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多粘菌素B剂量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文献解读课件_第1页
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多粘菌素B剂量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文献解读课件_第2页
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多粘菌素B剂量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文献解读课件_第3页
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多粘菌素B剂量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文献解读课件_第4页
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多粘菌素B剂量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文献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多粘菌素B剂量与临床结果的关系ClinicalOutcomesAssociatedwithPolymyxinBDoseinPatientswithBloodstreamInfectionsDuetoCarbapenem-ResistantGram-NegativeRods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Clinica1基础信息发表时间:2015年11月研究机构: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纽约长老会医院/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杂志名称: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

抗菌药物和化疗(美国微生物协会)影响因子:

4.302(2016)作者:

BrianC.Nelson,etal基础信息发表时间:2015年11月2摘要使用多粘菌素B(PMB)有明显的变化,而最佳剂量尚未定义。这个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MB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纳入了由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BSI)患者

接受>48小时静脉注射PMB的治疗。目标评估PMB剂量与30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第7天临床治愈,急性

肾损伤的发展(AKI)。总共包括151例BSI。整体30天死亡率为37.8%(54/151),中位数PMB剂量为1.3mg/kg(总体重)/天。摄入PMB的剂量<1.3mg/kg/天与30天死亡率显着相关(46.5%VS26.3%;P≤0.02),并且该关联在多变量分析中持续存在(优势比[OR]

1.58;95%置信区间[CI]≥1.05〜1.81;P=0.04)。82%接受PMB剂量<1.3mg/kg/天的患者具有基线性肾损伤。第7天临床治愈在不同剂量给药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接受PMB剂量>250mg/天(66.7%对32.0%;P≤0.03)的患者中AKI更常见,并且该关联在多变量分析中持续存在(OR=4.32;95%CI=1.15至16.25;P=0.03)中。对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给予<1.3mg/kg/天的PMB剂量

,这一剂量与30天死亡率独立相关。但是,剂量>250mg/天又与AKI独立相关。这些数据支持使用PMB而不是在肾损伤的情况下减少剂量。摘要使用多粘菌素B(PMB)有明显的变化,而最佳剂量尚未定义3摘要背景:多黏菌素B的剂量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变量,至今还未找到最有疗效的剂量。目的:多黏菌素B使用剂量和相对应的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探索多黏菌素B的使用剂量对以下因素的影响,诸如30天内的死亡率,七天内临床治愈,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CRE),铜绿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BSI)的所有成年患者。研究终点:

主要目标是在初始治疗的七天内多黏菌素B的日平均剂量和与三十天内死亡率是否具有独立相关性。

次要目标包括研究在多黏菌素B治疗第七天的七天临床治愈和急性肾损伤的情况。摘要背景:多黏菌素B的剂量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变量,至今还未4摘要:结论结论:多黏菌素B的剂量低于1.3mg/kg/day时,其和三十天内死亡率密切相关(46.5%对比26.3%;P值为0.02),在多变量研究分析中,这个关系同样存在。82%的病人接受多黏菌素B的用药量低于1.3mg/kg/day时,他们已经患有轻微的肾功能损伤。在不同多黏菌素B的剂量组试验中,七天内临床治愈并无明显不同。当病人在接受多黏菌素B的剂量高于250mg/day(66.7%对比32.0%;P值为0.03)时,大部分病人出现急性肾损伤。在多变量研究分析中,这个关系同样存在(OR比值比4.32;95%CI置信区间1.15到16.25;P值0.03)。对患有轻微肾功能损伤的病人,低于1.3mg/kg/day的多黏菌素B的剂量和30天内死亡率有独立相关性。而高于250mg/kg/day的多黏菌素B剂量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有关系,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摘要:结论结论:多黏菌素B的剂量低于1.3mg/kg/day5

