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与RFID应用技术基础
第一讲马平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物联网与RFID应用技术基础第一讲马平博士课程目标以讲解物联网基本概念,RFID应用技术与系统架构等为重点,掌握物联网、EPC,RFID标准知识,为今后承担RFID应用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阐述物联网典型架构--EPC,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和RFID应用系统,结合案例介绍RFID技术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深刻领会RFID应用系统开发过程,掌握在具体项目中选择运用相关技术的基本方法,了解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课程目标以讲解物联网基本概念,RFID应用技术与系统架构等2授课内容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1.3物联网发展综述
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2.物联网的典型架构--EPC2.1EPC体系及特点2.2EPC编码策略2.3EPC网络技术授课内容1.物联网概述3授课内容3.RFID应用技术3.1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3.2RFID技术的频率标准和技术规范
3.3射频电子标签
3.4读写器3.5RFID与无线传感网的融合技术4.RFID应用系统的设计4.1RFID系统的选择标准与性能评估4.2RFID系统的运行环境与接口设计4.3RFID系统的软硬件设计4.4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及策略4.5RFID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授课内容3.RFID应用技术4授课内容5.RFID应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5.1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5.2安全防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5.3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5.4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授课内容5.RFID应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5主要参考书1.物联网技术导论张飞舟杨东凯陈智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张春江裘晓峰夏海轮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3.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高飞薛艳明王爱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物联网技术导论61.物联网概述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1.3物联网发展综述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1.物联网概述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7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物联网?广义来讲,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或“泛在网络”,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信息交换及物与物信息交换。狭义来讲,物联网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的局域网,不论介入互联网与否,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物联网?8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一种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GPS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一种定义是:9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试衣镜帮你挑衣服智能一卡通二代身份证手机刷卡……物联网奇迹将在我们身边发生。
(大家举例…)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10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3G看家---随时查看家中实时影像北京联通推出“3G看家”,用户将内置专用号卡的监控摄像头放于家中,使用支持视频通话的3G手机直接呼唤该监控摄像头,实现对家中的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手机远程调控摄像头角度和焦距,实现远程探视。当出门在外时,可以随时用3G手机查看家中的实时影像,了解家庭情况,远程探视家人;当窃贼偷窃时,自动报警信号及时拨通3G手机,传送实时视频,对现场进行录像、喊话驱逐;当出现失火或煤气泄露等,3G视频监控系统会自动将告警信息发送到设定的手机上。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1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智能家居---短信指令电饭锅自动煮饭通过电子芯片将手机设定为控制中心,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发送英文“室内温度监测指令”,约5秒钟后,手机即收到回信:室内温度32.29℃。手机还能控制家庭电器。回家前发送一条短信,电饭锅会开始煮饭。提前开动空调调整室内温度等等。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2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远程就医---贴心医生随时问诊有了无限传感技术,医生坐在办公室通过病人身上一个传感器,可24小时获知病区内病人脉搏、体温、血糖等状况。病人家属经过授权,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这些信息。一套“医疗健康护理系统”目前已经在江苏省启东市一家医院使用。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3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智能交通---电子标签帮汽车防盗无忧交通拥堵是北京头疼的一个问题。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上应用是一个亮点。汽车装上芯片后,当人出门时系统会预订车位,遇到堵车路段会发出提醒,建议改变路线;到达指定地点后停车场会自动识别车辆,将车引导到车位。在行驶中车和车之间会进行信息交换。汽车上嵌上存有车主个人信息的射频标签,车辆可以自动“认出”主人。如果偷车者没对这个标签进行解码,车辆会自动报警。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在高速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4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根据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分类,对物联网的定义有四种类型:1)物联网是传感网而不接入互联网。2)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3)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补充网络。4)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根据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分类,对物联15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泛在网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早期物联网(RFID物品识别)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的关系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泛在网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早期物联网互联16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1.不同应用领域的专用性
不同应用领域的物联网具有不同的属性.不同应用领域具有完全不同的网络应用需求和服务质量要求,物联网节点是资源受限的节点,通过专用联网技术才能满足物联网的应用需求.(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协议…)物联网的应用特殊性及其它特征,使它无法复制互联网成功的技术模式.
