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1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一)、知觉的定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第一节概述一、定义2(二)、知觉的分类1、物知觉(objectperception)或一般知觉(generalperception)2、人知觉(personperception)或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社会知觉最早由布鲁纳(Bruner,1947)提出又被称为: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perception)
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on)(二)、知觉的分类1、物知觉(objectpercep3(三)、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穿戴、长相、语言、姿势、行为等)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情绪、态度、品质、能力、性格等)的过程。(三)、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4面部表情a)快乐, b)惊讶, c)害怕d)悲伤, e)生气, f)厌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面部表情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5二、社会认知的特征1、选择性:
object------background2、互动性3、完形特性:把个别属性综合为整体4、易出现偏差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知觉者原有经验价值观、兴趣、动机情感状态2、知觉对象特征显著性自我表演的能力3、情境因素背景(CRY)二、社会认知的特征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6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7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8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9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第四节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本章分为三部分:10
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等,从而决定是否与对方交往,交往的深度如何;是否该信任、与对方合作等。中国人对知解人心非常重视“刨树刨根,看人看心”“画……”
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11一、印象的内涵印象(impression):外界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形象。对人的看法、认识持维度观(dimensionalView)的学者(如Osgood,1977)
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包括几个概括性的潜在维度:评价(evaluation):一个人品质的好坏(good-bad)决定着我们喜不喜欢这个人及程度如何。能量(potency):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尊重活动水平(activity):一个人是积极主动---消极被动。一、印象的内涵印象(impression):外界事物在大脑中12Rosenberg(1966):社会特性(喜欢与否)智能特性(尊重与否)Rosenberg(1966):13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仪表: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线索。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4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5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6有研究(Berry&McArthur,1985)
表明,人们认为有娃娃脸的成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子更天真、诚实、仁慈、热情,即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有研究(Berry&McArthur,1985)表明172、表情1)面部表情:情绪的感知性格2、表情1)面部表情:18confusedangrysadhappyconfusedangrysadhappy19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20兴奋、愉快时,瞳孔会放大不快、厌恶时,瞳孔缩小,眯眼、皱眉打牌兴奋、愉快时,21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信号。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222)身段表情:姿势
2)身段表情:姿势
23okstopsilentwelldoneokstopsilentwelldone24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25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263)言语表情(副言语)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速度很快:心直口快轻声慢语的女孩,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有涵养、小鸟依人的印象。3)言语表情(副言语)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273、行为
Jones与Davis(1965)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InferenceTheory)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把他人的外在行为与他们的内在品质相对应。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3、行为Jones与Davis(1965)对应推论理论(28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1)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29线索(如人的长相、穿戴、身体姿势等)本身并无意义,它们是根据知觉者记忆中所储存的有关人、行为、特质的知识来解释的。另外人们要把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概括性认识。所谓的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线索(如人的长相、穿戴、身体姿势等)本身并无意义,它们是根据30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有关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模型已有很多Anderson(1965)的平均模型平均模型(averagingmodel)
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有关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31四、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或偏差)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Asch(1946)的经典研究:A组是: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B组是: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Asch就把“热情”、“冷淡”这类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特征称为“中心特征”,把“文雅”与“粗鲁”这类对印象形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征称为“边缘特征”。(联想)但中心特征与边缘特征是相对的我国文化四、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或偏差)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32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CZADHGJKWP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s)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s)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Luchins(1957)
的实验证明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70%-12%认为吉姆较外向,友好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CZADHGJKW33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firstimpression)。“先入为主”。“新官上任”当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的、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的交往。第一印象不是不可改变的。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34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一致的认识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有一些特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personalitytheory,以经验为依据,无正规的概念,却起作用)Rosenberg聪明友好冒险——强健、冲动、果断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就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haloeffect)。Dion等(1972)