研究设计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CRE),铜绿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BSI)的所有成年患者。在纽约两个大型学术高等护理医疗中心开展。本次研究的都是首次血培养呈阳性在五天内接受大于等于48小时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研究设计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项回顾性队列6微生物学:所有分离菌都会在各个研究中心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中进行鉴定。在研究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试方法,包括微量肉汤稀释法或者多黏菌素B的浓度梯度法和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浓度梯度法,纸锭扩散法,对β-内酸胺抗生素或其他有效药物使用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根据现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肠杆菌科注释,碳青霉烯耐药性被定义为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4毫克/升。微生物学:所有分离菌都会在各个研究中心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中进7338例的CRGNR(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样151例(74.1%)GRGNR患者入组[肺炎克雷伯菌(n=92,60.9%),鲍曼不动杆菌(n=32,21.2%),铜绿假单胞菌(n=17,11.3%)]。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纽约两个大型医疗中心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由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的所有成年患者;患者首次血培养阳性并在五天内接受≥48小时多黏菌素B治疗;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151例。排除其中187份:90(48.1%)份血样来自多种微生物血流感染的患者,58(31.0%)份血样来自接受过少于48小时的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26(13.9%)份血样来自在之前的30天内已经有血流感染的患者,7份血样来自首次血培养呈阳性后大于五天才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6份来自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主要目标:在初始治疗的七天内多黏菌素B的日平均剂量和与三十天死亡率是否具有独立相关性。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338例的CRGNR(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血8BrazJInfectDis.2017Jan-Feb;21(1):1-6.(P=0.02)FIG1:卡普兰美尔三十天生存曲线:比较两种多粘菌素B剂量的患者。研究结论:给予多黏菌素B中位剂量<1.3mg/kg/天的患者,30天死亡率显著升高。生存曲线多黏菌素B给药剂量过低,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BrazJInfectDis.2017Jan-9BrazJInfectDis.2017Jan-Feb;21(1):1-6.(P=0.03)研究结论:多黏菌素B在剂量≥250mg/天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对比较低的剂量)。多黏菌素B给药剂量过高,会增加AKI的发生率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BrazJInfectDis.2017Jan-10剂量组30天死亡率急性肾损伤(AKI)mg/kg/day(毫克/千克/天)(死亡人数/总人数,占比百分数)(肾损伤人数/总人数,占比百分数)<1.333/71(46.5)13/36(36.1)1.3-2.416/61(26.2)21/54(38.9)≥2.55/19(26.3)5/19(26.3)mg/day(毫克/天)<15039/99(39.4)21/60(35.0)150-24911/40(27.5)10/37(27.0)≥2504/12(33.3)8/12(66.7)多黏菌素B不同给药剂量下患者30天死亡率、AKI发生率的分析研究发现:多黏菌素B不同给药剂量150-249mg/天,显示出更低的30天死亡率和更低的AKI发生率。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剂量组30天死亡率急性肾损伤(AKI)mg/kg/day(毫11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人口特征因素

性别,女性40(41.2)26(48.2)0.52年龄60(48,74)70(55,76)0.04总体重74(63,87)80(66,92)0.25Charlson

