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_第1页
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_第2页
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_第3页
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_第4页
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这一成果是由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田丽教授主持研究完成的。1.本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1.1学生价值观生命观的偏差问题。表现在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模糊、生命意识淡漠、校园欺凌、应对各种困难和诱感心理素质不强等问题。1.2学校生命教育的缺位问题。学校教育的“功利主义”导致忽略对人性的关注,不能从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在课程实践中知识本位偏重,忽视生命体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薄弱,生命教育能力缺乏的问题。1.3学校核心价值教育的形式化的问题。学校核心价值教育知行脱节、不“入脑入心”、缺乏实践体验等形式化问题;教育目标偏颇、重智轻情,不能把核心价值培育与生命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等问题。1.4家庭生命教育缺失问题。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分数至上”,造成学生品行偏颇、人格扭曲,是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孩子自私任性、冷漠,自卑叛逆、自杀等问题日益突出。2.基本理念

本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本主义学说、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和“史怀泽”生命伦理思想为基础(在具体运用这些理论时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与创新,使之更符合本课程培养目标和龙江学生身心特点及发展现状需要),以生命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为载体,立足义务教育阶段龙江学生生命发展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的生命观作为本成果的价值理念追求。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生命教育课程标准,创设出贴近学生实际和相对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亲历其中,通过认知—体验—内化—再认知—再体验—再内化,形成一个闭合的体验内化式路径,直至达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2.1.1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2.1.2以平等为前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2.1.3以回归生活为基点,坚持生命教育无痕。2.1.4以和谐为目标,营造健康的生命环境,共建生命共同体。2.1.5以自主探究、体验内化为路径,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充分、可持续发展。如图所示:2.2课程内容的选择

根据《黑龙江生命教育课程标准》,按照义务教育年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从生命发生发展和成长规律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与个体生命活动的三个维度即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性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死亡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等11个专题,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同一主题,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体验到内化的方式加以建构,形成了具有龙江特色的、义务教育各阶段上下衔接、螺旋递进的“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如图所示:2.3课程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团队,广泛调研,专家论证的准备阶段。(2007.7——2008.2) 1.由省教育厅委派田丽教授为组长,带领团队核心成员,深入北京、南京等地进行调研,与南京师大冯建军教授,北师大边玉芳教授等专家交流研讨,奠定了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 2.开展文献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生命教育相关信息,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组织不同层面的专家论证,征求一线校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六次召开研讨会,确立11个专题拟为生命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建构课程,推广实践、科学建模阶段(2008.3—2009.12)。1.重点探究了“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撰写课标,研发教材,制定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确立268所实验基地;举办了全省生命教育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培训班、网络直播培训班等。2.深入基地开展调研指导,发放并回收问卷5368份,现场解决问题39个。重点探索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与方法,确立了“体验内化式”课程实践的模型,为科学规范的实施本成果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第三阶段:深度研究,融合创新,全面实施阶段(2010.1—2017.7)。1.通过举办全省课标、教材、教学研讨会等,着重破解了本课程在实施和使用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如何使核心价值与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入更贴近学生;如何将核心价值抽象化的内容在“体验内化式”课程中形象化、情境化和生活化。2.通过参加全国生命教育年会,做经验交流,提高了本成果的影响力和全国站位。确立了“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与核心价值有机嵌入的实践创新模式,重点研制出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268所基地校扩展到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第四阶段:修改完善、优化成果、迭代提升阶段(2017.8—2018.7)。1.历经十年总结提升,完成1—9年级教材、教参等文本资源的重新修订任务;建构出核心价值视域下“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路径和评价体系等新模型。 2.组建生命教育名师工作室,建立生命教育网站,生命教育公众号,网上直播间,开发精品课例资源。2.4“体验内化式”的课程实施策略

2.4.1“体验内化式”课程实施框架体系的构建

“体验内化式”课程实施体系是从研培共同体建设、教学实施路径、课程资源整合、激扬生命评价体系四个层面建构起“以生为本、价值为重、面向全体、突出体验”的教学实施原则,创立了“情境创设、活动体验、联系实际、破解问题、反思感悟、品行内化、实践提高”的七阶段“体验内化式”课程实施模型,以落实“核心价值+”生命四素养(生态素养、健康素养、关系素养、品行素养)的教学目标,探索一条改变学校核心价值教育肤浅、生命教育缺位和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偏颇等问题,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和人生意义的有效路径,进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容活化在生命教育课程的实践中,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4.2研发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保障