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17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2.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物联网是与许多关键领域物理设备相关的网络,必须保证网络稳定可靠.仓储的物联网必须稳定地检测进库和出库物品.医疗卫生的物联网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18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3.严密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物联网系统具有保护个人隐私,防御网络攻击的能力.物联网的个人用户或机构用户可以严密控制物联网中信息采集,传递和查询操作,不会因为个人隐私或机构秘密泄露造成对个人或机构伤害.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19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现代信息技术演进示意图电报电话互联网移动电话移动互联网RFID蓝牙ZigBee条码宽带化智能化移动化IP化人与人的通信电信物与物的通信近场通信电信网传感器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现代信息技术演20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未来的泛在网络示意图电报电话互联网移动电话移动互联网RFID蓝牙ZigBee条码宽带化智能化移动化IP化人与人的通信电信物与物的通信近场通信电信网传感器泛在网络=广义互联网云计算IPv6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未来的泛在网络21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物联网的演进路径分电信网主导和传感网主导两种模式.初期由传感网主导,当传感网技术成熟后,将以电信网主导,实现信息的可控可管,安全高效.电信网发展有两大方向:移动化,宽带化。传感网发展也有两大方向:智能化,IP化。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22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电信网主导模式: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主导,推动物联网发展;传感网主导模式:以传感网产业为主导,实现与电信网的融合。目前传感器的研发瓶颈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应加强传感网络的发展。从战略角度看,针对信息安全和信息隐私保护,应选择电信网主导模式。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23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这里强调的物联网指基于RFID的物联网,传感网指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对于物联网,传感网,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等相互融合形成的网络---泛在网。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24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ITU(国际电信联盟)研究结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普适网络、下一代网络和普适计算。物联网与CPS利用计算技术监控物理设备行为的嵌入式系统称为CPS(CyberPhysicalSystems,网络化物理系统)。CPS这种融合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技术具备以下特征。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25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CPS技术特征:CPS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信息材料本身就是一种CPS技术。CPS要求计算技术与控制技术的融合。CPS要求开放的嵌入式系统。CPS要求可靠和确定的嵌入式系统。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26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可以认为CPS是物联网的专业称呼,侧重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内涵;物联网是CPS的通俗称呼,侧重于CPS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PS提供了物联网研究和开发所需的理论和技术内涵;物联网提供了CPS未来应用的一个直观画面。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27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物联网与WSN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多跳自组织网络.WSN是一种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网络有明显不同的技术要求,前者以数据为中心,后者以传输数据为目的。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28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WSN只是采集和传递数据,没有涉及物联网中的核心控制技术,也不具备CPS要求的高可靠性。从CPS角度看,WSN并不是物联网,更不是网络化物理系统。但是WSN的相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支撑物联网的开发与应用。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29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美国是物联网技术主导和先行国之一。2007年马萨诸塞洲剑桥城就着手打造全球第一个全城无线传感网。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美国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物联网产业引发全美工商界高度关注,认为“智慧地球”将成为又一个信息高速公路。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30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欧盟2006年成立工作组,专门研究RFID技术,2008年发布“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路线”。2009年欧盟提出“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包括监管、隐私保护、芯片、基础设施保护、标准修改、技术研发等14项框架内容。EPoSS(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预测:2011-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自动化;2020年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31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日本自90年代中期相继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2004年就推出“u-Japan”计划,着力发展泛在网及相关产业。2009年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提出“智慧泛在”构想,致力构建一个个性化的物联网智能服务体系。聚焦三大公共事业: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32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我国发展物联网体系,以RFID广泛应用形成物联网的发展基础。自2004年,每年推出新的RFID应用试点工程,涉及电子票证与身份识别、动物与食品追踪、药品监管、煤矿安全、电子通关、智能交通、供应链管理、防伪、图书文档管理、数字化景区等。863计划专项课题中包括了超高频RFID空中接口安全机制及应用,超高频读写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适用于实时定位系统的RFID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7个课题。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33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应用范围呈现以下趋势:集电子、软件、通信运营、信息服务和面向行业应用与系统集成中心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应用试点向行业规模化应用拓展,跨行业和地区的综合性应用正在启动。应用功能由身份识别、电子票证为主向物品识别过渡;应用频率以低高频为主向超高频和微波过渡。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34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应用范围呈现以下趋势:RFID与新技术融合将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如手机移动支付将是未来RFID最大市场,利用RFID进行人与物实时定位也将成为主流应用之一。