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会写“仞、岳、摩、遗”等生字。(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3)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4)能谈谈自己学习古诗后的感受。2.过程与方法(1)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古诗。(2)用结合注释的方式学习古诗。(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从军行》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描写边塞景物的古诗;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从军行》一、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课题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几幅图画,大家想看看吗?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画。2.看了这几幅图画,同学们想知道画中讲了什么吗?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从军行》(板书课题),这首古诗讲的就是有关这几幅图画的故事。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从军行》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总题目,在这个题目下一共有七首小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2.说说你对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有多少了解。王昌龄,唐代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以写边塞诗著名。诗多描写边塞征战,既表现了将士弃家出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又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辛、征人的悲惨遭遇。有些诗还生动地描绘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斗场面。这类诗写得气魄雄伟、声调铿锵、语言精确,用心理描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内心世界。他的诗气魄宏大,特别能鼓舞斗志。三、整体通读,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通顺。2.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美。(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诗句)3.合作交流,理解重点字词(青海、雪山、玉门关、穿、金甲、楼兰)。结合课后注释或请教老师、同学理解古诗的意思。四、品读古诗,体会诗情1.理解体会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这一句描写了几个景物?(青海、长云、雪山。)(师板书)师说诗意,生读诗句。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板书:环境恶劣)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品读此句,读出沉重压抑之感。2.理解体会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二句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孤城遥望。)师说诗意,生读诗句。这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板书:思念家乡)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3.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烘托边塞战场环境的苍凉荒芜。)带上感情读一读。(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4.过渡语: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5.出示第三句图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展现出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品读第三句,读出低深、忧抑的语气。6.尽管金甲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齐读末句,读出激昂、坚定的语气。五、体会意境,品悟诗情1.出示全景图,学生看图并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音乐起,老师诵读古诗。3.背诵古诗。齐背,指名背诵。4.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吧!让我们随着《精忠报国》的音乐,再次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吧!六、拓展延伸收集王昌龄《从军行》的其他几首小诗,然后读一读,背一背。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默写古诗。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情境导入1.展示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雄伟、壮观……)身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民族自豪感。)2.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二、初读古诗,解释诗题1.自由读古诗,思考诗歌内容。2.全班齐读古诗,纠正字音。3.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三、解释字词,说说诗意1.屏幕出示注释。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河:黄河。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五千仞岳:指华山。摩:触摸。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2.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3.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4.逐句理解。(1)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很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2)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3)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原宋朝老百姓在金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4)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这两句描述了在金统治下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5.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四、再读古诗,品悟诗情1.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2.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3.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怎样?4.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5.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1)“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六十多年了。(2)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3)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7.尝试背诵这首诗。五、拓展活动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练笔)2.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六、指导写字规范书写“仞、岳、摩、遗”四个字。七、布置作业有感情地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默写这首古诗。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诗圣”。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了这首诗。(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二、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提出读不懂的词句。(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ì”,不读“dì”;还:读“huán”,不读“hái”。)三、理解诗句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代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两句诗讲了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回头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便”,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四、内容分析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3.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同桌互相背诵古诗。【板书设计】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环境恶劣)孤城遥望玉门关。(思乡)黄沙百战穿金甲,(艰苦)不破楼兰终不还。(誓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泪尽(凄凉)山河壮丽忧国忧民五千仞岳南望(悲凉)精忠报国首联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设计这一课时,我力争把教与学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感悟诗情的同时,基本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和步骤。