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_第1页
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_第2页
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_第3页
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_第4页
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目录:1、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2、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范本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指挥部二○一三年九月编制说明为落实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推广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的要求,转变公路建设发展方式,适应现代工程管理要求,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指挥部组织编制了《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以指导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施工标准化水平。《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编制参考了《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及有关省建设经验,将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施工中需控制的要点内容进行了提炼,同时结合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实际,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主要内容包括工地建设、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组织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中采用的标准、规范,若使用期间发生更新,应执行新的标准、规范。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兼之时间仓促,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请反馈至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指挥部,以便及时修改完善。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目录1 工地建设 11.1 驻地建设 11.1.1 一般规定 11.1.2 办公区与生活区 11.1.3 试验室建设 21.2 场站建设 31.2.1 一般规定 31.2.2 拌和站 41.2.3 钢筋加工场 51.2.4 预制场 51.2.5 施工材料存放 71.3 人员管理 81.3.1 一般规定 81.3.2 建设单位 81.3.3 监理单位 81.3.4 施工单位 91.3.5 试验室人员 91.4 其他要求 91.5 标志标牌 101.5.1 一般规定 101.5.2 标志标牌设置 101.5.3 标志标牌管理 111.5.4 标示、标牌标准化制作示意图 142 路基工程 232.1 一般路基施工 232.1.1 挖方路基 232.1.2 填方路基 232.1.3 填挖交界处理 232.1.4 结构物台背回填 242.1.5 临时排水 252.2 特殊路基施工 252.2.1 软土路基 252.2.2 膨胀土路基 262.2.3 岩溶地区路基 272.2.4 河塘湖(库)地区路基 272.2.5 滑坡地段路基 282.3 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 282.3.1 一般要求 282.3.2 路基拼接施工 292.3.3 石方挖方路基拓宽 302.3.4 涵洞及通道拼接 312.4 排水工程 322.4.1 一般要求 322.4.2 地表排水 322.4.3 地下排水 332.5 防护与支挡工程 332.5.1 一般规定 332.5.2 边坡工程防护 332.5.3 边坡植物防护 352.5.4 支挡工程 352.5.5 抗滑桩 362.6 工程监测 362.6.1 一般规定 362.6.2 软土路基 362.6.3 路堑髙边坡 372.6.4 高路堤 382.6.5 预应力锚固工程 382.6.6 抗滑桩 403 路面工程 413.1 石料开采与集料加工 413.2 底基层 413.2.1 级配碎石 413.2.2 石灰稳定土 423.2.3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423.3 基层 423.3.1 密级配沥青碎石 423.3.2 水泥稳定碎(砾)石 433.3.3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443.4 老路面病害处治 453.4.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453.4.2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463.5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利用 473.6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利用 473.6.1 材料 473.6.2 厂拌热再生 483.6.3 全深式厂拌冷再生 493.6.4 全深式就地冷再生 493.7 透层、下封层、粘层 503.7.1 透层 503.7.2 下封层 503.7.3 粘层 513.8 热拌沥青混凝土面层 513.8.1 新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513.8.2 加宽沥青混凝土路面 533.9 水泥混凝土面层 533.9.1 施工准备及混合料要求 533.9.2 滑模施工 543.9.3 三辊轴机组摊铺 553.9.4 小型机具摊铺 553.9.5 面层接缝 553.9.6 混凝土养生 563.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 573.10.1 一般规定 573.10.2 桥面板处理 573.10.3 桥面防水粘结层施工 573.10.4 沥青铺装层施工 584 桥梁工程 594.1 施工准备 594.2 通用技术 604.2.1 钢筋保护层垫块 604.2.2 模板、支架 604.2.3 混凝土工程 604.2.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614.3 桥梁基础 614.3.1 灌注桩 614.3.2 沉入桩 634.3.3 扩大基础及承台 634.3.4 围堰 634.4 下部构造 634.4.1 立柱与桥台 634.4.2 盖梁 644.5 支座 644.5.1 支座 644.5.2 支座垫石 654.6 上部构造 654.6.1 先张法预应力梁预制 654.6.2 后张法预应力梁预制 664.6.3 梁板堆放 674.6.4 预制梁安装 684.6.5 支架上现浇箱梁 684.6.6 悬臂浇筑预应力连续箱梁(连续刚构) 694.6.7 桥面整体化及调平层 704.7 桥面及附属设施 704.7.1 桥面铺装及排水 704.7.2 护栏 714.7.3 伸缩装置 714.8 老桥拓宽 724.8.1 老桥加宽施工的一般原则 724.8.2 老桥加宽的具体要求 724.9 桥梁维修加固 734.9.1 桥梁维修加固的一般步骤 734.9.2 桥梁上部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及要求 734.9.3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常用的加固方法与要求 755 隧道工程 775.1 洞口与明洞工程 775.1.1 一般规定 775.1.2 洞口土石方开挖 775.1.3 明洞工程 775.1.4 洞口工程 785.2 超前地质预报 785.3 洞身开挖 785.3.1 超欠挖控制 785.3.2 钻爆设计 795.3.3 钻爆作业 795.3.4 开挖方法 795.3.5 连拱隧道 805.3.6 小净距隧道 815.4 初期支护与辅助工程措施 815.4.1 喷射混凝土 815.4.2 锚杆 815.4.3 钢架 825.4.4 钢筋网 825.4.5 超前锚杆支护 825.4.6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支护 835.4.7 超前管棚支护 835.4.8 超前预注浆 835.5 仰拱与铺底 845.5.1 开挖 845.5.2 初期支护 845.5.3 二衬钢筋 845.5.4 混凝土施工 845.6 防水与排水 845.7 二次衬砌 855.8 监控量测 866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886.1 总体要求 886.2 安全生产 886.2.1 一般规定 886.2.2 路基工程 896.2.3 路面工程 896.2.4 桥涵工程 896.2.5 隧道工程 906.3 文明施工 916.3.1 一般规定 916.3.2 路基工程 936.3.3 路面工程 936.3.4 桥涵工程 936.3.5 隧道工程 946.4 环境保护 946.4.1 一般规定 946.4.2 路基工程 956.4.3 路面工程 956.4.4 桥梁工程 956.4.5 隧道工程 966.5 交通组织 976.5.1 一般规定 976.5.2 准备工作 976.5.3 施工区安全管理 976.5.4 施工安全设施的布设 996.5.5 施工现场的交通安全管理注意因素 1016.5.6 分项工程交通组织原则 1016.5.7 通行路段养护管理 1037 编制依据 104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工地建设驻地建设一般规定驻地建设一般包括建设单位驻地、监理单位驻地、施工单位驻地及工地试验室、第三方检测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办公区与生活区建设单位办公用房应按照管理需要设置,一般设项目办主任〔指挥长〕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办公室、档案室、会议室等。