RFID及传感技术发展使得社会公共管理呈现管理智能化、物流可视化、信息透明化。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35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技术标准问题协议安全问题终端与地址问题费用与规模化问题商业模式与产业链问题配套政策和规范制定与完善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36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和公共技术。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远程医疗智能物流环境监测云计算、普适计算等技术其它专网因特网移动网卫星网网关介入设备RFID读写器传感节点及传感器子网智能终端其它接入设备其它子网公共技术安全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管理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应用层、网络层、感知37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功能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解决的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感知层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先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蓝牙、红外、ZigBee等传输技术进行协同工作或传递数据到网关设备。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功能感知层38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感知层关键技术包括检测技术、无线/有线短距离传输技术等。感知层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智能组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通过集成化微型传感器的协作实时监测、采集环境或对象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网络将感知信息传送到节点或网关。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感39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将检测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它形式信息输出。传感器可分为一般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一般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处理;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能力。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传40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FID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实现物体识别。RFID系统组成: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天线(Antenna)。电子标签存储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读写器将标识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存储区,以无接触方式将电子标签内信息读取;天线发射/接收射频信号,内置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中。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41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FID技术工作原理: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磁场后,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发送芯片中产品信息(无源/被动标签),或主动发送某频率信号(有源/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RFID技术优势:无需接触、自动化程度高、识别速度快、适应各种环境、可用于广泛的领域。以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读写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趋势。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42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二维码技术二维吗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形状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图形来记录信息的应用技术。二维吗巧妙利用”0”和“1”比特流概念,使用与二进制对应的几何图形表示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二维码优势:数据容量更大,超越了字母数字限制,尺寸小,抗毁损,可引入保密措施。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二43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FID与二维码功能比较读取数量读取条件容量读写能力读取方便性资料准确性坚固性高速提取功能RFID二维码可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一次只能读取一个二维码不需要光线可读取/更新读取时需要光线存储资料容量大存储资料容量小电子资料可重复写资料不可更新不可见时仍可读取读取时需要清晰可见准确性高人工读取/有人为疏失可能性恶劣环境下仍可读取污损时无法读取高速运动中仍可读取移动中读取有限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44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ZigBee技术ZigBee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ZigBee采用分组交换和跳频技术,可使用3个频段:2.4GHz(公共通用),868MHz(欧洲),915MHz(美国)。ZigBee主要应用在短距离范围且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Z45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ZigBee技术特点低功耗低成本有效范围小工作频段灵活可靠性高时延短安全性高特点数据传输速率低10-250kbit/s说明只有激活/睡眠状态,通信循环次数少因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降低了成本每个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网络容量大有效传输距离10-75m可使用三个频段采用碰撞避免机制,自动动态组网通信时延和从休眠激活的时延都很短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定,AES-128加密算法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Z46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蓝牙技术蓝牙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话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也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蓝牙采用高速调频和时分多址等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传输频段为2.4GHz(公共通用),提供1Mbit/s传输速率和10m传输距离。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蓝47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
