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编全册教案第1单元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本课的“醋、燃”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3.情感与价值了解老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关于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的课件。2.歌曲《恭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互查读文情况。(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3)对于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或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含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2.认真读第8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受,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3.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五、作业设计抄写词语。独出心裁零七八碎万象更新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悬灯结彩各形各色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1.听乐曲《恭喜》,回顾除夕。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多?(灯的数量多: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等,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象,来体会老北京处处悬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再读写腊八的部分,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一例吗?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假如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四、总结全文除夕是热闹的,家家灯火通宵,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老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和美丽。教师小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个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中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春节建议:关于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在教学中,我注意语言的过渡,及时的评价,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学生大胆交流,在对话中不断感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2.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为此,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说话训练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攻破教学重难点。[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儿,把课堂还给他们,却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更好地把握教材,做到收放自如。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还没有学会整理资料,不知道怎样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3.对于生字的教学环节,我忽略了。问题即课题,立足于教学实际的研究必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2腊八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腊、粥”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3.情感与价值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组每人在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或感恩这大自然的馈赠,勾勒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黏黏的腊八粥包裹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粥咽稠熬缸脏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指名回答。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1自然段: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是煮粥的基本原料,“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是腊八粥煮在锅里的状态,为下文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做铺垫。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第二句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似的沸腾着”,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脏六腑。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做小结。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后生字。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深入感悟课文,理解重点句式1.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请一位同学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2.分角色朗读第2~13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八儿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板书: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中的“那”字应如何理解?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儿狡黠呀,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他还小呀,从哪里能看出来呢?“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思考:为了能吃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八儿开始计划怎样分粥?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过渡: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那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和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和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3.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到无休止的“叹气”中,在看到“淡淡烟气”时,八儿变得更加焦急,“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那么八儿猜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子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4.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总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结果是:妈妈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盼望已久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真可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齐·魏收《腊节》)。二、续读赏析,体验感悟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文学理想的核心。(分析吃腊八粥的场面)三、拓展升华,课堂总结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湖南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甚至是“大哥”,他们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亲情是什么呢?或许是狂风暴雨下的避风港,或许是日晒雨淋下的小草棚,也或许只是一碗腊八粥,吃时觉得有些过于甜腻,回忆起来却已甜入心扉。四、课堂总结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五、布置作业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充满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尝,将这浓浓的腊八情意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异【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本课的线索,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现了八儿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异”。同学们轻松地感受到一个孩子的天真、嘴馋,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不足之处]我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通过文字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也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地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孩子们体会得也不深刻。