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22页,共=sectionpages2222页试卷第=page2121页,共=sectionpages2222页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图表示某化学键的结构式,则含有该键的化合物可能是A.ATP B.抗体 C.DNA D.磷脂【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肽键的结构式,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详解】ATP的三磷酸腺苷的简称,不含肽键,A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含有肽键,B正确;DNA分子中含有磷酸二酯键,但是不含肽键,C错误;磷脂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2.大豆营养成分鉴定实验结果见表,据表可知大豆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试剂碘液班氏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颜色变化棕黄色浅蓝紫色橘红色A.蛋白质 B.还原性糖C.蛋白质、脂肪 D.还原性糖、脂肪【答案】C【详解】碘液的颜色是棕黄色,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大豆的成分中没有淀粉;班氏试剂与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本身的颜色是蓝色的,说明大豆的营养成分中没有还原糖;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出现紫色;苏丹Ⅲ检测脂肪,出现橘黄色,说明大豆成分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故选C。3.如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A.颤藻细胞 B.神经细胞 C.浆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答案】C【详解】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含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说明该细胞是真核细胞,且该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多。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细胞,A错误;神经细胞具有很多突起,与图示细胞不符,B错误;浆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能够分泌抗体,因此具有大量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菠菜叶肉细胞应该含有叶绿体、不含中心体,D错误。4.图表示人体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及随后受到白喉杆菌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BC时间段中能识别白喉杆菌的免疫细胞主要是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记忆B细胞D.浆细胞【答案】C【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某人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及感染白喉杆菌后血液中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后人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但抗体的数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当人体再次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抗原消灭。【详解】人体再次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B细胞识别白喉杆菌后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抗原消灭。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明确曲线中a表示初次免疫应答,b表示二次免疫应答,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图是低倍镜下的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测量的局部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先换高倍镜,再将待测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B.换高倍镜后,使用细调节器调节图像清晰度C.图中的显微测微尺为物镜测微尺D.图中所测保卫细胞实际长度约为4.0μm【答案】B【详解】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时,应该先将待测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在换高倍镜,A错误;换高倍镜后,应该使用细调节器调节图像清晰度,但是千万不能动粗准焦螺旋,B正确;图中的显微测微尺为目镜测微尺,C错误;图中实际每格等于100μm,因此图中所测保卫细胞实际长度约为400μm,D错误。6.下列生物中,用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棕黄色球状结构的是()A.水绵 B.颤藻 C.HIV D.大肠杆菌【答案】A【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被碘液染色后,能观察到棕黄色球状结构。【详解】A、水绵是绿色植物,是真核生物,含有细胞核,用碘液染色后,能观察到棕黄色球状结构,A正确;B、颤藻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用碘液染色后,不能观察到棕黄色球状结构,B错误;C、HIV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用碘液染色后,不能观察到棕黄色球状结构,C错误;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用碘液染色后,不能观察到棕黄色球状结构,D错误。故选A。7.图表示巨噬细胞吞噬作业与细胞消化过程,此过程不能体现的是(