特点说明蓝牙技术特点同时可传输话音和数据可建立临时性对等连接开放的接口标准采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为推广蓝牙技术联盟将技术标准全部公开AdhocConnnection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48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功能网络层相当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承担数据传输的功能。网络层把感知层感知到的数据无障碍、可靠安全地传送,解决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远距离传输问题。物联网网络层将承担比现有网络更大的数据量和更高的服务质量要求,物联网要对现有网络进行融合和扩展。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功能网络层49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InternetInternet将作为物联网主要传输网络之一,为让Internet适应物联网大数据量和多终端要求,正在发展一系列新技术。Internet用IP地址对节点进行标识,目前的IPv4受制于资源空间耗竭,无法提供更多IP地址,IPv6以其近乎无限的地址空间将在物联网中发挥重大作用。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I50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由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骨干网组成。无线接入网为移动终端提供网络服务,核心网和骨干网为各种业务提供交换和传输服务。从通信技术层面看,移动通信网基本技术可分为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移51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网热门的接入技术有3G、Wi-Fi和WiMAX。3G是第三代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综合了蜂窝、无绳、集群、移动数据、卫星等功能。3G目标是实现所有地区的无线覆盖,使用户在任何地方均可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3G包括3种国际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中国提出的)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移52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Wi-Fi全称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传输距离几百米,可实现各种便携设备在局部区域内的高速无线连接或接入局域网。Wi-Fi是由接入点AP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主流的Wi-Fi技术无线标准有IEEE802.11b及IEEE802.11g,分别提供11Mbit/s和54Mbit/s传输速率。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W53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WiMAX全称WorldIe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一种城域网无线接入技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空中接口标准。由于远距离传输特性,WiMAX不仅能解决无线接入问题,还能作为有线网络(有线电视、DSL)接入的无线扩展。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W54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将一系列空间分散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连接,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汇总,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的协同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逻辑上的数字世界与客观上的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交互方式。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无55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节点数目更为庞大,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存在能量耗尽问题,节点更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固定;传感器节点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都十分有限。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网络层关键技术无56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功能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社会分工,是把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管理、应用和服务。应用层将网络层传输来的数据通过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并通过各种设备与人交互。可按形态划分为两个子层:应用程序层,终端设备层。应用程序层进行数据处理,完成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功能。终端设备层提供人机界面,泛指与应用程序相连的各种设备与人的反馈。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功能应用层57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功能物联网的应用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ETC…)……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功能物联网58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M2MM2M(Machine-to-Machine,Man-to-Machine,Mobile-to-Machine…),M2M是物联网的子集或应用。M2M业务现阶段通过结合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软件智能处理技术,实现对机器设备信息的自动获取和控制。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M59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M2M将多种类型的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实现机器与机器的对话。M2M技术综合了数据采集、GPS、远程监控、电信、工业控制等技术,可提供广泛的应用和解决方案。M2M技术目标是使所有的机器设备具备联网和通信能力,其核心理念是网络一切,将会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一轮变革。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M60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云计算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云61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软件服务云计算是继承了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软件即服务的研发成果,逐步发展而来。云计算将改变整个信息产业的格局,改变人类的工作方式和公司的运营模式。云计算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网62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教育云,医疗云,政府云。。。)
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狭63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云计算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带宽和极高性价比,可有效用于物联网应用和业务。云计算可为各种不同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服务交付平台,海量计算和存储资源,统一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利用云计算大大简化应用交付过程,降低交付成本,提高处理效率。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云64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研究使机器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使人类智能得以物化与延伸。人工智能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主要方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粒度计算。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人65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在物联网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负责分析物品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人工智能技术优点: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提高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在66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不完全、有噪声、模糊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数据的过程。