在备课的时候,我首先查找一些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解诗题,知作者;重读悟,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我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这一方法进行的。经过这堂课的实践,我觉得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自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不足之处]尽管这一节课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我觉得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因为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高效课堂”,所以在设计课的时候我为了进行高效、大容量的教学,导致很多教学环节都是浅尝辄止,匆匆而过,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没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会写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2)理解课文,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在读、议、练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作用。3.情感与价值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毛主席的伟人情怀。【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理解课文,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教学难点】在读、议、练写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毛主席的伟人情怀。【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诗句导入,情感铺垫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你读过这两句诗吗?是什么意思?同桌间交流,指导朗读。(理解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读出无畏无惧的豪情。)2.(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齐读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具有如此豪情与气概的人——毛泽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题让你想到什么?2.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毛主席的什么事?(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师适时指导。)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课,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读一读:拟定、奔赴、特殊、踌躇……说一说:在字音方面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学习生字。(2)交流:下面来说一说,作者是通过哪几个片段来体现情感的?(适当板书)4.主要内容:结合板书,你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同时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一)提出问题。(出示: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1.这是刚才我们找出来的表现毛主席心情悲痛的句子,自由读一读。2.句子中处处体现着毛主席那悲痛欲绝的心情,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描写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3.分别是哪些词语或句子?4.再朗读这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小组同学交流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研究解决。)(二)指导朗读。结合文章内容,读出感情。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彭、拟、瑞、锻、炼”等生字。五、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抄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毛主席身上发生的事情,这节课跟老师一起继续走进课文,学习毛主席身上的伟人情怀。2.复习生字词。3.回忆课文内容。指名发言,学生补充。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一)体会悲痛——惊闻噩耗1.(配乐)一位对儿子寄予巨大期望的父亲,却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是何等的打击。默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句子能体会到毛泽东悲痛的心情?用“”画出来。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3)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5)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2.过渡:一直顽强的伟大开国领袖泪如泉涌,如此悲痛。请你用几个词来总体说一说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悲痛欲绝、痛不欲生。)3.过渡:作为父亲,此时失去一个儿子,这个打击怎能承受得住呢?然而他是父亲,也是主席,此时他面对一个抉择,什么抉择?(二)体会矛盾——艰难抉择(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指两名学生分别读写毛泽东心理的部分。此时毛泽东的心情是怎样的?2.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与作为主席的毛泽东相互说服。主席选择了把儿子留在朝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分析体会“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三、品析写作手法,升华情感毛泽东,是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毛泽东又是主席,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悲痛中,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泽东,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1.读对毛主席语言描写的句子。2.读对毛主席神态描写的句子。3.读对毛主席动作描写的句子。学生朗读,交流这样写的效果,分享情感。四、拓展探究1.交流课前搜集的时代背景,进一步体会毛主席的伟大。2.探究:毛主席艰难抉择背后的原因。五、总结全文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歌颂,带着对这位父亲的理解,带着对主席的钦佩,再来读这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六、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板书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毛泽东常人的情怀【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让学生“善问”,促进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收集展示问题、提炼核心问题。本课确定“毛主席的艰难抉择”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最终选择中体会他的伟人情怀。2.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中对毛主席接到噩耗一段进行了细致的神态描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作用,让学生抓重点词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深刻地理解了毛主席的悲伤。[不足之处]由于课前学生预习不够,多少影响了学生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当课堂一进入正轨,学生对“青山处处埋忠骨”进行猜测、对“毛主席悲伤的理解”远未达到我的预想时,我便开始有点急,导致接下来的教学时间紧凑。11军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会写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3.情感与价值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的故事。他,堪称“军神”。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板书课题:军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了课题后,你想到什么?2.浏览课文,想一想,谁是“军神”?文中讲了他的什么事?(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师适时指导。)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1课,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读一读:沃克、土匪、绷带……说说在字音方面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习生字。(2)交流:下面来说一说,作者是通过哪几个片段来体现“军神”的。(理清文章脉络:①术前;②术中;③术后。)4.主要内容。结合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教给学生方法。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一)提出问题。1.(出示: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看完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3.理解“钢板”一词,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5.请大家分小组学习课文,并画出有关的词句。(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小组同学交流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研究解决。)(二)指导朗读。结合文章内容,读出感情。