的研究证明了此效应的存在。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一致的认识35晕轮效应是很难避免的,它是人们快速认识他人的一种策略,方式,但有时却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结果。《三国演义》:周瑜死后,鲁肃把凤雏庞统举荐给孙权。孙权见他“浓眉掀鼻,黑而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以至于孙权“誓不用之”。DABOLIZI晕轮效应是很难避免的,它是人们快速认识他人的一种策略,方式,36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即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宽大效应(leniencyeffect)积极偏见(positiveprejudice)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即积极37原因可能有:(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2)、期望得到别人的回报(承认与接受)(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原因可能有:385、相似假定
(similarityassumption)人们在知觉他人时,倾向于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5、相似假定
(similarityassumption)396、类化原则(generalization)认知者按一定的标准把他人分类,把他人归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中。刻板印象6、类化原则(generalization)认知者按一定的标40五、印象的作用
我们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印象是错的也仍然如此;这种倾向被称为保守性偏差(perseverancebias)选择信息、证实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Ross(1975)假设我们在看《欢乐总动员》或《正大综艺》等节目五、印象的作用
我们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41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42定势(set):先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倾向。定势(set):先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43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44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45包达列夫(1965)包达列夫(1965)46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47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48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49你愿意照顾她吗?你愿意照顾她吗?50
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51
Brewer(1988)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此模型(thedualprocessmodelofimpressionformation)认为,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category-basedprocessing),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attribute–basedprocessing)。前者是把个体当作某一群体的成员之一,就据对此群体所具有的看法来形成对此个体的印象。这种加工是一种自动的,无需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需人们多大的努力。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是试图注意并整合他人各种信息来建构对其独特的印象。这种加工需意识参与、需要较多的时间与努力。Brewer(1988)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此模型(52一、相关概念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认识与应对他人,人类一个基本的认知策略就是分类。所谓社会群体(Socialgroups)就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或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在大多数国家,性别、年龄、种族、社经地位、文化背景都是划分群体的重要特征。一个个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入不同的群体中。一、相关概念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认识与应对他人,人类一个基本的53所谓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有人译成定见)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印象)。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由正、负性特征构成的另外,刻板印象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解是不正确的;但多无法测量与验证,因没有合适的效标。所谓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有人译成定见)就是54Katz(1933):U白人大学生黑人:德国人:杨国枢(1970)台大学生美国人:日本人:(PPTKatz(1933):U白人大学生55二、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二是社会学习: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例如,张德(1990)
就认为,我国大中小学生对性别产生的刻板印象深受小学语文教材的影响。他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70年至1982年出版的十册小学语文课本为分析素材,发现:二、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56(1)各册语文书的人物数都是男高于女(781:542);(2)教材给予不同性别的人以不同的职业。(3)在课文中充当无知、低能的都是女人,而男人则知识渊博、能力高超。(4)、教材在一些课文里往往让女性来表现人类的不良性格特征。(1)各册语文书的人物数都是男高于女(781:542);57三、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2、对侍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3、当时间紧迫,判断准确性不重要时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三、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58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59
四、刻板印象的利与弊一看到或听到有关类别的线索,有关相应群体的刻板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所以,使用刻板印象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弊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念的偏差;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四、刻板印象的利与弊一看到或听到有关类别的线索,有关相应群60五、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亚群体(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相互交往(1)、长期的、深入的、一对一的交往(2)、广泛交往(3)、与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4)、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根本与前提五、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改变刻板61第四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第四节62《纽约时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结束一段办公室恋情后,把前男友写的情书、卡片和诗都塞到一个袋子里,丢到屋外一个垃圾桶里。第二天,她的前男友打电话给她,问她为什么要丢掉他的信。她听后吓了一跳。前男友解释说,有个流浪汉在翻垃圾桶时看到了这些信,看过信后他很好奇,两个看起来这么相爱的人怎么会分手?流浪汉就用身上仅有的、别人给他的一枚硬币打了留在信纸上的电话。