共病指数3(2,4)4(2,6)0.03免疫抑制50(51.5)16(29.6)0.02血培养未呈阳性前的住院日15(3,49)24(12,48)0.07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60(61.9)32(59.3)0.89鲍曼不动杆菌21(21.6)11(20.4)1.00绿脓杆菌9(9.3)8(14.8)0.45其他的肠杆菌科7(7.2)3(5.6)0.74可能的感染源呼吸道19(19.6)15(27.8)0.34腹腔内16(16.5)16(29.6)0.09泌尿生殖系统17(17.5)5(9.3)0.26中央静脉导管11(11.3)2(3.7)0.14肠道8(8.2)4(7.4)1.00皮肤及软组织6(6.2)2(3.7)0.71多重感染11(11.3)9(16.7)0.50未知感染源9(9.3)1(1.9)0.10感染源控制26(26.8)15(27.8)1.00表二:接受静脉注射多菌素的患者30天死亡率的特征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人口特征因素12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七日多粘菌素B治疗期间的特征皮特菌血症分值3(1,6)5(3,7)<0.001血清肌酸酐(毫克/分升)1.5(0.8,2.1)1.1(0.9,2.0)0.35肾损害47(48.5)30(55.6)0.51肌酸酐清除率小于50毫升/分钟22(22.7)13(24.1)0.84间歇性血液透析13(13.4)5(9.3)0.62持续肾脏替代治疗12(12.4)12(22.2)0.11住进重症监护室62(63.9)40(74.1)0.27脓毒性休克(败血性休克)32(33.0)23(42.6)0.32从血培养阳性到进行积极治疗的天数2.0(0.2,2.3)1.0(0.0,1.8)0.02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50(≤1mg/L)66(68.8)36(66.7)0.94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90(≤2mg/L)87(90.6)49(90.7)1.00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4-8毫克/升)11(13.6)3(6.3)0.32多粘菌素B治疗七日过后的情况剂量(毫克/日)123(78,190)112(75,155)0.35剂量(毫克/千克/日)1.5(1.1,2.4)1.3(0.9,2.0)0.10剂量低于1.3mg/kg/day38(39.2)33(61.1)0.02初次剂量(负荷剂量)≥2.5毫克/千克21(21.6)13(24.1)0.89单一药物疗法15(15.5)9(16.7)1.00(结合一种或多种的其他药剂)复合疗法46(47.4)30(55.6)0.43合并使用ß内酰胺58(59.8)24(44.4)0.10表二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七日多粘菌素B治疗期13研究发现:幸存者比死亡者更年轻(P=0.04),且具较低的查尔斯共病指数(P=0.03)和有较低的皮特菌血症计数值(P<0.001)。幸存者从血培养第一次呈阳性到进行积极治疗之间的时长,相对于死亡者更长(2天VS1天,P=0.01),并且更容易出现免疫抑制。观察得出,多粘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和临床试验结果并无关联。表二:接受静脉注射多菌素的患者30天死亡率的特征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年龄60(48,74)70(55,76)0.04Charlson

共病指数3(2,4)4(2,6)0.03皮特菌血症分值3(1,6)5(3,7)<0.001免疫抑制50(51.5)16(29.6)0.02从血培养阳性到积极治疗的天数?2.0(0.2,2.3)1.0(0.0,1.8)0.02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50(≤1mg/L)66(68.8)36(66.7)0.94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90(≤2mg/L)87(90.6)49(90.7)1.00研究发现:幸存者比死亡者更年轻(P=0.04),且具较低14表三:30天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的多变量分析参数OR(95%置信区间)P值年龄1.64(0.73–3.70)0.23Charlson

