均能使大鼠角质形成细胞DNA发生单链断裂。

意义:氧化型染发剂可能对皮肤细胞存在遗传毒性,角质形成细胞DNA发生单链断裂可能是产生皮肤细胞遗传毒性的一种方式。

实验五、Ames实验

原理鼠伤寒沙门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如有致突变物质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有致突变性。

结果早在1975年,Ames实验室即对美国市售的l69种氧化型染发剂进行了鼠伤寒沙门菌致突变测试,发现其中l50种具有致突变作用,而这些染发剂所含的化学组分有50%为阳性致突变物。国内的一些研究也得出了与此一致的结果。

意义:氧化型染发剂致突变反应阳性,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实验六、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实验

原理通过化学物是否影响细胞中微核的形成率,来说明遗传物质染色体是否受损。

结果本课题组采用实验室模拟,研究对苯二胺为主要成分的氧化型染发剂小鼠经皮染毒后诱导小鼠外周血微核率增高,在受试剂量范围内,随着对苯二胺含量的增高,微核的形成率增加。国内的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与此一致的结果。

意义:氧化型染发剂可诱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结构受损,而且可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鼠;金属盐类染发剂也存在潜在的遗传毒性。

实验七、细胞恶性转化实验

方法作为筛选可疑致癌物的方法,本实验在短期遗传实验中可信度高,与长期动物致癌试验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果我们的实验表明,氧化型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对苯二胺的氧化产物在受试剂量内(0.1>0.8微克/毫升),可使NIH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且随着剂量的加大,细胞转化率上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意义:对苯二胺的氧化产物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

实验八、致癌性动物实验

原理当某种物质经短期筛选试验证明具有潜在致癌性,而此化合物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时,需用致癌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从而为人体长期接触该物质是否引起肿瘤的可能性提供资料。

结果在由其他实验室完成的染发剂致癌性的动物研究中,部分结果表明某些芳胺类物质具有致癌性,可引起动物肿瘤。Rojanap等发现对雌性大鼠皮肤涂敷染发剂,18个月后高剂量组出现了乳癌。Jacobs等研究发现,染发剂可诱导小鼠发生恶性淋巴瘤。

意义:氧化型染发剂可能引起实验动物肿瘤或使肿瘤发生率增加。

实验九、经皮肤染毒亚慢毒性实验

原理在实验动物部分生存期内,定期反复经皮接触受试物后引起的不良反应,评价一定时期内反复接触该物质可能存在的健康影响。

结果我们实验室用对苯二胺的氧化产物对小鼠经皮肤染毒1个月,染毒频率3天1次,染毒剂量(0.08>0.64克/千克体重),结果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血清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肾体比值、肝体比值升高;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显示氧化型染发剂可使骨髓细胞的DNA链断裂。

意义:一定时期多次经皮肤接触氧化型染发剂,可能对动物的肝、肾、脾的功能有一定影响;同时造成染色体、DNA的损伤,具有遗传毒性,可能导致基因与染色体的突变。

染发与疾病染发剂与造血系统肿瘤的关系

1.Zahm等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使用染发剂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性增加。2.美国癌症预防研究组Thun等在上世纪80年代对573369位女性进行了染发与特定肿瘤的前瞻性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女性使用长效型染发剂一般不增加患癌的危险性,但长期使用深色特别是黑色长效染发剂,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增加。由于美国使用黑色染发剂的人群比例较低(6.5%)及上述两种肿瘤的发病率极低,研究部门认为对美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不构成威胁。3.2004年,Rauscher通过对769例成人白血病病例和623例对照的回顾性调查,显示使用长效染发剂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危险性,尤其是持续染发超过15年者患白血病的危险性是不染发者的2.4倍。4.我们通过对江苏省148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和148例健康对照进行了关于染发与血液系统肿瘤危险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频繁或长年使用氧化型染发剂是血液系统肿瘤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之一。随着使用染发剂年限的延长(超过5年),染发频率的增加(大于4次/年),白血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其中染发超过5年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7倍,每年染发超过4次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9倍。染发剂与膀胱癌的关系

1.2001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月至少使用1次长效染发剂,连续使用一年以上的女性,患膀胱癌的危险性是不染发者的2倍,而连续使用15年以上者为不染发者的3倍。

2.Skov等对丹麦理发师膀胱癌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理发师患膀胱癌的危险度为2.05,女性为1.75。

3.Hartge等对2982例病例和5782例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未发现膀胱癌的发生与染发剂的使用有关。

染发后,患癌危险性存在个体差异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提示了暴露染发后可能增加患肿瘤的危险性。但处于相同环境的人,患某种疾病的概率不同,基因组学研究提示,这种差异由遗传因素即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决定的。染发导致的健康危害与个体对毒物代谢酶基因型的差异有关。

1.2002年,Manuela等研究了基因型对使用长效染发剂与膀胱癌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携带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染发对膀胱癌的易感性不同,携带NAT2(芳胺解毒酶)慢代谢型的个体染发后患膀胱癌的危险是携带NAT2(芳胺解毒酶)快代谢型的3倍。此项研究表明,个体对芳胺的代谢率的差异会影响患膀胱癌的危险性,即染发后患癌危险性存在个体差异。

2.我们实验室研究了染发与遗传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携带I相代谢活化酶CYP1A16235位点突变基因型的个体暴露染发对白血病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携带此种突变型基因者如果长期染发,则患白血病的危险性比携带非突变基因型者明显升高。

染发剂到底怎样进入人体?

头皮毛囊多是毒素进入人体的最佳通道

染发剂对人体的危害不少,但除了过敏,多数恶果都不会即时或者在短时间内出现。然而,这并不代表人们就可以对染发的危害掉以轻心。“其实染发的危害就像吸烟,虽然不是一吸烟就会得肺癌,也并非每位吸烟的人士都会得肺癌,但谁都不可否认,肺癌与香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染发对人体的危害是确实存在的,但这些危害是怎么发生,又会在人体潜藏多久,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定论。染发剂接触的是人的头皮,“那里是人体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这些都是化学成分进入人体的通道。”所以,染料只要接触了头皮,化学毒素就能通过这上面的无数个“通道”进入人体内。不仅如此,即使染发剂没有直接接触头皮,但它里面的化学成分经过挥发,形成的气体一样可以通过毛囊进入人体。染发的建议

1.保证染发剂的质量:染发剂属于特殊化妆品,必须取得特殊化妆品许可证方可上市。所以,选择染发剂时请注意有无取得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产品未经过卫生部的安全性评价,质量难以保证。无论在店内染发或自已购买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2.染发剂类型的选择:尽量选择植物性染发剂,减少氧化型染发剂的使用。如因特定情况需要短期内改变发色或经常改变发色者,可选用暂时性染发剂。

3.染发的频率控制:尽量降低染发频率,年龄大者需要掩盖白发者而经常染发,每次仅需补色,不必全面染发。

4.染发方法得当:染发时避免接触发根、皮肤,避免长时间加热,减少皮肤过敏和刺激,同时可减少头部皮肤对染发剂的过多吸收。换用染发剂时最好做皮肤刺激实验,可在耳后适量涂抹产品,24小时后观察无红肿热痛再行使用。

5.头部皮肤破损、身体患病的人群避免染发,以防免疫力低下时,对染发局部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染发剂可能对生殖细胞和子代的染色体造成损伤,故准备生育的人群和孕妇应避免染发。

1.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

2.染发前先做皮肤敏感试验,过敏体质者最好不染发。

3.头面部有疖痈、溢脂或皮肤损伤者、年老体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