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庆、诊、沃、龄、匪、绷、审、剂、施”等生字。五、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抄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军神”刘伯承身上发生的事情,这节课跟老师一起继续走进课文,学习刘伯承身上的坚强意志与优良品质。2.复习生字词。3.回忆课文内容。(刘伯承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结束时,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4.师:沃克医生是怎样称赞刘伯承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师:对刘伯承这样特殊的病人,沃克医生也是第一次遇到。文章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过程中,对沃克医生的神态和语言做了大量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找出这些语句,体会一下沃克医生当时的感受。(板书: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一)场景一:手术前。1.出示话题: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句,想想沃克医生此时的态度怎样。指名读。2.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表演一下吧!3.指名小组读。师:看谁能把我们带到那次难忘的手术中去?4.对于病人不接受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有什么反应?圈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沃克医生的心理。5.从这件事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勇敢、坚强、甘于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二)场景二:手术中。1.找出描写沃克医生不再从容镇定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可见他很紧张,他害怕刘伯承挺不住,担心手术有一定危险。)2.找出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体会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板书:一声不吭)师引:病人一声不吭是不是不痛苦?从哪里看出来他痛苦的?(在交流中相机指名读出感受来。)师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手术台上的一幕幕,这种痛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三)场景三:手术后。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手术后,沃克与刘伯承谈话的情景。)2.交流并出示:“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3.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三、品析对话,情感升华1.“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惊疑)2.“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怀疑)3.“你挺不住可以哼叫。”(关爱)4.“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由衷敬佩)四、拓展探究1.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2.搜集有关刘伯承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讲给同学们或家长听。五、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2.试着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军神手术前(冷静)手术中(坚强、勇敢)手术后(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让学生“善问”,促进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引导共同提炼教学的核心问题。本课确定“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刘伯承的表现及沃克的心情变化中体会这一中心问题。2.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军神》一课中,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一段描写细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着重刻画了刘伯承的什么,当学生知道是动作、神态时,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深刻地理解了刘伯承忍受剧痛所表现出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不足之处]由于课前未及时布置学生预习,多少影响了学生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当课堂教学一进入正轨,学生对“军神”的猜测、对刘伯承的了解远未达到我的预想时,我便开始有点着急。而当给了学生3分钟初读文本后,他们对文本的把握和质疑又远未达到我之预设时,学生的表现之差距令我措手不及,而我因碍于体现“学生为主体”,也不敢缺乏“主导、点拨、引导”的作用,结果把时间给耽误了。12*清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筹、矜”等生字,会读本课词语。(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3.情感与价值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身份特征,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教学难点】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圈出生字、生词。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了解学情。2.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清贫)2.作者简介。作者是方志敏。大家对于方志敏有哪些了解?(找两名同学回答。)方志敏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他用一生坚守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祖国和人民称他是中华民族的“清贫之子”。在今天,“方志敏”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已经符号化了的精神品质,为何方志敏牺牲后能够“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所坚守的信念又是什么?让我们走进文本来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解题“清贫”。清贫,即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2.听录音范读并指定学生朗读。(注意疑难字的读音、标段序、识记字词。)筹集、矜(jīn)持、俘虏、金镯(zhuó)、威吓(hè)等。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方志敏身为我军领导人却一生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三、再读课文,把握情感1.首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同学读方志敏自白,一个同学读跟士兵对话的方志敏,另外两名同学:一个读拿手榴弹的兵士,一个读另外一个兵士。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问题:“清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从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2.方志敏为什么要坚守清贫?今天大家如何看待清贫?清贫是革命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学生随意发挥。)现在的“清贫”不是抛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则是永远不能抛却的时代给养与食粮。3.除了清贫之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什么特点和品质?(学生答“勇气、革命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视死如归”等都正确,只要从文中找到依据即可。如果没有找全,可从以下提问中启发学生找到答案。)(1)文中有一句话“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你认为有趣在哪?(国方兵士的滑稽丑态。)兵士的滑稽丑态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分别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找出相关句子。(2)体现了方志敏的什么精神品质?(勇敢、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视死如归。)(3)方志敏如此清贫,在任苏维埃主席的时候依然是一身破棉袄,为什么会被国方兵士“猜到我是什么人”?(从课后积累可以找到答案。方志敏是被叛徒出卖才导致被俘,因此被识破身份。但是他在狱中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的审讯和诱降都以失败告终。方志敏是被“同志”出卖的,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长吁短叹,而是依然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四、拓展探究1.方志敏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为什么还会说“一个最不幸的日子”?2.方志敏说“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那么我们革命是为了什么?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这篇文章是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但是你们感到绝望了吗?感到压抑了吗?都没有。相反,我们感受到了方志敏坚定的立场和力透纸背的革命精神。这是生命的绝唱,这也是文字赋予人的力量。希望同学们下课之后再体会一下方志敏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六、布置作业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段。【板书设计】清贫方志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国方兵士:贪婪野蛮凶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对《清贫》一课教学流程的设计,我感觉还是比较清晰的。