数据挖掘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等,高度自动化地分析数据,做出归纳性推理。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数67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在物联网中,数据挖掘是一些能够实现物联网“智能化”、“智慧化”的分析技术和应用的统称。细分包括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决策支持、商业智能、报表、ETL(数据抽取、转换和清洗)、在线数据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技术和应用。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在68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中间件中间件是为实现每个小的应用环境或系统的标准化及它们之间的通信,在后台应用软件和读写器之间设置的一个通用的平台和接口。物联网中间件是在物联网中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多个系统或多种技术之间的资源共享,组成一个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服务系统。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中69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目前主流的中间件:ASPIRE、HydraASPIRE旨在将RFID应用渗透到中小企业。引入一种完全开放的中间件,同时完全有能力支持原有模式中核心部分的开发。ASPIRE完全开源,免版权费用,大大降低开发成本.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目70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Hydra特别方便实现环境感知行为和在资源受限设备中处理数据的持久性问题。Hydra第一个产品是为了开发基于面向服务结构的中间件,第二个产品是为了能基于Hydra中间件生产出可简化开发过程的工具,即供开发者使用的软件或设备开发套装.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关键技术H71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物联网管理平台库存、车队、监视、导航、识别设备、安全、节能照明、信号、应急生产、安全、防灾物流、零售、服务交易、订单、跟踪降水、防洪、远程设备抄表、监控、节能防火、勘探、报警设备、监床、辅助诊断勘测、地震、海洋污染检测、报警联动、消防栓、定位侦查、监控、定位通风、瓦斯、救灾定位电子支付、实时信息智能运输智能建筑公共安全工业自动化移动POS供应链气象电力林业金融煤炭军事消防环保遥感数字化医疗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物联网库存、车队、监视、导航、识别72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智能交通医疗领域农业应用零售行业电力管理数字家庭
(大家举例…)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智能交通73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完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增值服务企业级信息增值服务行业级信息增值服务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74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物联网应用发展面临互联网初期相似的问题,如何解决内容丰富和商业运营模式的问题。物联网是通信网络的应用延伸,是信息网络上的一种增值应用,面临广泛开展需求挖掘及投资消费引导工作。企业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第一批用户,其应用也将是物联网发展初期的主要应用。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75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协同推进物联网业务发展终端芯片传感器其它硬件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设备、软件提供商应用开发商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业务运营用户网络供应商设备提供商物联网产业链基本组成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协同推进物联网业务76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基础研究方面的挑战技术开发方面的挑战示范系统建设的挑战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772.物联网的典型架构--EPC2.1EPC体系及特点2.2EPC编码策略2.3EPC网络技术2.物联网的典型架构--EPC2.1EPC体系及特点782.1EPC体系及特点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
2.1EPC体系及特点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792.1EPC体系及特点EPC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2.1EPC体系及特点EPC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802.1EPC体系及特点系统构成名称注释EPC编码体系EPC代码标识目标的特定代码
射频识别系统EPC标签贴在物品上或内嵌在物品中读写器识读EPC标签信息网络系统EPC中间件软件支持系统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EPC信息服务(EPCIS)EPC系统的构成2.1EPC体系及特点系统构成名称注释EPC编码体系E812.1EPC体系及特点
---EPC编码体系EPC编码体系是新一代的与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它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延伸和拓展,是EPC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EPC代码是由标头、厂商识别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具有以下特性:科学性:结构明确,易于使用、维护。
兼容性:GTIN、SSCC、GLN等都可转换到EPC中去。全面性:可在生产、流通、存储、结算、跟踪、召回等供应链的各环节全面应用。
2.1EPC体系及特点
---EPC编码体系EP822.1EPC体系及特点
---EPC编码体系合理性:由EPCglobal、各国EPC管理机构、被标识物品的管理者分段管理、共同维护、统一应用。国际性:不以具体国家、企业为核心,编码标准全球协商一致,具有国际性。无歧视性:编码采用全数字形式,不受地方色彩、语言、经济水平、政治观点的限制,是无歧视性的编码。2.1EPC体系及特点
---EPC编码体系合理832.1EPC体系及特点
---EPC编码体系EPC编码结构
标头厂商识别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EPC-968282436当前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参与EPC测试所使用的编码标准采用的是64位数据结构,未来将采用96位的编码结构。2.1EPC体系及特点
---EPC编码体系EP842.1EPC体系及特点
---EPC射频识别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是实现EPC代码自动采集的功能模块,由射频标签和射频读写器组成。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射频读写器与信息系统相连,是读取标签中的EPC代码并将其输入网络信息系统的设备。射频标签与射频读写器之间利用无线感应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具有以下特点:非接触识别;可识别快速移动物品;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2.1EPC体系及特点
---EPC射频识别系统852.1EPC体系及特点
---EPC射频识别系统EPC标签EPC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的信息载体,由天线和芯片组成。EPC标签中存储的唯一信息是96位或者64位产品电子代码。为降低成本,EPC标签通常是被动式射频标签。EPC标签根据其功能级别的不同分为5类,目前所开展的EPC测试使用的是Class1/GEN2。2.1EPC体系及特点
---EPC射频识别系统862.1EPC体系及特点
---EPC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读写器是识别EPC标签的电子装置,与信息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交换。读写器使用多种方式与EPC标签交换信息,近距离读取被动标签最常用方法是电感耦合方式。
读写器基本任务就是激活标签,与标签建立通信并且在应用软件和标签之间传送数据。2.1EPC体系及特点