(DeMarco,1994)《纽约时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63一、定义所谓归因(attribution)就是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目的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控制需要)何时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WENLU)2负性的事件一、定义64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65二、归因理论1、海德的素朴心理学(Heider,F.,1958)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对因果关系感兴趣,并能对其加以分析、推测。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内因—个体自身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能力、努力等。外因—个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如环境因素、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帮忙等。二、归因理论1、海德的素朴心理学(Heider,F.,166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67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68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喜欢学习,学习是有趣的事。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692、凯利的三度理论(cubetheory)Kelley,H.,19671)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三种:行为者(actor)刺激物(stimulus)情境(situation)
2、凯利的三度理论(cubetheory)Kelley,70(2)、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A、一致性(consistency)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一致。是,高。B、一贯性(consensus)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它场合是否也发生。是,高。C、特异性(distinctiveness,区别性)信息:即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是,低。
一致性 一贯性 特异性 归因于 高高 高 刺激物 低 高 低 行动者 低 低 高 情境 (2)、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A、一致性(co71批评(1)、模型过于理想化,人们通常得不到一致性、一贯性与特异性三种信息;(2)、模型逻辑含糊不清,过于复杂;(3)、忽略了归因者对特定行为的知识所起的作用,如在听相声时,当听众棒腹大笑时,人们一般都会归于相声说得好,说得逗。批评(1)、模型过于理想化,人们通常得不到一致性、一贯性与特72
3、成就归因模型Weiner等(1972)
提出了成就归因模型(AchievementAttributionModel),后来Weiner(1979)
又对此模型加以扩展。此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分类与描述:(1)、内——外因(2)、稳定——暂时 内因 外因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暂时 努力 运气 (3)、可控制性
3、成就归因模型Weiner等(1972)提出了成就归734、其他理论对应推论理论(Johns&Davis,1965)4、其他理论对应推论理论(Johns&Davis,19674三、归因的作用归因期望、情绪成就动机当一个人把成功归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能力”时,他就会产生高期望、增强自信可当一个人把失败归于自己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太差时,他就会消沉、绝望、自卑、产生习得无助,从而造成动机缺失,不再努力。Learnedhelplessness(Seligman等,1967)消极事件+归于不可控因素三、归因的作用75稳定——暂时:期望内——外因:奖惩稳定——暂时:期望76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77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78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79三、归因偏差(attributionwarp)1、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忽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又叫对应偏差(correspondentbias)三、归因偏差(attributionwarp)1、基本归因80产生的原因:(1)、人们有一种信念,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动负责(2)、行动者比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更易引起注意。产生的原因:812、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观察者:内部归因行动者:外在归因原因:观察者更注意行动者,行动者较注意周围的环境;观察者对行动者的过去了解少,只注意现时现地;行动者对自己的过去了解,知道自己之所以做出某一行为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2、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观察者:内部归因82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self-servingattributionbias)
即人们把在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平衡,可以避免对自信心与自尊心的打击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self-servingattr83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84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一)、知觉的定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第一节概述一、定义85(二)、知觉的分类1、物知觉(objectperception)或一般知觉(generalperception)2、人知觉(personperception)或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社会知觉最早由布鲁纳(Bruner,1947)提出又被称为: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perception)
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on)(二)、知觉的分类1、物知觉(objectpercep86(三)、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穿戴、长相、语言、姿势、行为等)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情绪、态度、品质、能力、性格等)的过程。(三)、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87面部表情a)快乐, b)惊讶, c)害怕d)悲伤, e)生气, f)厌恶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面部表情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88二、社会认知的特征1、选择性:
object------background2、互动性3、完形特性:把个别属性综合为整体4、易出现偏差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1、知觉者原有经验价值观、兴趣、动机情感状态2、知觉对象特征显著性自我表演的能力3、情境因素背景(CRY)二、社会认知的特征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89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90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91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92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第四节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本章分为三部分:93
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等,从而决定是否与对方交往,交往的深度如何;是否该信任、与对方合作等。中国人对知解人心非常重视“刨树刨根,看人看心”“画……”
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94一、印象的内涵印象(impression):外界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形象。对人的看法、认识持维度观(dimensionalView)的学者(如Osgood,1977)