如果此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读一下,那会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在遗漏中补回一点缺失。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本剖析得不够精当,今后的教学应予以警示。3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1)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2)理解“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思乡之情。3.情感与价值在品读第二首古诗的同时,体会女主人公因爱情受阻而痛苦和哀怨的情感。【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以及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1~2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二、整体感知1.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2.读诗句,明诗意。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含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感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京城,自然也吹入皇城里。皇城里的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写风的。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分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人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皇宫)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3.悟诗情。师:如果说一、二两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两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全诗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两句写白昼,三、四两句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呢?)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些什么?4.朗读全诗。三、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来赏析一首有关爱情的诗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迢迢牵牛星》。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十九首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说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三、背景介绍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四、朗读1.听录音,纠字音。迢(tiáo)擢(zhuó)杼(zhù)纤(xiān)札(zhá)脉脉(mòmò)2.集体朗读。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并注意节奏。五、文本感悟1.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探讨:请从诗歌的语言、手法以及情感三个角度中的任一角度赏析诗歌。问题设计:为什么用“迢迢”来形容牵牛星?问题设计:“河汉女”即为织女星,那为什么诗中不写“皎皎织女星”而要写为“皎皎河汉女”呢?问题设计:“札札弄机杼”中,哪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手法角度: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泣涕零如雨问题设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人用“迢迢”修饰牵牛星,用“皎皎”修饰织女星,那是否代表牵牛星不明亮,织女星不遥远呢?2.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非常熟悉,那么这个故事引入我们教材中,有何目的和意义呢?(主题探究)借写牛郎织女因遭王母娘娘阻隔不能相见的故事来写现实中因当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很多恩爱夫妻隔绝分离。借写天上的神话,表达人间的悲情,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联系背景)六、作业设计背诵古诗。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月。)确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我们今天这节课如果能够把《十五夜望月》这首短小的诗真正读懂,读通,那就是同学们的成功了。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二、初读诗歌,明确体裁师:有没有同学愿意先来帮大家读一下这首诗?(生读)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吗?(古诗。)从文体上来看它属于诗歌中的哪一类?(七言绝句。)三、跟读诗歌,初步把握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已经迈出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步。诵读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有的需要浅吟低诵,有的需要放声朗诵。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本诗的朗诵,初步了解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生听读)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这首诗。(生跟读)师: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诗歌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的内容。(描写了诗人农历八月十五中秋夜望月时看到的院中景象;抒发了诗人怀人的思绪。)四、发挥想象,欣赏景色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字面疏通:庭院中的地面白色一片,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绽开的桂花。2.师:要真这样干巴巴地解释可真是把这首诗给糟蹋了,大家都不愿意吧?请充分地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最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诗人想要描绘的景象。(150~200字左右,写在练习纸上。)五、知人论世,体味情感身处这样寂静清冷的庭院中,诗人生发出怀人的思绪来。怀人的思绪是怎样的?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后两句诗。诗人和朋友一起来到院中赏月。有些版本的诗题下有注云“时会琴客”,说明在中秋佳节,诗人是和良友相聚的。中秋之夜的重点还在于举头赏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时刻,全天下的人应该都在遥望着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只是,人与人、家与家之间望月的情形又各不相同。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哪些不同的场景呢?六、课堂小结1.对于景物的把握需要我们充分、合理地发挥想象,丰富诗歌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揣摩诗歌的情感。2.要有意识地去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我们去理解诗歌的主旨。3.要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朗诵中加深情感体验。七、作业设计1.背诵古诗。2.写出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飞花东风柳斜白昼日暮蜡烛轻烟侯家夜晚迢迢牵牛星离愁别绪天上牛郎织女王母娘娘阻隔十五夜望月王建景→境→情银白的地面安静孤独寂寞熟睡的鸦雀伤感深切思念飘洒的冷露凄清思亲念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把握课型特点,自主解读诗意。体验和感悟诗情的基础是对诗意的准确理解。“诗词诵读”课型特点是以诵读为主,提倡在诵读中领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文后注释,在自主感悟和同学的讨论中去整体感受诗意,不做一对一的直译,在字词的理解上不“锱铢必较”。2.遵循年级特点,合作鉴赏诗文。高年级的诗词诵读教学,教师不应该止步于引导学生对诗情的体验和感悟,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读。对《寒食》一诗,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摹景诗,选景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既然诗的主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只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不足之处]我不喜欢学生记住教参的诗句理解答案,也不喜欢学生借助手上的资料书去读背标准正确的诗句理解答案,因而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总是答案不客观,有时考试时也理解得不彻底,看来今后需要在古诗教学上灵活对待。4藏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真朗读课文,理解“咆哮、吞噬、开山鼻祖、优哉游哉”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3.情感与价值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学难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点与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方式查找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和藏戏面具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它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二、初读课文,了解生字词1.齐读课文,画出你不懂的生字词。