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野望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
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绩性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初年,因疾罢官。隐居后躬耕于东皋,号“东皋子”。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诗词大意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树林都已染上枯黄的颜色,起伏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圈,猎人带着猎物驰过身旁。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好吟着《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了。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主旨情感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氛围中,流露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对点练习1.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联“望”字点题,又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徙倚”写出人物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想在政治是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对点练习2.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远景、静态)颔联承“望”字而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在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对点练习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近景、动态)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下,颈联对“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这个画面活了起来。对点练习4.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两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诗人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对点练习5.赏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诗人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籍,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无相识”表现出诗人的孤苦无依。理解性默写1.《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
,
。
2.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写出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是:
,
。3.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写景句)
的对偶句是:
,
。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黄鹤楼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崔颢的诗作风格分期比较明显。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其《黄鹤楼》一诗,相传为李白所倾服。著有《崔颢诗集》诗词大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巍峨的)黄鹤楼。(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剩)白云在此飘荡。晴天遥望对岸原野,汉阳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草木茂盛。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只见眼前烟雾笼罩江面,令人发愁。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主旨情感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愁思。对点练习1.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扣题,追溯神话传说,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读首联,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诗人形象。对点练习2.赏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颔联紧承首联,写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以上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者,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对点练习3.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颈联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之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物,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抒发乡情做了铺垫。对点练习4.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诗人于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鹦鹅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对点练习5.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尾联以抒情作结。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失意和思乡之情。这渺茫的忧思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像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衬哀情,渲染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近景的句子是
,
。2.《黄鹤楼》中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是:
,
。3.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句子是:
,
。4.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登楼远眺,触景抒怀,归思难禁,继而生出不知家在何处之愁绪的句子是: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理解性默写5.《黄鹤楼》中与马致远所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是
?
。6.崔颢《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是:
,
。7.《黄鹤楼》一诗中,描写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景象的是:
,
。8.《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理解性默写使至塞上作者简介王维(701一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一生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著有《王右丞集》。诗词大意(我)轻车简从要出使到边疆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大漠无边无际,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低垂河面。走到萧关,恰逢侦察的骑兵,(言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主旨情感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对点练习1.赏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诗人轻车简从慰问边塞将士。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作者孤寂的心境。对点练习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喻,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征蓬”归雁”既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对点练习3.请用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独绝之处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劲拔坚毅),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日落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亲切)的特点。表现手法:运用白描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对点练习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跳,只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对点练习5.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与首联相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巧用“燕然勒功”的典故,一方面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理解性默写1.《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孤寂、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
。2.《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3.用传神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
,
。4.《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
,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理解性默写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是:
,
。7.由名句“
,
”,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8.《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感情强烈,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代表诗作有《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诗词大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去到古老的楚地漫游。山随着平旷的原野逐渐消失,江水奔入辽远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的明镜。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东行的远舟。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主旨情感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及对故乡依依惜别之情。对点练习1.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叙事,扣住诗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对点练习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表达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随”字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气势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对点练习3.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写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中的月影比喻为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画出一幅水中映月图;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之美,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点练习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大胆、奇特,被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对点练习5.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直抒胸臆,与首联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送”字点明题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态,说故乡水来送别自己,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钱塘湖春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诗词大意登上孤山寺北面贾公亭的西侧的山,湖水初涨与岸齐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飞来湖边衔春泥。色彩斑斓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绿草刚遮没马蹄。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觉观赏不够,尤其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主旨情感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湖水早莺、新燕、乱草、浅草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的无限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对点练习1.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廊。通过“水面”与云脚”相连,写出了早春湖面烟雾迷蒙、水汽萦绕的特点。对点练习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早春莺、燕两种鸟儿的活动,一“争”一“啄”,将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春意呈现了出来,一“早”一“新”,意义上互相生发,使早春图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对点练习3.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莺的活泼可爱,实出了初春乍暖还寒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②“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诗句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点练习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歌唱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的地衔泥筑巢。对点练习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早春西湖花草的花草。“迷”表面写花,实则写人被花所迷醉;“马蹄”意指游者赏景,把春景与春情和谐地统一了起来;“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对点练习6.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乱”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对点练习7.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表程度;“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行不足”表明对春天的爱之深;“绿杨”既写了美景,又写了人在堤上赏春景,美好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理解性默写1.《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早春莺歌燕舞的画面的句子是:
,
。2.《钱塘湖春行》中用动态美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景图的是:
,
。3.诗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的句子是:
,
。4.《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理解性默写5.《钱塘湖春行》中以
,
。”将初春充满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6.《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7.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
,
。8.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
,
。9.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庭中有奇树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在风格上,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曲终情显,含蓄动人。诗词大意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满树绿叶中开出繁盛的花朵。我攀着树枝,摘下了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到他的手中。这花儿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诗词赏析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场景,四个场景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情感深挚。理解性默写1.《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
。2.《庭中有奇树》中卒章显志,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
?