各单位驻地办公用房面积应满足办公需要,一般不低于表1.1.2.2表1.1.2.2各单位驻地办公用房面积标准各室名称建筑面积(m2)备注办公用房≥8(人均)会议室40~80项目办分管四个标段以上时,会议室不宜低于60m2档案室20~40停车场100~200备注:以上标准按照平原地区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建设和山区公路建设等可适当降低标准。各单位办公应具备计算机网络通信条件,满足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可根据实际条件建立并应用覆盖公路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投资、设计变更和试验检测等管理内容纳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驻地生活用房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用、美观、隔热、通风、防潮。办公区和生活区内均应配置必要的消防安全器具。各办公室应有标识,组织机构图、工程总体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框图、安全管理体系框图、工程形象进度表等应在会议室上墙。试验室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建设应满足《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12号)和《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若干规定》(皖交质监局2012年6号)的有关规定,由取得公路工程综合乙级及以上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授权设立。一级公路建设项目推行建立第三方试验室,第三方试验室的母体机构资质按照安徽省交通厅关于公路水运重点工程交(竣)工质量检测资质等级规定的同等要求进行设置(安徽省交通厅皖交质监[2009]167号文,内容见表1.1.3.2)。除一级公路以外,其他等级公路工程第三方检测试验室,可根据建设单位需求考虑是否设置。第三方检测工地试验室、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应由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授权设立,且授权的试验检测项目和参数不得超出其等级证书核定的业务范围。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对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检测行为及结果承担责任。表1.1.3.2公路重点工程交(竣)工质量检测资质等级规定工程类型资质等级规定备注一级公路路面工程公路综合甲级资质路基工程公路综合乙级及以上资质桥梁工程公路综合乙级及以上资质或桥隧专项资质独立特大桥梁应具备综合甲级或桥隧专项资质隧道工程公路综合甲级资质或桥隧专项资质交通安全设施公路综合甲级资质或交通工程专项资质机电工程交通工程专项资质桥梁荷载试验公路综合甲级资质或桥隧专项资质试验室面积及检测设备配置应满足投标文件承诺要求,并能够适应工程内容及规模相关要求。各功能室面积及设施配置应满足试验检测需要,一般不低于表1.1.3.3规定。表1.1.3.3试验室各功能室面积标准序号各室名称建筑面积(m2)备注第三方检测试验室监理单位试验室施工单位试验室1土工室2015202集料室1510153水泥室201520配备温、湿度控制设备4水泥混凝土室252025配备温度控制设备5力学室353035配备温度控制设备6标养室252025配备温、湿度控制设备7沥青室201520配备温度控制设备8沥青混合料室252025配备温度控制设备9化学分析室151520配备温度控制设备10检测设备室20152011办公室5(人均)5(人均)5(人均)试验室建设应向项目质量监督机构登记备案,并取得建设单位颁发的《工地试验室使用合格证书》后方可正式开展试验检测工作。试验室应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及时、准确的工作原则,按照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开展工地试验检测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真实、准确的试验检测数据和报告。试验检测频率和数量应达到招标文件或国家、行业有关检测规范规定的要求。开展的试验检测项目及参数应备案,对备案范围以外的试验检测项目及参数应经建设单位认可后委托具有相应《等级证书》和《计量认证证书》的试验检测机构承担。橡胶支座、锚具、外加剂、交通工程材料及机电工程材料应按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外委送检,特殊材料由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场站建设一般规定场站建设包括拌和站、钢筋加工场、预制场、施工材料存放场等建设。公路建设应推行集约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实现“三个集中”,即:混凝土集中拌制,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构件集中预制,充分发挥集约化施工的优势。项目招标时,建设单位应充分考虑集约化施工生产的要求,统筹规划,将具备多个合同段集中生产的工程集中招标,对不具备多个合同段集中生产的工程应尽量要求在单个合同段实行集约化施工生产。路基排水工程的水沟盖板、防护工程预制块、隧道路基边沟盖板、里程碑及其他设计要求的小型预制构件应集中预制,集中管理,统一工艺。拌和站拌和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集中布置,封闭管理。拌和站场地面积、搅拌机组配置及产能应满足生产、施工需求和工程进度要求,一般不低于表1.2.2.2规定。2.2.2拌和站建设标准拌和站类型场地面积(m2)每个拌和站搅拌机组最低配置水泥混凝土拌和站50002台拌和机(50m3/h,每台至少有2个100t水泥罐、4个集料仓)沥青混合料拌和站350001台拌和机(不低于3000型,至少3个沥青罐、2个矿粉罐、冷热集料仓各5个)水稳拌和站150001台拌和机(500t/h,每台至少2个100t水泥罐、4个集料仓)对料场地面和设备安装部位的场地应使用C20及以上标号混凝土进行硬化,厚度不小于20cm;进、出拌和站便道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当基础强度不满足要求时须进行适当处理。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凡用于工程的砂石料应按级配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场存放,在醒目位置设置材料标识牌,并采用厚度不小于30cm的隔墙进行分隔,隔墙高度应确保不串料(一般不小于2.5m)。细集料堆放地应搭设防雨棚,禁止太阳直接照晒或雨淋,顶棚宜采用轻型钢结构,高度应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一般不宜小于7m〕,并满足受力、防风、防雨、防雪等要求。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设备冲洗设施、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场地面积应根据钢筋(材)加工量的大小、工期等要求设置,一般不低于表1.2.3.2表1.2.3.2加工场规模及面积标准规模加工总量T(t)场地面积(m2)大T>100003500中6000≤T≤100002000小3000<T<60001500注:如受场地限制,可适当调整场地面积大小,但功能分区布局应科学、合理。场内路面应做硬化处理,顶部采用移动式拱形防雨棚,高度满足加工设备操作空间。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各种型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确保钢筋下料及加工准确。焊接、切割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警告标志,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和警示标志。特大桥、大桥应采用数控设备进行钢筋加工,保证钢筋加工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吊移宜采用龙门吊等专用吊装设备,设备应证照齐全、检验合格。起吊钢筋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降落到距地面1m以内方可靠近,支撑好后方可摘钩。预制场预制梁场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场地内应有临时办公区、构件加工区、制梁区和存梁区、废料处理区等,功能明确,标识清晰。各项目预制场应统筹设置,规模和设备配备应结合预制梁板的数量和生产工期来确定,一般不低于表1.2.4.2表1.2.4.2预制场规模和相关设备配备表内容要求钢筋棚至少一座台座数量应与预制时间、数量相匹配吊装设备满足起吊吨位需要,至少2台模板数量按照不少于台座数量的1/6匹配自动喷淋养生设施每片梁板设喷管不得少于3条(顶部1条,侧面各1条);喷管长为梁体长+1m,喷头间距必备的施工辅助设施横隔板钢筋定位架、钢筋骨架定位架、横隔板底模支撑架其他施工设备满足施工需要场内路面宜做硬化处理,主要运输道路应采用不小于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基础强度不满足要求时进行适当处理。场内不允许积水,四周设置砖砌排水沟,并采用M7.5预制梁场应尽量按照“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规划、建设,每个预制梁场预制的梁板数量不宜少于100片。若受地形、运输条件限制的桥梁梁板需单独预制,规模可适当减小。设置自动喷淋养生设备,预制梁板采用土工布包裹喷淋养生〔北方地区应根据气候情况采用蒸汽保湿养生〕,养生水应循环使用。喷淋水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压,确保梁板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尤其是翼缘板底面及横隔板部位。预制梁板的台座强度应满足张拉要求,台座尽量设置于地质较好的地基上,在不良地基路段,应先进行地基处理,防止发生张拉台座不均匀沉降、开裂事故,影响预制梁板的质量。底模应采用通长钢板,钢板厚度不小于6mm,并确保钢板平整、光滑,防止粘结造成底模“蜂窝”、“麻面”存梁区台座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0,台座尺寸应满足使用要求。