---EPC射频识别系统87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由本地网络和全球互联网组成,是实现信息管理、信息流通的功能模块。EPC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EPC中间件、对象命名称解析服务(ONS)和EPC信息服务(EPCIS)实现全球“实物互联”。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88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PC中间件EPC中间件具有一系列特定属性的“程序模块”或“服务”,并被用户集成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EPC中间件是加工和处理来自读写器的所有信息和事件流的软件,是连接读写器和企业应用程序的纽带。EPC中间件任务是在将数据送往企业应用程序之前进行标签数据校对、读写器协调、数据传送、数据存储和任务管理。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89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PC中间件及其应用程序通讯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90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
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类似于域名解析服务(DNS),ONS给EPC中间件指明了存储产品相关信息的服务器。ONS服务是联系EPC中间件和EPC信息服务的网络枢纽,并且ONS设计与架构都以因特网域名解析服务DNS为基础,可使整个EPC网络以因特网为依托,迅速架构并延伸到世界各地。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对91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PC信息服务(EPCIS)EPCIS提供一个模块化、可扩展的数据和服务的接口,使EPC相关数据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共享。EPCIS处理与EPC相关的各种信息,如:EPC的观测值:如订单号、制造商编号等。包装状态:如物品是在托盘上的包装箱内。信息源:如位于Z仓库的Y通道的X识读器。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92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PCIS有两种运行模式:EPCIS信息被已激活的EPCIS应用程序直接应用;将EPCIS信息存储在资料档案库中,以备今后查询时检索。独立的EPCIS事件通常代表独立步骤,如EPC标记对象A装入标记对象B,并与一个交易码结合。对EPCIS资料档案库的EPCIS查询,不仅可返回独立事件,而且还有连续事件累积效应,如对象C包含对象B,对象B本身包含对象A。2.1EPC体系及特点
---EPC信息网络系统E93物联网与RFID应用技术基础
第一讲马平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物联网与RFID应用技术基础第一讲马平博士课程目标以讲解物联网基本概念,RFID应用技术与系统架构等为重点,掌握物联网、EPC,RFID标准知识,为今后承担RFID应用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阐述物联网典型架构--EPC,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和RFID应用系统,结合案例介绍RFID技术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深刻领会RFID应用系统开发过程,掌握在具体项目中选择运用相关技术的基本方法,了解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课程目标以讲解物联网基本概念,RFID应用技术与系统架构等95授课内容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1.3物联网发展综述
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2.物联网的典型架构--EPC2.1EPC体系及特点2.2EPC编码策略2.3EPC网络技术授课内容1.物联网概述96授课内容3.RFID应用技术3.1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3.2RFID技术的频率标准和技术规范
3.3射频电子标签
3.4读写器3.5RFID与无线传感网的融合技术4.RFID应用系统的设计4.1RFID系统的选择标准与性能评估4.2RFID系统的运行环境与接口设计4.3RFID系统的软硬件设计4.4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及策略4.5RFID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授课内容3.RFID应用技术97授课内容5.RFID应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5.1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5.2安全防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5.3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5.4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授课内容5.RFID应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98主要参考书1.物联网技术导论张飞舟杨东凯陈智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张春江裘晓峰夏海轮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3.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高飞薛艳明王爱华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物联网技术导论991.物联网概述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1.3物联网发展综述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1.5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1.物联网概述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00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物联网?广义来讲,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或“泛在网络”,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信息交换及物与物信息交换。狭义来讲,物联网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的局域网,不论介入互联网与否,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物联网?101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一种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GPS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一种定义是:102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试衣镜帮你挑衣服智能一卡通二代身份证手机刷卡……物联网奇迹将在我们身边发生。
(大家举例…)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103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3G看家---随时查看家中实时影像北京联通推出“3G看家”,用户将内置专用号卡的监控摄像头放于家中,使用支持视频通话的3G手机直接呼唤该监控摄像头,实现对家中的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手机远程调控摄像头角度和焦距,实现远程探视。当出门在外时,可以随时用3G手机查看家中的实时影像,了解家庭情况,远程探视家人;当窃贼偷窃时,自动报警信号及时拨通3G手机,传送实时视频,对现场进行录像、喊话驱逐;当出现失火或煤气泄露等,3G视频监控系统会自动将告警信息发送到设定的手机上。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04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智能家居---短信指令电饭锅自动煮饭通过电子芯片将手机设定为控制中心,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发送英文“室内温度监测指令”,约5秒钟后,手机即收到回信:室内温度32.29℃。手机还能控制家庭电器。回家前发送一条短信,电饭锅会开始煮饭。提前开动空调调整室内温度等等。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05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远程就医---贴心医生随时问诊有了无限传感技术,医生坐在办公室通过病人身上一个传感器,可24小时获知病区内病人脉搏、体温、血糖等状况。病人家属经过授权,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这些信息。