。3.《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
。4.《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龟虽寿创作背景东汉末年,居住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东汉末大乱之际,不断向边境侵扰。建安十二年,曹操毅然率军北征。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平定乌桓之后,此时已五十三岁的曹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写下了著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龟虽寿》为其中的第四章。诗词大意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驾雾,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身心,保持愉快心情、就定可以长寿。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词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道劲,韵律沉雄。内蕴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理解性默写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
,
;
,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2.《龟虽寿》中表明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句子是:
,
;
,
。3.《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
;
,
。4.《龟虽寿》中千古传诵,表现诗人虽然老了但是仍然有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理解性默写5.《龟虽寿》中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
,
;
,
。6.《龟虽寿》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是:
,
;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赠从弟作者简介刘桢(?-217),三国时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东东平人。博学有才,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诗词大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多么猛烈,而松枝是多么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正凛冽,松树的腰杆却终年端端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词赏析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柏赞颂的深厚感情,寄托了对堂弟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意态从容,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
,
。3.《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
?
。4.《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梁甫行作者简介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诗词大意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人民多么艰难啊,栖身在荒野之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奔走止息在山林险阻之地。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狸、兔子在我的房屋内自在地行走。梁甫行曹丕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诗词赏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和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另外,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性默写1.《梁甫行》中直陈所见所感,如实记录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的是:
,
。2.《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是:
,
。3.《梁甫行》中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诗句是:
,
。4.《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
,
。5.《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进一步抒发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感慨的诗句是:
,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饮酒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被称为“田园诗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风格独特。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诗词大意我把草屋建在喧嚣扰攘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南山的景色。傍晚山中景色秀丽,最为美好,飞鸟相伴而还。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情感这首五言古诗中,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与描写,表达了自己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对点练习1.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人境”点明归隐之所;“车马喧”是官场你争我夺,互相倾轧的写照。这表明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宁静淡然。对点练习2.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揭开上文的悬念,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言语之间尽显自豪、自足之情。对点练习3.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的哪个(些)字用的好?说明理由①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的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颂的名句。②“见”字用的好。“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的表达了出来。对点练习4.“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对点练习5.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仍是诗人的人生真谛,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留于世俗的高尚品德。理解性默写1.要避开喧嚣,不必归隐山林,精神超脱,也能进入幽僻旷远之境,就像在《饮酒》(其五)中所说:
?
。2.《饮酒》(其五)中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性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
。3.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的句子是
,
。4.描绘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儿结伴归巢的诗句是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理解性默写5.《饮酒》(其五)中含有人生真谛的哲理,充分表现物我相融境界的句子是
,
。6.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自己悠然心境的诗句是:
,
。7.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8.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春望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湖南巩又),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史”“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诗词大意国都已经被叛军攻破,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感时伤世,看到鲜花儿反而落泪,听到那鸟鸣反而心惊胆寒。战火接连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上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主旨情感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对点练习1.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运用白描手法,写出春望所见——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既点明了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点练习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和鸟人格化,写望中所感,突出了时局的危殆和诗人心情的悲痛。“感时”是对国事的忧虑,恨别是对家人的思念。对点练习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于连绵战火中期待家人消息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对点练习4.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以“不胜簪”的细节,描写了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白头”为愁所致,“搔”是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理解性默写1.《春望》一诗中,描写国都沦陷但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却乱草丛生的句子是
,
。2.《春望》中写战乱不断,家书难觅,家人音信极其珍贵的是:
,
。3.《春望》中写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
,
。4.杜甫在《春望》中通过花鸟,以拟人手法抒发悲愤之情的是:
,
。5.《春望》中通过
,
”这一动作描写,将诗人思亲忧国的内心世界形象地表现出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理解性默写6.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
。7.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
。8.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
