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1页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2页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3页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4页
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1赏析诗歌的方法1、朗读诗歌4、品味语言2、弄懂诗意5、想象感悟3、理解内容赏析诗歌的方法1、朗读诗歌2观沧海作者:曹操观沧海作者:曹操3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微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hao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作者作品简介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4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6想一想: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2、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诗人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想一想: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7《观沧海》赏析

诗首先点题,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诗人)登上碣石山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观”拓展开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品读欣赏《观沧海》赏析诗首先点题,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8“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品读欣赏“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9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茂,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品读欣赏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两个“若”字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抱负。品读欣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2、﹃观沧海﹄水:山岛:树:草:风:波:澹澹竦峙丛生丰茂萧瑟涌起海水及山岛之景(实景)3、感日月:

星汉:运行--出其中灿烂--出其里想象奇特胸怀博大(虚景)观沧海(叙事)(写景)写壮丽景色,展开阔胸怀,抒伟大抱负。(互文见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12小结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小结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4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15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背景简介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17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合作学习18合作学习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3.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合作学习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3.本19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首句写景20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赏析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2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2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赏析。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3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字。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关注友人的行动,体现了友谊的深厚。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字。2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25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作者介绍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26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出处及背景出处及背景27品读欣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品读欣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28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读欣赏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29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品读欣赏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小结: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30次北固山下行、见感:青山外,绿水前一帆悬,两岸阔海日生,江人年乡书达洛阳(对偶)(设问)(充满春意)(淡淡乡愁)(景中含理)次北固山下行、见感:青山外,绿水前一帆悬,两岸阔海日生,江人3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2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贞元十元(88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作品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33

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快。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诗的风格自然清新,娟秀明丽。写作背景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34我欣赏我欣赏35想一想: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2、哪些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想一想: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36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37品读欣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句直述“春行”的出发地,是在杭州西湖的登视胜地“孤山寺”之北,“贾亭”之西,既点明了具体环境,又为展开湖上春光的描写作了铺垫。次句大笔勾勒出湖上早春水涨云低的混茫景色,让人透过水面刚与岸平天上水上波澜连成一片的画面,感受到春意的氛围。品读欣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句直述“春行”的出38品读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诗人所见的莺争着飞到向暖树上唱歌:燕开始衔泥筑巢。这景象给人生机勃郁的感觉,描写细腻生动,流露诗人一路行来的新鲜感觉和喜悦的心情。品读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诗人所见的莺争39品读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草。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感到很舒服,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诗人由“贾亭西”已到了“湖东”,写法由点的展开变为面的收缩。品读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草。马在浅40品读欣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这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境。品读欣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行不足41钱塘湖春行所在:孤山寺北贾亭西所见水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堤所感:最爱行不足春光山色春意盎然无比喜爱小结这首诗描绘了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赞美了西湖美好景色,表现诗人的喜悦及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之情。钱塘湖春行所在:孤山寺北贾亭西所见水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42秋思天净沙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思天净沙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43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作家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44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白余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作品简介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45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行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行成46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用名词构成一幅凄切恸(tòng)人的图画。“枯”、“老”、“昏”、“古”、“西”、“瘦”等词语的色彩情调都贴切的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心情。品读赏释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用名词47

后两行才点明在夕阳下环境中的游子,显得何等孤凄悲凉。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意境: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的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准备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见他的乡愁何等的浓重。

品读赏释后两行才点明在夕阳下环境中的游子,显得何等48全曲总共二十八个字,通过抒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表现得十分深刻,显示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及精巧的艺术构思。小结:全曲总共二十八个字,通过抒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将一个飘49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写景凄凉冷清秋景抒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哀羁旅之思小结:这首诗通过对秋天黄昏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沦落天涯的游子的愁苦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50作业:1、背诵默写这五首古诗。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作业:1、背诵默写这五首古诗。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51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52赏析诗歌的方法1、朗读诗歌4、品味语言2、弄懂诗意5、想象感悟3、理解内容赏析诗歌的方法1、朗读诗歌53观沧海作者:曹操观沧海作者:曹操54作者作品简介

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微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hao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作者作品简介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55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5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57想一想: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2、这首诗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诗人想象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想一想: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58《观沧海》赏析

诗首先点题,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诗人)登上碣石山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描写由“观”拓展开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品读欣赏《观沧海》赏析诗首先点题,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59“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品读欣赏“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60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木繁茂,百草丰茂,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极写大海辽阔壮美,波涛汹涌,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感伤的情调,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品读欣赏虽然已到秋天萧瑟草木零落的季节,但岛上依然树6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写出大海的气势和胸怀。两个“若”字表明这写的是虚景,表现大海有包容天地得气慨,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抱负。品读欣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2、﹃观沧海﹄水:山岛:树:草:风:波:澹澹竦峙丛生丰茂萧瑟涌起海水及山岛之景(实景)3、感日月:

星汉:运行--出其中灿烂--出其里想象奇特胸怀博大(虚景)观沧海(叙事)(写景)写壮丽景色,展开阔胸怀,抒伟大抱负。(互文见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63小结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小结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6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5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66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背景简介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6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68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合作学习69合作学习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3.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合作学习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3.本70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首句写景71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赏析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7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7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要赏析。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4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字。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关心,时刻关注友人的行动,体现了友谊的深厚。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字。7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76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五年至九年,参与编撰《群书四部录》。官至洛阳尉。《全唐诗》存其诗十首。作者介绍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77

这首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国秀集》。诗题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三面临江。诗人这次途经北固山去游吴中,但见船下江水潮平岸阔,头顶南雁北归,触发了心中情思,于是写下这首传世佳作。出处及背景出处及背景78品读欣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品读欣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79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读欣赏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80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品读欣赏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小结: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81次北固山下行、见感:青山外,绿水前一帆悬,两岸阔海日生,江人年乡书达洛阳(对偶)(设问)(充满春意)(淡淡乡愁)(景中含理)次北固山下行、见感:青山外,绿水前一帆悬,两岸阔海日生,江人8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钱塘湖春行—白居易83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贞元十元(880)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作品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84

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诗人早春游湖,面对湖光山色,莺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快。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诗的风格自然清新,娟秀明丽。写作背景此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85我欣赏我欣赏86想一想: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2、哪些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想一想: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87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找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88品读欣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句直述“春行”的出发地,是在杭州西湖的登视胜地“孤山寺”之北,“贾亭”之西,既点明了具体环境,又为展开湖上春光的描写作了铺垫。次句大笔勾勒出湖上早春水涨云低的混茫景色,让人透过水面刚与岸平天上水上波澜连成一片的画面,感受到春意的氛围。品读欣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句直述“春行”的出89品读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诗人所见的莺争着飞到向暖树上唱歌:燕开始衔泥筑巢。这景象给人生机勃郁的感觉,描写细腻生动,流露诗人一路行来的新鲜感觉和喜悦的心情。品读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诗人所见的莺争90品读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草。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感到很舒服,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诗人由“贾亭西”已到了“湖东”,写法由点的展开变为面的收缩。品读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草。马在浅91品读欣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这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境。品读欣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行不足92钱塘湖春行所在:孤山寺北贾亭西所见水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堤所感:最爱行不足春光山色春意盎然无比喜爱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