2.教师板书。脱缰咆哮吞噬琼结开山鼻祖青面獠牙优哉游哉藏(zàngcáng)哄(hōnghǒnghòng)教师简单解释生字词。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读前3个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自由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第8自然段到最后,找出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第8~14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第15、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7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第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代代师传身授下去。)2.自由读第8~14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都象征了什么。4.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前后呼应的表达方式。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第8~14自然段。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生读:第15、16自然段。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第17自然段。四、比较《北京的春节》与《藏戏》在写法上的异同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上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上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顺序。从表达方法上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五、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六、作业设计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藏戏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三五天没结束传奇来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着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时解决掉。再赏析文章,读一读课文,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的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足之处]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家乡都有哪些节日风俗。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会儿选一位代表起来发言。四、写家乡风俗同学们说得很好,有的同学选取了独特的最具家乡代表性的风俗,有的同学介绍了家乡风俗的来历,有的同学给我们描绘了参加节日活动时的具体情景,讲得都很生动细腻。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笔,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风俗。老师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写一个片段。同学们写得都很好,我发现很多同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故乡的真挚感情。说风俗,谈家乡,绕不开一个“情”字。朴实的话语、简短的文字,因有了对故乡的那份深情而动人心弦。五、知识拓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课下同学们还可以到网上查找其他地区的风俗,拓展自己的视野。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堂课中,我们欣赏到了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同时也品味到了同样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热爱、眷恋、自豪之情。我们写家乡的风俗,更是通过这种风俗写我们的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文化,抒写我们心中的故乡情!有了真挚的情感,我们的文章就有了生命,就能打动人心。七、作业设计写一写家乡的风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佳文点播台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作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3.师生互动评议。二、病文会诊室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三、修改习作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四、汇编民俗作品集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和编排顺序。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五、习作欣赏老北京的春节风俗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时便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风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蒜开始,就有了“年味儿”。民谣讲:“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庙宇用黄纸等。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庭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上“全院生辉”等春条。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夜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肉、羊肉、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水饺为主。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意味着早立子……老北京的春节风俗真有趣!六、作业设计再次修改《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家乡春节的有关风俗习惯,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春节风俗的对比,了解家乡春节的独特民风民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共同回忆交流。接着观赏春节晚会有关表演视频,加强回忆的同时也再一次感受春节热闹欢快的气氛,为本次习作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交流写作方法,首先回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写作方法,独立思考详略如何得当,并可简单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同桌交流准备详写部分的内容。[不足之处]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节日气氛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这节课上完,不足之处还是不少的。例如在幻灯片的切换上,耽误了时间。又对学生汇报的内容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有些汇报内容量太大,学生不知如何取舍。这些都是以后要注意的。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交流,感受《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写作中。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交流汇报的方法,交流总结书写技巧。3.情感与价值积累和珍惜时间有关的古诗,感受时间易逝。【教学重点】通过交流,感受《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写作中。【教学难点】积累和珍惜时间有关的古诗,感受时间易逝。【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积累珍惜时间的古诗。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二、交流写作手法1.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使过春节这一独特习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2.学生交流。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过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过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悬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3.教师总结。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三、感悟习俗,积累写作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3.教师出示: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4.师: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5.学生交流汇报。四、拓展积累了解更多的习俗,把好词好句积累到积累本上。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掺和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二、书法欣赏1.教师出示教材书法作品。2.师:同学们,请观察下面的字,交流你们的发现。3.学生观察后,交流书写技巧。4.学生练习书写。三、日积月累1.配乐朗读《长歌行》。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含义。(1)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2)朝露:清晨的露水。(3)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4)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5)百川:大河流。(6)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7)老大:指年老了,老年。