)A.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识别C.胞吞胞吐 D.主动运输【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巨噬细胞识别细菌,使得细菌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将细菌溶解。【详解】A、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B、巨噬细胞识别细菌,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错误;C、细菌不能直接进入细胞,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C错误;D、此过程未涉及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D。【点睛】8.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处理B.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C.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D.步骤③划线结束后在皿盖上做好标注【答案】C【分析】题图分析: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而后通过培养可获得单菌落。【详解】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A错误;B、步骤①倒平板操作后应等待平板冷却至凝固,即大约需5至10分钟后,再将其倒过来放置,这样可防止水蒸气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污染,B错误;C、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即进行多个接种区接种,使接种物逐渐稀释,最终培养后可出现单个菌落,达到分离的目的,C正确;D、因为需要培养皿需要倒置培养,因此,步骤④划线结束后应在皿底上做好标注,D错误。故选C。9.图表示细胞内有机物的有氧分解,其中①〜③表示生理过程,甲、乙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H+B.过程①为三羧酸循环C.过程②发生在线粒体内膜D.过程③产生大量能量【答案】D【详解】据图分析,图示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详细过程,其中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糖酵解过程,产生的甲是丙酮酸,乙是H+,AB错误;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D正确。10.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答案】A【分析】本题以“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理解内环境不同成分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使细胞间隙液(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管内受阻,造成细胞间隙积聚液体,进而引起下肢肿胀,A正确;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不会影响细胞接受氨基酸,也不会影响细胞对脂肪进行分解,B、C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Na+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内,因此细胞外液Na+浓度是细胞内液的12倍不会造成下肢肿胀,D错误。【点睛】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归纳如下:①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②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③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等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④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⑤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11.某酵母菌菌株基因突变,其线粒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那么该菌株()A.不能产生CO2 B.不能利用氧气C.不能产生能量 D.不能分解葡萄糖【答案】B【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进行部位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始终在细胞质中是否需O2需氧不需氧最终产物CO2+H2O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或乳酸可利用能1255KJ61.08KJ联系把C6H12O6→2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详解】A、酵母菌中线粒体丢失原来的功能后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且第三阶段利用氧气,因此线粒体丢失原来的功能后不能利用O2,B正确;C、酵母菌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能量,C错误;D、酵母菌中线粒体丢失原来的功能后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能通过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D错误。故选B。12.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某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阳离子A B.阳离子B C.胰岛素 D.CO2【答案】B【分析】离子进出细胞可为主动运输,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为胞吐,CO2等气体进出细胞为自由扩散。据图甲分析,阳离子A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阳离子B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胰岛素可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根据乙图分析,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分布在细胞膜外;图乙所示物质运输方向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特点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且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详解】A、图甲中阳离子A细胞内浓度低于细胞外,其离子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能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与图乙不符,A错误;B、图甲中阳离子B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与图乙相符,主动运输可维持细胞内外的浓度差,B正确;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属于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与图乙不符,C错误;D、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与图乙不符,D错误。故选B。13.在人体糖代谢过程中,不能发生的是A.肝糖原→血糖 B.葡萄糖→脂肪C.CO2+H2O→葡萄糖 D.葡萄糖→CO2+H2O+能量【答案】C【分析】1、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的三个去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2、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3、细胞呼吸的实质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详解】A、血糖和肝糖元可以相互转化,A错误;B、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B错误;C、人体中不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C正确;D、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D错误。故选C。14.下列选项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是()A. B.C. D.【答案】D【分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包围形成突触小泡,运至细胞间隙,进一步运输,到达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由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转化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形成兴奋。【详解】兴奋沿着神经元轴突传递到轴突末端,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膜内的电位由负变正,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猴子听到锣声就会作出爬杆的动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为条件反射 B.锣声是无关刺激C.该反射由相应的反射弧完成 D.为防止该反射消退,需要不断强化【答案】B【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详解】A、该行为由后天习得,为条件反射,A正确;B、锣声是引起猴子这一条件反射的主要刺激,B错误;C、该反射由相应的反射弧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正确;D、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不断强化,防止消退,D正确。故选B。1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答案】D【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前两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17.