开始时检查预习情况,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为本课学习做铺垫。研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侧面描写国民党兵士的动作、语言来感受国民党兵士的贪婪和方志敏的无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交流时能够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自己的朗读感受。[不足之处]在提问学生时,比较保守,不能放开地把教案扭转过来。没有相信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为他们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没有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没有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没能深入地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上。习作:他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懂得作文的步骤,确定要写的人和事,能列好作文提纲。(2)理解什么是情境画面感,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3)能够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形,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2.过程与方法能够抓住人物特点把画面写丰富具体,能够总结归纳增强文章情境画面感的几种方法。3.情感与价值学习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情境画面感。【教学重点】能够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形,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情境画面感。【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好词佳句。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人的神情让你特别难忘,回想一下,这些神情都是在什么场景中发生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2.交流,适当板书。3.现在我们就以“他了”为话题,想一下你印象中最深刻的画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印象里的“画面”更加真实。
(板书课题:他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情境画面感,写作时具有情境画面感有什么作用。2.总结归纳增强文章情境画面感的几种写法。(学生先思考,小组间谈论,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总结,屏幕出示。)3.学习运用所总结的方法,简单写话,增强文章的情境画面感。4.投影展示,看谁描写的画面感最强。三、示例分析,总结方法(一)同学们,我们看这个句子:(屏幕出示: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听不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请同学说说这段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这句话把“他”陶醉的画面写得特别丰富,从眼神到面部表情,从语言、语气到动作,从正面描写到侧面烘托,把“他”的陶醉真实地呈现给了我们。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准确把握人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语气的正面描写,还要抓住能够反映问题的侧面环境,细观察,多运用。2.思考:除了示例描写中给我们提示的窍门外,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很陶醉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全班汇报。(人物会有什么不寻常的反应,人物的表情会有怎样的波澜等等。)(二)其他写作提示。1.同学们,我们再看这个句子:(屏幕出示:海浪从很远的地方向堤岸冲过来。)你从中提炼到了什么信息?再看第二个句子:(海浪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摆好姿势,弓起脊背,像一头西班牙斗牛,拼死向堤岸冲过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总结:巧用修辞可以增强文章的情境画面感。2.我们再看这两个句子: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B.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看夕阳。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活化人物的心理,增强情境画面感。同学们,你们试着写两句。小组讨论,交流。3.让我们继续探讨:我们继续共同分析这两个句子:A.夕阳的余晖下,小草和着微风,门口的那只大白兔卧在草丛里,望着那片天空。B.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口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着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大家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具有画面感?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呢?(妙用修饰语。)4.我们学习了三种增强文章情境画面感的方法,再看一下这两个句子:A.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B.嘭,嘭,嘭!哐,哐,哐!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这两个句子哪个更能让你心动?(B句。)为什么?(加了拟声词。)可见,拟声词的使用,也可以为我们创造情境加分。5.总结: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我们还可以注意这几种增强文章情境画面感的写法:巧用修辞、活化动作、妙用修饰语、拟声造境,另外,辅以景物描写也是比较好的方法。四、佳句积累好的开头和结尾会为我们的习作增添色彩,你们收集了哪些对我们本次习作有帮助的佳句?同学汇报,全班交流积累。五、布置习作现在你可以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写之前先好好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佳作引路,章法导引1.这节课老师先请你们来欣赏一篇佳作,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想法。2.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来点评。这篇习作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二、运用方法,尝试习作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三、修改评议(一)请拿出你的习作,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先自己进行修改。修改步骤:1.修改错别字。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3.修改啰唆的段落。4.修改表达不清晰不准确的句子。(二)引导学生先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根据习作要求同学间互评互改,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1.小组内交流修改习作。2.推荐本组优秀习作。四、欣赏佳作(一)全班推荐佳作,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1.大屏幕展示佳作,师生共评改。2.引导学生课下继续修改作品。3.让学生谈修改习作的收获体会,誊抄习作,引导学生把兴趣保持下去。(二)习作讲评。1.肯定长处,培养自信。2.生宣读作品,师生共赏,教师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五、总结点评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下次习作注意。表扬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给每个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六、誊写习作规范、工整地把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我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情贯串,导入时的激情、学生观察汇报时的悟情、习作时对情感的再次体验,最后使得学生对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不足之处]当然,由于在课堂上尺度的把握与时间的控制等方面还不到位,所以,这一策略还欠明显、欠效果,有待今后不断探索。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品读课文选段,分析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会心理因素》课件
- 《电信业风云》课件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公民基本义务
- 《沙盘规则介绍》课件
- 《定价的基本策略》课件
- 班干部工作总结3篇
- 2023年学校志愿者心得体会字万能-学校志愿者工作总结(5篇)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典型题)
- 毕业销售实习报告模板汇编八篇
- 2023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模拟题)
- 推板式造波机的机械结构设计
- SAPHR快速指南
- 广东海洋大学大数据库课程设计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完整版)食堂管理制度及流程
- 某医院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 二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6 Lesson22︱北京课改版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_金匮要略卷上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PT课件
- 废弃钻井泥浆和压裂返排液无害化处理研究报告
- 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抢答器.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