用于存梁的枕梁应设在离梁两端面各50~80cm处,且不影响梁片吊装,支垫材质应梁板吊装作业区应进行封闭,设置安全警告标语牌,作业场所应有安全执勤人员负责看守,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小型构件预制场可设在预制梁场内,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选址,要求集中预制,保证质量。施工材料存放应按规定对砂石料的质量检验状态进行标识,标识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检验状态、试验报告号、检验批次等。钢筋、钢绞线、型钢等钢材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类存放在仓库或防雨棚内,并挂牌标识。地面应做硬化处理,并垫高不小于30cm袋装水泥、掺和料应在库房储存。库房内地面应硬化、防潮处理,水泥应架空、离墙(地)均不小于30cm袋装水泥应按品种、标号、生产日期分别堆放,并树立标识,做到先到先用,防止混掺使用。外加剂应按不同批次、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日期分开存放,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注明生产厂、品种、出厂日期、进库保管日期等。危险品库房应远离施工现场、居民区和既有设施,附近应设有明显标志及围挡设施,并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火工品库、危险品库、油库等存放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危险品管理条例》和《油库安全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的有关规定。火工品库房应设有专人管理,并制定火工品验收制度、发放制度、防火制度、安全保卫制度、交接班制度、出入库检查和登记制度、废爆炸物品销毁制度等。火工品库存量不准超过公安机关批准的容量,放置雷管时应铺设胶质皮垫。严禁在火工品库房内住宿和进行有碍安全的活动,严禁把其他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库区。人员管理一般规定由于各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工地试验室在管理模式、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区别较大,本节内容主要是针对公路项目各参建单位的人员管理做一般规定,各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适当调整。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机构设置应满足项目管理要求,一般应设有合同、技术、安全、财务等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数量应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专业技术要求确定,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应不少于管理人员总数的50%。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和职业道德,具备相应工程组织管理能力,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熟悉、掌握公路建设规章、政策。机构负责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备1个及以上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经历。技术负责人:熟悉、掌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具有中级及以上公路工程专业技术职称,具备1个及以上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经历。财务负责人:熟悉、掌握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具备1个及以上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经历。关键岗位人员:计划、合同、技术、质量、安全等部门负责人应具备相应岗位的专业技术和任职资格,并分别具备1个及以上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经历。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报批时,项目建设单位应将派驻工程现场的管理机构、相应资格条件的管理人员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其审核。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管理机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应满足招标文件和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管理机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应满足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要求。试验室人员试验室人员应根据投标承诺、项目规模及施工需求配备,一般不低于表1.3.5.1表1.3.5.1工地试验检测人员数量人员配备要求试验室类别项目里程中心试验室(第三方检测试验室)监理单位试验室施工单位试验室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以下公路试验人员总数≥30km≥7≥5≥3≥3≥2≥2≥5≥3≥2<30km≥4≥3≥2≥2≥2≥2≥4≥2≥2授权负责人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试验检测工程师,5年以上试验检测经验试验工程师≥2≥1≥1≥1≥1≥1≥1≥1≥1注:除主要检测人员外应根据实际情况配若干名试验辅助人员,独立桥梁、隧道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检测人员均应持有交通行业试验检测相应有效的资格证书。其他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强化政府监督检查力量,加大现场质量安全监督力度,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健全信用评价体系,使之与施工标准化考核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与信用评价结果挂钩的招投标办法,实现信誉等级与招投标行为挂钩。建设单位应制定项目施工标准化具体落实方案及考核机制,督促施工、监理单位抓好落实,制定“优质优价”、“优监优酬”激励措施,定期对参建单位进行考核,在项目上树立工程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的样板标段(样板工程),组织学习推广。设计单位应加强设计技术交底及后期服务,及时掌握现场情况,确保标准化施工的设计思路、方案能较好地落实。监理单位应加强监理人员的现场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挥监理工程师在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按标准化管理要求将监理工作进行分解,对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程序进行细化,并纳入监理人员工作手册和监理实施细则。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标准化要求和投标承诺,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工法和考核标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作业程序,完善自检制度。第三方检测单位应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责任分工明确。及时提供准确、真实的试验数据,为工程质量提供依据,据此对工程材料和工程质量作出合理正确的评价。促进全路段试验检测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标志标牌一般规定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应当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标志标牌的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边框)或文字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标志标牌设置标志标牌类型分为公示牌、施工状态牌、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明示标志。矩形标志标牌尺寸(长×宽)基本设置为40cm×30cm、60cm×40cm、80cm×60cm、200cm×100cm、300cm×200cm;圆形标志标牌直径一般为30cm和50cm。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明示标志的基本型式、颜色、图形、文字说明及制作材料应当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要求。标志标牌应当完整清晰,材质质地坚固耐久,有触电危险的作业场所应使用绝缘材料。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阶段,结合作业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在施工现场设置公示牌、施工状态牌、禁止、警告、指令和警示等标志标牌,其中安全标志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出入口、通道出入口、梯道口、沿线交叉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临空临边、作业场站,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爆破物和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事故易发生的危险部位设置足够、有效、明显的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当设置在醒目处,高度与视线尽量一致,基础稳定牢固,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多个安全标志同时设置时要求排序合理整齐。