一套“医疗健康护理系统”目前已经在江苏省启东市一家医院使用。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06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边智能交通---电子标签帮汽车防盗无忧交通拥堵是北京头疼的一个问题。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上应用是一个亮点。汽车装上芯片后,当人出门时系统会预订车位,遇到堵车路段会发出提醒,建议改变路线;到达指定地点后停车场会自动识别车辆,将车引导到车位。在行驶中车和车之间会进行信息交换。汽车上嵌上存有车主个人信息的射频标签,车辆可以自动“认出”主人。如果偷车者没对这个标签进行解码,车辆会自动报警。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在高速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来到你我身107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根据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分类,对物联网的定义有四种类型:1)物联网是传感网而不接入互联网。2)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3)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补充网络。4)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根据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分类,对物联108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泛在网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早期物联网(RFID物品识别)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的关系1.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泛在网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早期物联网互联109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1.不同应用领域的专用性
不同应用领域的物联网具有不同的属性.不同应用领域具有完全不同的网络应用需求和服务质量要求,物联网节点是资源受限的节点,通过专用联网技术才能满足物联网的应用需求.(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协议…)物联网的应用特殊性及其它特征,使它无法复制互联网成功的技术模式.
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110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2.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物联网是与许多关键领域物理设备相关的网络,必须保证网络稳定可靠.仓储的物联网必须稳定地检测进库和出库物品.医疗卫生的物联网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111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3.严密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物联网系统具有保护个人隐私,防御网络攻击的能力.物联网的个人用户或机构用户可以严密控制物联网中信息采集,传递和查询操作,不会因为个人隐私或机构秘密泄露造成对个人或机构伤害.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互联网112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现代信息技术演进示意图电报电话互联网移动电话移动互联网RFID蓝牙ZigBee条码宽带化智能化移动化IP化人与人的通信电信物与物的通信近场通信电信网传感器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现代信息技术演113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未来的泛在网络示意图电报电话互联网移动电话移动互联网RFID蓝牙ZigBee条码宽带化智能化移动化IP化人与人的通信电信物与物的通信近场通信电信网传感器泛在网络=广义互联网云计算IPv6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未来的泛在网络114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物联网的演进路径分电信网主导和传感网主导两种模式.初期由传感网主导,当传感网技术成熟后,将以电信网主导,实现信息的可控可管,安全高效.电信网发展有两大方向:移动化,宽带化。传感网发展也有两大方向:智能化,IP化。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115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电信网主导模式: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主导,推动物联网发展;传感网主导模式:以传感网产业为主导,实现与电信网的融合。目前传感器的研发瓶颈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应加强传感网络的发展。从战略角度看,针对信息安全和信息隐私保护,应选择电信网主导模式。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116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这里强调的物联网指基于RFID的物联网,传感网指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对于物联网,传感网,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等相互融合形成的网络---泛在网。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的演进117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ITU(国际电信联盟)研究结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普适网络、下一代网络和普适计算。物联网与CPS利用计算技术监控物理设备行为的嵌入式系统称为CPS(CyberPhysicalSystems,网络化物理系统)。CPS这种融合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技术具备以下特征。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118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CPS技术特征:CPS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信息材料本身就是一种CPS技术。CPS要求计算技术与控制技术的融合。CPS要求开放的嵌入式系统。CPS要求可靠和确定的嵌入式系统。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119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可以认为CPS是物联网的专业称呼,侧重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内涵;物联网是CPS的通俗称呼,侧重于CPS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PS提供了物联网研究和开发所需的理论和技术内涵;物联网提供了CPS未来应用的一个直观画面。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120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物联网与WSN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多跳自组织网络.WSN是一种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网络有明显不同的技术要求,前者以数据为中心,后者以传输数据为目的。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121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代网络WSN只是采集和传递数据,没有涉及物联网中的核心控制技术,也不具备CPS要求的高可靠性。从CPS角度看,WSN并不是物联网,更不是网络化物理系统。但是WSN的相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支撑物联网的开发与应用。1.2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
