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解5 课件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解5 课件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解5 课件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解5 课件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解5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孙新军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孙新军1(1)掌握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本词的艺术特色。(2)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的意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化审美品位(3)深刻体会辛弃疾豪放词的风格,领悟辛弃疾的情感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本词的艺2作者简介:(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作者简介:3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但都不长。

他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5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6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7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是说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说英雄的业绩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孙权其人: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8刘裕其人: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作者态度及目的:“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9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二人都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在京口起步。诗人通过怀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表示他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1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英雄业绩已经不复存在。

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

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英雄业绩。

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英雄业绩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怨、舒缓,词人感慨眼前之景象,表达了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英雄业11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说明刘裕当初那么英武非凡,建立丰功伟业,也如舞榭歌台一样,都化作破败的荒台,随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表达作者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如刘裕般建功立业,也表达一种“英雄不再”的感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12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1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

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作者用典用意: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1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15作者写了佛狸祠的什么景象?“佛狸祠”景象: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了佛狸祠的什么景象?“佛狸祠”景象:16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17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以廉颇自比,抒发情怀,包含对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既不满又无奈的愤懑之情。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怀?18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19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20用典赏析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根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的基本方针,也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用典赏析21词中用典孙权:怀念英雄表示收复失地的决心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壮志未酬)拓跋焘:今昔对照,以事警示,愤斥偏安(错失良机)刘义隆: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刘裕:怀念古人,表示北伐决心词中用典孙权:怀念英雄表示收复失地的决心廉颇:自发感慨,不忘22表现手法: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表现手法: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23《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感慨年华渐去,壮志难酬;辛弃疾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共同点2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就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251、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所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周围一片美好的风光。弦外之音:中原已非我所有,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起了千古兴亡之感。2、孙权“坐断东南”的形式与南宋相似,但是孙权却能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讽当今满朝文武庸碌无能之辈的怯懦苟安。3、其一:曹操煮酒论英雄。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借曹操的口,讽刺当朝主和的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1、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所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26

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被劾落职后在农村过隐居生活有二十年之久,他有一些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景象。该词描绘了农家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整首诗用了白描手法清平乐辛弃疾被劾落职后在农村过隐居生活有二十年27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下阕写经过反复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人。这正是词人虽政治失意,却不与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反映。故梁启超评之为“别有怀抱”。此词乃辛弃疾婉约词之代表作。青玉案元夕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28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②曾有人妒。千金③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④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29注释: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遭嫉妒失宠,幽居长门宫。②蛾眉,指美女。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善淫。”③千金,陈皇后曾用百金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给汉武帝以求重新得宠。④玉环,指杨玉环。安史之乱时,为平军心,被迫在马嵬坡自缢。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曾得宠一时,后被废为庶民,自杀而死。二人皆善舞善妒,且不得善终。这里暗指得势的投降派。注释: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遭嫉妒失宠,幽居长门宫。30小结:辛词无论从内容和艺术表现来说,都丰富而多采。在不同的题材下,表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豪迈奔放,慷慨激昂;有时委婉清新,情味深永;有时诙谐嘲戏,趣味横生。特别是他的爱国词章,忧思悲壮,都是发之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不止是真挚动人,而且热情澎湃,给人们精神上以强烈的感染力,引起人们奋发有为的心情,是我国抒情诗中最可珍贵的遗产之一。小结:辛词无论从内容和艺术表现来说,都丰富而多采。在不31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孙新军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孙新军32(1)掌握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本词的艺术特色。(2)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的意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化审美品位(3)深刻体会辛弃疾豪放词的风格,领悟辛弃疾的情感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辛弃疾的文学常识,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本词的艺33作者简介:(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是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作者简介:34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启用,但都不长。

他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35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36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37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38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是说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说英雄的业绩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孙权其人: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39刘裕其人: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作者态度及目的:“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40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二人都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在京口起步。诗人通过怀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表示他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4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英雄业绩已经不复存在。

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

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英雄业绩。

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英雄业绩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怨、舒缓,词人感慨眼前之景象,表达了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英雄业42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说明刘裕当初那么英武非凡,建立丰功伟业,也如舞榭歌台一样,都化作破败的荒台,随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表达作者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如刘裕般建功立业,也表达一种“英雄不再”的感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43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4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

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作者用典用意: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4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46作者写了佛狸祠的什么景象?“佛狸祠”景象: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了佛狸祠的什么景象?“佛狸祠”景象:47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48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以廉颇自比,抒发情怀,包含对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既不满又无奈的愤懑之情。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情怀?49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50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全词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51用典赏析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根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再说北伐的基本方针,也是极自然的,是词中常见的讽喻手法;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用典赏析52词中用典孙权:怀念英雄表示收复失地的决心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壮志未酬)拓跋焘:今昔对照,以事警示,愤斥偏安(错失良机)刘义隆: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刘裕:怀念古人,表示北伐决心词中用典孙权:怀念英雄表示收复失地的决心廉颇:自发感慨,不忘53表现手法: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表现手法: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54《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感慨年华渐去,壮志难酬;辛弃疾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共同点5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就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561、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所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周围一片美好的风光。弦外之音:中原已非我所有,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起了千古兴亡之感。2、孙权“坐断东南”的形式与南宋相似,但是孙权却能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讽当今满朝文武庸碌无能之辈的怯懦苟安。3、其一:曹操煮酒论英雄。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借曹操的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