标志标牌管理各参建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设置相关标志标牌,施工前应当派相关管理人员对标志标牌的设置进行检查。各参建单位应当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检查、维修和保养安全标志,对于严重损坏或影响使用功能的标志应及时更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和特点进一步细化具体规定。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的设置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见表1.5.3.4)。精品文档精心整理表1.5.3.4施工现场安全标志设置表工程、机械部位标志类型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警示标志施工现场出入口处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危险、闲人免进注意安全当心落物必须系安全带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主出入口结合标准化工地和平安工地设置“五牌一图”,即工程告示牌、安全文明施工告示牌、安全生产措施告示牌、危险源告示牌、消防保卫告示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示牌。施工起重机械等设备施工机具旁作业范围内禁止站人当心触电、当心机械伤人必须戴安全帽必须戴防护镜/木工机械处禁止戴手套、禁止烟火注意安全必须戴安全帽/机械、电气设备维修处禁止启动、禁止合闸注意安全必须戴安全帽/龙门架、脚手架等处禁止攀登、禁止停留当心落物必须戴安全帽/配电房、电气设备开关处禁止烟火、禁放易燃物注意锁门当心触电必须戴安全帽/出入通道口及梯道口出入通道口禁止停留当心落物必须戴安全帽安全通道仅限人通行车行通道禁止停留注意安全/限速、限宽、限高梯道口禁止停留注意安全必须戴安全帽仅限人攀登表1.5.3.4施工现场安全标志设置表(续)工程、机械部位标志类型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警示标志沿线交叉口普通交叉口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注意安全当心行人车辆/前方施工注意安全边通车边施工路段除设置普通交叉口所需标志外,还应设置交通路标、交通警告、警示、诱导标志等临时性道路交通标志,必要时应配备交通指挥人员或设置交通信号灯。孔洞桥隧口孔洞口禁止入内注意安全当心坑洞//桥隧口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注意安全必须戴安全帽/基坑边沿及临空临边基坑边沿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当心坍塌当心坠落/夜间照明或示警灯临空临边禁止靠边、禁止抛物注意安全当心坠落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系安全带夜间照明或示警灯作业场站/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禁止烟火注意安全当心触电等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系安全带等/爆炸物及危险品存放炸药库、油库、油罐等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禁放易燃物当心爆炸/安全通道精品文档精心整理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标准化实施要点工地建设标示、标牌标准化制作示意图1.5.4.1禁止标志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01直径50限宽位置002直径50限高位置003直径50限重位置004直径50限速位置005直径50解除限速位置1.5.4.2警告标志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06尺寸为30×40易造成人员伤害的场所及设备等处007尺寸为30×40有可能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如配电箱(柜)、开关箱、变压器、用电设备处008尺寸为30×40易发生塌方危险的地段,如边坡及土方作业的深坑、深槽等009尺寸为30×40有吊装设备作业的场所010尺寸为30×40易发生碰撞伤害的作业地点011尺寸为30×40临水路段、取土坑、水塘等012尺寸30×40道路施工段落两端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13尺寸30×40道路右侧变窄端014尺寸30×40道路左侧变窄端015尺寸30×40道路变窄端016尺寸180×60施工路段1km处017尺寸180×60施工路段300m处018尺寸180×60施工路段处019尺寸180×60道路封闭1km处020尺寸180×60道路封闭300m处021尺寸180×60道路封闭处022尺寸180×60右车道封闭1km处023尺寸180×60右车道封闭300m处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24尺寸180×60右车道封闭处025尺寸180×60左车道封闭1km处026尺寸180×60左车道封闭300m处027尺寸180×60左车道封闭处028尺寸180×60中间车道封闭1km处029尺寸180×60中间车道封闭300m处030尺寸180×60中间车道封闭处031尺寸180×60施工路段临近路段车辆慢行032尺寸180×60向左改道处033尺寸180×60向右改道处034尺寸180×60左向诱导035尺寸180×60右向诱导1.5.4.3明示标志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36工程概况牌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监督机构工程造价检测机构合同工期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尺寸为300×200蓝底白字施工区域醒目位置037工程公示牌尺寸为300×200蓝底白字施工区域醒目位置038廉政监督牌尺寸为200×100白底黑字施工区域醒目位置039项目平面图尺寸为200×100蓝底白字会议室040消防保卫牌尺寸为200×100蓝底白字驻地院内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41文明施工牌尺寸为200×100蓝底白字驻地院内042环境保护措施尺寸为200×100蓝底白字驻地院内043危险源公示牌尺寸为200×100蓝底白字危险源处044配合比标识牌尺寸为80×60蓝底白字拌合机及拌合楼045材料标识牌尺寸为40×30蓝底白字储料区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46机械设备标识牌尺寸为40×30蓝底白字施工机械设备处047**单位承建**项目(门楼)尺寸为不小于道路宽度蓝底白字施工标段起点048项目管理制度牌尺寸为80×60白底黑字办公室、会议室049安全生产警示牌尺寸为80×60白底黑字拌和站、预制场050安全保障体系尺寸为200×100蓝底白字施工区域醒目位置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51质量保障体系尺寸为200×100蓝底白字会议室052管理制度牌尺寸为80×60白底黑字办公室053**职责牌尺寸为80×60白底黑字办公室054试验操作规程牌尺寸为80×60蓝底白字试验室055工地试验室横牌尺寸为80×60金底黑字试验室编号图例制作要求(cm)设置范围和部位056项目办主任室尺寸为28×10金底红字各类办公室门牌057取土场尺寸为80×60白底红字取土场058弃土场尺寸为80×60白底红字弃土场059配电房尺寸为80×60白底红字配电房060构件名称:桩号:主要尺寸:尺寸为60×40蓝底白字构造物061062063安徽省××工程项目办安徽省××工程监理办安徽省××工程×标项目部250×35金底黑字250×35金底黑字250×35金底黑字驻地大门驻地大门驻地大门

路基工程一般路基施工主要对挖方路基、填方路基、填挖交界处理、台背回填、临时排水等工程内容的施工要点进行规定。挖方路基土方路堑开挖应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在适当位置先行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应与排水系统顺接,确保排水通畅。按照动态的管理模式,根据施工状况,不断维护和整修平台排水沟、坡面急流槽,确保施工作业面始终不积水。在开挖至边坡线时,应预留30cm石质路堑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法。石方爆破开挖应以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技术为主,禁止使用大爆破施工方法,严防超爆;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釆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加固技术。石质挖方边坡应从开挖线往下分级清刷边坡,每下挖2~3m应对新开挖边坡进行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清刷,并清除危石、松石。拉槽法开挖应自拉槽的两端中部首先起爆,形成数个临空面,然后采用深孔梯段爆破,向拉槽中部推进。拉槽施工必须釆用竖孔爆破方式,严禁采用平孔爆破。在距设计坡面线3~5m范围内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石质路床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横向渗沟连通边沟下的主渗沟。横向渗沟宽不宜小于30cm,沟底流水坡度不宜小于1%,接口处的高程不得高于主渗沟的沟底流水面对于穿集(村)镇路段需挖方时,一次开挖长度不宜超过200m,且开挖后应及时回填(不超过1个月),避免形成积水坑。填方路基路基主体完工后,宜留有半年以上的工后沉降期。若工期紧时,宜对路堤采用增压补强措施,确保路基沉降符合设计要求。