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响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而“沟通”不仅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这个渠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的问题。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或许更为迫切,因为“韵”之离散的背后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消失,这是自由诗面临的最本质的文体问题,而可诵读性与可记忆性的削弱只是这个大趋势的两个表征。(摘编自李章斌《“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材料二: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土。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相对个体化、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然崩散,与此几乎同时崩散的是语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反抗公共规则(包括韵律规则)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整齐对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新诗深感不适,甚至不屑一顾了。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句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还是诗的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艾青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近些年,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摘编自王霁良《对当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为流传的诗句多使用便于记忆的韵律,但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却排斥这种写法,这导致当代诗可铭记性不强。B.诗歌韵律的重心不是如何写好诗,而是向读者直接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在创作者间建立比较和传承的通道。C.无韵诗在国外诗歌中较为多见,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当代诗歌杂志中,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读者对此不适应。D.诗歌无韵化并非意味着完全放弃形式,朱光潜认为,所谓弃韵就顿,体现的是在形式上对旋律美的追求。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名句,表明了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B.可诵读性和可记忆性的削弱,不是中国当代诗歌最需关注的,因为这只是诗歌“交流”公共渠道消失的表象。C.当代诗人在写作时不太倾向于取悦读者,是诗歌写作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私人化、个体化行为的主要原因,这直接导致了诗歌成规的消失。D.根据艾青的观点——诗歌的形式应具有自由性,“第三代诗”反传统、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值得推广。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观点的一项是(3分)A.每年岁末,诗社举办的年度诗会,参与者稀少,诗歌写作交流日益呈现“圈子化”倾向。B.结合了声音和视觉艺术的现代数字媒介,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媒介,近年来诗歌刊物锐减。C.“兼职诗人”现象较为普遍,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D.学校课本内当代诗歌很少,专门研究当代文学的教授们,对90年代以来的诗歌了解不多。4.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代中国诗歌缺少韵律的成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狩猎阿来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要走了。”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黑之后,母獐之所以在我们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是因为幼獐就在附近,母獐不忍离去。B.天快亮的时候,银巴提枪钻进树林去了,“我”和秦克明呆在原处,后来就听到了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C.银巴看到“我”和秦克明用饼干喂幼獐,虽有些吃惊,但也很快理解并接纳了我们的做法,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D.当我们看到母獐给幼獐哺乳的情景后,感到“胸口发紧发热”,说明我们被动物间的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B.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细微、妥帖,富有动作性。8.从三次开枪射击獐子到放下枪,狩猎者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名实纯粹,泽流千世,称之而毋绝,与天下终。岂非圣人所谓吉祥善事与?”应侯曰:“然。”蔡泽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于是应侯称善。蔡泽曰:“今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君者为主,正乱、披患、折难、广地、殖谷、富国、足家、强主,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B.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C.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D.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釜,文中意为斧子,一种兵器。与“破釜沉舟”中“釜”字意义相同。B.侯,文中为爵位,在中国古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C.海内,指国境之内,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海内”含义相同。D.孤,古代王侯的自称。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蔡泽在逃亡的路途中,听说郑安平、王稽犯下了重罪让任用他们的应侯惭愧不已,便决定西行入秦,拜见秦昭王。B.应侯认为商君、吴起、文种牺牲性命来完成名节,是义行的极致,是忠君的最高典范,可以算完成了他们自己的愿望。C.蔡泽认为国家有像比干、伍子胥、申生这样的忠臣孝子,即使没有明君、贤父,国家是可以免除祸乱的。D.蔡泽评价应侯的功业并没有超过商鞅、吴起、文种三位名臣。而地位、俸禄、家中的财富超过了这三位名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4分)(2)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4分)14.蔡泽是如何得到应侯召见并成功游说应侯让他辞去相位的?请根据文本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颖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颖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B.“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C.“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和“吾独知之”为自问自答。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16.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比作明月,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老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概括自己颠沛流离遭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
①
,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
②
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
③
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氯化纳,当食盐在人体内形成溶液后,就会分解成为钠离子和氯离子,①
。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然而,长期摄入过量食盐或口味过咸会增加患病风险。②
。高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增加而发生肿脉,使管腔变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③
,可按含盐量多少分为高盐食物、中盐食物和低盐食物,高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1.5克、每100克含钠量≥0.6克的食物;中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为0.3-1.5克、每100克含钠量为0.1-0.6克的食物;低盐食物则是指每100克含盐量<0.3克、每100克含钠量<0.1克的食物。根据这组数据,大家可以在食品的包装上加以比对。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创新精神、治学态度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B.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C.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D.老师讲课时候说,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大家一定要掌握,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世间万物,生长最美。有人说,生长是滋出嫩芽,抽出枝条,努力朝向阳光的“向上”蓬勃,也有人说,生长是毛竹四年深钻地底、胡杨立身沙漠的向下“扎根”;还有人说,唯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没有“向下”的扎根,就没有“向上”的蓬勃。以上材料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而是向读者直接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错误。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不是直接传达。)
2.B(A“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可知。C“当代诗人在写作时不太倾向于取悦读者,是诗歌写作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私人化、个体化行为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并非是因为创作者不取悦大众读者,而是因为诗歌和诗人本身的边缘化。D“‘第三代诗'反传统、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值得推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末尾“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表明作者是持辩证态度的。)
3.C(“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并不能说明当代诗歌被边缘化。)
4.
①举例论证,作者举《诗刊》《星星》等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诗歌的例子,来说明无韵诗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诗主流。②对比论证,作者在材料二第二段对比当代诗歌和传统诗歌的分歧,来展示两类诗歌群体对诗歌的不同态度。③引用论证,作者在最后一段引用朱光潜和艾青这些大家的言论,分别说明“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和诗歌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的观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
5.