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包括几个概括性的潜在维度:评价(evaluation):一个人品质的好坏(good-bad)决定着我们喜不喜欢这个人及程度如何。能量(potency):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尊重活动水平(activity):一个人是积极主动---消极被动。一、印象的内涵印象(impression):外界事物在大脑中95Rosenberg(1966):社会特性(喜欢与否)智能特性(尊重与否)Rosenberg(1966):96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仪表: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线索。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97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98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99有研究(Berry&McArthur,1985)
表明,人们认为有娃娃脸的成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子更天真、诚实、仁慈、热情,即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有研究(Berry&McArthur,1985)表明1002、表情1)面部表情:情绪的感知性格2、表情1)面部表情:101confusedangrysadhappyconfusedangrysadhappy102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03兴奋、愉快时,瞳孔会放大不快、厌恶时,瞳孔缩小,眯眼、皱眉打牌兴奋、愉快时,104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信号。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不接触,说1052)身段表情:姿势
2)身段表情:姿势
106okstopsilentwelldoneokstopsilentwelldone107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08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093)言语表情(副言语)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速度很快:心直口快轻声慢语的女孩,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有涵养、小鸟依人的印象。3)言语表情(副言语)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1103、行为
Jones与Davis(1965)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InferenceTheory)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把他人的外在行为与他们的内在品质相对应。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3、行为Jones与Davis(1965)对应推论理论(111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1)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112线索(如人的长相、穿戴、身体姿势等)本身并无意义,它们是根据知觉者记忆中所储存的有关人、行为、特质的知识来解释的。另外人们要把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概括性认识。所谓的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线索(如人的长相、穿戴、身体姿势等)本身并无意义,它们是根据113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有关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模型已有很多Anderson(1965)的平均模型平均模型(averagingmodel)
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有关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114四、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或偏差)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Asch(1946)的经典研究:A组是: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B组是: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Asch就把“热情”、“冷淡”这类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特征称为“中心特征”,把“文雅”与“粗鲁”这类对印象形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征称为“边缘特征”。(联想)但中心特征与边缘特征是相对的我国文化四、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或偏差)1、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115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CZADHGJKWP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s)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s)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Luchins(1957)
的实验证明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70%-12%认为吉姆较外向,友好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CZADHGJKW116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firstimpression)。“先入为主”。“新官上任”当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的、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的交往。第一印象不是不可改变的。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117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一致的认识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有一些特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personalitytheory,以经验为依据,无正规的概念,却起作用)Rosenberg聪明友好冒险——强健、冲动、果断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就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haloeffect)。Dion等(1972)
的研究证明了此效应的存在。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一致的认识118晕轮效应是很难避免的,它是人们快速认识他人的一种策略,方式,但有时却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结果。《三国演义》:周瑜死后,鲁肃把凤雏庞统举荐给孙权。孙权见他“浓眉掀鼻,黑而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以至于孙权“誓不用之”。DABOLIZI晕轮效应是很难避免的,它是人们快速认识他人的一种策略,方式,119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即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宽大效应(leniencyeffect)积极偏见(positiveprejudice)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即积极120原因可能有:(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2)、期望得到别人的回报(承认与接受)(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原因可能有:1215、相似假定
(similarityassumption)人们在知觉他人时,倾向于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5、相似假定
(similarityassumption)1226、类化原则(generalization)认知者按一定的标准把他人分类,把他人归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中。刻板印象6、类化原则(generalization)认知者按一定的标123五、印象的作用
我们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印象是错的也仍然如此;这种倾向被称为保守性偏差(perseverancebias)选择信息、证实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Ross(1975)假设我们在看《欢乐总动员》或《正大综艺》等节目五、印象的作用