(8)徒:白白地。3.学生交流汇报。4.背诵古诗。四、拓展积累积累珍惜时间的古诗。【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学生深深感受到时间易逝,应该珍惜。通过交流汇报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自己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如学生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教师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第2单元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作品内容。2.过程与方法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情感与价值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重点】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作品内容。【教学难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设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一个人要生存需要哪些最基本的条件?(指名回答)如果失去了这些最基本的条件,人还能生存下去吗?2.师:(出示图片)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鲁滨逊,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住的地方,又有野兽出没,竟然生活了很多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鲁滨逊漂流记》,跟随鲁滨逊去体验一下那惊险的荒岛生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里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鲁滨逊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是什么让他生存下来?4.简介作品,引起阅读梗概的兴趣。二、初读感知,了解梗概1.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借助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主要内容,师归纳学生运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2.从主要内容中总结小标题。(板书:遇难荒岛、克服困难、获救回国)3.走进梗概。默读“梗概”,把鲁滨逊在岛上所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做上记号,思考怎么简要概括出来。4.指名交流。没有住的地方。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地方,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食物来源困难。从破船上搬下来的东西吃光了,就去打猎、捕鱼、养山羊,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没有人陪伴他,很孤独。鲁滨逊救了一个野人,教化他成为自己的帮手。三、交流精彩内容1.师: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并概括了主要内容,将一本巨著读薄了。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再次走进文本,把书读厚。浏览节选的内容,看看节选的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说出你的理由。2.学生自由读,找出写得精彩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后充分表达)3.交流“好处”和“坏处”,男女生对读。读着读着,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好处和坏处对比的内容不是随意排列的,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奥妙。(按人生存的需要排列,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4.对于处于绝境中的鲁滨逊来说,这种排列有什么作用?它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我们联系表格前后的内容来说。(生自由发表见解)5.师引读:接着我读的地方往下读。“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生:(读文)“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6.师:这段话精彩至极,你从中听懂了鲁滨逊怎样的心声?(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板书:积极乐观、理智面对四、存疑导向,走向名著阅读师:你们说得好,遇到困境的时候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理智地面对现实,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获得心理安慰。我们的体会来自于鲁滨逊的话语,来自于精彩的故事情节。一部名著除了有吸引人的情节,还有很多句子引人深思,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五、作业设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著名的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向来拥有众多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原著读一读,情节比课文写得更具体、更有意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谋生存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应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1.读课文前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课文讲了什么事。组织交流一下。(知道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2.自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记内容,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读一遍记不下来,再读一两遍。3.小组讲故事。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三、重点研读细读课文内容,知道鲁滨逊战胜了哪些困难。1.自读自悟,思考:鲁滨逊战胜了哪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画出有关句子。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帮助从“食物、住所、安全、孤独”几方面进行归纳。四、谈体会,感悟谋求生存的道理1.从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2.学生交流,教师酌情点拨。(要有生存的勇气,积极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也可以有属于你自己的名言,当自己的座右铭或送给其他人。你会怎么说呢?3.学生动笔书写后交流。【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遇难荒岛、克服困难、获救回国积极乐观、理智面对困难:食物、住所、安全、孤独道理:要有生存的勇气,积极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我先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讲一讲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2.教学本课,要使学生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熟悉鲁滨逊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不足之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得次数少,学生没有反复读课文重点部分,所以在讲述鲁滨逊荒岛生存的故事时不是很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多读课文,再谈谈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逊的身上学到什么。进而讨论一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6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知错就改的孩子。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咱们班同学几乎都在读一本书,这本书是——生:《骑鹅旅行记》。师:你们喜欢这本书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就上一节读书交流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本书,一起回忆尼尔斯的这次奇妙的旅行,一起回味《骑鹅旅行记》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一起交流读完这本书的收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长篇作品的节选,这就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骑鹅旅行记》。这部作品迄今已经被翻译成50余种文字在世界发行,还被改编为动画片,很有趣。让我们快读读吧!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2.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学习方法提示:(1)借助教师提供的原著故事简介。(2)与同学探讨交流。3.全班汇总,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集体讨论:你认为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寻找课文中语句为发表感受的依据。评价要点:勇敢、知错就改、淘气、调皮。)四、交流学习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些什么收获吗?如:积累了词语:垂头丧气、跃跃欲试、头晕目眩;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人物特点;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等等。五、作业设计1.将文中的好词好句画一画,读一读。2.可以找到原著读一读全文。【板书设计】骑鹅旅行记(节选)调皮、淘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谈话导入。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迅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2.