以核心价值为指导,根据龙江学生实际,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由省教育厅委派田丽研究员领衔研发生命教育课程标准,开发教材、教参,创造性地建构了“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标准。2.4.3“体验内化式”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以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为课程落地的具体路径,根据2008年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设地方课程的通知》(黑教基[2008]158号文件),将生命教育排入学校课表,固定隔周一课时,有专职生命教育教师上课。“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强调突出学生生命体验的教学实施路径——这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如下图所示:教学设计流程图和课堂教学流程图2.4.4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体验内化式”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

多元整合的课程资源平台——课程实施的载体。在生命教育课程实施中,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内外共联共生的资源平台。以学校资源为主体,以家庭资源为补充,以社会资源为辅助,三方互为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提高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成效。2.4.5健全的评价体系是“体验内化式”课程实施的保障

“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评价不同于学科课程评价,它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视角,以欣赏和鼓励生命为前提,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创建的激扬生命的课程评价体系。具体如图和评价表所示:2.4.6灵活的教研方式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本课程实施的基础

为使课程有效实施,教师队伍培训要先行。在全省范围内配备省、市、县(区)专职教研员,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形成了系统的四级联动的教研网络,组织网上、网下、省级、地市级生命教育教研员、专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自从2008年到现在已培训15次,受益教师5000多人次,已形成了健全的教师队伍体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运行机制,创立了“活动体验式、研学内化式、典型引领式、课例研评式、研培订单式、读书分享式”的研培共同体建设模式。如图所示:2.4.7多元服务方案的多维落实是本课程有效实施的体现(1)典型课例引领。充分发挥生命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示范课、研摩课和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为广大教师做引领,吸收优秀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开启专家绿色通道。组织专家深入基层义务宣讲生命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活动组织等,以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养,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改革试验。(3)组建名师团队,送教下乡。为偏远农村和薄弱学校传递新理念、新方法,这样直接的送教活动,让农村教师亲临其境,面对面的进行教学引领,会加速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4)开展各类展示活动。在活动中育人,如生命故事演讲、珍爱生命我能行、让生命更精彩等活动,在体验中让学生生命观更入脑、入心,在故事中让学生感动自己,感染他人,从而内化为珍爱生命的行动。 (5)编写优秀课例、案例集。把好课、优秀活动案例等编辑成册,作为老师备课、上课的学习资料;也成为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 (6)通过信息平台如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随时随地把各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享出来,既能激励好学校,更能带动周边学校。2.5“体验内化式”课程的优势及推广

2.5.1本课程的创新点

(1)本课程创立了具有龙江特色的、较为完备的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研培体系。 (2)本课程创造性地建构了“体验内化式”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目标、内容。 (3)本课程创造性地建构了“情境创设、活动体验、联系实际、破解问题、反思感悟、品行内化、实践提高”七阶段“体验内化式”课程实践模型。(4)本课程中主要物化成果——生命教育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是田丽教授受省教育厅委托在2008年组织开发的全省性地方课程,共计14本教材、4本教参。该课程在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设,隔周一课时,有课标、有教材、有专兼职教师,教育效果显著。2.5.2本课程在国内的相对优势 (1)该课程经过十年的探索和研究,以省为单位研发的《生命教育课程标准》全国领先,可为其他省份《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发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2)该课程开创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设、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完整的实施体系、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教研体系和健全的教师队伍体系的国内先河。(3)该课程创造性地建构了以核心价值立意,“体验内化式”课程体系与实施模型。先后七次在全国生命教育大会作专题发言和经验交流,填补了国内中小学生命教育教研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知名度遍及全国。 2.5.3本课程宣传推广的模式

本成果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设,受益学校4950多所,受益学生234万3千多人,普遍反响良好,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目前,还继续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反馈效果良好。已开发课程文本资源20部;录像课191节、qq群11个、微信公众号1个、网络资源13.7G;已形成较系统的实践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成果推广具有保障机制:该课程作为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负责课程管理,教材、教师用书以及课标均免费发放给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任课教师,教师培训由省教育厅统一拨款,已经列为省培项目。多层面多途径推广成果:通过对课程标准、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五个方面成果的不断优化,集中全省师资力量,思考策略,制定成果宣传推广计划与模式。(1)基于“四三联动”的研培共同体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运行机制,创立了“系列专题式——活动体验式——研学内化式——典型引领式——课例研评式——任务驱动式——研培订单式——读书分享式”的研培共同体建设模式开启该成果的第一推广通道。(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突出生命体验的教学实施路径。教学实施是实化、细化和具体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重要手段,是展现师生生命体验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在优化成果使用的同时也拓宽了该成果推广使用渠道。(3)多元整合的课程资源平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内外共联共生的资源平台。以学校资源为主体,以家庭资源为补充,以社会资源为辅助,三方互为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同时我省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建立的云平台,直播间,公众号及各类报刊作为宣传窗口多次报道本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