①当代诗歌的文化群体发生改变,诗歌由公共性交流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②借鉴外国诗歌“注重诗歌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的结果。③当代诗人的个体化写作意识以及他们对于诗歌韵律规则这一公共规则的反抗。(每个要点2分)6.B(“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错误。“羊子似的哀叫声”是母獐发出的。)
7.C(“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错误,文中“我”不能命中是因为獐子动作敏捷。秦克明没有命中是为了吓跑獐子。)
8.①“我”发现獐子(猎物)想要击毙獐子(猎物)时的欣喜、果断、冷静。“我”看到獐子后“端起”“瞄准”“扣动”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当时的欣喜、果断、冷静。②银巴发现公獐子时的激动、兴奋。“麝香!”“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银巴的语言、“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的神态,写出他看到公獐子时激动、兴奋。③秦克明把子弹射到母獐子脚下时的烦乱、不忍。秦克明“端起”“射到”“掀翻”的动作,“心烦意乱”的心理,表现了秦克明当时的烦乱、不忍。④狩猎者放下枪时的怜悯、同情、感动。“我们放下了枪”的动作、“笑了笑”的神态、“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的语言,表现了我们对獐子的怜悯、同情和被他们所感动。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4分)9.①三人本是相处不深的短暂的伙伴关系,狩猎过程中三人的思想情怀、价值观逐渐趋同。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思考人与人如何越过隔阂,进入相互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②公獐、母獐对幼獐充满爱意,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獐子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执着而深沉的情感,启发我们用心灵体察动物的情感世界,深入认识万物共生的世界。③獐子命运的变化推动人与人的关系演进,动物的灵魂深处的爱意推动了人的互相理解和体认。(从狩猎经过谈人的关系,从獐子命运谈生命与爱,从两者关系谈动物之爱对人的启迪。)(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10.D11.A(“文中意为斧子,一种兵器”错误,“釜”指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12.C(虽有忠臣孝子,国家仍然不免灭亡骚乱,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的缘故。)
13.(1)蔡泽进来,就(只是)对应侯拱了拱手,应侯本来就不高兴,等到见了蔡泽,(蔡泽)又很倨傲无礼。(得分点:揖,固,倨,句意1分)(2)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应侯趁机托言有病,请求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得分点:说,拜,因,谢病)
14.①使人扬言自己将取而代之,引起应侯的注意。②在应侯召见时故意倨傲无礼激起应侯的不快,从而有机会游说。③陈说利弊,劝说应侯功成身退可以名实兼有,位极不退则会落得和商鞅、吴起、文种一样的下场。(每点1分)参考译文:蔡泽被赵国驱逐,逃亡到韩、魏,途中又被人抢走炊具。(正落寞之时)听说秦相应侯(范雎)任用郑安平、王稽,可是后来两人都犯下了重罪,致使应侯内心惭愧不已。蔡泽便决定西行入秦,去拜见秦昭王,派人扬言以激怒应侯说:“燕国人蔡泽,是天下豪迈雄辩之士。他一旦见到秦王,秦王必定任命他为相国而夺去您的位置。”应侯听说之后,就派人召见蔡泽,蔡泽进来时,就(只是)对应侯拱了拱手,应侯本来就不高兴,等到见了蔡泽,(蔡泽)又很倨傲无礼。应侯于是责问他说:“你曾扬言,说要取代我担任秦相之位,有没有这回事呢?”蔡泽回答说:“有。”应侯说:“愿听其详。”蔡泽说:“四季的转移,是本着‘功成身退’的自然法则。名与实完美无缺,恩泽流传世世代代,受人赞美而不断,和天地相始终,这难道不是圣人所说的吉利的好事情吗?”应侯说:“是的。”蔡泽说:“例如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最后可以说如愿了吗?”应侯知道蔡泽要用辩辞使自己陷于窘境,于是就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以上这三位忠臣,可以说是义行极致和忠贞的典范。即使牺牲生命也无遗憾后悔,为什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君主圣德,大臣贤能,这是天下之福;君主贤明,大臣忠诚,这是国家之福。然而比干忠君爱国却不能使殷朝保存,伍子胥有智慧却不能使吴国保存,申生虽然孝顺但是晋国却发生内乱。像这样虽有忠臣孝子,国家仍然不免灭亡骚乱,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的缘故。”于是应侯认为蔡泽的话很对。蔡泽说:“阁下的君主亲信忠臣并不会超过秦孝公、越王勾践、楚悼王。而阁下辅佐君主,在平定内乱、消除祸患、排除困难、扩充疆土、发展农业、使国家富裕、使百姓生活充足、强化君主,威权压倒全国,功业扬名万里之外等方面,并没有超过商鞅、吴起、文种三位名臣。但是阁下的俸禄和地位,以及家中的财富都已经超过他们三人,像这样阁下还是不隐退,那么商鞅、吴起、文种之祸不远矣!您为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之人?这样必定有伯夷让国一样的廉名,又可长期为应侯,世代称孤,更能和仙人王子乔、赤松子一般长寿。这与日后以灾祸结束相比又怎么样呢?”应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愚人节主题方案(资料11篇)
- 产品营销策划实施方案
-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卷162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售后服务代理销售合同2篇
- 2025版跨境电商平台实习生试用期劳动合同规范3篇
- 二零二五版施工混凝土分包合同施工环境保护协议3篇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精美课件
- 2025版社区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合作项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独资企业股权收购与品牌授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消防管网管材采购、运输与销售合同3篇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农民工工资表格
- 【寒假预习】专题04 阅读理解 20篇 集训-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寒假提前学(含答案)
- 2024年智能监狱安防监控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度窑炉施工协议详例细则版B版
- 幼儿园篮球课培训
-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
- 工程公司总经理年终总结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000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