我们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124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25定势(set):先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倾向。定势(set):先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126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27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28包达列夫(1965)包达列夫(1965)129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30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31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32你愿意照顾她吗?你愿意照顾她吗?133
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134
Brewer(1988)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此模型(thedualprocessmodelofimpressionformation)认为,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category-basedprocessing),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attribute–basedprocessing)。前者是把个体当作某一群体的成员之一,就据对此群体所具有的看法来形成对此个体的印象。这种加工是一种自动的,无需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需人们多大的努力。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是试图注意并整合他人各种信息来建构对其独特的印象。这种加工需意识参与、需要较多的时间与努力。Brewer(1988)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此模型(135一、相关概念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认识与应对他人,人类一个基本的认知策略就是分类。所谓社会群体(Socialgroups)就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或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在大多数国家,性别、年龄、种族、社经地位、文化背景都是划分群体的重要特征。一个个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入不同的群体中。一、相关概念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认识与应对他人,人类一个基本的136所谓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有人译成定见)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印象)。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由正、负性特征构成的另外,刻板印象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解是不正确的;但多无法测量与验证,因没有合适的效标。所谓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有人译成定见)就是137Katz(1933):U白人大学生黑人:德国人:杨国枢(1970)台大学生美国人:日本人:(PPTKatz(1933):U白人大学生138二、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二是社会学习: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例如,张德(1990)
就认为,我国大中小学生对性别产生的刻板印象深受小学语文教材的影响。他以人民教育出版社1970年至1982年出版的十册小学语文课本为分析素材,发现:二、刻板印象的形成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139(1)各册语文书的人物数都是男高于女(781:542);(2)教材给予不同性别的人以不同的职业。(3)在课文中充当无知、低能的都是女人,而男人则知识渊博、能力高超。(4)、教材在一些课文里往往让女性来表现人类的不良性格特征。(1)各册语文书的人物数都是男高于女(781:542);140三、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2、对侍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3、当时间紧迫,判断准确性不重要时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三、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141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42
四、刻板印象的利与弊一看到或听到有关类别的线索,有关相应群体的刻板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所以,使用刻板印象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弊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念的偏差;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四、刻板印象的利与弊一看到或听到有关类别的线索,有关相应群143五、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亚群体(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相互交往(1)、长期的、深入的、一对一的交往(2)、广泛交往(3)、与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4)、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根本与前提五、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改变刻板144第四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第四节145《纽约时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结束一段办公室恋情后,把前男友写的情书、卡片和诗都塞到一个袋子里,丢到屋外一个垃圾桶里。第二天,她的前男友打电话给她,问她为什么要丢掉他的信。她听后吓了一跳。前男友解释说,有个流浪汉在翻垃圾桶时看到了这些信,看过信后他很好奇,两个看起来这么相爱的人怎么会分手?流浪汉就用身上仅有的、别人给他的一枚硬币打了留在信纸上的电话。(DeMarco,1994)《纽约时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146一、定义所谓归因(attribution)就是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目的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控制需要)何时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WENLU)2负性的事件一、定义147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知觉(社会认知)课件148二、归因理论1、海德的素朴心理学(Heider,F.,1958)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对因果关系感兴趣,并能对其加以分析、推测。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内因—个体自身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能力、努力等。外因—个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如环境因素、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帮忙等。二、归因理论1、海德的素朴心理学(Heider,F.,1149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150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151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希望孩子努力学习的家长,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钱和奖品去奖励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孕期手指发麻的健康宣教
- 《预算培训材料》课件
- 红痣的临床护理
- 《机械设计基础 》课件-第1章
- 李宁公司导购销售技巧培训课件
- 化学反应的方向课件
- 动量定理的应用课件
- JJF(陕) 104-2023 裂隙灯显微镜校准规范
- JJF(陕) 016-2019 呼吸器综合检测仪校准规范
- 《酒店对客服务培训》课件
- 战争与谋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战役评析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学
- 膳食营养课件教学课件
- 国开(内蒙古)2024年《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任务1-3终考任务答案
-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调度记录表
- 2024入团知识题库(含答案)
- 《新疆大学版学术期刊目录》(人文社科)
- 2023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01467-土木工程力学(本)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 JCT908-2013 人造石的标准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完整版)建筑水电暖消防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