共病指数1.07(0.91–1.25)0.42免疫抑制0.36(0.15–0.84)0.02腹内感染源3.67(1.38–9.77)0.009从血培养阳性到积极治疗的时间(日)0.79(0.63–0.98)0.03皮特菌血症分值1.22(1.05–1.41)0.01多粘菌素B的剂量小于1.3mg/kg/day1.58(1.05–1.81)0.04研究发现:前七天多黏菌素B剂量1.3mg/kg/day和30天内死亡率独立相关。皮特菌血症分值,从血培养阳性到积极治疗的时长,免疫抑制治疗,腹内感染源,都分别与30天内死亡率独立相关。年龄和查尔斯共病指数都不能单独关联上死亡率。表三:30天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的多变量分析参数OR(95%置15表四:在多黏菌素B治疗的第7天,可能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的特征。参数无急性肾损伤的患者(n=70)急性肾损伤的患者(n=39)P值人口统计学因素女性27(38.6)24(61.5)0.04年龄62(52,76)64(48,74)0.65查尔森共病指数3(1,5)4(2,4)0.27皮特菌血症分数3(2,6)3(1,5)0.6130天内死亡率20(28.6)17(43.6)0.17七天临床治愈49(70.0)23(60.0)0.24多粘菌素B剂量方案的详细信息剂量,(毫克/日)129(99,190)139(112,212)0.13剂量,(毫克/千克/日)1.8(1.3,2.5)2.0(1.5,2.6)0.26剂量大于等于250毫克/日4(5.7)8(20.5)0.03负荷剂量(初次剂量)大于等于2.5毫克/千克10(14.3)9(23.1)0.30肾毒性药物的联合使用万古霉素26(37.1)19(48.7)0.33氨基糖苷类8(11.4)11(28.2)0.05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13(18.6)4(10.3)0.29静脉造影剂8(11.4)7(17.9)0.51二性霉素B2(2.9)0(0.0)0.54其他肾毒素41(58.6)30(76.9)0.09除了氨基糖苷类以外的肾毒素39(55.7)25(64.1)0.52表四:在多黏菌素B治疗的第7天,可能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的特征16表五:多粘菌素B治疗第七天的急性肾损伤多变量回归模型。参数优势比(OR)(95%置信区间CI)P值性别,女2.44(1.05–5.68)0.04氨基糖苷类联合疗法3.19(1.11–9.23)0.03剂量大于250毫克/日4.32(1.15–16.25)0.03研究发现:急性肾损伤与多黏菌素B剂量250mg/day独立相关,与女性性别独立相关,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独立相关。表五:多粘菌素B治疗第七天的急性肾损伤多变量回归模型。参数优171.据我们所知,这项回顾性研究首先找到了多粘菌素B根据体重的剂量分层与30天死亡率的独立相关性。多黏菌素B剂量1.3mg/kg/day(剂量中位数),皮特菌血症计数,从血培养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长,免疫抑制的出现,腹内感染源等,分别与30天死亡率都有独立相关性。2.有趣的是,免疫抑制和抗生素治疗的较慢开始,都能降低死亡率。3.我们机构之前的两个研究表明,对免疫受损、由耐碳青霉烯肠杆菌引起的菌血症病人进行检查,发现大多会在三到四天内死于血流感染。这种较早的死亡情况让我们考虑,把有严重免疫受损的病人排除在外。因为,他们并没有接受48小时的多黏菌素B治疗。而接受过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的病人不太可能有多重耐药性病菌的病史,因此治疗方案不用太复杂。独特发现1.据我们所知,这项回顾性研究首先找到了多粘菌素B根据体重的18第一点,我们的多黏菌素B剂量方案是基于体重的。第二点,上述的研究中,病人的病原体来自各种来源,无法确定。而我们通过只挑选有菌血症的病人,使得区分感染源没有那么困难。第三点,我们研究中的大多数的病人都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但是上述的研究中,只研究了那些感染了鲍曼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病人。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的病人与那些鲍曼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之间,我们并没有发现结果有什么不同。最后一点,在我们的研究中大多数病人都接受β-内酸胺抗生素的同步疗法,特别是碳青霉烯,与既往研究不同第一点,我们的多黏菌素B剂量方案是基于体重的。与既往研究不同19研究局限1.我们只研究血流中的分离菌,因此我们的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部位的感染。最重要的是,这次研究的很多病人给药的剂量都比标准剂量2.5到3mg/kg/day要低。因为此前临床方面,基于体重调整的剂量节点并没有得到重视和研究。所以在我们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仔细地研究了多组剂量调整的节点。我们发现,在高剂量(2.5mg/kg/day)组的病人和接受1.3mg/kg/day剂量组的病人的三十天内死亡率相差不大,(26.3%对比26.5%)。2.我们的研究是通过多重比较来统计出有效的剂量节点。我们认为,因为研究患者的数量有限,对用于多重比较的数据做调整是会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准确。另外,在死亡率分析中,挑选出来的剂量节点基本能够很好地反映,因为肾功能不全而使用低剂量的患者。这些患者相对的疗效较差,但这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数据是相符合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数据可以测出药物浓度是否最优)。3.就治疗方案而言,尽管各组之间的联合治疗方案相同,但是不同的治疗方式也可能对临床实验结果影响巨大,比如对三十天内死亡率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的影响。研究局限1.我们只研究血流中的分离菌,因此我们的结果可能并不20结论多黏菌素B剂量<1.3mg/kg/day的使用和三十天内死亡率的增加有独立相关性。肾损伤患者中,减少多黏菌素B的药剂量可能会造成疗效的降低和三十天死亡率的上升。近年来推荐剂量方案为2.5到3mg/kg/day,但我们的研究不大采用这个剂量。因为联合疗法中这种剂量尚未证实能够保证疗效和安全性。七天内多黏菌素B治疗所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与250mg/天的多黏菌素B剂量有独立相关性。对于每一患者而言,考虑到CRGNR(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而引起的高死亡率,高剂量相对应带来的高疗效和患急性肾损伤的高风险,医生对二者要好好权衡把握。。在进一步的研究多黏菌素B的最佳剂量,需要依赖更大范围的研究试验,特别是研究那些每日给药总剂量很高的患者。结论多黏菌素B剂量<1.3mg/kg/day的使用和三十天内21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多粘菌素B剂量与临床结果的关系ClinicalOutcomesAssociatedwithPolymyxinBDoseinPatientswithBloodstreamInfectionsDuetoCarbapenem-ResistantGram-NegativeRods由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Clinica22基础信息发表时间:2015年11月研究机构:纽约长老会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纽约长老会医院/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杂志名称: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