。9.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雁门太守行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昌谷、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其诗多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的现实加以揭露、讽刺,也表现出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艺术上善于熔铸辞藻,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有《昌谷集》存世。诗词大意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就要被摧垮。铠甲迎着阳光如金色鳞片闪闪发光。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主旨情感这首边塞诗借助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将士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的斗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对点练习1.自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炼字角度:“压”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修辞角度: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展现城内将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对点练习2.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侧面)视听结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战争规模的浩大和战况的惨烈、悲壮,也描绘了战场环境的阴寒。对点练习3.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借用荆轲刺秦的典故,表达了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同时侧面烘托了战场环境的恶劣。对点练习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尾联(直抒胸臆)借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忠君、忘身报国的英雄气概。理解性默写1.《雁门太守行》中表现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
,
。2.《雁门太守行》中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句子是:
,
。3.《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是:
,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理解性默写5.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
。6.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
。7.“
,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8.“
,
。”诗人借用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赤壁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因有感于时局,其诗文多为讽喻之作。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世以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其诗七绝最出色,《山行》《泊秦淮》《赤壁》等,语言精练,情思含蓄。诗词大意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断的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倘若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主旨情感这首咏史诗,借东汉末年英雄成败之事,抒发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对点练习1.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交代兴感之由,借某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折戟”“沉沙”表达出此地有过历史风云,“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好奇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对点练习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将周瑜赤壁之战中取得的巨大胜利,归功于偶然的东风,其间暗含诗人生不逢时之叹,曲折的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以小见大,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迁,而是通过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这种变迁。理解性默写1.在《赤壁》中托物咏史,为后文抒怀做铺垫的句子是:
,
。2.表达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3.《赤壁》中以小见大,用人物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巧妙的句子是
,
。4.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是:
,
。5.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渔家傲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笺注》诗词大意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仿佛梦魂回天庭,听见天帝说话。他热情诚恳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回答路途遥远,叹天色已晚。我虽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主旨情感这首词通过描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对点练习1.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接、连”二字把低沉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惊奇雄伟的境界.
“转”“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对点练习2.赏析“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诗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归”字,表明词人好像原来是从天上官阙来到人间的,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了天帝身旁。对点练习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加以赏析“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唯恐浪费青春和生命,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和惆怅,一是空有诗请、诗才,因知音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闷。对点练习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这几句引用典故,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他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理解性默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语句“
,
”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似梦似幻、浑茫无际的恢弘雄奇境界。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一句,写的是云涛翻滚的壮美景象,“
”一句,表明词人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3.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理解性默写4.《渔家傲》中表明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苦闷不满的句子是:
,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
”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6.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化用了庄子的典故和仙山传说,表达词人高飞之志、向往理想境界的句子是:“
。
,
!”(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我报路长嗟日暮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浣溪沙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为天下所宗”。诗词大意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主旨情感这首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含蓄地表达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伤感以及孤独寂寞之情。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理解性默写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将景物与人物联系在一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伤别怀旧之情的句子是:
,
。3.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感概时光流逝,蕴涵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
。4.《浣溪沙》中词人由景生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惋惜、惆怅的句子是:
,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理解性默写5.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引出春光逝去的惋惜,流露出作者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6.晏殊《浣溪沙中,“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7.晏殊《浣溪沙》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的词句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采桑子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有《欧阳文忠公集》。诗词大意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漂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诗词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理解性默写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
,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无风水面琉璃滑相见欢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有“词俊”之名,儒客大家,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等。诗词大意在金陵城登上西门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山直播金牌合同范本
- 食堂猪肉采购合同范本
- 家庭农场租客合同范本
- 女装店租房合同范本
- 五一劳动节知识竞赛
- 拆迁评估合同范本
- 年终工作总结BUSINESS
- 年度工作总结与未来工作计划模板
- 2025【合同范本】冰箱销售合同范本
- 安装施工劳务合同范本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 北京理工大学英语统考B试卷+答案
- 粮油仓库工程验收规程
- DBJ51T 196-2022 四川省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
- 《归去来兮辞(并序)》 全省一等奖 教学课件
-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赣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3课 画房子 课件(12张PPT)
-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
- 核电厂运行规程3
- 现浇箱梁支架施工方案(共87页结构图多附现场照片)
- 自学考试——军人心理咨询与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