某同学发现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答案】B【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的枝条生理代谢活跃容易成活,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详解】A、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嫩枝生理状况好,更容易成活,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应该选用芽较多的较嫩枝条,A正确;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根,较高浓度时会抑制植物生根,所以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不一定成正比,B错误;C、生长素类似物对环境中的植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C正确;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于促进根生长速度相同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具有两个,D正确。故选B。18.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 B.心跳呼吸加快,代谢速度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胃肠蠕动加快【答案】D【详解】人面临紧急情况时,会出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使代谢速度增加;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还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应对紧急情况。ABC正确;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故D错。19.如图代表肌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答案】D【详解】A、肌细胞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X为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Y为血浆,则Z为淋巴。若饮食过咸,血浆渗透压会升高,A项正确;B、组织液中的激素、抗体等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项正确;C、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乳酸或二氧化碳一定程度上可导致组织液pH降低,C项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D项错误。故选D。20.下列关于微生物传染病及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携带狂犬病毒的狗是传染源 B.各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具选择性C.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锻炼 D.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疫苗更安全【答案】C【分析】传染病发生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类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各种染病的生物。接种疫苗可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抵抗能力,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详解】A、人类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各种染病的生物,所以携带狂犬病毒的狗是传染源,A正确。B、各种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性,B正确。C、接种疫苗可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抵抗能力,是目前预防微生物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C错误。D、通过基因过程合成的蛋白质不具侵染性,不会破坏细胞结构,所以比直接利用病毒研制疫苗的方法更安全,D正确。故选C。21.如图为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13时前仅进食过早餐,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点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b点时,胰岛素分泌增加C.a点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b点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答案】D【分析】早餐之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浓度降低,由于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当血糖低于正常值,可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详解】a点时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A错误;b点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a点时血糖浓度升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葡萄糖可在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C错误;b点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肝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增加,D正确。故选D。22.下图是ATP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腺苷 B.②表示ADPC.③表示高能磷酸键 D.③比④更容易断裂【答案】C【分析】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碱基、3分子磷酸组成的,结构简式是“A-P~P~P”;由题图可知,图中①是腺嘌呤碱基,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③④是高能磷酸键。【详解】由分析可知,①表示腺嘌呤碱基,A错误;②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核糖组成的,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③④均表示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④更容易断裂,C正确,D错误。故选C。23.如图是正在传递信息的突触部分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表示突触后膜 B.③表示神经递质C.④表示离子通道 D.信息由②传至①【答案】B【分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信息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相关离子通道打开,产生兴奋。【详解】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由图可知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③是神经递质,④是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信息只能由①突触前膜传向②突触后膜,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某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如下,已知过程④在核糖体内进行,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糖原葡萄糖LM蛋白质A.过程①是糖酵解 B.过程②是三羧酸循环C.过程③是转氨基作用 D.过程④是脱氨基作用【答案】C【分析】血糖的三种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与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三大去向: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详解】AB、①是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表示水解,而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对应图中的②,AB错误;C、过程③是转氨基作用,糖类分解的中间产物转化为氨基酸,C正确;D、过程④是在核糖体内进行的,表示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D错误。故选C。25.某同学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测得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如图,相关操作或说法错误的是()A.0时刻滴加30%蔗糖溶液B.1时刻细胞与0时刻相比,细胞液浓度变大C.1.5h左右滴加清水D.3h后细胞不再发生渗透作用【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0时刻滴加30%蔗糖溶液,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B、1时刻细胞与0时刻相比,细胞失水使细胞液浓度变大,B正确;C、1.5h左右滴加清水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D、3h后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D错误。故选D。26.为了筛选能产生阿拉伯胶(—种多糖)降解酶的菌株SM01,应选用表中培养基培养基阿拉伯胶阿拉伯胶酶NaNO3牛肉膏K2HPO4MgS04KC1FeS04A25g/L--3g/Llg/Llg/L0.5g/LO.Olg/LB25g/Llμg/L--lg/Llg/L0.5g/LO.Olg/LC--3g/L3g/Llg/Llg/L0.5g/LO.Olg/LD25g/L-3g/L-lg/Llg/L0.5g/LO.Olg/LA.A B.B C.C D.D【答案】D【详解】筛选能产生阿拉伯胶(—种多糖)降解酶的菌株SM01,即该菌可以产生阿拉伯胶酶,则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该酶;同时该培养基应该以阿拉伯胶(—种多糖)为唯一碳源,因此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故选D。二、综合题(一)植物激素调节黄豆种子破土萌发时,幼嫩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弯曲向下生长形成“顶端弯钩”,如图。破土而出以后,其下胚轴会向光弯曲生长如图。上述两种弯曲生长现象均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27.黄豆植株中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有__________。A.茎尖