各标段之间和各作业段之间填筑层衔接时,每层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每层碾压都必须到边缘,逐层收坡,后填段填筑时应把交界面挖成2m宽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当两段同时施工时,应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m,应加强搭接线两侧各20高填方路堤应优先采用强度高、水稳性好的材料。对填土高度大于8m的路基,应采用强夯、增加碎石层等方法加强地基处理,上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应按要求设置标识牌。上料区应画网格,设置标牌,注明施工段落起止桩号、层次、规定压实度、技术负责人以及现场监理工程师等。石灰土路基应采用振动碾压设备压实,并严格控制压实厚度和夹层。填石路基施工时应配备大功率推土机及重型压实机具。避免出现粗细颗粒离析,严格控制填筑厚度、压实遍数,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指标检测压实质量。中硬、坚硬石料填筑的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石料强度不低于30MPa,最小边尺寸应大于30cm填石路堤的质量检测应采用施工参数和水袋法、沉降法联合控制。路堤表面不得有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接面向内倾斜。对大于8m的高填方素土路基施工时,应采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补强。当填土平面长或宽大于等于80m,且冲击碾压深度2m内无涵洞或其它构造物时,路基每填高2m应冲碾一次。填石路基应每填高填挖交界处理横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内倾坡度应不小于4%,防止出现纵向开裂纵向填、挖交界处填筑(或深坑回填)时,应铺设土工格栅,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向两侧位置延伸不小于10m,交界处两侧各不小于5m范围内压实度可适当提高。结构物台背回填台背回填应采用强度和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宜采用天然砂砾、粒径小于15cm的石渣、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材料填筑或灰土回填。台背填土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应在梁体安装完成后两侧对称回填。柱、肋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周围对称、平衡地进行。桥梁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应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回填施工应釆用大型压路机为主、小型压实机具配合进行压实。釆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铺筑厚度应不得大于10cm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使重型临时排水应重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处理。地表水以及可能发生的雨水径流应预先做好棑水沟及出水口,如不能在填筑前做好的小桥涵,则应做好临时管涵或盲沟,并在边坡坡脚处做好临时棑水沟及防护措施。路基开挖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截水沟,完成临时棑水设施,确保施工面不积水。高路堑地段,应在渗水量大的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仰斜式排水孔,在边沟底设置复式渗沟。路堑两侧均应设置纵向盲沟,含水路段加大盲沟深度至路床下2~3m特殊路基施工我省常见的特殊路基有软土路基、膨胀土路基、岩溶地区路基、河塘湖地区路基及滑坡地段路基等。软土路基软土路基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砾(碎)石桩、水泥搅拌桩、塑料排水板、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静压管桩等处理方法。砾(碎)石桩必须针对不同的设计段落施工试验桩,以确定桩长、成桩时间、砾(碎)石投入量、施工顺序、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碎石桩施工完成后,其顶部应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垫层。由于排水固结作用,原地面将产生下沉,应根据下沉情况调整垫层厚度,保证在原地面以上有300mm水泥搅拌桩施工前,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试桩,试桩不少于5根,以掌握成桩工艺,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浆压力、单位时间喷浆量等技术参数,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塑料排水板施工时,不得使用长度不够的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不得接长使用。插好的排水板伸入砂垫层不得小于0.3m,插管形成的孔洞用砂填筑塑料排水板施工时,拔管应防止带出排水板,当带出长度大于0.5m时,必须重新补打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时,用搅拌机拌合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合料,检查其坍落度。向管内泵送混合料,混合料的泵送量按试桩确定数量进行,泵送时不得停泵待料。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时,拔管速率应按试桩确定参数进行控制,拔管速度均匀,拔管至桩顶。施工桩顶高程宜高于设计高程5cm。静压管桩成桩过程中遇有较难穿透的土层时,接桩宜在桩尖穿过该层土后进行。静压管桩托板施工时,管桩与托板钢筋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静压管桩与托板钢筋应连接施工。膨胀土路基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经处理后涨缩总率应不大于0.7%。低填浅挖段、零填段、填土高度小于路面与路床总厚度时,应进行超挖换填处理;处理深度位于路床以下80cm~40cm范围,可采用石灰或水泥改善处理。边坡施工过程中,宜釆取封闭措施。边坡不得一次挖到设计线,应预留厚度300~500mm,待路堑完成时,再削坡并立即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方格法上料应根据松铺厚度、运输能力计算堆料位置和间距,压实厚度一般不大于20cm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施工单位应做好完工膨胀土路基的排水工作。岩溶地区路基现场调查核实,确定各个岩溶的形态、类型及发育因素。通过检测确定岩溶的产状、宽度、位置,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路堑边坡上的溶洞,采用洞内片石堵塞,洞外干砌片石铺砌,砂浆勾缝或浆砌片石封闭。靠近天沟的溶洞,可用2.2.3.2法封闭。砌筑不易的深溶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封闭,并防止天沟水的渗漏。对岩溶水以疏导为主,采用明沟、涵洞(管及泄水洞)等构造物进行疏导,并在高出地表水位250cm路基通过溶洞或岩溶水时,跨越和施工条件较好时,采用跨越方法。流量较大的暗河、冒水洞或涓水洞,采用桥跨通过;一般岩泉采用涵洞跨越;跨越季节性和经常性积水而水不深的溶蚀洼地,采用片石透水路堤。若为干溶洞时,采用浆砌片石支墙,支柱及码砌片石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封堵;洞径深而小,顶板薄或岩石破碎的溶洞,采用爆破顶板后用片石回填处理。靠近边侧的溶洞,采用洞内片石堵塞,洞外干砌片石铺砌,砂浆勾缝或浆砌片石封闭。基底为蜂窝麻面状结构或顶板薄、岩石破碎的暗溶洞,采用压浆处理。河塘湖(库)地区路基常水位以下路堤的施工材料,宜选用矿渣、块石、砾石等水稳性良好的材料,其粒径不宜大于30cm。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如具有天然级配的砂砾、卵石、粗(中)砂,石质坚硬不宜风化的片、碎石等。按设计文件并根据水流对路基破坏作用的性质、程度进行防护和加固施工。山区沿河路基,应针对水流冲刷情况进行加固和防护;穿越地质不良陡峻沟谷时,还应查清有无泥石流影响,并相应采取排导,拦截措施。必须确保路基稳定,路基施工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洪水等对路基的破坏。滑坡地段路基滑坡整治宜在旱季施工。需要在冬季施工时,严格按照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实施。滑坡处理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严禁在滑坡体前缘减荷载。结合滑坡地段的自然排水沟及永久性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将滑坡体内的水疏通到自然沟与桥涵处排出,不得使地表水下渗进入滑坡体,加剧滑坡体的发育。支挡工程的施工应从滑坡两侧向主轴靠近,并应跳槽开挖,随挖随支挡,使工程尽快发挥作用。加强施工过程中滑坡的动态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会同有关单位及时研究处理,保证施工安全。滑坡地段进行高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每开挖一级就应对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需要对边坡采取加固时,应停止开挖下级边坡,待加固工程起到稳定边坡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使后续施工对滑坡体稳定性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抗滑桩、锚索框架梁、锚杆等施工,其技术标准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滑坡整治完成后应及时恢复植被。改扩建工程路基施工一般要求各参建单位应重视改扩建工程的交通组织与管理工作,制定交通保畅方案。