整体把握,学读一本书。从学读封面,读作者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及作品人物,并为下一步感知故事情节奠定基础。[不足之处]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对书中精彩片段的品读还不够深入、透彻,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体现得还不够充分,这些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3.情感与价值阅读名著片段,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教学难点】在默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准备】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们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题)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板书:马克·吐温美国作家)3.(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就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一读。(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按要求自读。3.学生汇报交流。4.通过阅读课文,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了解?生1: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生2: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三、交流探讨,精读品析1.观图猜想。(出示洞中迷路的插图)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两个孩子的表情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紧张、神秘、刺激)看了插图,你们想知道什么?生交流,预设。(他们有没有获救?他们是怎么走出山洞的?)师:下面就带着我们的疑问,默读精彩片段。两个孩子得救了吗?生:得救了。师:你是从哪知道的?生: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师:哪个词最能表现人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欣喜若狂)从哪里看出人们欣喜若狂?预设生交流:生1:“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这句话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兴奋的心情。生2:“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这句话表现了人们兴奋得顾不上穿衣服,相互奔走相告。师:是啊,这种大喜的心情和前面的大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2.结合内容,感知人物。师:在这段经历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说一说。(例如,从在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的时候,独自利用风筝线探路,最终找到出口中,感受到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从身体恢复后立即去看望生病的朋友哈克中,感受到汤姆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从讲精彩历险的过程,还不忘大肆渲染一番中,感受到汤姆是个顽皮的孩子。从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中,感受到汤姆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师:我们刚刚采用的读书方法就是把书读厚。3.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四、作业设计1.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2.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吗?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板书设计】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放弃搜索,陷入悲伤灯火通明,汤姆得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考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共识:扬善惩恶,真与善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总认为孩子会说不出来,对孩子的引导耗费了很多时间。因为这时学生已经预习,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历险的经过,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省出来了。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如何与别人同读一本书。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比较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3.情感与价值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激发他人阅读的兴趣。【教学难点】进行口语交际时,尽量做到语言通顺、连贯;倾听时注意礼貌。【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画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二、教师出示《鲁滨逊漂流记》1.同学们都知道多读书的必要性,但我们必须读好书。要知道文章的大概意思。2.学生自由读完后,交流概括《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师做简单小结。三、交流探讨1.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3.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4.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5.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交流之前,想想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交流时,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对于不同的想法,想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和同学分享交流之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有了哪些新的想法。四、现场推荐1.看来读书还真得讲究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从读过的书中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如果你的推荐能够引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那么你的推荐就成功了。2.个别学生上台推荐。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优点和不足。4.小组内互相介绍、推荐。5.自由交流推荐心得。(教师巡回检查,指导交流上有困难的学生。)6.全班交流。五、课堂总结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听了同学们的推荐,老师真想也读一读,大家肯定也有同感。希望大家都能常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们和好书交朋友吧!六、作业设计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坚持经常性的阅读课外书籍,逐步形成热爱阅读、热爱书籍的感情。【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堂“同读一本书”口语交际活动课,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量与对书籍的见地,在班上掀起一股阅读的热潮。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学生表达的欲望特别高涨,应该说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口语交际”课。[不足之处]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学生说的比例当然要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说得并不多。因此,我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尽情说,先四人小组交流对好书的看法,然后进行汇报。接着是小组内一个一个地轮着说,然后组内讨论推出一本最好的书,推选的代表在全班说时,组员还纷纷自发地起来补充推荐理由。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写作品梗概。2.过程与方法理清作品的写作脉络,把握要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3.情感与价值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学重点】学会写作品梗概。【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喜欢读的书籍。3.我们学习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4.学生汇报交流。5.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作品梗概。二、引导明确什么是梗概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梗概”也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给电影、电视和小说等作品做简单的介绍。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三、梗概要求(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1.保留“主干”,去除“枝叶”。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三)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四、练习概括段落1.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文本。2.个别学生上台概括。