抗菌药物和化疗(美国微生物协会)影响因子:

4.302(2016)作者:

BrianC.Nelson,etal基础信息发表时间:2015年11月23摘要使用多粘菌素B(PMB)有明显的变化,而最佳剂量尚未定义。这个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MB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纳入了由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BSI)患者

接受>48小时静脉注射PMB的治疗。目标评估PMB剂量与30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第7天临床治愈,急性

肾损伤的发展(AKI)。总共包括151例BSI。整体30天死亡率为37.8%(54/151),中位数PMB剂量为1.3mg/kg(总体重)/天。摄入PMB的剂量<1.3mg/kg/天与30天死亡率显着相关(46.5%VS26.3%;P≤0.02),并且该关联在多变量分析中持续存在(优势比[OR]

1.58;95%置信区间[CI]≥1.05〜1.81;P=0.04)。82%接受PMB剂量<1.3mg/kg/天的患者具有基线性肾损伤。第7天临床治愈在不同剂量给药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接受PMB剂量>250mg/天(66.7%对32.0%;P≤0.03)的患者中AKI更常见,并且该关联在多变量分析中持续存在(OR=4.32;95%CI=1.15至16.25;P=0.03)中。对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给予<1.3mg/kg/天的PMB剂量

,这一剂量与30天死亡率独立相关。但是,剂量>250mg/天又与AKI独立相关。这些数据支持使用PMB而不是在肾损伤的情况下减少剂量。摘要使用多粘菌素B(PMB)有明显的变化,而最佳剂量尚未定义24摘要背景:多黏菌素B的剂量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变量,至今还未找到最有疗效的剂量。目的:多黏菌素B使用剂量和相对应的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探索多黏菌素B的使用剂量对以下因素的影响,诸如30天内的死亡率,七天内临床治愈,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CRE),铜绿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BSI)的所有成年患者。研究终点:

主要目标是在初始治疗的七天内多黏菌素B的日平均剂量和与三十天内死亡率是否具有独立相关性。

次要目标包括研究在多黏菌素B治疗第七天的七天临床治愈和急性肾损伤的情况。摘要背景:多黏菌素B的剂量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变量,至今还未25摘要:结论结论:多黏菌素B的剂量低于1.3mg/kg/day时,其和三十天内死亡率密切相关(46.5%对比26.3%;P值为0.02),在多变量研究分析中,这个关系同样存在。82%的病人接受多黏菌素B的用药量低于1.3mg/kg/day时,他们已经患有轻微的肾功能损伤。在不同多黏菌素B的剂量组试验中,七天内临床治愈并无明显不同。当病人在接受多黏菌素B的剂量高于250mg/day(66.7%对比32.0%;P值为0.03)时,大部分病人出现急性肾损伤。在多变量研究分析中,这个关系同样存在(OR比值比4.32;95%CI置信区间1.15到16.25;P值0.03)。对患有轻微肾功能损伤的病人,低于1.3mg/kg/day的多黏菌素B的剂量和30天内死亡率有独立相关性。而高于250mg/kg/day的多黏菌素B剂量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有关系,且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摘要:结论结论:多黏菌素B的剂量低于1.3mg/kg/day26