B.嫩叶

C.根尖

D.发育的种子28.图表示生长素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据图可知,生长素对下胚轴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_特点。29.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因运输而导致的不均匀分布有关。已知图A中生长素由a侧运输至b侧,导致b侧浓度高,解释黄豆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0.若图B下胚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10-6,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推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7.ABCD

28.两重性

29.生长素由a侧运输至b侧,b侧生长素浓度高,细胞伸长生长慢,a侧浓度低,生长快

30.

10-6~10-2mol/L

单侧光照引起植物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当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10-6,背光侧浓度应大于10-6mol/L,但因为背光侧生长快,由图可知其浓度不会超过10-2mol/L【分析】据图分析,图A表示顶端弯钩现象,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a侧运向b侧,导致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b侧的生长,从形成弯钩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图B表示下胚轴会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促进大,因此弯向光源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曲线图中,当生长素浓度为10-4时,对下胚轴的促进作用最大,在此之前促进作用逐渐增加,之后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7.生长素的产生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BD正确;茎尖、根尖等顶端分生组织也可以产生生长素,AC正确。28.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生长素对下胚轴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9.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A中,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由a侧运输至b侧,b侧生长素浓度高,细胞伸长生长慢,a侧浓度低,生长快,所以黄豆幼苗顶端出现了弯钩现象。30.若图B下胚轴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10-6,由于单侧光的作用,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该高于向光侧,且促进作用也应该大于向光侧,因此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10-6~10-2mol/L,【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作用的距离,明确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能够从不同的实例分析向性运动的原因。31.(一)微生物与细胞“节约一张纸,增添一片绿”。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以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1.该技术需要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获得该菌的方法是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加入刚果红染料,然后筛选周围有________的菌落。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属于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消毒/灭菌)。检测该菌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用该法接种培养后可得到图中________(A/B)所示的结果。3.下列结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的是________。A.植物细胞壁

B.细菌细胞壁

C.植物细胞膜

D.动物细胞膜4.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①所示的物质主要作用是________。A.阻止物质通过B.保护细胞内部C.进行信息交流D.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5.从结构角度分析,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这个特点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试举一例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答案】

产生透明圈

A

灭菌

B

A

C

磷脂双分子层

例如受精作用过程,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膜融合(或又如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要皱缩,而皱缩是基于膜的流动性)【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金属接种工具常用灼烧灭菌.刚果红染液与纤维素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染液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会出现透明圈,可以用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小题1】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中的纤维素是多糖,由C、H、O组成,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故选A。【小题2】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据图分析,A表示平板划线法,B表示稀释涂布平板法。【小题3】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错误;植物细胞膜和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CD错误。【小题4】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故选C。【小题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结构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层,例如受精作用过程,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膜融合(或又如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要皱缩,而皱缩是基于膜的流动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和接种以及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能够根据图形分析题2中的两幅图代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32.Mellbye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咖啡中的咖啡醇能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如图是神经调节相关的示意图;图示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内环境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的细胞,抗体1作用于甲细胞会导致甲细胞功能受损,抗体2则作用于乙细胞。(1)下列关于图1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②中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③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导致了突触后膜兴奋,兴奋区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D.①→②→③过程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2)下列与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中心体

④高尔基体

⑤溶酶体

⑥线粒体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 D.①②④(3)分析图2,完成以下题目。若X为肝糖原,当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会促进过程____(①/②)。(4)2型糖尿病患者虽能分泌胰岛素,但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灵敏,即“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浓度的增高。图中甲、乙、丙中可能是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的是____。(5)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主要的治疗方法有。A.饮食控制 B.合适的体育锻炼 C.注射胰岛素 D.药物治疗【答案】(1)ABC(2)C(3)①(4)乙、丙(5)ABD【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偏高时,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同时,高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某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血糖偏低时,能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低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另外的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糖尿病存在Ⅰ型糖尿病,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存在Ⅱ型糖尿病,病因是胰岛素靶细胞上的受体不足。(1)分析各选项: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所以①→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B.②中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错误;C.③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导致了突触后膜兴奋,则兴奋区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C错误;D.①→②→③过程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即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2)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C。(3)若X为肝糖原,当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会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即①过程。(4)2型糖尿病患者虽能分泌胰岛素,但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灵敏,即“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浓度的增高,说明胰岛B细胞正常,则图中甲、乙、丙中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的是乙、丙。(5)2型糖尿病患者能分泌胰岛素,所以在患病初期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饮食控制、合适的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但不需要注射胰岛素。【点睛】通过血糖平衡调节情境,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糖尿病的治疗等。(五)光合作用番茄营养丰富,栽培广泛。左图是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场所及过程示意图。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研究补光时长和补光光质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即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右图。33.左图中B表示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反应Ⅱ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__。34.左图中吸收可见光的色素位于结构[__](填数字),该结构的特点具有的生理意义是______,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35.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光解的作用是___________。A.提供eB.提供H+C.使叶绿素分子活化D.为合成ATP提供能量36.补充光质主要影响了左图中的反应_______(Ⅰ/Ⅱ);选择红光与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