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优点和不足。4.小组内互相讨论、概括。5.自由交流心得。6.全班交流。五、课堂总结长话短说要简明;详写略写要分清;中心顺序人称都不变;关键要素说清楚。六、作业设计写《鲁滨逊漂流记》梗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佳作引路,章法导引1.老师这节课先请你们来欣赏一篇佳作,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想法。2.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这篇习作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二、再次习作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三、修改评议1.请拿出你的习作,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先自己进行修改。修改步骤:(1)修改错别字。(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3)修改啰唆的段落。2.引导学生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同学间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四、欣赏佳作(一)全班推荐佳作,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1.大屏幕展示佳作,师生共评改。2.引导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习作。3.让学生谈修改习作的收获体会,誊抄习作,引导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二)习作讲评。1.肯定长处,培养自信。2.学生宣读作品,师生共赏,教师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五、总结点评1.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下次习作注意。2.表扬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给每个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六、誊写习作规范、工整地把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确立中心、选材等方法。习作指导时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以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不足之处]语言表达还有待加强,过渡语衔接得不是很流畅。写作指导不应该只是作文课才讲,应该渗入到平时的每一节语文课中。这一点,在以后的语文课教学中我会注意。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阅读名著时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在词句段的运用中,能够掌握仿写的写作能力。3.情感与价值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重点】在阅读名著时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难点】在词句段的运用中,能够掌握仿写的写作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课,通过学习我们产生了阅读名著的兴趣,也学会了写作品梗概。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看看谁能发现文字运用的内在美。(课件出示教学内容)二、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著名的人物?还记得他们是谁吗?他们出自于哪部文学名著?2.学生汇报。3.大家喜欢读这些名著吗?这些名著中有你们喜欢的人物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走近名著中的人物,一起来评价他们。4.学生交流汇报。5.在小组中互相讲一讲自己所读的名著中所喜欢的人物及他们的事例,喜欢同一人物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把自己选择的事例说一说,互相启发,再调整一下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独特的认识讲出来。6.指名汇报。对于学生在汇报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同学要及时指出来并加以纠正。三、教师小结师:表述的人物必须是自己喜欢的,人物的事例必须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表述自己对人物的看法是重点,不能过于详细地叙述事例,而是要提取事例。四、布置习作根据写作提纲及交流的材料进行习作书写,重点书写自己对人物的看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词句段运用(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二)再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三)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课件出示教学内容)二、日积月累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告诫人们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应该用心。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三、布置作业积累好词好句。练习仿写。【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学生之前做了预习,学起来更有自信了。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作用。[不足之处]“日积月累”部分的理解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只是老师用口述的形式简单地说给大家,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理解,以至于在背诵时死记硬背,感到困难。快乐读书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鼓励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2)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2.过程与方法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3.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外古典名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外古典名著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论名著,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名著故事吗?最近读了什么名著?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人和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学生代表讲自己喜欢的名著故事。)2.小结过渡:从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名著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课件出示: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二、回顾经典,品味人生1.你读过这本书吗?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二十八年,鲁滨逊凭借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传奇。2.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中精彩片段。学生自由读一读。3.小组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三、鼓励阅读,激发兴趣1.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2)设置情境。师先将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文章的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3)引人入胜。师通过将文章中的内容编成一个情景剧的模式,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对故事进行演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2.鼓励学生读更多的名著故事。四、课堂总结有些名著读起来,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但想到能成为经典的书必定不简单,你就会让自己沉下心来读,越读越有味。读名著之前,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让我们置身于名著的海洋,品味百味的人生吧!五、布置作业给家长简要说说你读过的名著故事。【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所以我注重导读题的设计,从学生的个性发言中,给以非常有益的启发:语文教育要真正认识、激活孩子的巨大潜能,在欣赏、理解古典名著时,孩子的审美眼光和感悟能力并不亚于成人。[不足之处]本节课欣赏名著语言的环节占用了课堂时间的大部分,给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广场租赁协议样本范本
- 建筑养护工程的施工合同客体是
- 市内环保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 船舶制造设备管理办法
- 动漫制作投标保密承诺书
- 环境质量改善
- 换牌车牌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电力工程混凝土施工合同
- 电子元器件招投标注意事项
- 2024年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标的及安全协议
- 农业合作社盈余及盈余分配表
- 学校班级图书箱管理制度
- 写给老婆最催泪挽回感情的信范文(5篇)
- 煤化工企业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模板范本
- 广东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认 识 垂 线 |冀教版 (共18张PPT)
- IATF16949 年度内审审核方案
-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
- 2022年广州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 教育评价学全套ppt课件完整版教学教程
- GB∕T 10238-2015 油井水泥-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