在通车路段施工,要设立专职的交通管理人员,应按照《公路养护安全操作规程》(JTGH30-2004)关于交通标志设置的要求,摆放有效的交通引导标志、限速标志和必要的警示灯、照明设施等,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施工区域与通车区域应隔离,可采用移动式或固定式隔离墩、隔离栏等,并涂红白相间警示标志。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应反应快速、处置灵活、抢险稳妥、救援及时。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坚持环保、节约的理念,要重视再生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公路的设施、材料。主体工程开工前应完成下列工程:①扩建段原路基的病害处理(原路基不均匀沉降、桥头路基沉陷)。②加宽拼接段的特殊路基处理(砂砾垫层、软土地基)。③加宽段路基基底处理(强夯、重夯)。④原路基结构物处己完成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⑤临时排水设施已完成,特别是原道路的涵洞、通道的排水、通行己解决。路基拼接施工改扩建工程应严格控制新老路基结合部的施工,一般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开挖宽度120cm、高度40cm~原土路堤边坡清除表土后出现的松散、过湿、翻浆、沉陷、冲沟等病害需进行相应的挖除、换填处理后,再进行开挖台阶施工。新填路基应根据具体的料源情况,尽量采用与老路基相同的填筑材料。当新路基与老路基相同的材料难以获得时,应优先采用土石混合料、石渣作为填筑材料,桥头与结构物连接部位应采用砂砾填筑。对路堤较高、原地基承载力低的路段也可考虑采用轻质路基填料(如粉煤灰)以减轻路堤自重,减少土基的荷载。同时应加强沉降观测,并根据拼接施工特点,增加水平位移观测,并严格控制填筑速率。路基填筑速度对控制地基沉降、防止路面纵向开裂十分重要,高填方路段的新路基需进行沉降速率观测,并根据沉降速率控制路基填筑速度。对于拼接段的路基填筑压实度的控制应作为平时检测工作的重点。拼接路基距拼接缝3m范围内以及老路基台阶上填筑土压实标准应提高1%,对其压实度检测宜加大频率,且须每点合格。为确保工程质量,可通过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冲击式压路机碾压土体,以及通过增加碾压遍数减少土体孔隙率,增加路基压实度,减小路基沉降;对新修路基也可采用超载预压加速新修路基的工前沉降。为防止路面因不均匀沉降而破坏,须待新路基处于稳定后方可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引导通行车辆至新路基上通行,以起到加快路基固结沉降,缩短工期的效果,但应安排人员进行路基的维护及交通组织,以确保正常的通车及安全。为加强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强度,可在新老路基衔接的台阶处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有效增加新老路基间的粘结力,减少不均匀沉降和侧向位移,使新老路基成为整体。同样,在路床、底基层、基层的顶面增设土工合成材料也可使新老路面有效地融为一体。当土工合成材料设在上路床顶面下20cm时,其在老路堤一侧的伸入量须到老路路肩下一定范围内。地质不良的软土地段应根据地质资料和现有条件、路基填筑高度、结构物类型等因素,采用有利于加快地基固结沉降或提高地基承载力的设计施工方案,有效减少工后沉降。当路基填筑宽度低于压路机宽度无法进行碾压时,可采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夯实,但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0cm。特殊填料路堤的拼接①当粉砂土填筑的原路堤未掺灰或隔层掺灰时,拼接施工台阶开挖不易成形,影响拼接质量。因此,原粉砂土路堤护坡应边拆除边开挖台阶,边施工新路基,必要时应采取注浆加固等措施;并要及时设置及维护临时排水设施,可采用防水材料做临时急流槽集中排水,确保排水畅通,防止雨水冲刷边坡。②如老路堤为石方路堤,拼接施工开挖时不要扰动老路堤,有露头石块时可保留;新路堤填筑前,先用石屑填平台阶顶面,再进行新路堤的分层填筑;新路堤的超宽填筑可采取石块码砌形成台阶。石方挖方路基拓宽路堑开挖以尽量不爆破的原则,如石方开挖必须采用爆破施工,则爆破规模必须采取小型爆破,并采用预裂控制爆破和光面爆破方式,同时每次爆破必须有计划、有审批、有组织、定时、定点、定规模进行。采取适当覆盖和必要的防护、加固措施,以防止个别飞石的危害;采取监护、撤离、疏散措施,防患于未然。充分考虑爆破震动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采取限制单段药量,控制爆破规模,增加起爆次数,分区多工作面施工等方法,对震动进行测试监测。爆破施工前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以基本不干扰主线交通,实施短时间封闭交通(30分钟以内)为原则,同时不能对周围建筑物产生破坏效应。涵洞及通道拼接原涵洞、通道结构完好时,涵中的淤塞物应予以清除。必须考虑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新旧涵洞、通道结构的相互影响(新旧部分之间的基础沉降差;新旧部分之间施工、使用阶段的变形差;新旧部分连接部位的构造)。采取正确的接长方案,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适宜的施工方法,从而使涵洞、通道接长后满足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为减少新旧涵洞、通道之间基础的沉降差对路基的影响。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尽可能降低新接长涵洞、通道基础的最大沉降值,可采取加强新接长涵洞、通道基础承载力的方法,做好新旧涵洞、通道基础间的连接,或选择合适的拼接的时间等措施,以减少基础间的沉降差。为保证涵洞、通道接长后的过水断面不减,以及涵洞、通道接长后的养护方便。新接长涵洞(圆管涵)的孔径应大于旧涵洞,建议尽可能采用新接长涵洞的内径大于旧涵洞的外径,以便新旧涵洞间采取承插法连接,可有效的减少基础间的沉降差。软土地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先进行地基处理。若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必须待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做涵洞、通道的垫层和基础,垫层材料可用碎石,并确保垫层的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盖板涵、箱涵应采用大块模板拼装施工,单块模板面积≥2m2,模板拼装缝隙要求平整、紧密、不漏浆,宜采用防水胶泥围缝。选择连续级配防水混凝土,混凝土强度保证率>95%,第1次浇注底板和侧墙30cm,强度达到70%后进行第盖板涵严格按照通用图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防水层施工,涵台顶部两侧做好排水盲沟,不允许出现盖板漏水现象。倒虹吸按照管涵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施工时应凿出混凝土包封部分钢筋,与新钢筋焊接成整体。倒虹吸防水处理:混凝土采用连续级配防渗混凝土,表面防水层和变形缝止水采用橡胶带,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倒虹吸完工后,应进行压水试验,检查其渗漏情况。结构物台背回填施工的纵向、横向开挖台阶尺寸宜为宽度120cm、高度80cm,由底至上开挖,开挖一级填筑一级。采用反开挖施工的涵洞、通道的台背回填台阶开挖,其宽度和高度均为排水工程一般要求边沟、排水沟和急流槽等小断面排水设施宜选用水泥混凝土预制或现浇结构,要重视各排水设施衔接处的处理,防止漏、渗水。预制构件应采取集中、工厂化的管理模式进行预制,有条件的项目可多标段集中预制。地表排水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设置出水口,将水引入自然河沟或桥涵进出水口,或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截水沟出水口一般应设深度不小于1m排水沟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排水沟的出水口应用跌水和急流槽将水流引路堑边沟内侧墙和路堤拱形护坡拱顶墙,每隔50~70m应设20cm×20cm临时排水孔,排水孔底面应高于边沟底高程10cm,在凹形竖曲线低处应跌水可用浆砌片石或水泥混疑土浇筑,沟槽、壁及消力池的边墙厚度:浆砌片石不低于0.25m,混疑土不低于0.2m,高度应高出计算水位至少0.2m,槽底厚度不低于0.25m,出口设置隔水墙,并设消力槛。急流槽的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其底部应砌筑抗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急流槽分段砌筑时,每段长宜控制在5~10m,接头处应采用防水材料填缝,确保密实无空隙。地下排水在地下水位高、流量不大、引水不长的地段可设盲沟,其深度不宜超过3m;地下水埋藏较深和引水较长地段,可设置管渗沟,其深度可达5~6m各类渗沟均应设置排水层、反滤层和封闭层。盲沟的埋置深度,不得低于原有地下水位的要求。当排出层间水时,盲沟底部应埋于最下面的不透水层上。填石盲沟适用于渗流不长的地段,且纵坡不能小于1%,宜采用5%,出水口底面高程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0.2m。防护与支挡工程一般规定防护工程应按照“安全稳定、生物防护为主、圬工防护为辅”的原则实施。边坡防护应优先采用生物防护,必须采用工程防护时,应采用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相结合的方式。边坡工程防护浆砌片石防护①浆砌片石防护施工时,路堤边坡防护在完成刷坡后应由下往上分级砌筑施工;路堑边坡防护应根据开挖情况由上往下分级防护,开挖一级防护一级。②浆砌片(块)石应分层砌筑,一般砌石顺序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③对软弱地基段落,路堤边坡浆砌片(块)石施工须在路基沉降稳定后实施。边坡锚固防护①现浇混凝土坡面骨架应分段施工,骨架基槽采用人工从上往下开挖,不得欠挖,若超挖应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基槽完成后及时进行构造锚杆安设,不得有松土留在基槽内,基槽暴露时间不宜太长。②边坡锚固防护时,采用机械吊装应注意各支点间距不宜大于2m。锚索安装采用人工推送,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得使锚索体转动、扭压、弯曲。