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3400字)》_第1页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3400字)》_第2页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3400字)》_第3页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3400字)》_第4页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34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目录TOC\o"1-3"\h\u25000一、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一)传统文化教学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有效启发幼儿的道德思维,促使幼儿对传统文化一定理解。道德品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极度的热爱。相较于成人,幼儿虽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理解能力,但是依然对优秀的文化有一种向往。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存在不足,因此幼儿的道德认知主要是借助于具体事例、具体实物。传统文化通过文创产品,文化纪录片的形式,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能促进幼儿对道德认知的理解。传统文化将道德概念具体化,促进幼儿对道德认知的理解。(二)传统文化教学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在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时,能够在汲取文化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观看到充满文化气息的画作齐白石的《虾》时,幼儿面对栩栩如生的虾会忍不住去模仿,这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自己去模仿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提升幼儿的模仿能力。如果在电视中正在播放小朋友在读《弟子规》等,幼儿看到后也会随口朗读起来,在幼儿朗读的过程中会对于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幼儿的认知。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利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在学习传统文化规范时,能够从潜意识里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在阅读《朱子家训》的文章时,里面有一句话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通过父母或者是老师对于此句话的讲解,幼儿能够懂得要珍惜粮食的道理,并且在进食时尽量不浪费,约束自己习惯浪费的行为。(三)传统文化教学对幼儿家庭伦理的影响教育对于孩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家中的小霸王,由于是独生子女,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特别的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认知的心态,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是父母在引导孩子,而是孩子在引导父母,出现打人、不会礼貌用语等等行为,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修养,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三、幼儿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传统文化之邦"之称,注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校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也应该注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养成教育,家庭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礼貌的基础。就目前来看,一些家长忽略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更是无所谓,在生活中不仅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时也制止,纵容他们的行为,幼儿在思想上出现偏差。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家长传统文化教育意识较强,教育方法得当,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在生活的点滴中,适时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且非常注重自己的思想素质的提高,这样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灌输会影响孩子的素质发展,终身受益。(二)学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还是看中的是孩子的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较少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对于系统的教学体系。在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更是少有考虑,有的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展传统文化课程,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严重脱节。还有的个别学校,文明传统文化教育安排不及时,分工、要求不够明确,对文明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活动开展得不深入、不全面,流于形式,很难落实到行动中。(三)幼儿园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是提高传统文化实效性的关键,“良药”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幼儿所接受、吸收,进而潜移默化的转化为他们的人生准则。我国缺乏幼儿传统文化主体的自我教育方法和家长等影响价值,忽视了受教育者幼儿的主体性、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掌握者和使用者。单一的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不仅违背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法则,而且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停留在知识上而不是行为和情感上。应该将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如: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力量、环境的影响等。四、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途径(一)营造良好的家庭及校园环境氛围在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时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家庭和幼儿园环境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及校园环境氛围。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幼儿与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品德、性格、态度、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都对幼儿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影响终身。家人之间应该将文化礼仪规范贯彻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这种环境作用下,幼儿就会把父母理解成为亲爱、依赖、尊敬、自豪的对象,将传统文化理念当做必须学习的内容,自觉遵守文化礼仪的规范。(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由于对于世界充满未知性,因此幼儿会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探索世界,教师的所传递的观念对于幼儿的道德品质的等素质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文化知识,并且宣传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通过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形成逐渐文化观念,并且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风气。(三)结合游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传统文化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学习,让幼儿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传统观念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文化观念,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传统文化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思维。(四)家园同步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而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更直接,更快些。因此,要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传统文化教育连贯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幼儿文明传统文化行为的知识,以及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发放传统文化宣传资料,请家长认真学习幼儿传统文化内容,了解和掌握幼儿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幼儿园传统文化、家庭传统文化和社会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五、总结从上述对于幼儿传统文化教学的分析来看,传统文化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加深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的幼儿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幼儿园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措施,首先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再者,通过游戏的形式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扩大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力度。最后,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参考文献[1]蒋川琴.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的运用[J].名师在线,2020(14):20-21.[2]陶娟.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21-22.[3]李海英.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方法[J].甘肃教育,2020(01):123.[4]高玉楠.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