研究设计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CRE),铜绿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BSI)的所有成年患者。在纽约两个大型学术高等护理医疗中心开展。本次研究的都是首次血培养呈阳性在五天内接受大于等于48小时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研究设计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项回顾性队列27微生物学:所有分离菌都会在各个研究中心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中进行鉴定。在研究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试方法,包括微量肉汤稀释法或者多黏菌素B的浓度梯度法和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浓度梯度法,纸锭扩散法,对β-内酸胺抗生素或其他有效药物使用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根据现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肠杆菌科注释,碳青霉烯耐药性被定义为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4毫克/升。微生物学:所有分离菌都会在各个研究中心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中进28338例的CRGNR(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样151例(74.1%)GRGNR患者入组[肺炎克雷伯菌(n=92,60.9%),鲍曼不动杆菌(n=32,21.2%),铜绿假单胞菌(n=17,11.3%)]。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纽约两个大型医疗中心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由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的所有成年患者;患者首次血培养阳性并在五天内接受≥48小时多黏菌素B治疗;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151例。排除其中187份:90(48.1%)份血样来自多种微生物血流感染的患者,58(31.0%)份血样来自接受过少于48小时的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26(13.9%)份血样来自在之前的30天内已经有血流感染的患者,7份血样来自首次血培养呈阳性后大于五天才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6份来自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主要目标:在初始治疗的七天内多黏菌素B的日平均剂量和与三十天死亡率是否具有独立相关性。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338例的CRGNR(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血29BrazJInfectDis.2017Jan-Feb;21(1):1-6.(P=0.02)FIG1:卡普兰美尔三十天生存曲线:比较两种多粘菌素B剂量的患者。研究结论:给予多黏菌素B中位剂量<1.3mg/kg/天的患者,30天死亡率显著升高。生存曲线多黏菌素B给药剂量过低,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BrazJInfectDis.2017Jan-30BrazJInfectDis.2017Jan-Feb;21(1):1-6.(P=0.03)研究结论:多黏菌素B在剂量≥250mg/天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对比较低的剂量)。多黏菌素B给药剂量过高,会增加AKI的发生率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BrazJInfectDis.2017Jan-31剂量组30天死亡率急性肾损伤(AKI)mg/kg/day(毫克/千克/天)(死亡人数/总人数,占比百分数)(肾损伤人数/总人数,占比百分数)<1.333/71(46.5)13/36(36.1)1.3-2.416/61(26.2)21/54(38.9)≥2.55/19(26.3)5/19(26.3)mg/day(毫克/天)<15039/99(39.4)21/60(35.0)150-24911/40(27.5)10/37(27.0)≥2504/12(33.3)8/12(66.7)多黏菌素B不同给药剂量下患者30天死亡率、AKI发生率的分析研究发现:多黏菌素B不同给药剂量150-249mg/天,显示出更低的30天死亡率和更低的AKI发生率。BrianC.Nelsonetal;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15November;59(11)剂量组30天死亡率急性肾损伤(AKI)mg/kg/day(毫32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人口特征因素

性别,女性40(41.2)26(48.2)0.52年龄60(48,74)70(55,76)0.04总体重74(63,87)80(66,92)0.25Charlson

共病指数3(2,4)4(2,6)0.03免疫抑制50(51.5)16(29.6)0.02血培养未呈阳性前的住院日15(3,49)24(12,48)0.07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60(61.9)32(59.3)0.89鲍曼不动杆菌21(21.6)11(20.4)1.00绿脓杆菌9(9.3)8(14.8)0.45其他的肠杆菌科7(7.2)3(5.6)0.74可能的感染源呼吸道19(19.6)15(27.8)0.34腹腔内16(16.5)16(29.6)0.09泌尿生殖系统17(17.5)5(9.3)0.26中央静脉导管11(11.3)2(3.7)0.14肠道8(8.2)4(7.4)1.00皮肤及软组织6(6.2)2(3.7)0.71多重感染11(11.3)9(16.7)0.50未知感染源9(9.3)1(1.9)0.10感染源控制26(26.8)15(27.8)1.00表二:接受静脉注射多菌素的患者30天死亡率的特征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人口特征因素33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七日多粘菌素B治疗期间的特征皮特菌血症分值3(1,6)5(3,7)<0.001血清肌酸酐(毫克/分升)1.5(0.8,2.1)1.1(0.9,2.0)0.35肾损害47(48.5)30(55.6)0.51肌酸酐清除率小于50毫升/分钟22(22.7)13(24.1)0.84间歇性血液透析13(13.4)5(9.3)0.62持续肾脏替代治疗12(12.4)12(22.2)0.11住进重症监护室62(63.9)40(74.1)0.27脓毒性休克(败血性休克)32(33.0)23(42.6)0.32从血培养阳性到进行积极治疗的天数2.0(0.2,2.3)1.0(0.0,1.8)0.02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50(≤1mg/L)66(68.8)36(66.7)0.94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90(≤2mg/L)87(90.6)49(90.7)1.00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4-8毫克/升)11(13.6)3(6.3)0.32多粘菌素B治疗七日过后的情况剂量(毫克/日)123(78,190)112(75,155)0.35剂量(毫克/千克/日)1.5(1.1,2.4)1.3(0.9,2.0)0.10剂量低于1.3mg/kg/day38(39.2)33(61.1)0.02初次剂量(负荷剂量)≥2.5毫克/千克21(21.6)13(24.1)0.89单一药物疗法15(15.5)9(16.7)1.00(结合一种或多种的其他药剂)复合疗法46(47.4)30(55.6)0.43合并使用ß内酰胺58(59.8)24(44.4)0.10表二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七日多粘菌素B治疗期34研究发现:幸存者比死亡者更年轻(P=0.04),且具较低的查尔斯共病指数(P=0.03)和有较低的皮特菌血症计数值(P<0.001)。幸存者从血培养第一次呈阳性到进行积极治疗之间的时长,相对于死亡者更长(2天VS1天,P=0.01),并且更容易出现免疫抑制。观察得出,多粘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和临床试验结果并无关联。表二:接受静脉注射多菌素的患者30天死亡率的特征因素存活者(97人)死亡者(54人)P值年龄60(48,74)70(55,76)0.04Charlson

