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1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2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3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4页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了解诗歌的表技技巧2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3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4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表达技巧1抒情手法2描写手法3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例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例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喻夸张拟人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用典抒情6、象征

冯词主要是通过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盼夫之情。(间接)

李词多直抒胸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上心头”五句酣畅淋漓地抒写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爱之深。(直接)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蝉喙)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区别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明确:隐含对唐王朝日益衰微的警戒,讽喻了唐统治者应励精图治。借古讽今。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象征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反衬:以动衬静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3、白描4、细节描写5、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联想想象色彩搭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近景远景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间接描写: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侧面描写战况,红旗半卷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2)诗人以梅自喻,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出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和情趣?

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格。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喜欢恬淡闲适生活的高尚情趣。

行色

司马池

冷于陂①水淡于秋,远陌②初穷到渡头。

赖是③丹青无画处,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①陂:池塘。②陌:田间小路,也泛指郊野。穷:尽。③赖是:幸而,亏得。

行色:出自《庄子·盗跖》,故事说孔子拜访盗跖,受了羞辱,失魂落魄地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好碰上了盗跖的哥哥柳下季。柳下季看他狼狈的样子,就问:“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非)往见跖邪?”这里的“行色”指的是出行后车马留下的痕迹。后来看到那些风尘仆仆、匆忙赶路的人就说他“行色匆匆”。

“行色”难以绘画,也难以描述。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的,试作简要分析。一、二句用了两个比喻从正面写“行色”,比陂水还清冷,比秋色还惨淡,写出了行人疲倦劳累,萧索冷漠的神情。三、四句是从侧面写行色,幸亏画家没有本领画出来,否则会让人看了以后一辈子都高兴不起来。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简析本诗的表达技巧。析:诗所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写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的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反衬凄凉的心境,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反衬[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反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以乐衬哀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简析这首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诗中的第一句空山不见人,表现出山的空寂,是静;人语响,有了声音,是动。三四两句写人语响过后,日光静静地照在青苔之上,周围一片静寂。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了。以动衬静,写出了山谷的幽静。以动衬静(反衬)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以动衬静上片首二句抓住蝉声乍歇,“薰风”初起这一刹那的感觉,写环境之美。词人采用对比衬托手法,明写咽新蝉,暗与蝉声乱鸣时相比,使人明显地感觉到沉静。此处以棋声衬托环境的幽静。作者将四周的无声无息渲染得淋漓尽致,使人由环境的静寂体味到主人公的悠闲自得之情。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包括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丰富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答: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08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陇西行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的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焕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苔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弃,敢于争先,奋发向上的品格,寄托了诗人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01、比兴02、比喻03、拟人04、对偶05、对比06、用典07、双关:谐音双关08、夸张09、叠字10、互文11、反问设问12、反语修辞手法

一、直接考查。也就是命题方式比较直接,题干中直接涉及修辞手法。1、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例如2005年高考全国甲卷《春行即兴》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第(1)小题:这首诗“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由于对仗要求“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所以对仗就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教学要求:明确修辞包括哪些内容,切忌答非所问

二、隐性考查。有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题干上并没有出现修辞字眼,但是在答案上却体现了修辞手法,考查的比较隐蔽,值得我们重视。具体表现在:1、通过炼字考查修辞。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偷”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新奇,构思奇特,幽默而有情趣。

临江仙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后人评价作者的词“曲折尽变,有无限感慨淋漓处”,请结合全词分析“清露泣香红”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清露泣香红”,是说“香红”(藕花)也暗暗为“亡国”垂泪啜泣。用拟人的方法移情于物,不说自己泣,而说“香红”泣,曲折淋漓的表达了沉痛的亡国之哀。2.通过炼句题来考察答诗歌鉴赏时要有一种修辞意识,修辞属于表现手法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修辞往往只是涉及到某个词或句子,只关系到诗歌的局部。所以当诗歌中出现这样的问法时“这首诗歌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时要从整体把握诗歌。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谒金门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这首词的上阕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故居的不舍之情?有时修辞也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法,所以关键在于认真分析诗的内容,认真的读题目要求。二明确[解题步骤],注意答题的规范。1、确定修辞方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切忌空谈)(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3、分析修辞描摹事物和表达情感的作用(注意把握主要修辞的固定用法)(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三明确修辞手法,注意易混修辞的区别[区辨]“像”、“仿佛”、“似的”。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的几种情况:(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小玲长得像她妈妈。(2)单纯的想象。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3)表示猜度的句子。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4)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送卢梅颇>比喻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诗人为达到此目的,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的分析。

比喻明确:设喻。以拜见公婆比喻科举考试,以公婆比主考,以新媳妇自比,以新郎比张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是问自己的诗文能否符合主考的要求。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08四川)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此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这种辞格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中最常用的。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新晴(刘颁)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拟人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作用、程度,借助于想像,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夸张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对比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比

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答案:用对比的手法。(2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2分)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分)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终岁不闻丝竹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1借代也叫“换名”,它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如:使人大为吃惊的是,过滤嘴竟跑在最前面。(《卖蟹》)“过滤嘴”是小说中人物手里的小道具,在文章中用“过滤嘴”代指一个人物,只代不喻。再如:放眼那一座又一座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桥,仿佛看见一个个强健的勇士……这是借喻,本体是“桥”,喻体是“强健的勇士”。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如“电灯明亮,就像万千颗珍珠飞上了天!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中用“珍珠”比“电灯”,它们在色彩、质感上很相似;“过滤嘴”是小说中人物手里的小道具,代表人物身份特征,重在与人物的相关性。借代与比喻的区别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又如:杜甫《蜀相》中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高》中的首联和颔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衬托的名句。衬托:又叫映衬,是指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形象显得更加突出。按主要事物和陪衬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关系上的不同,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利用事物间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以悬崖恶劣的环境反衬梅花坚强的品质,突出梅花顽强的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对比和衬托是两个对立或相近的意象之间的关系。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方面承上写边塞的荒寒,另一方面也暗含着圣上的恩泽到不了边关,有抱怨朝廷不关心守边士卒疾苦的意思。隐语(谐音)、双关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黄鹤楼听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通感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寒冬开放,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此外,诗艺术结构独特。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①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以景写情,把“此时恨”借猿鸣声表现出来,抒发了无尽的思乡之愁。

②采用反衬(以静衬声)的手法,以入暮后的静境衬托深山清亮而凄婉的猿鸣声,表达出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

③采用设问的手法,先以“如何此时恨”的自问,再自答: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声声猿鸣声。使思乡之情更为深长悠远,更为强烈。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试分析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试题展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答案:首句运用比喻方法,

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一)解答表达技巧题的一般思路:

1、准确判断运用的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手法表现的内容。(句意)3、分析手法的作用。(诗情或哲理)(二)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3、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4、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5、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6、理解记忆法(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参考答案,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例题分析1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确:A借景抒情。B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C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例题分析2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A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B“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氛围的凄凉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第三句采用曲写/侧面虚写的写法(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例题分析3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寒灯”有何作用?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三).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例题分析4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