预留锚索张拉工作长度从张拉面起计算不小于1.2m。当锚索入孔困难造成损坏时,应重新制作验收合格后再安装入孔。当锚索倾角大于30③锚孔浆液容量一般取设计用浆量的120~130%,裂缝发育和存在溶洞时将会超注,应采取特殊措施加以控制。④注浆过程中应认真排除孔内的气、水,注浆作业应连续紧凑,不得中断。采用孔底注浆、孔口返浆方式,浆体终凝前不得挠动锚筋体。⑤锚索超张拉值通常取设计拉力的105~110%,最大不宜超过115%。⑥须用机械切割余露锚索,严禁电弧焊或氧焊切割,并应留长5~10cm直接喷射混凝土防护①施工前清理坡面,喷水冲洗浮土。裂缝中间如需喷射,可刮除数厘米深的泥土,使砂浆挤进缝内。对喷层周边及顶部水沟应预先挖槽。在斜坡上作业,当坡面较缓时,可在坡面上修斜坡路并使用安全绳,坡度较陡时要搭脚手架。②水泥应用32.5级硅酸盐水泥,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水灰比0.4~0.55,砂率45%~60%。为使喷射的混凝土早强快凝,提高粘结力,减少回弹量,避免脱落和不密贴,需加减水剂0.5%~1%,速凝剂2%~3%或其他增加塑性和稠度的外加剂。挂网及锚杆喷射混凝土防护①对于坡度较大且风化严重的岩石边坡,应采用挂网喷射,即在坡面上打锚杆挂钢筋网后,再喷混凝土,兼有加固与防护作用。②挂网喷射是用ф6钢条做成200mm或250mm的方框,用ф2mm铁丝捆扎成网,挂在ф16短锚杆圆钉上,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将框架连在一起,然后喷射混凝土。③喷射钢钎维混凝土防护用d=0.3~0.4mm,长20~50mm钢钎维加入混凝土中,掺量为混凝土干质量的1%~2%,组成一种复合材料,弥补喷射混凝土脆裂的缺陷,改善其力学性能。④钢钎维在喷射面内应呈两维分布且均匀。钢钎维长径比(L/d)越大粘结力越好,在干集料拌和过程中钢钎维不应结团。边坡植物防护根据气候条件,工程生态复合防护植物品种的配置应着重考虑路堑边坡坡率、地质条件、夏季极端高温和夏季干旱等实际情况,依靠植物配置技术,减少后期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保证一年四季有高质量的植被,防止边坡植被退化。本着满足“稳定边坡,保持水土,融合自然”的原则,尽量选用根系发达、易成活、易生长、抗病虫的乡土植物,在气候湿润的南方地区,宜采用草、灌、乔三层结构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实现植物搭配立体化,绿化效果生态化的目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选用耐旱性强的草本植物、以及灌木搭配种植。为了能融合自然,应对边坡的坡顶及坡脚进行圆弧化处理,避免人工开挖的折角存在,边坡两侧应进行衔接过渡处理,使其与周边自然地形连成一体,自然过渡。坡面应回填到位,使坡面大面平整、排水顺畅。根据调查、设计,确定拟选择的优势植物种类和配比,并结合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速度、苗木生长速度、边坡的岩性和坡率等确定边坡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种子质量不应低于二级质量标准,如自行采集的乡土树种、乡土草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播种量。选择不同环境条件有代表性地段的边坡进行植物配比试验,选用多种植物配比方案进行对比试验、观测,筛选出分别适应于不同气候段、不同坡面土壤条件、景观要求,且满足目标群落(如灌草丛、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的各类边坡最优植物配比方案。应重视边坡植被养护,内容主要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补种及后期苗木种植。支挡工程支挡工程基础的埋深、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地质变化处必须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要求垂直、上下贯通,不得错缝,缝隙用沥青麻絮等弹性材料填塞,深度为15cm。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墙背回填。抗滑桩抗滑桩常用于稳定滑坡、加固其他特殊边坡(例如作为软弱破碎岩质路堑边坡的预加固桩),桩间距一般为6~10m,桩的截面最小边长不小于1.25m。施工时,相邻抗滑桩应跳桩位间隔开挖,跳桩位开挖应待桩身混凝土浇筑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相邻桩位。因土层软弱、松散、地下水作用产生孔壁塌方时,护壁厚度、钢筋应适当加强,塌腔内使用同级混凝土填充。若塌方较严重时可采用钢护壁。护壁浇筑前应清除孔壁上的松动石块、浮土。护壁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桩间支挡结构、排水、防渗等设施,均应与抗滑桩正确连接,配套完成。工程监测一般规定软土路基、高填路堤、高边坡、滑坡、预应力锚固工程等特殊工程必须进行施工过程和工后沉降监测,工后监测时间不少于2年或至工程稳定。监测资料应定期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析,以指导施工和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评估的依据。在雨季、冬季不利季节应加大检测频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路基监测过程中基准点应设置在稳定、不易变形的位置,对路基监测埋植的观测点应标记清楚,通视良好,管护到位。路基监测可选择专业队伍负责。软土路基监测项目与仪器监测项目、仪器名称、用途见表2.6.2.1。监测项目与仪器监测项目仪表名称目的与用途地表沉降观测地表型沉降计(沉降盘)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等载预压卸载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地表水平位移计(位移边桩)用于稳定管理。检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与稳定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用于稳定管理与研究,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的位置监测频率一般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较长时,应3d观测一次。路基填筑完成后,堆载等预压期间一般每半月或每月观察一次,直至等载预压期结束。当路基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措施,待路基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施工中路堤填筑速率应满足以下检测结果要求:①填筑时间不小于地基抗震强度增长需要的固结时间。②路堤中心沉降量每昼夜不得大于设计值,边桩位移量每昼夜不得大于5mm卸载时间确定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连续3个月观测的沉降量单月不超过5mm路堑髙边坡监测项目及仪器见表2.6.3.1。表2.6.3.1路堑高边坡监测项目与仪器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目的与用途地表沉降量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水准仪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标桩、直尺或裂缝计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地下位移监测测斜仪探测稳定地层的地下岩体位移,证实和确定正在发生位移的构造特征,确定潜在滑动面深度,判断主滑动面,定量分析评价边(滑)坡的稳定状况,评判边(滑)坡加固工程效果表2.6.3.1路堑高边坡监测项目与仪器(续上表)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目的与用途地下水位监测人工测量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支档结构变形、应力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压力盒、钢筋应力计支档构造物变形观测,构造物与岩体间接触压力观测观测点设置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布设监测点的位置、数量。监测频率一般要求施工期间每三天监测一次,雨季应加密。施工结束后前三个月,每周监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三个月以后每月监测一次。高路堤监测项目与仪器见表2.6.4.1。表2..监测项目仪具名称目的与用途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地表水平位移计(边桩〕用于稳定监控,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用于稳定监控和研究,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位置路堤沉降量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或桩)用于工后沉降监控,预测工后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施工时间监测频率及要求监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处理。一般要求施工期间每三天监测一次,雨季加密。施工结束后前三个月,每周监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三个月后每月监测一次。每次监测均应按规定格式作好记录,并及时整理、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将其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归档。预应力锚固工程监测项目与内容见表2.6.5.1。表2.预应力锚固工工作阶段位置监测内容监测项目施工阶段锚杆体锚杆工作状态及锚杆的施工质量锚杆张拉力;锚杆伸长值;预应力损失锚固对象加固效果锚固体的位移及变化运行阶段锚杆体锚杆的工作状态预应力值变化锚固对象锚固工程安全状况锚固体的位移及变化观测点设置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埋设观测点的位置、数量。