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学5课件_第1页
财政管理学5课件_第2页
财政管理学5课件_第3页
财政管理学5课件_第4页
财政管理学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第四部分财政宏观管理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第十二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第十三章财政政策第十四章财政监督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第二节政府预算程序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政府预算的涵义定义经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理解政府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财务反映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政府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政府预算级次国家预算也就是政府收支预算,一般来说,有一级政府即有一级财政收支活动主体,也就应有一级预算。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级预算,从而产生了国家预算的级次和组成的问题。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共五级预算。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国家预算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乡、民族乡、镇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市辖区由中央各部门预算组成我国的复式预算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我国实行的复式预算,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组成。我国的复式预算之经常性预算经常性预算经常性收入预算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取得的各项税收收入和其他一般性收入。包括:各项税收、非生产性企业亏损补贴、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其他收入。各项税收中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农业税、印花税、国有企业所得税、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经常性支出预算是国家用于维持政府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各项事业以及用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开支。包括: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支出、国家政权建设支出、对外援助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税务等部门事业费、行政事业等单位离退休经费、预备费、其他支出以及国内外债券利息支出等。

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定义

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年度基础上,按照新的预算年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优点

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简便。缺点

不能客观反映实际需求,无法解决以往年度的不合理分配,甚至会扩大这种不合理。定义

不考虑以前年度财政收支状况,只依据预算年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财政收支计划指标。优点

科学严谨,有利于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缺点

编制和审批工作量大。

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6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根据这一方案,中央财政2008年将先安排700亿元,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四川及周边省份受灾地区恢复重建。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历程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预算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第4次会议通过了1950年财政收支概算草案。这个概算的编制,标志着我国的财政管理体系真正建立起来了。

这个概算草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首先,收入和支出都以“斤(小米)”为计算单位,建国之初,公粮收入(农业税)是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概算中公粮收入占41.4%,说明当时农民承受了较重的负但。第二,赤字占支出的18,7%,赤字大的原因在于各项支出必须保证,而收入增长却很缓慢,加上当时全国财政不统一,加剧了财政的困难。第三,支出重点是军政,其次是经济的恢复建设。概算中,军事费占38.8%,行政费占21.4%,国营企业投资占23.9%,当时陈云说:“现在决定一切的是部队打胜仗”,支持战争是财政的第一任务。另一方面,对一切不愿抵抗的旧军政人员,采取了一律包下来的政策,1950年3月,全国脱产的军政公教人员已达到900万人,成为财政的一大负担。预算制度的初步改革实施《国家预算管理条例》(1992.1.1)实行复式预算(1992.1.1)实施《预算法》(1995.1.1)改革预算会计制度(1998.1.1)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开始实施政府预算改革近年来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成效部门预算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改进预算收支科目分类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建设“金财工程”部门预算改革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传统预算(功能预算)的缺陷预算内容不完整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管理不严格部门预算改革的意义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方针提高了预算透明度,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公平、公正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利于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行为,增强预算的法制性和约束性预算收支科目分类改革收支分类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扩大收支分类范围调整收支分类方法2007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

财政性资金统一集中在国库单一帐户上,所有收入均通过这一帐户缴入,所有支出均通过这一帐户支付和清算。基本特征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各单位不再设有商业银行账户所有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所有支出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财政设立专门的国库现金管理和支付执行机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从财政部门代理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角度看,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引入了招标、投标的竞争机制,大大减少了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共谋和腐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实体是最大利益者,而国家是最大损失者的问题。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改革目标符合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改革思路强化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突出立法机构在预算过程中的作用加快构建完整、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预算编制改革硬化预算执行约束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第十二章政府间财政关系分税制定义分税制是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同时主要按税种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并通过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来均衡政府间收支差异的一种财政体制。内容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政府间的税收划分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第十二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第一节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第二节政府间的税收划分第三节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政府事权划分的理论偏好误识论辖区受益论以足投票论俱乐部理论政府职能的分工政府事权和支出划分的原则政府事权和支出的具体划分政府事权和支出划分的原则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出面提供。由本地居民享用的地方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跨地区以及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中央政府应出面组织或在一定程度上参加。收入分配差异应由较高级次的政府出面调节。坚持事权和支出划分的法律化原则。第二节政府间的税收划分税收划分的依据(或原则)税收划分的方式划分税额、划分税种、划分税率、划分税制、混合型税收权限的划分税收权限的内容税收立法权、税法解释权、征收管理权、税收调整权税收权限的基本划分模式分散型适度集中、相对分散性集中型税收划分的依据(或原则)将各税种的功能与各级政府的职责相结合有助于中央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税收划归中央注重多级财政间的相互协调主体税种划归中央体现税收划分的便利性税基具有流动性的税种划归中央使税收划分有利于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容易造成地方经济割据的税种划归中央第三节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涵义各级政府间或同级政府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级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方式。形式:纵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付、纵向和横向相结合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解决纵向财政失衡问题解决横向财政失衡问题解决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区域外部性问题弥补划分税收方式的不足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基本模式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一般(均衡)补助上级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不作规定配套补助专项补助上级政府规定了资金的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标准支出需求-标准税收能力)×调整系数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从方式看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前财政体制的沿革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税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及进一步的完善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节各个地区之间的财力分配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改革措施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支出责任划分中央财政支出国防、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政管理费,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中央安排的农业支出,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业费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民兵事业费,地方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地方企业的改造和新产品试制经费,农业支出,城市维护和建设经费,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以及其他支出。一般预算收入划分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等。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资源税按不同的资源品种划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为中央收入,其余资源税为地方收入;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分享97%,地方(上海、深圳)分享3%。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1994-2007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亿元)

分税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及进一步的完善分税制的成效现行分税制的问题政府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够明确税收划分方式不够合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完善思路明确、合理的界定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合理划分税种及税收权限改进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第十三章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平衡第二节财政政策概述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财政平衡财政平衡的界定财政赤字的类型财政赤字的弥补现实中的财政赤字财政平衡的界定基本概念财政收支之间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三种情况:财政结余、财政赤字、收支相等概念的理解财政平衡是相对的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大体相等财政平衡是期间性概念是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统一(财政均衡)财政平衡反映了某一财政主体的财政收支状况是中央财政平衡和地方财政平衡的统一财政平衡应该是真实的平衡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统一财政赤字的类型按照财政平衡计算口径按照财政赤字产生原因硬赤字软赤字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经常收入-经常支出还本付息不含债务利息包含债务利息支出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决定由政府的财政政策决定体现经济对财政的作用体现财政对经济的作用第二节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涵义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类型财政政策选择财政政策的涵义财政政策人们在认识和掌握财政经济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制定并贯彻执行的财政行为准则。广义:各级政府或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财政的各种法律、法规。狭义: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调整财政收支和预算平衡状态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经济增长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实际总量增长物价稳定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财政政策类型膨胀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政策自动稳定政策累进所得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手段:减收、增支赤字财政手段:增收、减支财政政策选择经济发展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