---物联网与下一122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美国是物联网技术主导和先行国之一。2007年马萨诸塞洲剑桥城就着手打造全球第一个全城无线传感网。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美国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物联网产业引发全美工商界高度关注,认为“智慧地球”将成为又一个信息高速公路。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123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欧盟2006年成立工作组,专门研究RFID技术,2008年发布“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路线”。2009年欧盟提出“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包括监管、隐私保护、芯片、基础设施保护、标准修改、技术研发等14项框架内容。EPoSS(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预测:2011-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自动化;2020年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124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日本自90年代中期相继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2004年就推出“u-Japan”计划,着力发展泛在网及相关产业。2009年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提出“智慧泛在”构想,致力构建一个个性化的物联网智能服务体系。聚焦三大公共事业: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125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我国发展物联网体系,以RFID广泛应用形成物联网的发展基础。自2004年,每年推出新的RFID应用试点工程,涉及电子票证与身份识别、动物与食品追踪、药品监管、煤矿安全、电子通关、智能交通、供应链管理、防伪、图书文档管理、数字化景区等。863计划专项课题中包括了超高频RFID空中接口安全机制及应用,超高频读写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适用于实时定位系统的RFID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等7个课题。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126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应用范围呈现以下趋势:集电子、软件、通信运营、信息服务和面向行业应用与系统集成中心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应用试点向行业规模化应用拓展,跨行业和地区的综合性应用正在启动。应用功能由身份识别、电子票证为主向物品识别过渡;应用频率以低高频为主向超高频和微波过渡。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127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应用范围呈现以下趋势:RFID与新技术融合将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如手机移动支付将是未来RFID最大市场,利用RFID进行人与物实时定位也将成为主流应用之一。RFID及传感技术发展使得社会公共管理呈现管理智能化、物流可视化、信息透明化。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128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技术标准问题协议安全问题终端与地址问题费用与规模化问题商业模式与产业链问题配套政策和规范制定与完善1.3物联网发展综述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129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和公共技术。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远程医疗智能物流环境监测云计算、普适计算等技术其它专网因特网移动网卫星网网关介入设备RFID读写器传感节点及传感器子网智能终端其它接入设备其它子网公共技术安全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管理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体系结构:应用层、网络层、感知130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功能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解决的是人类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问题,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感知层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先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蓝牙、红外、ZigBee等传输技术进行协同工作或传递数据到网关设备。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功能感知层131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感知层关键技术包括检测技术、无线/有线短距离传输技术等。感知层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智能组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通过集成化微型传感器的协作实时监测、采集环境或对象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网络将感知信息传送到节点或网关。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感132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将检测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它形式信息输出。传感器可分为一般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一般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处理;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能力。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传133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FID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实现物体识别。RFID系统组成: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天线(Antenna)。电子标签存储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读写器将标识信息写入电子标签存储区,以无接触方式将电子标签内信息读取;天线发射/接收射频信号,内置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中。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134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感知层关键技术RFID技术工作原理: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磁场后,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发送芯片中产品信息(无源/被动标签),或主动发送某频率信号(有源/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RFID技术优势:无需接触、自动化程度高、识别速度快、适应各种环境、可用于广泛的领域。以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读写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趋势。1.4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仓储物流劳务派遣安全责任书
- 2025年度在线贷款中介居间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内部员工外出安全免责合同
- 2025年度个人租房合同协议书模板(含租赁房屋维修费用承担)
- 2025年度应届大学生实习合同
- 国际发展合作的中国实践 第六期绿色发展援助篇
- 2025年度抖音网红达人合作推广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合作社土地入股与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房屋租赁合同租赁双方租赁期间租赁物租赁权转让协议
- 沙石运输行业自律公约
- 低血糖健康宣教
- 《炼油化工基本知识》课件
-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 《射频同轴电缆》课件2
- 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辅助营养治疗策略
- 以工代赈政策培训课件
- 垃圾分类校本教材
- 中职学生开学心理知识讲座
-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应用
- DD 2014-11 地面沉降干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 咖啡与茶文化培训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