监测频率一般情况下,锚杆张拉锁定后第一个月内每日监测一次;2~3个月内每周监测一次;4~6个月内每月监测3次;7个月~1年内每月监测两次;1年以后每月监测一次。在监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监测。监测成果及时整理,第一年内的监测成果作为工程验收的资料。坡体位移监测监测方法一般可分为简易观测法和专业仪器监测法。一般的高边坡可采用简易观测法;对于重点复杂的路堑高边坡或滑坡病害应采用专业仪器监测法。坡体深部位移监测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其监测周期为每月一次,雨季或坡体变形较大等特殊情况应加密监测,坡体变形不稳定时应延长监测期限,直至坡体稳定、变形终止或在安全的限值范围内。深部位移监测监测方法采用测斜仪监测滑坡体深部位移。监测频率:1次/月,施工期及雨季1次/旬,必要时加密监测。监测仪器:测斜仪、高精度测斜管。监测点布置在滑坡体范围内,根据实际滑动面的情况布设监测斜孔,其中在主滑方向布设3个点,形成沿主滑方向的监测线。孔位按设计要求布置。钻孔前需根据监测孔的位置和现场情况,将场地大致平整以便钻机安装和移位,整平场地符合要求后,即可测量布置孔位。采用工程钻探机进行钻孔,每10m多钻深0.5m,并以此类推,斜管应伸入稳定基岩下1.5~2.0m钻到预定位置后,需把泵接至清水里并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浆水变成清水为止,提钻后立即安装。测斜管需要逐根地连接到设计的长度,安装到位后,调正方向后才能回填。抗滑桩抗滑桩的监测项目有桩顶位移监测、土压力监测、钢筋内力监测、混凝土应变监测及锚索载荷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抗滑桩进行监测,通过监测能全面反映滑坡体的整体变形特性。抗滑桩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见表2.6.6。6.6抗滑桩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表监测项目仪器埋设后的时段埋设初期监测频率施工期监测频率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变、土压力、锚索应力24小时内3次/天1次/旬5天~15天1次/天15天~1个月1次/周1个月之后1次/月

路面工程石料开采与集料加工石料是路面工程施工的基本原材,石料本身的特性、加工的设备、规格及洁净程度都对成型路面工程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应对重点环节进行控制。石料开采时,对岩体断面上存在的表层植被、覆盖土、软弱夹层、风化石层等应及时清理干净,应安排专人对石料的开采、加工进行全过程监督。石料装运过程中,严禁泥土、风化石、树皮、草根等杂物混入。集料加工生产能力应满足工程需要。集料生产设备包括二次或二次以上破碎方式的碎石生产线、除尘设备、振动喂料机和三层以上的振动筛。集料首次破碎宜采用颚式破碎机,二次破碎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如集料针片状含量偏高,可采用冲击式破碎机整形。集料加工过程中,应按要求检查各规格集料的质量,如发现集料质量波动较大时,应停止生产,并检查、排除生产设备及工艺等环节存在问题。底基层级配碎石混合料每天拌和前应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含水量,结合天气、运距等情况调整外加水量。一般情况下,混合料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宜提高0.5%~1%,在气温高、风速大、天气干燥的情况下,宜提高1%~2%。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级配碎石底基层主要依靠混合料的级配来保证稳定性,混合料的拌和应采用集中厂拌法,并严格按照设计的级配范围进行生产。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材料离析情况,应设专人随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或细集料集中的地方,应分别添加细集料或粗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严重离析部位应挖除后用符合要求的混合料填补。压实过程中应及时检测压实情况,保证混合料碾压密实。同时严禁压路机在正在施工和刚完成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横向接缝应与路面车道方向垂直设置;如有间隔时间较长的纵向接缝,应留一定的宽度暂不碾压,在后续摊铺后跨缝一次碾压密实。成型后的级配碎石表面应平整密实、无松散。级配碎石成型后应从第二天开始进行防护养生,期间适当洒水,在基层施工前禁止车辆通行。石灰稳定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并通过10mm筛孔,用布灰机或打方格人工布灰,均匀摊平,布石灰量应稍高于设计剂量石灰布料后应在当天采用路拌机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应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与拌和的深度,必须拌至下卧层表面,宜侵入表面5~10mm,不得出现素土夹层;随时检查拌和的均匀性,不允许出现花白条带;土块应打碎,最大尺寸不大于15对已经摊铺的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应尽快压实。碾压完毕应及时洒水养生、保持底基层表面湿润,不应过干。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防止石灰稳定土表面水分蒸发而开裂。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养生期一般为7d。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可参照基层施工3.3.2水泥稳定碎(砾)石一节。基层密级配沥青碎石沥青碎石基层应在不低于10℃应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当使用其它种类的粗集料时,如粘附性难以达到要求,可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机制砂或石屑,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禁用采料场的下脚料。施工温度宜根据测定的粘度一温度曲线确定,条件不具备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运料车应采用厚苫布覆盖严密,苫布至少应下挂到车厢板的一半,确保混合料温度稳定。随时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发现异常应立即调整。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尽可能采用重型压路机,并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下尽量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禁止使用柴油、机油等作为压路机隔离剂,宜用沾有隔离剂的拖布擦涂轮胎,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钢轮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喷水量不宜过大,使钢轮表面湿润不粘轮即可,确保碾压温度。横向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上、下层应错开1m以上。上、下层纵缝位置应横向错开15cm(热接缝)以上或30~40cm(冷接缝)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在不低于5℃气温下进行施工,并避免在高温天气下施工,当气温高于35℃时,应采取特殊措施施工。混合料每次开始拌和之后,出料时应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天定时检查拌和情况,抽检其配合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风速大小及时调整。拌和机出料不应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应尽快将拌和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应尽快排除,如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或预计混合料到碾压最终完成的延迟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必须予以废弃。摊铺前应清除下卧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并将作业面洒水湿润。对于下基层表面,宜喷洒水泥净浆,按水泥质量计,不少于1.0~1.5kg/m2。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宜,洒布长度以不大于摊铺机前30~40斜交结构物两侧等摊铺机无法工作的部位采用人工摊铺,应控制好操作时间、松铺厚度和平整度。碾压设备及模式要求见表3.3.2.7。表3.3.2.7水泥稳定碎石碾压设备及模式碾压阶段压路机类型数量碾压模式初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8t以上〕1台前后稳压1遍前后弱振1遍复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0t以上〕1台前后强振2遍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0t以上〕1台前后强振2遍终压胶轮压路机〔25t以上)2台各碾压2遍注:具体碾压遍数以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工艺为准。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压实度检查应在碾压结束后立即进行,对于小于规定值的测点应立即进行处理,直到测点全部符合要求为止。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时,应先人工将土工布覆盖在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碎(砾)石层顶面,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