共病指数3(2,4)4(2,6)0.03皮特菌血症分值3(1,6)5(3,7)<0.001免疫抑制50(51.5)16(29.6)0.02从血培养阳性到积极治疗的天数?2.0(0.2,2.3)1.0(0.0,1.8)0.02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50(≤1mg/L)66(68.8)36(66.7)0.94多粘菌素B最低抑菌浓度MIC90(≤2mg/L)87(90.6)49(90.7)1.00研究发现:幸存者比死亡者更年轻(P=0.04),且具较低35表三:30天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的多变量分析参数OR(95%置信区间)P值年龄1.64(0.73–3.70)0.23Charlson

共病指数1.07(0.91–1.25)0.42免疫抑制0.36(0.15–0.84)0.02腹内感染源3.67(1.38–9.77)0.009从血培养阳性到积极治疗的时间(日)0.79(0.63–0.98)0.03皮特菌血症分值1.22(1.05–1.41)0.01多粘菌素B的剂量小于1.3mg/kg/day1.58(1.05–1.81)0.04研究发现:前七天多黏菌素B剂量1.3mg/kg/day和30天内死亡率独立相关。皮特菌血症分值,从血培养阳性到积极治疗的时长,免疫抑制治疗,腹内感染源,都分别与30天内死亡率独立相关。年龄和查尔斯共病指数都不能单独关联上死亡率。表三:30天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的多变量分析参数OR(95%置36表四:在多黏菌素B治疗的第7天,可能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的特征。参数无急性肾损伤的患者(n=70)急性肾损伤的患者(n=39)P值人口统计学因素女性27(38.6)24(61.5)0.04年龄62(52,76)64(48,74)0.65查尔森共病指数3(1,5)4(2,4)0.27皮特菌血症分数3(2,6)3(1,5)0.6130天内死亡率20(28.6)17(43.6)0.17七天临床治愈49(70.0)23(60.0)0.24多粘菌素B剂量方案的详细信息剂量,(毫克/日)129(99,190)139(112,212)0.13剂量,(毫克/千克/日)1.8(1.3,2.5)2.0(1.5,2.6)0.26剂量大于等于250毫克/日4(5.7)8(20.5)0.03负荷剂量(初次剂量)大于等于2.5毫克/千克10(14.3)9(23.1)0.30肾毒性药物的联合使用万古霉素26(37.1)19(48.7)0.33氨基糖苷类8(11.4)11(28.2)0.05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13(18.6)4(10.3)0.29静脉造影剂8(11.4)7(17.9)0.51二性霉素B2(2.9)0(0.0)0.54其他肾毒素41(58.6)30(76.9)0.09除了氨基糖苷类以外的肾毒素39(55.7)25(64.1)0.52表四:在多黏菌素B治疗的第7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